22《陈涉世家》教案(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2《陈涉世家》教案(第一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20:49: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陈涉世家
学习目标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4.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重点难点
重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难点: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整体感知,品读、探究第一段内容和写法。
教学步骤:
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起义,每次农民起义都沉重地打击了黑暗的封建统治,有的甚至推翻了封建王朝。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拉开了反抗残暴统治的序幕,谱写了历史的新篇章。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仰天质问,振聋发聩!那“首事反秦”的历史功绩,永垂不朽!本单元我们将通过《陈涉世家》一睹素有“鸿鹄之志”的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风采,具体了解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早年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学习,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38岁继任太史令,这些经历都为他写《史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除《史记》外,今仅存《悲士不遇赋》和《报任安书》。
(二)作品介绍。
1.《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不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记”(记历代帝王政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兴亡)、七十二“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书中史料翔实,作者思想倾向也极为鲜明。作者在“实录”基础上进行了文学艺术的加工,善于描述重大的历史事件,再现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刻划历史人物的关键行为和细节,从中塑造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历史人物形象,例如课文《陈涉世家》,作者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的传记列在“世家”里,足见他对陈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看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史记》轶事
司马迁出身名门,但家境贫穷。据说他的爱女妹娟从未戴过一件金银首饰。一次朝中显贵李广得派人送来一件礼物,妹娟开盒一看,不禁惊呼起来。原来盒中放着一对罕世珍宝——玉璧。司马迁见过很多奇珍异宝,从来不屑一顾,但见到这对玉璧,不禁感慨万端。司马迁沉吟道:“我是个品级低下的小官,他送此宝物,意在让我曲改史实。我如收下这礼品,岂不玷污了这无瑕的璧玉?”说完,叫妹娟包好玉璧,交给来人带回。
司马迁写《史记》,态度严谨。有一次,赤日炎炎,路断人稀,他满头大汗地爬上大梁城垣,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原来,他怀疑战国时秦国引黄河之水淹大梁的史实。他沿城弯腰细辨,惊喜地发现有水淹的痕迹,又走访老人,得以证实,这才慎重地在书稿上记录下来。
3.《史记》之美
后人评价《史记》——
《史记》之人物——力拔山兮气盖世
《史记》之场景——风萧萧兮易水寒
《史记》之文章——风格无韵之《离骚》
《史记》之立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1.《史记》的写作背景。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而与世长辞。司马迁子承父之志,继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年),他开始了《太史公书》及后来称为《史记》的写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解释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继续写作《史记》。前后经历了14年,终于在征和二年(前91)完成了这部巨著。
2.陈涉起义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为了满足个人荒淫无耻的享乐生活,还要农民担负沉重的徭役,征发七十多万人去修建宫殿(如阿房宫)和陵墓(骊山墓),又征发大批农民修筑工程浩大的长城和驰道,历时十几年。到了秦二世胡亥时,人民负担的赋税更重了,戍徭有加无减,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天下苦秦久矣”,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为反抗秦王朝的残酷统治揭竿而起,揭开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序幕的。
(四)简介相关知识
1.关于史书的体例
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2.关于《史记》中人物传记分类的一些问题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对后代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是立国之本,所以他们的传记称“本纪”。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他们的传记称“世家”。“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
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虑。例如项羽,他并未统一天下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所以将他列入本纪,可算一个特例。陈涉则是又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
3.秦二世阴谋夺权
于是(胡亥、赵高、李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行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尽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通“催”,催促)。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
(《史记·李斯列传》)
4.楚将项燕之死
(始皇)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史记·秦始皇本记》)
5.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世袭王朝
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自称始皇,企图把帝位子孙万代沿袭下去。可他只做了11年的一代帝王。死后,传位于小儿子胡亥,称之为秦二世。不料二世更加横征暴敛,骄奢淫逸,只做了几个月的皇帝,就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后为宦官赵高逼迫自杀。整个秦王朝只历时12年,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世袭王朝。
(五)标题解说。
导入:大家在预习时可曾理解了本课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
“世家”是司马迁写作《史记》时所创立的一种体例,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的兴衰事迹。陈涉出身雇农,发动和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因此列入世家,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请分别简要概括课文三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第1段: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第2段:叙述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起义作舆论准备。
第3段:叙述陈胜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和建立张楚的经过。
2.布置:请给课文第2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然后给全文编写一个结构提纲。
一(1)写陈胜的出身和青年时期的远大抱负。
第一层:起义的背景。
二(2)写陈、吴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第二层:陈、吴谋划起义。
第三层:陈、吴的“威众”之策。
三(3)写陈、吴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和建立张楚的经过。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导读第1自然段。
1.疏通词句,翻译本段。
布置:结合下面提供的注释(多媒体展示注释),逐句翻译课文第1自然段。
陈涉世家(1)
陈胜者,阳城人也(2),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3),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4),辍耕之垄上(5),怅恨久之(6),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7),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
【注释】(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佣,被雇佣。(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去、往。(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快。之,语气助词。(7)若:你,指陈胜。(8)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翻译】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一次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失意地抱怨了好一阵子,说:“如果谁将来富贵了,大家不要彼此忘记呀。”受雇佣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怎么能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2.提问: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交代人物籍贯、表字?
明确: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所以开头按传记的一般写法交代人物的籍贯、表字。
3.提问:“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一句中的“佣耕”“辍耕”“怅恨”各有何作用?
明确:“佣耕”一词,交代了陈涉的雇农身份,实际上也点明了他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性质;“辍耕”“怅恨”表明陈涉不甘心受人奴役。
4.提问:给人佣耕,却说“苟富贵,无相忘”,表现了陈涉怎样的心理和性格?
明确:表现了陈涉想通过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表露了他自信的心理和对与自己同命运人的同情,刻画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屈服于命运的青年雇农形象。
5.提问:佣者“笑而应”,一个“笑”字写出了佣者怎样的心理?写佣者作用是什么?
明确:一个“笑”字使得同伴们的嘲笑之态跃然纸上,他们认为:乌鸦想变成凤凰只是痴心妄想,因为他们目光短浅,听任于命运的摆布。这是从侧面来衬托陈涉的目光远大。
6.提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有怎样的内涵?
明确:这是陈涉无知音的感慨。句子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决心反抗、挑战强权的灵魂。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本课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了第一段的字词句的含义,翻译了第一段,理解了第一段的内容,赏析了第一段的写法。关于第二段的内容和写法及全文的主旨、写作特点等,我们将通过下节课的进一步品读来掌握。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一、陈胜出身、远大抱负。
起义背景
二、谋划起义、舆论准备。 谋划起义
威众之策
三、胜利进军、建立张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