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
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
背景导入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已成为一处品位很高的旅游胜地。
狼牙山简介
学习目标
1. 会写“寇、冀”等 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讲讲这个故事。
3. 读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感受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4. 学习课文中运用的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会写字
寇
副
榴
冀
抡
悬
沸
雹
屹
涧
棋
贯
屈
悦
弹
字词学习
贼寇 冀州 批发 副本 石榴 抡胳膊
倒悬 沸水 山涧 砸伤 冰雹 报仇
kòu
jì
pī
fù
liú
lūn
chóu
báo
zá
jiàn
fèi
xuán
进犯——侵犯 掩护——保护
沉着——镇定 依托——依靠
屹立——矗立 豪迈——豪放
斩钉截铁——当机立断
坚强不屈——坚贞不屈
近义词
词
语
对
对
碰
反义词
坚持——放弃 掩护——暴露
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
豪迈——狭隘 喜悦——悲伤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昂首挺胸——垂头丧气
五壮士资料
马宝玉:1920年出生,河北蔚县下元皂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班长。
胡福才:1913年出生,容城县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
胡德林:1917年出生,容城县李郎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
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均在1941年9月25日的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 五壮士幸存者为葛振林、宋学义,他们跳崖后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左为宋学义,右为葛振林。
葛振林:1917年生,河北省曲阳县喜峪村人。解放战争随军南下。解放后在湖南省衡阳军分区任后勤部副部长,于2005年3月2于3月21日23时10分在湖南衡阳169医院应病去世,享年88岁。
宋学义:1918年生,河南省沁阳县北孔村人。1947年因伤复员,任北孔村党支部书记,1971年病逝。
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段落划分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写七连六班接受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2):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
第三部分(3):写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写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后再次痛击敌人。
第五部分(6-9):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
1. 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 课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第一部分: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诱敌上山
第三部分: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峰顶歼敌
第五部分:跳下悬崖
默读第1段,说说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集中兵力 大举进犯。敌人很疯狂,我军人很少,寡不敌众 ,力量悬殊。
默读第2自然,找一找五位壮士接受任务后具体是怎样做的?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读给大家听。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 )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 )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 )一个圈,好使出全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 )紧紧的,全神贯注地( )敌人射击。
狠狠地打
吼
喷
抡
绷得
瞄准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段话描写了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文中“ 吼” “ 抡” “ 瞄准” 是动作描写,“沉着”“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是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战士们消灭敌人的决心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始终不能前进一步”说明了敌人的进攻受到重挫,“横七竖八”“许多”写出了敌人伤亡惨重,反衬出五个战士英勇顽强的精神。
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从第3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引上绝路——明壮志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
生
暴露主力部队
绝路
牺牲自己
怎么选?
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班长说的“ 走!” 字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对人民深切的爱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紧跟” 则更表现出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准备把敌人引上绝路,体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描写班长语言有什么作用?“紧跟”说明了什么?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读第4-5段,思考:作者怎样做到点面结合描写战士们痛击敌人?
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战士的英勇。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抢”“夺”“插”“举”说明班长马宝玉战斗经验丰富,他要等到敌人扑上来后再将手榴弹扔向敌群,好让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体现了马宝玉英勇无畏的精神。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整个战斗场面的描写
比喻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砸下时密集、迅猛、有力的特点,充分体现出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深入探究:从五位壮士英勇跳崖的壮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英勇跳崖”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这里的“眺望”和“望望”能否调换位置 为什么?
不能调换,“眺望”是从高处向远处看,此时,部队主力已经远去,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眺望”也含有五位战士对部队主力转移成功的喜悦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望望”指看不远的地方,此时敌人离五壮士不远,不能用“眺望”,“望望”也含有鄙视敌人的感彩,所以不能调换。
为什么战士们“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他们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群众和连队主力已经安全转移,纵然自己牺牲了也是值得的。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是怎样高喊着口号英勇跳崖的?这表现了什么?找出五壮士跳崖的语句。
英勇跳崖—感壮言
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
对祖国、人民的无比热爱和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什么?
“砸碎”“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 “纵身跳下” “昂首挺胸” “相继”是对狼牙山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壮士们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以及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五壮士为什么跳崖?你能体会英雄们当时的心情吗?
任务胜利地完成了,此时此刻他们感到无比的轻松。他们不想做日本鬼子的俘虏,毅然选择跳崖。
视死如归 不畏牺牲 气壮山河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义无反顾
词语积累(表现五壮士英雄气概的词语)
五壮士在任务胜利完成后选择了跳崖,这表现出了他们怎样的精神
面对绝境,他们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大义凛然。 他们好像不是走向死亡,而是又投身于一场新的战斗。 “说” “砸” “走” “ 跳” “昂首挺胸”等词准确生动地描摹了五壮士跳崖时的无畏与悲壮,表现出了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真正的壮士应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怕牺牲、勇敢顽强。
学了课文,你对“壮士”有什么更深刻的理解吗
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
英勇杀敌
英勇跳崖
壮志
壮行
壮举
壮烈
——
——
——
——
文章通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赞扬了抗日英雄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痛击敌人:英勇奋战
引上绝路:斩钉截铁
顶峰歼敌:决一死战
英勇跳崖:壮烈豪迈
接受任务:敌众我寡
《狼牙山五壮士》
英勇顽强
视死如归
写法:点面结合
随堂小练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满( )怒火 全神( )注 居高( )下
横七( )八 悬崖( )壁 昂首( )胸
斩钉( )铁 气( )山河 坚强不( )
腔
截
临
挺
竖
贯
峭
壮
屈
二、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序号)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问
1.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
2.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怎能不让人钦佩呢?( )
A
D
三、按要求写句子。
1.五位壮士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缩句)
壮士眺望着方向。
2.五壮士向顶峰攀登。五位壮士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用关联词语合为一句话)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