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 板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概述,导入新课。
师述: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刻板印刷术”。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二、讲授新课,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朗读第一段,熟悉熟悉并翻译内容。
2.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后回答。
⑴你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第一段的主要意思吗?
⑵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该段是怎样引出本文的说明中心的?
⑶指名回答后,教师归纳。
明确:
⑴用雕板印刷书籍,唐代的人还没有广泛的使用它,从五代的时候开始(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各种)经典书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⑵介绍活板,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板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盛为”,并非绝无,用词考究。“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的引向说明中心——活板。
(二)学习第二段(重点)。
1.学生反复读课文,熟悉该段内容,思考相关问题。
2.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思考题,学生逐个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问题⑴:本段记述了活版制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你能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吗?
明确:
制字——制版——排版
问题⑵:排版部分又是怎样的一个程序?
明确:
布字——火炀——按平
问题⑶:这是根据什么顺序介绍的?采用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明确:
活版制作的程序或以工艺流程。也就是时间顺序。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显得科学、精确、条理。不仅使读者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而且使文章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问题⑷:活版印刷的特点是什么?提高功效的措施是什么?
明确:
特点:极为神速。措施:一是“常作二铁板,更互用之”;二是“一字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问题⑸:在介绍活版的功效、字印的贮存、用胶泥刻字的好处时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
逻辑顺序。打比方:“薄如钱唇”“则字平如砥”。作用:使人们对胶泥字模的形状、活版的平整程度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使说明更准确形象。作比较:“若止印三二本……极为神速”“不以木为之者…….殊不沾污”。作用:说明印刷的特点和胶泥刻字的优点等。
问题⑹:本段最后一层围绕“活”字展开,请作具体分析。
明确:
①第一句。多备常用字字模,以备重复使用,体现了“活”的特点。这一句讲的是:一字多印。
②第二句。雕板印后,大量堆积,除非再印,毫无用处。活字拆板后,可以再制新板,非常方便灵活,为避免因“活”而乱,分类贮藏,考虑周到,办法实用。这一句讲的是:按韵贮印。
③第三句。制板时,难免遇上生僻字,对此,毕昇也想出了办法。又一个“瞬息”,说明有“奇”字也不会误工,的确十分灵活。这一句讲的是:奇字旋刻。
④第四句。补充说明不以木头制字模的原因,解释了胶泥字模的优越性,比较说明,扣住一个“活”字,并与本段开头相呼应。这一句讲的是;舍木取泥。
3.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活字”是“活板”的关键环节。选“胶泥”为原料,因为它有粘性,可塑,易雕,可烧坚;“薄如钱唇”,用比喻写刻字深度的精巧。“每字为一印”点出与雕板不同的特点。从选材到雕刻、烧制、毕昇一定经过多次实验,小小印模闪射着智慧、毅力和科学精神的光辉。
作者在介绍活版印刷术时,紧扣一个“活”字,综合运用了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来说明,符合事物自身的规律,体现了制字、制版、排版、拆版各个环节都灵活高效的特点,科学而有条理。
三、教师设问,归纳总结。
1.本文写了什么?反映出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明确:
本文介绍了宋代发明家毕昇创造的活板印刷术,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和劳动人民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精神。启发我们:中华民族有光辉的历史,也必将有更灿烂的未来。
2.简要概括,《活板》的“活”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⑴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
⑵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
⑶每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
⑷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作法是活的。
⑸更互用之——用法是活的。
⑹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法是活的。
3.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⑴抓住事物特点加以说明。活板先进在“活”上。文章以雕板为比照,突出一个“活”字,既介绍了怎样“活”,又说明了为什么这样“活”。
⑵按工作程序的顺序说明。活板印刷是一种新工艺,按程序说明是合理的顺序。
⑶说明的语言简洁、平实、准确,如第二段第二层,仅用一句话介绍了制活字的原料、刻法、特点、成型四方面内容,真是言简意赅;还有形容适度,如“薄如钱唇”,用比喻写刻字深度的精巧等;同时,为了说明清楚,文中综合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使说明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四、课堂训练、延伸拓展。
下面的短文《指南针》节选自《梦溪笔谈》。
1.认真阅读后,把加点字的解释填进括号内,把省略的成分填在横线上。
方家①以( )磁石磨针锋( ), 则__________能指南,然__________微偏东,不全( )南也。__________水浮,多荡摇,指爪和碗唇( )上皆可为( )之,运转尤速,但__________坚滑__________易坠,不如缕②悬__________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③(蚕丝)中独茧缕(即单根蚕丝),以芥子许( )蜡④缀( )于针腰( ),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注释】①方家:行家。 ②缕:丝线。 ③纩(kuàng):丝绵。 ④芥子许腊:芥菜子大小的腊。
2.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放在指甲上、___________、系在丝线上。
附译文:
行家用磁石磨针尖,针尖就能指南,然而常常略微偏东,不全在正南方,(放在)水上常震动摇摆,(在)指甲或碗边都有可能这样,运转的速度很快,但在坚硬光滑(的表面)容易滑落掉下,不过(在这几种方法中)以悬挂为最好的。这个方法是取新产的丝绵中单根的蚕丝,用芥籽大小的一点蜡,把丝黏连在针腰上,在没有风的地方悬挂,那么针常常指向南方。
【答案】
1.以(用) 锋(针的尖部) 针锋 针锋 全(完全) 磁针于 唇(边、口) 为(放) 指爪 碗唇 磁针 许(大小) 缀(连接、固定) 腰(中间)
2.放在水面上 放在碗边上
五、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1.用自己的话翻译原文。
2.课后熟读原文,练习背诵。
附:板书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