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
学习目标:
1.积累并运用有关词汇;学会关注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
2.学会以小标题为抓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3.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并运用有关词汇;学会关注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开篇激趣,导入课题。
1.教师概述。
“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人们总想遨游太空,去体验那“仙人”般的生活。那么,遨游太空真的就那么神奇美妙吗?现在就请杨利伟讲讲他在《太空一日》的故事吧。
2.板书课题:太空一日
二、预习课文,基础积累。
(一)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年出生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毕业于清华大学,特级航天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邮政太空邮局首任局长。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对中国航天事业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二)背景介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简称“神五”,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里程碑。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继前苏联和美国)。
本文选自杨利伟的《天地九重》,讲述了自己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等。
(三)字词学习。
1.学生听朗读录音(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
2.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课文下的相关注释,给生字注音和生词释义。
3.教师出示相关字词资料,以供学生参考。
⑴认识生难字。
弧形(hú) 炽热(chì) 黑障(zhàng) 蒸汽(zhēng)
轮廓(kuò) 紧绷(bēng) 逃逸(yì) 模拟(mó)
俯瞰(kàn) 遨游(áo) 无虞(yú) 严谨(jǐn)
稠密(chóu) 概率(lǜ) 烧灼(zhuó) 舷窗(xián)
⑵读准多音字。
模(mó)模拟 率(lǜ)概率 燕(yān)燕山 调(tiáo)调整
模(mú)模板 率(shuài)率领 燕(yàn)燕子 调(diào)强调
⑶辨清形近字。
樟(zhāng)樟树 模(mó)模范 稠(chóu)稠密 轮(lún)轮廓
嶂(zhàng)山嶂 摸(mō)摸底 绸(chóu)丝绸 论(lùn)议论
障(zhàng)黑障 膜(mó)角膜 凋(diāo)凋谢 抡(lūn)抡起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五脏六腑(fǔ)】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千钧(jūn)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或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其中的意味经得起人们反复地体会、琢磨。形容意味深长。
【惊心动魄(pò)】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屏(bǐng)息凝神】聚精会神,屏住呼吸。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
(四)检查预习。(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弧形(hú) 炽热(chì) 黑障(zhàng) 蒸汽(zhēng)
B.轮廓(guò) 紧绷(bēng) 逃逸(yì) 模拟(mó)
C.俯瞰(kàn) 遨游(áo) 无虞(yú) 严谨(jǐn)
D.稠密(chóu) 概率(lǜ) 烧灼(zhuó) 舷窗(xián)
2.下列加点词与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痴呆呆地站着,心里上上下下地翻滚折腾,五脏六腑都仿佛挪动了位置。
B.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很多地方都耐人寻味。
C.他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屏息凝神,心里紧张害怕极了。
D.二战时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四十九天,最终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答案】
1.B(“轮廓”的“廓”,正确的读法应该是“kuò”。)
2.C(“屏息凝神”多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之前专心致志,惟恐不能完成的神态,这里专指害怕的样子不恰当。)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理解主旨。
1.学生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2.指名回答,其他学生点评。
3.教师评价后归纳小结。
明确: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发射到飞行再到返回地面的全部经过,热情地弘扬了我国科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对科学的严谨探索态度,高度赞扬了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为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二)梳理结构。
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画出本文的结构层次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意。
2.指名回答,其他学生点评。
3.教师评价后归纳小结。
明确:
第一部分(1~17):在飞船升空过程中,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使“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第二部分(18~29):在飞船上,“我”看到的事物。
第三部分(30~39):写“本末倒置”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40~67):惊心动魄的返航。
四、课堂训练,提升能力。
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训练题,学生解答。
阅读“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完成下面的题目。
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出现这个声音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1.选文写了哪些突发的事件?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反映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到地面后作者报告这些情况了吗?从哪你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反映出作者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本末倒置”的错觉和敲击声。产生错觉时: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得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几十分钟后,我终于调整过来。敲击声:鉴于飞船的运行一直很正常,并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但自己还是很紧张……却未能发现什么。
2.汇报了。产生错觉:航天员做好心理准备;飞船舱体改进,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敲击声:技术人员反复试验,但未找到原因。航天员做好心理准备,不再害怕。
3.顽强的毅力,认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大公无私的高贵品质。
五、布置作业,强化基础。
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的第一、二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