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外国诗二首》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外国诗二首》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21:5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外国诗二首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
2.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积累相关词汇,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
难点: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积累相关词汇,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学习课时:2
第一课时
学习流程:
一、开篇激趣,导入课题。
1.教师概述。
生活中难免会遭受挫折,有的人会从此萎靡不振,有的人则因此怨天尤人。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铃与嘱咐会教我们怎样做;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人生路不止一条,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怎么办?费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将引你思考。
2.板书课题:外国诗二首
二、预习课文,基础积累。
(一)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历史学家、政论家,俄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十九世纪前期文学领域中最具声望的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俄国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之父”,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短篇小说《黑桃皇后》,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罗伯特·佛洛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出生于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曾四度获得普利策奖。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田园诗人,也是20世纪美国诗坛拥有读者群最庞大、影响力最持久的杰出诗人。一生获得了世界上44所大学的荣誉学位,其中包括1957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二)背景资料。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未选择的路》的灵感来自作者对他在英国最好的朋友爱德华·托马斯经常做的一件事情的善意玩笑,创作于1915年。他经常与托马斯在乡间散步:托马斯不停地想要选择一条可以使他向他的美国朋友展示某种奇异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风景的路。但是,每次散完步,托马斯都要为做出的选择后悔,为如果他们选择“更好的”方向他本来可以向弗罗斯特展现的那些事物而长吁短叹。从这种为本来可能发生什么的长吁短叹中弗罗斯特悟到了一些东西。这种行为方式是弗罗斯特从不选择的道路,是他学会避免的道路。因此,在他作为一个成功的、新近被发现的诗人回归美国后不久,当他想起这件事情时,弗罗斯特装出自己就是爱德华·托马斯而写出了《未选择的路》。
(三)文学、文化常识。
1.诗歌及特点。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2.象征和比喻。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四)字词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加点的字)注音。
瞬息(shùn) 怀恋(liàn) 涉足(shè) 萋萋(qī) 幽寂(yōu)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理解主旨。
1.学生反复朗读两首诗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首诗歌的主旨。
2.指名回答后教师出示答案,以供学生参考。(用多媒体显示。)
明确: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劝慰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时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光明的。
《未选择的路》借助自然界之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二)梳理结构。
1.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给诗歌划分结构层次。
2.指名回答后教师出示答案,以供学生参考。(用多媒体显示。)
明确: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一部分: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镇静和乐观。
第二部分:面对未来,需要充满信心和希望。
《未选择的路》:
第一部分(前三节):描写林中小道。
第二部分(第四节):转写人生之路。
(三)感知大概。
教师设问,学生思考。
问题1:《未选择的路》既然写了自己选择的路,为什么却把诗题和重点定为“未选择的路”?
明确:
⑴感叹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⑵深化主旨——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⑶未选择即是选择。
问题2:这两首诗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
两首诗都饱含哲理与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教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则以其深沉的感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引起人们感情的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
四、课堂训练,指导朗读。(多媒体显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现在/却常是/忧郁: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却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五、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1.熟读这两首诗歌,练习背诵。
2.回答课后“阅读提示”里的思考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