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七下第五单元19《一颗小桃树》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语文七下第五单元19《一颗小桃树》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21:5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颗小桃树
第二课时
学习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认读生字,看读音的准确性,学生点评,教师评价。
2.指名运用“祸不单行”“轰轰烈烈”“血气方刚”口头造句,看词语运用的准确性,教师评价。
3.指名概述本文的主旨,教师概述导入新课。
师述:
课文题为“一颗小桃树”,文中介绍了小桃树不平凡的生长经历,作者仅仅是在介绍小桃树吗?如果不是,那么小桃树又与作者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讲授新课,理解内容。
(一)自读课文,合作研讨。
1.学生自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2,教师设问,学生思考。(运用多媒体显示。)
3.师生互动,师问生答。
问题⑴: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明确:
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问题⑵:我的小桃树经历了哪些艰辛与磨难
明确:
①“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小桃树生长的艰辛与磨难。
②“我却怎么也不能安睡,想起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生存环境的恶劣。
③“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将来开花也界不出果子。”
体会大家对小桃树的嘲笑。
④他们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体会小桃树的坎坷。
⑤“我看着它,却发现从来没有一只蜜蜂、一只蝴蝶来看它。”——体会小桃树的孤独与寂寞。
问题⑶: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
明确: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由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教师设问,学生思考。
问题⑴:文章开头的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
内容上,暗示“我的小桃树”有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含义,以点明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写法上,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问题⑵:作者前面说埋桃核是“蓄着我的梦”,后来又说“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这些话应当怎样理解?
明确:
在奶奶的教育下,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着美好的理想,随着小桃树的长高,这种愿望和理想也更加强烈了。
问题⑶:为什么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明确:
“绿色”是和平、希望的象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
问题⑷:作者明写“小桃树”的生长经历,这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有什么联系?
明确:
作者少年时代努力奋斗,胸怀大志,很像“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的小桃树,充满向上的朝气,小桃树就是自己的化身。
问题⑸:文章最后用“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作结,有什么含义?
明确:
这句话表示“我”对小桃树充满信心,相信它会耐得住风雨,经得住挫折,最终会成为大桃树,结出果实。文章以此作结具有深刻含义:小桃树的顽强生命力让作者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念。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作者坚信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一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
问题⑹: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梦是什么?
明确:
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自己的梦,较明确的有两处:一是孩提时代埋桃核,“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二是到城里上学前夕,桃树两尺来高的时候,那“梦是绿色的”。通读全文后不难看出,作者的梦是指幸福美好的未来。
2.教师概述,归纳小结。
明确: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的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三、延伸拓展,能力提升。
1.联系作者的心境,说说他为什么要感激小桃树?
明确:
此时的“我”受到挫折,心情十分愁苦,又恰逢爱自己的奶奶去世了。而就在这时,“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拌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他看到了梦的种子,寄托着自己的梦想的小桃树在历尽风雨的磨难后还保留着一个花骨朵,他就仿佛看到了希望,看到信心,又重新燃起了斗志。所以才会有这无以言表的感激。
2.自选一物,写出你与它的不解情缘。
示例:
那棵树,一处唯美的画面,凝望里有着坚实宁静挺拔的躯干,风霜雪雨中日暮交织了它的顽强,我仰望,我寻觅今生的风景,渴望来生将生命凝重于这样的姿态,孤寂守候年轮的过往,感受孤独中的日升日落。
四、课堂训练,强化理解。
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作者拿爷爷各种各样的花草与“默默地长”的小桃树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⑵第十段中说:“可怜的小桃树!”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⑶“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作者产生安慰之情、感激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⑷作者写奶奶让我们含桃核以及奶奶护着桃树是为了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
⑴反衬了小桃树生命力的旺盛,纵使在恶劣环境里也能不屈不挠的生长。
⑵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猥琐,花儿单薄等;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小桃树遭受风雨摧残等。
⑶因为在风雨摧残中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的小桃树让作者明白: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就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⑷感谢奶奶催发了自己追求幸福人生的理想,感谢奶奶对小桃树的呵护、对自己人生信念的呵护。
五、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课后自选一物,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
附:板书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