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七下 16《最苦与最乐》教案(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语文七下 16《最苦与最乐》教案(第一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22:0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最苦与最乐
学习目标: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主旨和行文脉络,正确概括段(层)意。
3.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积累相关词汇。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难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开篇激趣,导入课题。
1.教师概述。
有人说,缺吃少喝是最苦;愁穿愁用是最难。也有人说,悠闲享受是幸福;无忧无虑是快乐。那么,什么是“最苦”?什么又是“最乐”?你懂得“最苦与最乐”的真正含义吗?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会给我们全新的诠释。
2.板书课题:最苦与最乐
二、预习课文,基础积累。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等,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
(二)文体知识。
关于议论文。
⑴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作者观点)、论据、论证。
⑵议论文的分类: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⑶议论文三要素的关系:论点是以论文的核心;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依据;论证是用论据支撑论点的过程。
⑷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形式:①立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②驳论文:树靶子—→摆实质—→论危害—→作结论(确立正面论点)。
⑸论证的常见结构形式: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
⑹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在驳论中,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三)字词学习。(运用多媒体显示。)
1.认识生难字: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正确注音。
独揽(lǎn) 卸却(xiè) 如释重负(shì) 海阔天空(kuò)
失意(shī) 达观(guān) 悲天悯人(mǐn) 任重道远(zhòng)
契约(qì) 监督(jiān) 心安理得(dé) 死而后已(yǐ)
排解(jiě) 循环(xún) 良心责备(zé) 自投苦海(tóu)
2.读准多音字: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重(zhòng)任重道远 监(jiān)监督 解(jiě)排解
重(chóng)重峦叠嶂 监(jiàn)监工 解(jiè)解送
3.辨清形近字:给下面的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揽(lǎn)独揽 约(yuē)契约 监(jiān)监督
榄(lǎn)橄榄 钓(diào)垂钓 篮(lán)篮球
缆(lǎn)缆绳 灼(zhuó)灼热 蓝(lán)蓝天
4.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一副重担子。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海阔天空】原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后常用“海阔天空”比喻想象或说话等无拘无束或漫无边际。
【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
(四)检查预习。(运用多媒体显示。)
1.下面各项加点字均有一个错误读音,找出来并将正确的读音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A.独揽(lǎn) 卸却(xiè) 如释重负(shī) 海阔天空(kuò)( )
B.失意(shī) 达观(guān) 悲天悯人(mǐn) 任重道远(chóng)( )
C.契约(qì) 监督(jiàn) 心安理得(dé) 死而后已(yǐ)( )
D.排解(jié) 循环(xún) 良心责备(zé) 自投苦海(tóu)( )
2.下面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昨天晚上听到孩子安全回到家里的消息后,我如释重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B.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C.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任重道远。
D.同学们对他的怨恨终于和解了,现在他心安理得地坐在教室里写作业呢。
明确:
1.A如释重负【shì】 B任重道远【zhòng】 C监督【jiān】 D排解【jiě】
2.D(“心安理得”是自以为道理上过得去,心里很坦然。语境中不存在“道理上过得去”,故用在这里不合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理解主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2.指名回答后教师归纳。
明确:
选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梳理结构。
1.学生再次浏览全文,画出本文的结构层次并简要概括其意。
2.指名回答后教师归纳。
明确:
第一部分(第1~2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3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4~5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三)感知大概。
1.学生认真听朗读录音,感知文章大概。
2.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并讨论。
问题⑴: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举两例并说明其作用。
问题⑵: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问题⑶: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3.指名回答后,教师归纳小结。
明确:
问题⑴:①对比论证,用“人生最大的痛苦”和“人生最大的快乐”对比;用“卸却”和“解除”进行对比等。②引用论证,文中多处引用古语如“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的“无入而不自得”;孟子的“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等,这些都是引用论证。
作用: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思想深刻,格调高雅,语言凝重,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还有使论证思维清晰严密,无懈可击,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问题⑵: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问题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四、课堂训练,加深印象。
学生根据课后的“阅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五、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课后写一段话,表明自己对“苦乐观”的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