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广东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广东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6 09:0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共2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至若春和景明
B.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二、句子默写(共10分)
2.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表达了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
(4)相隔千里,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中秋之夜,常会轻吟“   ,   ”,表达对故乡亲人的祝福。
(5)《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
三、基础知识综合(共8分)
3.[赏析诗词美文]
[活动一]下面是诗词赏析小组整理的李白《行路难》一段诗词赏析文字,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不知道他要走的路,究竟在①里。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②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něi。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huáng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加点字“倔”的正确读音是(  ) (2分)
A.juè B.jué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něi(  )
huáng(  )
(3)根据语境给①②两处选择最恰当的字(  ) (3分)
A.哪 绝 B.那 决 C.哪 决 D.那 绝
四、综合性学习(共3分)
4.综合性学习。文人多是孤独的,他们的孤独是灵魂的孤独,是文化的孤独。请你参加“品味文人的孤独”专题学习活动。
(1)你认为谁是孤独的?请任选下面一人,写出对其“孤独”的理解。(形式不限)
(1分)
陶渊明 杜甫 苏轼 鲁迅
屈原是孤独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他孤独的宣告。
张岱是孤独的。隆冬深夜去湖心亭看雪,茫茫天地,余舟一芥,遗世而独立。
(2)下列诗词中,不属于表现文人孤独的一项是(  )(2分)
A.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6.白居易称赞这首诗的颈联“神妙”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妙融为—体,景、情、理结合,请你任选角度对此联进行赏析。 (3分)
六、对比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1)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2),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3)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释】(1)杰:高大。(2)殊:差别。(3)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空 浊浪排空 而或长烟一空
B.上 上下天光 影布石上
C.进 是进亦忧 无可进者
D.极 感极而悲者矣 此乐何极
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9.语段(一)中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5分)
10.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 (5分)
七、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0分)
冰雪精灵——雾凇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松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 冰羽晶莹,霓装窃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恩与谁约 ”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品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 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甲】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收的冰品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 雾滴碰到冷的地而物体后迅迷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秋雾淞(或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米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极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子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和识》2018年第2路.作者张敏,有改动)
11.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12.第6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各有何作用 (2分)
13.选文从雾凇外表的   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   ,运用了   说明顺序。(2分)
14.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2分)
15.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材料一]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
[材料二]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调查表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
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次催促,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下图: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就连吃晚饭这样的事,有人都能拖到晚上9点,再饿也唤不起习惯性“床上瘫”的自己。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16.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患有拖延症的人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并会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
B.调查发现,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中学生的拖延症最为严重。
C.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任务过多过难等。
D.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焦虑,也想改掉,却迟迟不采取行动。
17.请根据材料二给“拖延症”下定义。(3分)
18.王素和李想对拖延的认识产生了分歧,如果你在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2分)
王素:拖延的危害很大,咱们应该远离它!
李想:我觉得拖延也有好处,拖一下也没什么。
你:   
19.下面是一位学生拖延症患者某个周日的观察记录,假如你是一位自律监督师,请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他拖延症的类型并给出对策。(3分)
观察记录
8点:起床,吃早餐。
9点:家长叫他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
11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早,作业肯定能做完。
12点:吃午饭,午休。
15点:开始做作业。
15点20分:跑去吃水果、听音乐。
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问他作业是否完成,他说离明天上学还早呢,不着急。
第二天上学,老师给家长发来短信:您的孩子又没交作业!
自律监督师的分析和对策
拖延症的类型 对策
① ③

八、名著阅读(共4分)
20.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甲]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这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会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乙]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鱼化石》
(1)[甲]文出自《   》,该作品的主人公是   。
(2)[乙]文的作者是   ,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表达了   的感情。
九、作文(共50分)
21.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①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毛泽东)
②犯错误乃是取得进步所必须交付的学费。(卢那察尔斯基)
③两个错误加不出一个正确。(欧洲谚语)
④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一词多义
【解析】A、前一个“和”是形容词,和乐;后一个“和”是形容词,和暖,加点词语的词性相同,意义不同;
B、前一个“以”是连词,表目的,来;后一个“以”是介词,介绍“喜”的原因,因为,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
C、前一个“或”是副词,表示频率,有时;后一个“或”是副词,表示委婉、不确定的语气,或许,也许,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
D、两个“于”都是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先分别解释选项中加点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然后判断这些意思是否相同,选出意思都相同的一项即可。解释实词意思时,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有:作介词时,①介绍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或方法,译作“用/把/拿”“凭借”;②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译作“在/从”;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译作“和/跟”;④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作“由于/因为”。作连词时,①表示承接关系,译作“接着,就”;②表示修饰关系,不译;③表示目的关系,译作“来”; ④表示结果关系,译作“以致”;⑤表示时间、方位的界限,不译。虚词“或”的意义和用法:①代词,代指人、事、物,可译为“有人/有的/有些人/某人”等。②副词,表示频率,可译为“有时/偶尔”。③副词,表示委婉、不肯定的语气,可译为“或许/也许/可能”等。④连词,表示选择或列举,可译为“或者/要么”。⑤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倘若/如果/假使”。虚词“于”的意义和用法有: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②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④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⑤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⑤连词,相当于“与/和”。
2.【答案】(1)山岛竦峙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行路难(其一);岳阳楼记
【解析】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出自曹操《观沧海》,意思是: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注意“竦”“峙”的写法。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出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注意“道”的写法。
(3)李白《行路难》中表达了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注意“济”“沧”的写法。
(4)相隔千里,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中秋之夜,常会轻吟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注意“婵”的写法。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注意“忧”的写法。
故答案为:山岛竦峙;闻道龙标过五溪;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理解与默写。古诗文默写填空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本题包含两种类型。日常的诗词学习中要确保诗词的准确记忆与默写,在正确识记的基础上学会理解与鉴赏诗词。
3.【答案】(1)B
(2)馁;徨
(3)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1)倔强的“倔”读“jué”;
(2)气něi( 馁 ) 彷 huáng( 徨 )
(3)第一处表疑问,应选“哪里”,第二处“决不愿”的“决”是坚决。
故答案为:(1)B
(2)馁;徨
(3)C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2)-(3)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形题从表面上是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候也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和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有对举、组词、形旁辨形。
4.【答案】(1)【示例1】陶渊明是孤独的。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熙熙攘攘的世俗,归隐田园,与酒为伴,与菊为友。
【示例2】鲁迅是孤独的。他以独立的人格抗拒整个国民的劣根性,用自己的笔不停呐喊,荷戟独彷徨。
(2)D
【知识点】见解表述;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⑴ 采用符合题意的句式写出对所选文人孤独的理解即可。答案不唯一。
⑵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描写西湖美景的句子,表达的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是表现文人的孤独。
故答案为:⑴ 【示例1】陶渊明是孤独的。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离开熙熙攘攘的世俗,归隐田园,与酒为伴,与菊为友。
【示例2】鲁迅是孤独的。他以独立的人格抗拒整个国民的劣根性,用自己的笔不停呐喊,荷戟独彷徨。
⑵ 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解答时从分析诗句中描写的意象入手,把握诗句的基本内容。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5.【答案】写作手法:借用典故。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人事变迁的惆怅、悲苦。
6.【示例1】修辞上:比喻,用“沉舟”和“病树”比喻遭貶谪的自己,抒发虽经受挫折,但仍信心百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2】哲理上: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大江之上,沉舟之畔,虽有病树但万木仍旧争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新事物终究取代旧事物。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比喻;用典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先确定颔联的位置,理解颔联的内容;然后按题目要求从判断诗句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最后结合诗句内容揣摩情感或寓意。
(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赏析诗句要先理解诗句的含义,再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用词等方面等角度品读诗句,最后揣摩诗歌情感或寓意。
【诗歌译文】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5.颔联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意思是: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诗人借此典故表达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另一个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所以使用了用典的手法,诗人借此典故表达对人事变迁的惆怅、悲苦之意。
6.颈联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从艺术性上,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沉舟”和“病树”比喻遭受挫折的自己,表达了自己此刻虽经受挫折,但仍信心百倍,展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豁达豪迈的胸襟。
从思想性上,颈联蕴含了丰富了哲理,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沉舟旁仍有千帆经过,病树前仍有万木争春,寓意新事物终究取代旧事物。
7.【答案】B
8.有时大片烟雾全都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
9.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象,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
10.用滕王阁、黄鹤楼层层铺垫,村托岳阳楼。语段(二)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语段(一)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岳阳楼记;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先翻译句子的含义,再结合句意理解加点的字,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等文言特殊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重点词语和文言特殊句式。
(3)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先明确概括对象,然后阅读全文,理解文言文大意,并把握文章主题和作者情感态度;然后在文中定位相关内容,提取关键词句分析作答。
(4)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先阅读两篇古文,理解大意并把握情感主旨,再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比较,分析不同。
【参考译文】
  (一)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叼咬着小山,吞下了长河,水流浩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二)登上南昌的滕王阁,赣江大水从西面而来流向北方,滕王阁与水相对,非常高大,雄伟壮观。然而却比不上武昌的黄鹤楼。虽然江水的走向与滕王阁没有差别,但是黄鹤楼楼体的建造工巧奇丽,立在黄鹄矶上,并且三面临水,又以对着晴川楼、汉阳城的西面那一面为最佳。总之黄鹤楼和滕王阁又都比不上岳州的岳阳楼。君山一点青,洞庭湖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远远看上去无边无际,不像滕王阁和黄鹤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就能看完,所以岳阳楼的风景最好,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加雄伟。
7.A:天空/消散。
B:上面/上面。
C:在朝廷做官/进谏。
D:极度/穷尽。
B选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故答案为:B。
8.重点词语: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句意:有时大片烟雾全都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
9.“悲”出现在语段(一)的第2段,原句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可知作者是因为登上高楼,想到自己离开家乡,遇到了坎坷,又看到满眼萧条的景象,不觉内心悲伤。
10.阅读语段(二),由“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和“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可知,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说滕王阁的高大雄伟,再说黄鹤楼的建筑奇丽、视野开阔,最后再呈现岳阳楼的美景。这样以滕王阁和黄鹤楼层层铺垫、逐步衬托岳阳楼的雄伟壮观,更能突出岳阳楼的景色优美,建筑雄伟。
阅读语段(一),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和“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可知,语段(一)的写作目的并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借写岳阳楼的景色引出下文“迁客骚人”的喜与悲的抒情和“古仁人之心”的议论。
11.【答案】B
12.①分类别、下定义;②介绍了雾凇的形状及分类,让读者对雾凇的认识更加明晰。
13.通透灵动;优秀品质;逻辑
14.①雾凇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②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
③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能让环境变得幽静。
15.示例:①雾凇可以带来美丽的自然景观;
②雾凇可以改变环境,让环境更加优美、宁静;
③雾凇可以让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事物性说明文;文章段落及层次;分析说明对象特征;下定义;分类别;逻辑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启示感悟、反思建议等开放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段落层次。分析段落的层次,首先需要划分段落层次,判断段内句子之间的关系,常见关系有总分关系、总分总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承接关系等;然后根据判断出的关系,结合答题格式来回答层次。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举例子: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能理解,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②引资料: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③作比较:把.......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④列数字: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⑤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⑥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⑦摹状貌:描摹......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详尽更生动;⑧下定义: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⑨作诠释: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更加理解。
(3)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和说明内容。概括说明文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然后看文章具体介绍说明这个对象哪个方面,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可以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作答。
(4)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文章中介绍说明对象的段落,从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本题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相关段落,概括出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即可。
(5)本题考查启示。根据题干要求“雾凇奇观的形成”定位相关段落,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子,分析雾凇奇观的形成带来的启示。作答时,条理要清晰。
11.A、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画线部分,【甲】句说明雾凇的形成要求,【乙】句和【丙】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具体说明,【丁】句说明雾凇形成过程的天敌是大风,所以层次划分是【甲】//【乙】【丙】//【丁】,该项划分错误;
B、该项划分正确;
C、该项划分错误;
D、该项划分错误;
故答案为:B。
12.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第⑥段,由“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可知,本段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过冷 雾滴碰到冷的地而物体后迅迷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共同介绍了雾凇的形状及分类,让读者对雾凇的认识更加明晰。
故答案为:①分类别、下定义;②介绍了雾凇的形状及分类,让读者对雾凇的认识更加明晰。
13.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可知,文章第③-⑨段按照逻辑顺序集中说明了雾凇的特点,第③段说明了雾凇外表通透灵动之美;第④-⑥段主要说明了雾凇形成的条件;第⑦-⑨段从雾凇是“净化器”、“负氧离子发生器”、“消音器”三个方面说明了雾凇内在的优秀品质。
故答案为:通透灵动; 优秀品质; 逻辑。
14.根据题干要求定位第⑦-⑨段可知,第⑦段说明了雾凇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第⑧段说明了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第⑨段说明了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能让环境变得幽静。
故答案为:①雾凇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②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③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能让环境变得幽静。
15.由第③段可知,雾凇外表通透灵动,可以带来美丽的自然景观;
由第⑦-⑨段可知,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让环境更加优美、宁静;
由第⑦段可知,雾凇可以让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故答案为:示例:①雾凇可以带来美丽的自然景观;②雾凇可以改变环境,让环境更加优美、宁静;③雾凇可以让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16.【答案】D
17.拖延症是拖延行为成为牢固的行为习惯,对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的一种心理疾病。
18.示例一:我也觉得拖延的危害很大。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是一种恶习,是时间杀手,会让你一事无成。示例二:我也觉得拖延是有好处的,拖延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它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做事效率。示例三: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拖延的确有危害,但有时拖延也有其合理性。一方面,拖延是一种不良行为,是一种恶习,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会给人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准确把握时间节点。能控制做事节奏,合理的拖延就会成为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反而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19.①盲目自信 ;②不能自控;③帮助他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制定自控力训练方案;制定奖励机制等。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
(1)考查信息的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概念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句式一般为“……是……”,也就是主谓宾的单句结构。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阐述观点的能力。要紧扣材料本身,悉心地听取各自的观点,然后客观公正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本题考查学生对情景型问题的拓展运用的能力。要细读材料,根据情景的设置和自己理解分析,注意自己的角色身份,然后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注意要有引导性,不要武断。
16.A.有误,原文为“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因此“患有拖延症的人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并会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扩大了范围,说法太绝对。
B.有误,根据材料二的调查数据,可知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拖延症最为严重的是职场人,并非中学生。
C.有误,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本身懒惰、受负面情绪影响,外界因素有任务过多过难等,因此“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任务过多过难等”说法是错误的。
D.正确。
故答案为:D。
17.把材料二中的“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整合为一句话,用判断句的形式写出即可,如:拖延症是指拖延行为形成了牢固的习惯,对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的一种心理疾病。
故答案为:拖延症是拖延行为成为牢固的行为习惯,对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的一种心理疾病。
18.表述观点时,要能全面地看待问题,并能结合材料阐述理由。如果赞同王素或李想中某一个人的观点,即便能结合材料阐述理由,也是不完整的,只能得一半的分数。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也觉得拖延的危害很大。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是一种恶习,是时间杀手,会让你一事无成。示例二:我也觉得拖延是有好处的,拖延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它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做事效率。示例三: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拖延的确有危害,但有时拖延也有其合理性。一方面,拖延是一种不良行为,是一种恶习,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会给人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能清醒地认识自我,准确把握时间节点。能控制做事节奏,合理的拖延就会成为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反而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19.根据拖延症的类型图中的例子判断,可知“家长叫他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11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早,作业肯定能做完”属于盲目自信。“15点20分:跑去吃水果、听音乐”“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问他作业是否完成,他说离明天上学还早呢,不着急”属于不能自控。对策,可根据材料三中的“自律监督师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后的措施来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①盲目自信 ;②不能自控;③帮助他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制定自控力训练方案;制定奖励机制等。
20.【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或:保尔·柯察金)
(2)艾青;对生命的热爱和赞叹,以及要奉献自己,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
【解析】(1)根据“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这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会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可知作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
(2)根据题目《鱼化石》,可知这是诗人艾青的作品。作者通过鱼化石要表达的是对生命的讴歌和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奉献精神。
故答案为:(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或:保尔·柯察金)
(2)艾青 对生命的热爱和赞叹,以及要奉献自己,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
(2) 考查名著诗歌阅读。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21.【答案】范文:
出错
人生难免不出错,每次出错都为我带来深刻的教训,提醒我在平日中注意那些难以显露出来的点点滴滴。
这次校运会上,我又一次出错了,带给我的是那深深的懊悔与心酸,但也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友谊。
田径场上,加油声、欢呼声、呐喊声响彻云霄,充斥着整个赛场。4×100米总决赛拉开了序幕。
我胸有成竹走入赛场,毕竟我是体育特长生,在运动方面的水平我在学校属一属二。老师在一旁讲着比赛的注意事项和比赛规则,而我却在一旁嘻嘻哈哈与同学打闹,根本没有听清老师在讲什么。
比赛快要开始了,选手们纷纷踏上跑道。我的棒次是第四棒,也就是最后一棒,也是四百米接力最为关键的一棒。
“各就各位,预备……”发令员的声音响起,所有人的神经都紧绷起来。随着“啪”的一声枪响,各位选手如同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冲去,随着运动员们有力的步伐向前迈进,汗水也滴落下来,砸在跑道上。
第二棒,第三棒,一切顺利!
眼见着第三棒运动员飞速朝我冲过来,我呼吸开始加快,心跳开始加速,不经意间发现手心早已都是汗水。第三棒运动员准备进入接力区了,我开始慢跑,心想:接棒,加速,一鼓作气冲向终点。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完美无缺,但是出错往往都在那么一瞬间,我奋力向前冲去,但在将近接近终点时,我居然扭头向后看了一眼,就在扭头的一瞬间,后面的对手像风一样从后面超过了我,尽管我奋力冲击,最后我们班只拿了第二名亚军,与冠军失之交臂。
回到班级大本营,我低垂着头,不敢直视同学们的目光,我知道大家的目光里会充满愤怒和疑惑。
这时,一只有力的大手搭在了我的肩膀上:“没关系的,这次出错你也不是故意的,对不对?”
就是这样一句安慰的话语,就让我心里得到宽恕,我抬起头来,看见的是一双坚定而充满鼓励的眼睛,我出错了,没有人怪我,尽管我很愧疚,但我也收获了,收获了宝贵的友谊。
勇敢面对出错,其实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许出错过程中饱含着辛酸苦辣。
也许最后结果不尽于人意。但只要真心思过,一次次摔倒,一次次挣扎着站起,出错也可以让收获人生的教训和经验,这岂不是一种所得。
这次出错,我明白了:出错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人生也将因出错而变得丰满而充实。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首先,进行审题立意。材料给出了4则名人名言,名言①和名言②强调了犯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允许犯错的观点;名言③和名言④则强调了犯错之后要反思要改正的观点。因此,本次习作的重点有二:一要允许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二要改正错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我们要允许犯错误,但要不断的去反思还要成长,不管对于团队或者家庭还是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很多的人会因为害怕自己犯错而不去做一些正确的事情,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应该敢于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才能走向成功。
然后,进行选材构思。如果写记叙文,那么需要回顾自己犯错并改正的典型事件,将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详细地叙述出来,揭示“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哲理,表达事件带给自己的启示和感悟;如果写议论文,那么需要列举名人知错就改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论述,点明“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中心论点。
最后,调动积累,完成习作。在具体写作时,要调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巧妙运用。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抒发自己的感悟,点明自己的观点。还要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来丰富文章细节。在写议论文时,要综合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将观点论述得更有说服力。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首先,分析给出的四则名人名言表达的观点,基于材料观点展开联想,进行立意;然后根据确定的立意和文章体裁,选择相应的素材,进行构思;最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丰富文章的细节,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述观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