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6 09: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七律·长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和搜集的阅读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尤其是“逶迤、磅礴、等闲、泥丸、暖、寒”的意思。
2.正确、流利、发自内心地朗读、诵读、背诵诗文。
3.借助语言情感铺设、想象画面、视频资料和反复诵读感悟红军的英勇和乐观。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和搜集的阅读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发自内心地朗读诗文。
教学难点
结合阅读资料和视频资料理解“暖、寒”的意思,感悟红军的英勇和乐观。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以《十送红军》导入了解,为学习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指名读诗歌,纠正字音。(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才能把诗读的更好。)
2、齐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
3、质疑问难,感知诗歌的大意。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么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词语不能理解?(1)预设:可能会提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三军”等词语。(2)学生试说诗歌大意。(3)老师小结。
三、品词析句,感悟诗情:
1、学生畅谈初读感受,体会长征的艰难:师:那么读了这首诗之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难 、长、险 ......)师:在那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其实诗中也有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谁找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情境引读,感受红军的精神师:那么红军知不知道长征途中会遇到艰难险阻,(知道)明知困难重重,仍然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呀!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师:纵然是千山万水,哪怕是千难万险,红军战士仍然是等闲视之,勇往直前,这是何等的乐观呀!让我们一起读。师:从中你感受到了红军身上的一种什么精神?生:不怕困难、无所畏惧、无比乐观......师:其实这种精神我们从下面这句也能感受到:
(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在长征途中,红军得面对万水千山的险阻。看这五岭山脉和乌蒙山是什么样的呢?诗中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的呢?
2、假如你就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请你想象一下,要想翻越这样的山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预设:山路崎岖、非常难走。 生:荆棘丛生,野兽出没。 生: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师:长征难,难于上青天呀!可是在红军战士的眼里,逶迤的五岭就像——(腾起的细小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脚下滚过的泥丸),多么强烈的对比呀,让我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对困难的藐视 红军战士很乐观)引读:a(出示长征图片)翻越了一座有一座高山,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疲惫的身躯被划出了带血的伤痕,可是红军战士一直这样认为——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b 面对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承受着心理和生理地折磨,红军战士仍然没有放慢自己前进的脚步,他们总是这样认为——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 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眼看着自己的战友纷纷倒下,红军战士擦干血泪、继续前行,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是这样认为——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这正是“巍巍青山何所惧,崇山峻岭任我游”呀,巍峨的高山已然翻过,这白浪滔天的大河又岂在话下,谁来读这一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金沙江和大渡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教师引发学生质疑“暖”,理解“暖”。师:这句话的哪一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金沙江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直插云霄。渡过这样的一条江,红军战士怎么还会感到温暖呢?预设:生:因为当时正值夏天,气温较高。生:因为红军战士......渡江得到了当地农民的帮助,所以心里感到温暖。生:(介绍桥渡金沙江的故事)没有浪费一颗子弹,没有一个士兵受伤,心里非常高兴,所以感到温暖。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暖”,读出“暖”。师:是呀,不费一枪一炮,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所以红军战士感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师:从这个暖字当中你读懂了什么? (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这种乐观。 生齐读。
(三)“大渡桥横铁索寒”很快红军战士来到了天险大渡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恶战。(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出示带有画面的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诗,我想此刻你对“寒”字有了更深的理解。预设:
1)、大渡河地势险要,河面宽 300 多米,泸定桥的 13 根铁链寒光闪闪,看了让人心寒。生读
2)这场战斗非常激烈,在战斗中死伤了很多红军战士,使红军战士心里非常难受,所以感到心寒。生读3)、这场战斗是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打仗,而国民党也是中国人,却对红军战士赶尽杀绝,令人心里感到非常寒冷。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受。 生齐读师:这可是沾满红军战士鲜血的一句诗呀!再读 生读师:这可是融入红军战士生命的一句诗呀!再读。师: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两场战斗、两种心情,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两种不同的感受。生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高兴地),大渡桥横铁索寒(沉重地)(四)“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年只是写到了两处山和两处水。而长征途中,红军跨过了无数做这样的山越,过了无数条这样的水。可谓是经历了万水千山的艰险。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欣喜。 生齐读师:红军战士“喜”的是什么呢? 我们翻阅了千里雪的岷山,胜利就在忘了。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喜悦 生齐读
四、总结全诗,升华主题
师: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难到红军仅仅是翻越了这样几座山,这样几条河吗?谁能用查阅到的资料回答这个问题?师:这么多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18 座高山留下了红军的足迹,24 条大河记载了英雄的历史。除了诗中所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么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学生书写,教师指导,然后交流:生:长征是一首诗...... 生:长征是一幅画......生:长征是一段历史......生:长征是一种精神......师小结:长征是精神,是不畏艰险、不惧困难,勇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80 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在世代相传。气壮山河的长征,永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功垂千秋的红军,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最后让我们齐背这首诗。
五、拓展延伸,写出感受
所以,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你最想对革命先烈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