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22:3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梁、诣、禽”三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并熟读成诵。
2.综合运用借助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文章大意。
3.抓住人物对话体会语言的精妙,感受杨氏之子的有礼貌、说话委婉,才思敏捷。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语言的精妙,体会人物的机智和风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通过之前文言文的学习有很多古代儿童被我们熟知。比如骆宾王,七岁就写出流传千古的《咏鹅》一诗,我们说骆宾王七岁能作诗。接着看,认识他们吗?谁能照样子说一说。出示图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生:仿照“____七岁能______”句式练说师:这些儿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预设:年龄小、聪明。一读课题:今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再来认识一个聪明机智的儿童,他就是——生齐答:《杨氏之子》二读课题:王老师要提醒你们,这是一篇文言文,想一想,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再读课题。三读课题:这样读有点文言文的韵味了。这篇文言文距今已经一千六百多年了,岁数很大了,再来读。理解课题:这样就读出文言文的历史感了,一千六百年前的故事人物就这样来到我们的面前。读了课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预设:杨家的儿子师生交流互动:我姓王,可以说我是——王氏之子。那你呢?生:我姓——,我是——
谁能自豪的说出自己的姓氏。生再答。
二、四层读文,逐层感悟。
(一)一层读文,正音识字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课件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出示多音字“为( wèi)设果”、“应(yìng)声答”,强化多音字读音。出示梁 诣 禽本文中有三个生字,一齐读。1.梁指的梁国,诣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是我们学习古文的好帮手。(贴板贴)2.再来看“禽”。当注释中没有时,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查工具书。 “禽”的本意是“捕捉”,甲骨文“禽”字就像一把捕捉鸟类的长柄网具,经过演变,“禽”字后来指鸟类的总称。(出示“禽”字演变图) 看来,查工具书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贴板贴)师:那么“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中的“家禽”是我们平时说的“家禽”吗?预设:家里的鸟。【设计意图】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更多的是给予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以多种方法作为“钥匙”,解锁文言文,品悟文言文,积淀文言文的语感,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二)二层读文,读准句读
1.解决完生字词,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2.师评价:字音读准了,但是要想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来我们还要注意恰当的停顿。听老师来读一下。(出示带有节奏符号的文章)3.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指名读。要想读出古文的韵味,要注意合理停顿,还要注意声断气不断。4.去掉符号,你还会读吗?评价:像这样节奏读出来,文言文的味道就有了。让我们在一起再读一遍。齐读。
(三)三层读文,读懂文意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你读懂哪些句子了?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好,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预设:1.我读懂了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的意思是........师:你说的“非常”是文中哪个字的意思?“甚”。一个“甚”字把杨氏子的聪慧表现的淋漓尽致。你再来读读这一句。评价: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喜爱。2.“为设果”,为谁设果?谁为谁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贴板贴)3.“应声答曰”怎样回答叫“应声答曰”?情境理解:①谁想和老师对话,看看能否达到“应声答曰”的效果。②看来“应声答曰”还真不那么容易,现在我们用文中的话表演“应声答曰”。小结:你的内容、语调、语速都是随着前面说话人作出的,并且能够快速的作出反应,这就叫“应声答曰”。
(四)四层读文,研读关键词
“甚聪慧”真正的高手,不仅能读懂文言文的意思,还能把文言文读得更短。文章一共五句话,如果读成一句话,你觉得是哪句话 为什么?还可以再读成一个词,哪个词?——聪惠。还不能少了另一个字"甚”。板书"甚聪惠”
1.研读“聪”出示“聪”的意思:聪,听曰聪。聪者,能闻事而审其意也。指名读,解读聪不仅耳朵听得到,而且要听得懂。杨氏子“聪”在何处?四人小组讨论,发言汇报。预设:(1)儿应声答曰,回答的很快,可以看出聪。(2)他听懂了孔君平的话。孔君平把杨氏子的姓和杨梅的杨子联系在一起。(3)杨氏子能把孔君平的孔字和孔雀得孔联系在一起。真正聪明的人,不仅仅能应对一个场景,能应对很多的场景。看看我们班的同学能不能做到“聪”。比如今天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姜君平、李君平、孔君平、黄君平、柳君平、胡君平”(课件出示)怎么办?同桌之间商量商量,再试着多说说,待会跟老师应对一下。师生对话。预设:“此是君家果。” “未闻生姜是夫子家菜。”“此是君家果。” “未闻李子是夫子果。”“此是君家果。” “未闻黄桃是夫子果。”“此是君家果。” “未闻杨柳是夫子树。”......
2.研究"惠”出示“惠”:同“慧”,智慧。小组讨论:杨氏子“惠”在何处?汇报交流:①杨氏子非常热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懂得待客之道。②面对孔君平的话并没有生气,而是机敏想出应对话语。③“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进行对比朗读体会,感受杨氏子委婉而不失礼貌的的说话技巧。比较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语气的不同,从“未闻”中感受杨氏子的委婉、礼貌及句子的言下之意。
3.比较阅读,研读“甚”字。 还有一个字“甚”。甚是什么意思?甚聪惠,就是很聪惠,特别聪惠,聪惠得不得了。“聪惠”的孩子很多,要做到“甚聪惠”就不那么简单了。我们这篇文章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面还有很多儿童的故事,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读这两篇小古文。
【故事一】孔文举年十岁,人皆夸。韪(wěi)曰:“小时了了(liǎo),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cù)踖(jí)。注释韪:指当时的太中大夫陈韪。踧踖: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故事二】孙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孙吴兴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注释:先达:有德行学问而又声位显达的前辈。不常:才能不凡。窦,洞。能够读明白两篇小古文的同学举一下手。这两个孩子不能不说他们聪明,那么比较起来,三个孩子谁可以达到“甚聪惠”。杨氏子“甚”在何处?小组讨论,汇报交流。预设:①语气平和,说话委婉,照顾对方面子,不会带给对方不舒服的感觉。②杨氏子是创新说法,针对对方的语言,利用对方的姓氏特点进行回答,不像另外两人直接反击。懂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③“应声答曰”说明杨氏子反应更快。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比较之下,杨氏子回答的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开头就说了——“梁国杨氏子,甚聪惠”。(出示)
4.当杨氏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回答孔君平时,孔君平会怎样反应呢?请试着用文言文的语言方式给故事加一个结尾吧。小结:所以我们编者从那么多故事中选择这个故事,我们也大致能明白编者想让我们从中学到什么,能够机智、幽默又不失风度的化解尴尬,才是“甚聪惠”呀。让我们再读课文,感受这个聪慧的孩子吧。听了你们的回答,王老师忍不住要说你们真是“甚聪惠”。
三、配乐诵读,感受文言之美
1.配乐,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出示竖版、无标点、齐读。这样一则生动有趣的故事,古人仅仅用了 55个字,五句话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文言文的魅力就在于此啊。我们能不能一起试着背诵这篇课文呢?
3. 出示篆书版,全班齐背。
四、作业布置
1.发挥想象将《杨氏之子》扩写为—则生动的白话文故事。
2.阅读《世说新语》中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