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猫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人类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那我们应该如何与其他生命形式相处呢?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郑振铎的《猫》。
一、感知文章大意 概括摘录内容(一)
文章围绕养猫这一中心,写了三个故事,记述了“我”及家人养猫的经历。请你勾画文中的语句,简要概括每个故事的大体内容。
故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都有相对完整的“得猫”“养猫”“失猫”的过程,各有特点,引人入胜。
家人从隔壁要来一只小猫,可爱有趣,后来生病死去了,家人感到难过、酸辛。
母亲从舅舅家带回一只小猫,活泼好动,后来被人捉去了,令家人生气、愤恨。
张妈拾来一只小猫,长得难看又不好玩,被家人误解、追打,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并按照表格要求,摘录或者概括相关内容。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一、感知文章大意 概括摘录内容(二)
摘录方法提示:
1.关键词
2.中心语句
3.所描写对象的特异之处
4.文笔精华之处
——精彩生动的句子
——有内涵文采的语句
概括方法提示:
1.提取关键词组合要点
2.综合关键信息进行推论
3.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从舅舅家要来的
张妈拾来的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花色灰白……不好看……更难看了
很活泼
更有趣,更活泼
很受喜爱
受家人宠爱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
病死
丢失
死亡
不活泼,忧郁
懒惰
小 结
前两只猫是从别人家要来的,颜色亮丽,活泼可爱,大家都很喜欢。
第三只猫是被人遗弃的,不好看,不活泼,忧郁,懒惰,大家也不喜欢它。
三只猫特点各异,但最后命运不是失踪就是死亡。
第一只猫死后, “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同学们勾画文中关键语句,并把你的想法批注在文中。
二、把握结构 理清情感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一只从隔壁要来的猫活泼可爱,受人喜爱,这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养猫的心情由快乐转向酸辛,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要来的,它更加可爱活泼,受到宠爱,养猫让我们更加快乐,但又时时担心。第二只猫的丢失有些人为的过失,全家怅然、愤恨。这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个“永不”显示了“我”态度的决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因为“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放在文章最后,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这里有“我”深深的自责和反思,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第一只猫的亡失是“天灾”;
第二只猫的亡失是“人祸”;
第三只猫的亡失则完全是“己过”。
“我”家三次养猫的情趣不同,失去之后的心情也不同。写三次养猫,疏密是递增的。第二次比第一次详细一些,第三次比第二次有详细一些,文章波澜起伏,养猫的心情不断变化,感彩越来越浓厚。
小 结
三、细品内容 理解情感
思考1:
对比前两只猫,为什么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摘录文中体现“我”难过的句子,结合“我”家对这三只猫的不同态度,分析原因,把你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摘 录
原因分析
家人对前两只活泼可爱的小猫非常喜欢,因为它们能给家人带来快乐。
第三只猫不能给家人带来快乐,可有可无,对于这只猫的处置,“我”是随意武断的。直到发现冤枉它之后,“我”开始反省。
原因分析
“我”能说话,它却不能;
“我”是强势,它是弱势;
“我”是施暴者,它是受虐者。
在“我”看来,这对猫是不公平的。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这样在“我”的主观臆断、强势话语权的围攻下,在强势暴力的追杀下含冤死去,它受了冤枉也无法申辩,这个过失也无法补救。因而“我”的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更加难过。这也让我最终发出了“永不养猫”的感慨。
思考2.
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揣摩“我”当时难过的心情,以“我”的口吻,展现“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提示:
当“我”知道自己错怪了第三只猫的时候,“我”的内心有过一段激烈的思想斗争和自我批判,带着私人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不公平的。这里渗透着作者深深的忏悔和反思。同学们在揣摩作者口吻的时候,要表现出心里的那种纠结和矛盾。
同学示例1:
我竟变成了这样的人,都怪我!我不喜欢它,讨厌它,没有好好调查就武断、随便地处置了它,我对它太残忍了,生生地扼杀了一条生命,我也没有弥补的机会了。这是对生命的漠视,也是我最大的过失和遗憾。
同学示例2:
我该怎么办?我无法面对你了。我用棍棒打你,你完全没有招架之力。虽然你不能说话,但是我能感受到你心里的冤屈,我没有把你当成平等的生命来对待,仅仅是凭着我的好恶,就轻易地伤害你,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可恨、可耻。
圈点、勾画
摘录、概括
感知大意清思路
比较内容悟情感
分析现实有思考
小 结
人与动物相处时,往往会因为被表象迷惑,一念之差,做出伤害动物的行为。那人应该怎样去对待生命呢?同学们,这正是我们需要继续思考的地方。
作 业
1.有人认为,文章详写了第三只猫曲折的经历以及“我”对它的忏悔,那如果不写前两只猫,直接写第三只猫是不是也可以?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
2.课外阅读补充资料——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每篇文章时间为8分钟左右,了解大致情节,并尝试概括文章内容。
猫
第二课时
课堂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主人公深深的自责和忏悔。当我们面对小动物时,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它们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猫》。
一、对比态度 理解情感
思考1:
“我”和家人对待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请同学们再用5分钟时间,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摘录或概括出文中“我”和家人对三只猫的态度的语句,并分析原因。
对猫的态度 三妹 我 家人
第一只猫 在家时
亡失时
第二只猫 在家时
亡失时
第三只猫 在家时
亡失时
请同学们把圈点、勾画的内容摘录下来或进行概括,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对猫的态度 三妹 我 家人
第一 只猫 在家时
亡失时
替它忧郁
最喜欢猫
逗着猫玩
微笑着消耗光阴
感受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想着种种方法逗它
替它忧郁
买小铜铃
难过
替它忧郁
酸辛
可怜
安慰三妹
对猫的态度 三妹 我 家人
第二 只猫 在家时
亡失时
怂恿着二妹去拿一只
注意被吸引去
为它提心吊胆
笑着骂道
为它提心吊胆饭后的娱乐
二妹觉得有趣
为它提心吊胆
慌忙
很不高兴
有亡失的预警
怅然
愤恨
诅骂
忙乱地寻找
都不太高兴
李妈关注
不大喜欢的张妈说可惜
对猫的态度 三妹 我 家人
第三 只猫 在家时
亡失时
不喜欢
对它不注意
有时逗它玩
没有感兴趣
可厌
想惩戒
在楼上找到猫
不喜欢
很愤怒
可厌
想惩戒
以为“潜逃”
怒气冲天
愤愤的
惩戒没有快意
不喜欢
觉得若有若无
妻子提醒张妈留心猫
妻子很难过
责备张妈不小心
可厌
想惩戒
我觉得错了
十分难过
想补救过失
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因为漂亮、活泼又可爱,对我们家人来说,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甚至第二只猫还能抓老鼠,我们深深地爱着它们。第三只猫是难看的、忧郁的、瘦弱的,不能给人带来半点乐趣和安慰,爱猫的三妹也不大注意它。大家都有着先入为主的讨厌情绪, “我”和家人爱猫,完全是从个人感受出发,感情用事,最终凭着个人好恶加以处置。
分 析 原 因
思考1:
既然大家都爱前两只猫,你觉得家人对前两只猫都是一种怎样的爱? 请同学们在文中勾画语句,仔细品味,并把你的想法批注在书上。
二、细品内容 理解主旨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这里将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第一只小猫的活泼可爱。这是从自身形态来写的。后一句又从三妹逗着玩时,与人互动的形态来写,三妹喜欢的是跟活泼可爱的猫玩。
第一只猫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称,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慵懒地、郁闷地躺着。
当猫生病时,她也只是“想着种种方法去逗它”,但她并不了解猫。给小猫戴小铜铃,我觉得小猫带着并不舒服,她只是想装扮小猫,并不懂怎么去治小猫的病。
家人对第一只猫的态度其实是取乐、玩弄。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 ”地查问好几次。
第二只猫
从这句话看出,家人对这只更讨人喜欢的猫总是担心,总想控制在眼前,经常“小猫呢,小猫呢”地喊,并没有放任它天性的自由,这是一种“占有”的态度。
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张妈虽然不大喜欢这只总令人担心的小猫,但小猫能抓老鼠,也是有用的,所以一个“好”字表明,连她也为失去这只有用的小猫而感到惋惜。
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妈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三妹说是“我家的”,说明对这只猫的占有欲也是很强的,丢失它就是失去了自己的宠物、玩伴。
家人对第二只猫的态度其实是控制、占有。
一个喜欢养猫的家庭,对各种猫都应当一视同仁,美丽活泼的猫固然喜欢,而外表难看的、瘦弱的小猫更应该怜悯呵护。但无论被玩弄、占有还是厌弃,都没有把它们当成平等的生命去对待,而是始终把猫放在给人带来娱乐、可以被人主宰命运的位置,对前两只猫的“爱” 和对第三只猫的“不爱” 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强大生命对弱小生命的武断支配,都是缺少对生命的尊重。
思考2:家人对三只猫的态度是否有共同之处?
背景补充:
《猫》是郑振铎作品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 《家庭的故事》在其总体上是悲剧性的故事。作者在《自序》里写道:“许许多多的悲剧,还不都是那些旧家庭酝酿出来的吗?”作者认为,在封建宗法统治的旧式家庭里,总会有一些人成为比他们权势更大、地位更高的人的牺牲品,成为被侮辱、被践踏的对象。
《猫》这篇作品,不仅唤起人们对动物的怜悯之心,而且引起人们对社会生活,特别是对旧式家庭中人的悲剧故事的联想。
思考3:这篇文章仅仅是写猫吗?
拓展思考:
本文中是否有与“猫” 类似的人呢?请你在文中勾画语句,找找依据。
文中的张妈,与第三只猫有着很大的关联。
这只猫是“她在门口拾进来的,每天给它饭吃。”
可以看出,这是张妈出于对生命的爱惜、怜悯。
妻子买了芙蓉鸟之后,也是叮嘱“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
可见是张妈一直在按照妻子的吩咐照顾小猫。
鸟被咬死后,妻子责问张妈:“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面对妻子的无端指责,处于弱势地位的张妈只能沉默,无力反抗。
我们看到,张妈仿佛就像第三只猫,在封建家庭中,弱小者总是不幸的,侮辱、损害随时都可能降临到他们身上,而且无法逃脱,这样的悲剧具有必然性。这也引发我们的深思,我们是否也应该善待他人。
从“我”深深的忏悔和反思中,你知道如何去对待生命吗?
“我”对自己伤害其它生命的错误,勇于承认,善于反思。“我家永不养猫”就是说“我”不再以一种凌驾的、玩弄的、支配的态度去对待弱小生命了。
文章的主旨正是借此阐发人生哲理:人类应该善待生命,爱护弱小,不能因为个人好恶、私心偏见而武断地对待生命。同时,善待生命不光是要平等地对待其他生命,对待他人,我们更是要予以尊重和关爱。
理 解 主 旨
四、对比情感,善待生命
猫是与人类关系亲密的一种动物,人们常通过写猫,表达丰富的人生体验。上节课的作业中,要求同学们读了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请同学们默读全文后,分别概括一下这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这些文章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综合运用默读方法
提示:默读时可以将注意力从字句过渡到句子的主干,再抓段落的中心句,关注特异之处,理解作者情感。
读标题,初感文章内容
分段落,分层概括要点
画重点,圈点勾画语句
做摘录,品析文笔精华
概中心,把握文章主题
加批注,体会思想情感
作 家 主要内容 情感
夏丏尊
靳 以
王鲁彦
猫先是因为妹妹的死而不被大家喜欢,后来因为是死者唯一的纪念物而备受宠爱,最后被野兽咬死 ,全家感到难过、后悔。
“我”给病重的母亲带来两只可爱的猫仔,却把猫妈妈送人。母亲病逝后,我体会到失去母亲呵护的小猫的处境。
因为儿女不在身边,寂寞的父亲把对儿女的爱寄托在一只叫玳瑁的猫身上,文章讲了父亲与玳瑁的日常生活小事,表现父亲与玳瑁的深厚感情。
喜爱
信任
喜爱
怀念
喜爱
依恋
小 结
现代知识分子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对动物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对待弱小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善待生命,找到与其他生命和谐共存的方式吧!
作 业
请向同学推荐你读过的能打动你或者能引起你反思的关于生命共存、善待生命的文章,概括文章内容,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评价标准:概括内容完整,文从字顺,能说出文章的中心主旨,理由合乎情理。
作品名称: 作者:
内容概括:
推荐理由: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