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屈原(节选)》(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屈原(节选)》(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6 09:22:4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51张PPT)
莎士比亚曾说过:“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戏台上的故事,或令人喜笑颜开,或让人捶胸顿足,凝聚了无尽的悲欢离合;戏剧里的人物,或风采照人,或面目可憎,折射出复杂的人性。
17 屈原(节选)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备查
03
字词清单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课堂小结
07
拓展延伸
01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主旨的理解。(重点)
2.学习本文用象征手法来表现时代主题的写法。(重、难点)
3.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展开丰富想象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
4.归纳总结屈原形象,学习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素养)
知识备查
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笔名郭鼎堂等,四川乐山人。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组织创造社,并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女神》。1924年后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倡导革命文学。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著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甲申三百年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从事文艺创作。有《郭沫若全集》行世。
作者介绍
全剧分为五场:
“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
课文节选自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作品介绍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名平,字屈原。出身贵族,曾做过左徒、三闾(lǘ)大夫。楚怀王时,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遭靳(jìn)尚等人谗害,被放逐于汉北,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楚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作品人物介绍
戏剧基本常识
1.定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2.分类
按反映的矛盾性质和表现手法分
悲剧、喜剧、正剧等
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分
历史剧、现代剧、传统剧、童话剧等
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分
独幕剧、多幕剧
按语言表现形式分
话剧、歌剧、舞剧、哑剧
3.戏剧的特点。
(1)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4.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而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
戏剧基本常识
戏剧基本常识
5.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是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
6. 话剧剧本: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因素,是供演员在舞台上演出的文学脚本,它是戏剧的基础,是一剧之本。
戏剧基本常识
7. 剧本的组成: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说明组成。
8. 剧本的语言:(1)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2)舞台说明,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戏剧基本常识
注意:
剧本台词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语言应简洁扼要。
背景资料
《屈原》创作于1942年,此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作者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读读写写
ɡuǐ jué
jū ɡōnɡ
lǎn

tínɡ
huá
shānɡ
páo xiào
zhù
nüè
tānɡ


xuàn
bènɡ
ɡěnɡ
chěnɡ
xuē
nàn
jìn
yǐn


pái huái
huì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字词清单
诡谲( ) 瘦削( ) 鞠躬( ) 收揽( )非难( ) 睥睨( ) 犀利( ) 雷霆( )
景仰 哗众取宠( ) 国殇( ) 咆哮( )
靳尚( ) 郑詹尹( ) 商於( ) 三闾( )徘徊( )伫立( ) 虐待( ) 污秽( )
镗镗鞳鞳( )( ) 劈开( ) 炫目( )稽首( ) 迸射( ) 木梗( ) 驰骋( )
pì nì
多音字
xuē
xiāo
( )流水哗哗
( )哗众取宠

huá
huā
( )漂流
( )漂白
( )漂亮

piāo
piǎo
piào
( )播弄
( )弄堂

nònɡ
lònɡ
读“huā”时为拟声词。
【串句记忆法】 
看着奶奶生病后瘦削( )的脸,我递给她一个削( )好皮的苹果,希望她能快点儿好起来。
( )和蔼
( )附和
( )和面
( )和弄


【记少余多法】 
“稽”当作古代礼仪讲时,读“qǐ”,一般组词为“稽首”,其他时候都读“jī”。

huó
huò
骋( )驰骋
聘( )聘请
娉( )娉婷
chěnɡ
pìn
pīnɡ
形近字
梗( )木梗
埂( )田埂
哽( )哽咽
ɡěnɡ
ɡěnɡ
ɡěnɡ
镣( )脚镣
缭( )缭绕
潦( )潦草
liào
liáo
liáo
睥( )睥睨
脾( )脾气

诡( )诡谲
跪( )跪拜
ɡuǐ

ɡuì
【口诀记忆法】 
水面波浪为波澜( ),灿烂多彩是斑斓( ),诬赖之语为谰( )言。
lán
lán
lán
词语集注
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这些人死后变成的神灵。殇,战死者。
国殇
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哗众取宠
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暗无天日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拖泥带水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形容社会极端黑暗。
睥睨
含贬义。
含贬义。
含贬义。
伫立:一般用于人
矗立:一般用于高大坚固的物体。
徘徊:有慢慢踱着的意思,也比喻犹疑不决,还比喻事
物在某范围内浮动或变化不大。
彷徨:表示方向不明、犹豫不定,突出心神不宁,含有
内心苦闷、不知所措的意思。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并简要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1.划分文章层次。
2.概括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主要写了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意旨,欲密谋毒死屈原。
主要写了屈原呼唤歌颂风、雷、电,表现了他对黑暗的激愤和对光明的向往。
主要写了屈原借斥责神灵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第一部分
(从开头到“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
第二部分
(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第三部分
(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结束)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你认为课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政治路线和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反动路线,构成了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
1.话剧开头的舞台说明有何作用?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 午夜已过,黎明未到,东皇太一庙中神像林立,阴森可怖,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渲染了压抑的、令人窒息的气氛,为下文屈原的痛斥埋下伏笔。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品读第一部分
2.靳尚出场时一连串的问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刚才我叫人送了一通南后的密令来,你收到了吗?
罪人怎样处置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惊异)什么?
表现了靳尚咄咄逼人、急于害死屈原。
郑詹尹觉得屈原无足轻重,对杀他的事不以为意。同时又有一些顾虑,担心杀了屈原引起老百姓闹乱子,从侧面写出了屈原在楚国百姓心中的地位之高。
3.郑詹尹先对害死屈原持有疑问,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你怎样理解他的这种认识?
4.郑詹尹和靳尚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郑詹尹和靳尚的对话主要是商议如何处置屈原。二人的对话把他们与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顶点,突出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既引出屈原的出场,也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奠下基础。
5.郑詹尹和靳尚的个性特征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靳尚凶残、狠毒、高高在上;郑詹尹唯命是从、战战兢兢。
相同点:他们都阴险狡诈。
1.第二部分屈原的独白中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分别象征什么?
品读第二部分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为国为民的坚定信念。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土偶木梗群像:象征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
2.屈原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他的什么追求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屈原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屈原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3.请品读下面的句子,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
运用呼告、反复的修辞手法,感情强烈,突出表达了主人公对风、雷、电摧毁黑暗、阴惨的社会的渴望。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 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运用反复修辞手法,一连串反复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表现了屈原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3)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1.第三部分中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分别象征什么?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品读第三部分
东皇太一: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阶级。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反动势力的帮凶。
湘君、湘夫人:当时的悲观论者。
针对性:东皇太一和云中君分别是天神和云神,屈原痛斥他们“高坐神位”“产生黑暗”;东君是太阳神,理应心地光明,屈原指斥他“也害羞吗”“完全是一片假”;至于主宰人生死祸福的大司命、少司命“只有晓
2.屈原对土偶木梗的痛斥有什么特点
得播弄人”;湘君、湘夫人这一对湘水神“只晓得痛哭几声”。
象征性:结合前后剧情可以看出,这些土偶木梗正是楚国昏庸腐朽的当权者,他们正是屈原强烈抨击的对象。
3.本部分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品读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赏析表达效果。
(1)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东君”象征反动势力的帮凶,愤怒地斥责东君不配是神,强烈表达了对东君的憎恨与不屑。
(2)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运用了呼告、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三个呼告句构成排比,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伟大的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三个“毁灭”表达了屈原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体现了屈原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坚定信念。
4.屈原的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1)内心独白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2)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
(3)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彩。
(4)多用短句,以表达激烈的情感,用急促的语气,体现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5.读完课文,说说你心中的屈原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屈原是一个痛恨黑暗,向往光明,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争取自由的坚持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表明了他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本文主要写了靳尚和郑詹尹密谋毒害屈原,以及屈原在大殿里的内心独白,塑造了一个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忧国忧民、坚贞不屈的爱国者形象。作者借屈原遭受陷害后的抒情独白,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写作特色
作者运用拟人、呼告、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坚贞不屈、向往光明的性格特征。如“风!你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这些语句表达了屈原热切地期待借助风、雷、电的自然伟力,毁灭一切黑暗的愿望。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则无比愤怒地对恶神进行了斥责,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情感。此外,作者还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屈原的内心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运用象征与夸张的艺术手法,使感情表达既含蓄又浪漫。
首先,作者运用象征手法,赋予本文中的事物以特殊的含义。如“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没有人的小岛”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词句,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含蓄、深沉、凝练。
其次,作者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大胆的艺术虚构,让屈原凭借风、雷、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也希望借助它们的力量,毁灭一切黑暗。这样就使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表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
屈原(节选)
第一部分:
(开端)
风——唤醒沉睡的一切
奸臣——密谋毒死屈原——处心积虑,凶残毒辣
第二部分:
(发展、高潮)
雷——迎来无限的自由
电——劈开坚固的黑暗
打破黑暗
带来光明
(歌颂)
东皇太一、云中君
东君
大司命、少司命
湘君、湘夫人
昏庸腐朽
欺民惑众
(斥责)
与黑暗决裂
与光明同行
结构梳理
拓展延伸
屈原的名言警句
原文 译文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前路漫长遥远无边,我将上天入地地寻求出路。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为此即使万死也不后悔。
早晨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含咀秋菊飘落的花瓣。
天下都浑浊只有我清白(不同流合污),世人都醉了唯独我清醒。
题武关(节选)
杜 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对小人得势、贤臣见弃的历史现象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对屈原所受的不公正的待遇表达出深深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