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7 16:1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何为文明?
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即判断文明最主要的标志是形成国家。
如何判断国家形成?
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中华文明何时产生?如何证明?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
石器时代
文明孕育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人与猿的区别:是否会使用工具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材质:石器
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旧石器时代
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新时期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5000年
(一)旧石器时代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生活与社会状态:
从事渔猎和采集
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从原始人群到母系社会
此时文明产生了吗?
(二)新石器时代
时间 地域 文化遗址 发展概况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
长江下游
距今约5000年 黄河中、下游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仰韶文化
彩绘陶器、粟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水稻、养蚕缫丝
黑陶
玉器、祭坛、神庙、父系氏族、私有制
此时文明产生了吗?何以证明?
单以填充莫角山平台的工程为例,30万平方米的平台,估计需用200万立方米的土方,至少要动员60万人日工。
良渚玉琮
2019年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处世界遗产。
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让全世界了解到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虚言,而是一个历史的真实,其意义也正在于此。最后,良渚文化融入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文明滚滚洪流之中。
——赵三军:《良渚古城申遗成功靠什么?中华5000年历史被它“坐实” 》
《礼记·王制》:赐用钺,然后杀
良渚石犁
(三)文明孕育
观察两幅图片,中国人类遗址分布在地域上有什么特点?
以上材料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什么特点?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一些青铜器上,可以明显看出长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记。比如,尊肩部的扁体小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出现,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放大版”云雷纹,以及跪坐人像上的尊,都体现了中原文明与长江文明在巴蜀古国的交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
多元:分布广泛、各具特色
一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具有中华特色的文明特征
二、万邦时代
国家雏形
(一)三皇五帝:万邦时代
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五帝事迹具体,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禅让”进行权力传承。
龙山文化时期相当于五帝后期,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
思考:国家为什么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推动国家形成的关键是什么?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讴歌者不歌丹朱而这歌舞。舜日“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生产力发展
私有制
阶级
分化
统治者
贫富
分化
被统治者
阶级
矛盾
征服者
被征服者
部落
战争
公共权力
政府
军队监狱
国家产生
剩余产品
剩余产品的增加是私有制产生的物质前提,私有制的发展使得社会分裂为阶级。国家是在私有制和阶级发生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夏禹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jī)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二)夏朝建立
建立过程 禹接受禅让,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禹死后其子继位。
政治制度 世袭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夏王是最高统治者。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聚族而居,直接控制夏部族,间接控制地方。
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在首领汤的带领下讨伐桀,夏朝灭亡。
三、
商与西周
文明发展
(一)商朝建立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
1、商朝发展历程
政治制度:
1、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2、地方: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政治势力:
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灭亡:
公元前1046年,周部族的首领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激战,纣王失败自焚而死。
2、商朝统治特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
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羌)。——出自甲骨文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史记 殷本纪》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朝统治的主要特点?
(1)王权带有神圣色彩,与神权相结合。
(2)内外服制度下依靠武力对地方进行松散统治。
(3)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并存的王位继承制。
(二)西周建立
西周利簋
【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1、分封制
分封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
分封对象:同姓诸侯、先王之后、异姓功臣
诸侯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1、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分封制的利弊
利: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开发了偏远地区,扩大了周朝的控制疆域。2、确定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有利于形成统一文化。3、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
弊:1、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2、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
含义: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严格的大小宗体系(第7页历史纵横),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大小宗具有相对性;家庭等级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
评价: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减少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3、礼乐制与井田制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
礼乐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井田制
保障:准则
基础:王土


王臣
血缘
文化
政治
经济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在家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三)商周经济与文化
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1)工具:石、木、骨、青铜农具极少。(2)土地制度:井田制
(3)经营方式:集体劳作
2、手工业:
青铜铸造是主要部分,养蚕缫丝
3、商业:
“工商食官”——工商业被官府控制,设有专门掌管奴隶和牲畜买卖的官吏
4、文化: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礼记·祭义》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上》
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
思考
①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甲骨文、祭祀)
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
③中央权力逐渐加强,但尚未实现集权(从内外服到分封)
①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
②青铜铸造发达(大量青铜器)
①系统文字(甲骨文,金文)
②从敬鬼神到早期“民本”思想
【本课小结】
约170万年
约1万年
约前2070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青铜时代
元谋人、北京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三皇五帝时代 夏 商 西周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夏商西周早期国家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产生 中华文明的发展
中华文明的蒙昧
渔猎、采集、使用火
彩绘陶器、粟、水稻、养蚕缫丝
玉器、祭坛、神庙
宫殿建筑
世袭制
甲骨文内外服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攻破镐京,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周平王将国都迁至洛邑,历史进入东周,华夏大地展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