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无言之美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意蕴(yùn) 附丽(fù) 颦眉(pín) 铢两悉称(chēng)
B.姑且(qiě) 笼统(lǒnɡ) 雕刻(diāo) 信手拈来(zhān)
C. 蛾眉(é) 塑像(sù) 寂寥(liáo) 瞬息万变(sùn)
D. 谚语(yàn) 譬如(pì) 摄影(shè) 缥缈无踪(piā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含蓄 残戚 谚语 雕刻 B.归纳 挣扎 泪痕 寂寥
C.擒住 绞死 塑相 昼夜 D.倾刻 菩萨 心境 附丽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
B.本文第八段以文学作品为例,说明言虽不能尽意,但尽量尽意的道理。
C.文章表达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观点。
D.本文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4.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用语浅白直露,没有含蓄深远的余味。
B.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稍有内涵。
C.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和杜甫“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都是情感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中列举诗词中“言不尽意”的例子,意在说明文学作品的语言简单而含蓄,并不以尽量表现为可贵。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⑤③④②① D.⑥⑤③④①②
6.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
(1)著名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__________)
(2)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__________)
(3)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__________)
7.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 ;
冬天的雪, , 。
8.旭日中学举行以“汉字在我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汉字使用不规范的情况经常出现在我们同学的作业中,如:把“染”加一点误写成“”;把“袄”的偏旁“衤”写成“礻”;把“贪赃”误写成“贪脏”。
材料二 中国汉字,已走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她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留存下来的使用者众多的充满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的象形文字。中国的汉字,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汉字这四四方方的世界里有着说不尽的魅力和神奇力量。
材料三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从材料一所举的“汉字使用不规范”的例子中任选一个,从汉字造字法的角度分析写错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出一条要继承和弘扬汉字文化的原因。
(3)班级拟出一期“认识汉字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黑板报,请你按照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
[示例]栏目名称:汉字演变史
内容:介绍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的字形演变知识。
我的设计:
栏目名称:
内容: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
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④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⑤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⑥意既不可以完全速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吗?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⑦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9.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10.你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吗?
11.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内涵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
D.沉默是金。
12.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葛剑雄
①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里曾引用过一句谚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两地相距一百里,“风”就会不同,而相距一千里,“俗”也会发生变化。“风”就是风尚、时尚,传播虽快,但存在的时间比较短,范围比较小,影响有限。“俗”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俗”比较稳定,存在的时间比较长,范围比较大,影响比较持续。“俗”如果再延续,经过长时间沉淀,就成为一种传统,往往反映在观念、制度、理论甚至信仰上。传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居于主要地位,是主流。我们今天讲的“传统文化”,应该是过去的主流文化,它长期存在,得到大多数人认同,并且发挥主要作用。
②随着社会基础的变化,过去正确的文化观念,到了今天可能并不正确或者只是部分正确。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基础大多已经改变,有的甚至已经消失,所以处在激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空前严峻的传承危机。
③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④“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保存原来的内容。先把它保存下来,而且要把保存传统文化由不自觉变成自觉,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比如,我国一些农村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那里的人比较穷,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在那些古建筑中,古建筑因而得以保存下来,这种保存就是无意识的。可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旧房,建新房,那种对古建筑无意识的保存也就越来越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
⑤目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仍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功利性。以非遗为例,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钱的,我们对它就比较热心,反之则比较冷漠。
⑥此外,我们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强,比如金字塔的产生、玛雅文明的兴衰,今天我们仍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理解,甚至以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如果让传统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们就永远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建议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⑦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承”又是什么意思 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当然,“承”不是简单地传承发扬,而是要做到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叫“承”。“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要选择其中精华的、正确的、有用的部分发扬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扬弃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动态的,几千年来,它一直在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着。比如,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就得到了发展,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被吸收进来。正是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才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形成了海纳百川、整合发展的优势。今天,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更要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
⑧需要指出的是,人类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两种以上传统文化同时存在,在继承发扬的时候一般的原则是本土优先,因为本地的传统文化最适合本土,中国人当然应该优先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⑨关于传统文化的“承”,还需要强调一点,对于传统不能照搬照抄,而要进行创新转化。这可谓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大难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⑩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而儒家文化的很多内容又只停留在概念上。同时由于中国古代普通老百姓大都是不识字的,所以儒家文化主要存在于精英群体中。今天传承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理解它的意义,另一方面还应该和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的研究结合起来,看看如何将其转化成社会实践。可以说,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社会实践,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选自2018年2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3.文章开头引用《史记》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14.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15.根据文意,谈一谈当今社会,我们该如何来传承传统文化。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汉服是具有鲜明汉文化特色的服饰,峨冠博带,广袖长袍。四川成都某大学男生是一名汉服爱好者,他为推广汉服文化,每天穿汉服上课,于是在网络上走红。伴随着他的走红,有部分网友高呼要求恢复汉服,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穿着汉服,认为这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
结合文章和材料内容,你认为传承传统文化有必要恢复汉服吗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小题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人民日报》 2019年04月17日 )
17. 根据选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8. 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_____①和_____②的事例,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③的观点,和前文形成了对比论证。
19. 文章第⑥段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谈谦虚
朱光潜
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②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③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宗教都有一个被崇拜的崇高的对象,我们向外所呈献给被崇拜的对象是虔敬,向内所对待自己的是谦虚。虔敬和谦虚是宗教情绪的两方面,内外相应相成。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是相同的。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肃然起敬:但是惊心动魄之余,就继以心领神会,物我交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样伟大的境界。对自然界的壮观如此,对伟大的英雄如此,对理想中所悬的全知全能的神或尽善尽美的境界也是如此。在这种心境中,我们同时感到自我的渺 小和人性的尊严,自卑和自尊打成一片。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20. 请简述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中~国#教育出&版^网%]
21. 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22. 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谦虚的作用。
23. 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谦虚”的看法。
【链接材料】在一次科研实验的关键环节中,导师要求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可是这位同学却说自己不会做。在导师的坚持下,他无法推脱,结果实验完成的很成功,导师就问:“你为什么说不会做呢?”他说:“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导师听了哈哈大笑:“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
答案
1、D 2.B 3.B 4.D 5.D 6.(1)道理论证 (2)举例论证 (3)道理论证
7.凉爽而惬意 , 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
慈祥而温厚 , 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
8.(1)示例①“染”本义是用染料着色,从木、从水、从九。古代染料多来源于植物,故从木;染料须加工成液体,故从水;染须反复进行,故从九。所以“九”上不能加一点。②“袄”是形声字,是一种衣服,应该是“衤”旁。③“赃”是形声字,本义是通过贪污受贿或偷盗所得的财物,应该用“贝”旁。
(2)①汉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②继承和弘扬汉字文化,有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3)示例①栏目名称:趣解汉字。内容:解释典型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具备一定的趣味性。②栏目名称:汉字造字法。内容:介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造字方法。
9.引出“无言”这一话题,从孔子所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10.示例:同意。因为这是美学的基本原则,如果说谎了,就不能说出我们想说的话。
11. D
12. 因为文学是以言达意的,而意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所以文学本身不能完全传情达意;退一步讲,就算文学能够做到,却会大大削弱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这也是文学家不愿看到的。
13.用“风”和“俗”阐释了传统文化的形成,阐述了什么是传统文化,从而引出本文的话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使文章更有文化底蕴。
14.运用了举例论证。阐释了要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原因,从而论证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5.①自觉、有意识地保存传统文化,并做到无功利性地去保存传统文化;②根据今天和未来的需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摒弃糟粕;③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时候,要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④优先继承发扬本土的传统文化;⑤要注重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转化,要融入实践,使它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16.示例没有必要。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和时刻,为了礼仪的需要,可以偶尔穿戴,营造一种隆重的氛围。而在平时,宽大的汉服并不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传承传统文化,不是模仿传统的穿戴,这只是形式上的模仿,并没有领会到传统文化的本质。
17. 善用语言的力量(或:让语言释放智慧和力量。能点明话题,表达明确的意思即可)
18. (1). 乡村动员植树讲空话套话; (2). 安全事故后的新闻发布讲废话假话(缺少关键信息); (3). “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19. 不能删去。第⑥段补充论述了语言和行动要结合起来(要知行合一、言行并举),是对中心论点进行补充;使论述更严密、更全面。
20. 先分析谦虚的内涵,再分析谦虚的内因,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点出谦虚消极和积极的意义。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铺垫。
21. 运用了比喻论证。通过通俗的比喻论证了“人的谦虚,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的观点。
22. 谦虚必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谦虚“知不足然后能自强”;谦虚是对崇高意识的虔诚和向往。
23. 谦虚是一种优良品质,它让你面对成就不张扬,面对不足而自强。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有这种精神品质。但我们也要恰当地发扬它,过分的谦虚就会让我丧失自信和斗志,实事求是的面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