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新旧革命者的 “换位与交接”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中国,选择了共产党!
共产党,选择了毛泽东!
遵义会议时期的周恩来、毛泽东、博古
为什么是毛泽东?
道路选择,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1928年,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一.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政治特征?
两次反革命政变使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1928年蒋介石“训政”实质为国民党一党专制
找时间
说影响
1928年秋宁汉合流标志
国民党一党专制确立
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完成国家统一!
1930年新旧军阀中原大战
形式上统一,军阀混战、专制独裁。
"一切权利皆有党集中,由党发施。
——胡汉民《训政大纲提案说明书》
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多人。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策略》
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北伐的性质不同
第一次是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战争
第二次是国民党新军阀讨伐北洋旧军阀的军阀战争。
★东北问题与日本策划皇姑屯事件
日本策划皇姑吞事件的原因:一是受英美支持的国民党军队进入华北,逼近东北,日本唯恐侵略权益受到威胁;二是日本认为张作霖没有俯首帖耳,百依百顺,想从想更换代理人。
经济特征?
找变化
说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①国家统一。
②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③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火柴大王刘鸿生
官僚资本势力膨胀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官僚资本势力膨胀
“黄金十年”
南京政府的币制改革
一是为了支持庞大的军事官僚机构和连年不断的“剿共”战争,从经济上巩固统治的基础,国民政府在政局趋于稳定以后,便考虑币制改革。(1)废两改元,确立银本位制;虽然没有完全根绝通货的混乱状态,但是却向中国币制现代化跨出了第一步,并为下一步的改革创造了条件,有一定的社会意义。(2)发行法币,统一全国货币;使全国币制趋于统一。近期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远期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外交成就?
析材料
辨影响
积极:基本收回关税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
消极:并从根本上改变外交中的不平等地位,未能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至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窃以为关税自主最为我国起死回生之剂。若收回租借、租借地,取消领事裁判权等等,则次第交涉。”
——1928年6月国民政府“修约”宣言
改定新约运动
原因:蒋介石为了缓和各阶层人民的反帝情绪,树立自主
形象,巩固统治地位,推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另
外列强扶植蒋介石集团,在确保总体利益不失的前
提下,表示可以作出适当让步。
成果: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
意义:改定新约运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
但是并为从根本上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国民政府采
取温和的步骤没收回了有限的权益,还受到种种限
制。
1931年11月, 瑞金苏维埃。
1930年10月~1933年3月,
粉碎前四次“围剿”。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1935年, 华北事变。
1935年10月, 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 会宁会师。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1927年9月,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 三湾改编。
1927年10月, 创建井冈山。
1930年夏, 十几块革命根据地。
1931年1月, 王明取得领导地位。
1931年9月, 九一八。
二.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找时间
土地革命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找时间 理线索
共产党的挫折与转折
“星火燎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转折1.从抱有幻想到武装斗争
“要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 ——毛泽东
“只有以进攻对付进攻,以暴动对付暴动,以政变对付政变,才能制胜一切敌人。” ——蔡和森
南昌起义
时间 1927.8.1
领导 周贺叶朱刘
意义 贡献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中共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②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第一步;
③起一种创建了人民军队的第一支队伍;
④起义拉开了国共十年对峙历史新阶段的第一幕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指明了我党前进的方向):
时间:1927.8.7 地点:湖北汉口
内容:(1)总结了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
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2)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选举产生了中央临时政治局。
八七会议为挽救中共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次会议是中共在面临紧急情况下召开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清算了和结束了中共内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为全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其中,会议确定的总方针中,“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是提出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实际上是初步设想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但是我们应该指出的是,八七会议在纠正右倾错误的同时,没有警惕和防止左倾错误。比如,会议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并没有截然分两段的界限”,这在理论上混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再如,会议没有恰当估计当时革命与反革命的力量对比,未能制定出正确的革命斗争策略,只是一味强调暴动和进攻,不懂得革命在已处于低潮时应该适当的退却,这些左倾思想的发展势必会给中国革命造成极大的破坏(比如继续发动进攻大城市的武装起义即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1927.9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7年9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 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秋收起义》
长沙
文家市
永新
三湾
特别强调
文家市决策标志着我党的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
村;三湾改编强化了党
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我们应该注意到
两次武装起义的先后受挫,都是受到苏俄革命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中共并未理性分析与认知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十月革命的精神财富,中国应该学习弘扬,都是我们决不能机械照搬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秋收起义的受挫说明当时的毛泽东继续犯了以苏俄为师走城市暴动的经验主义错误,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同志并非“未卜先知”的圣人,他也会犯错误。而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秋收起义受挫后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当机立断调整方向,改向敌人控制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井冈山之路从实践上完成了将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伟大转折。
“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毛泽东上井冈山
建立时间:1927年10月
性 质: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巩 固:1928年4月,朱毛会师。
意 义:开始从实践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建立
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成立初期就说过:“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转折2.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
朱毛会师:
朱德、陈毅与毛泽东的队伍会师,
建立了红军第一支队伍--红四军
意义:壮大了红军队伍,井冈山的革命精神成为军队的光荣传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树立了榜样。
“毛泽东军事学派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中创立起来的,其特点是以实事求是的方法去研究中国的实际,去发现和掌握中国革命军事的总规律。”
——陈毅
告别教条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革命重心转移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 红 军 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史称“古田会议”。
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
最基本的条件。
——毛泽东
材料: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是国民党当局用来对付根据地军民的两个主要手
段。军事“围剿”是“杀死政策”,经济封锁是“饿死政策”。在这种情况
下,只有积极进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才能打破敌人的封锁,稳定并改善人
民的生活,为进行反“围剿”斗争准备比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必要的物质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册》
1.内容:
(1)土地革命;
①内容:打倒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②意义: 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
活得到改善;军事上踊跃参军参战,有力支援
了革命战争。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
——《赣西刘士奇报告》
(2)根据地经济建设;
(3)开展武装斗争;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
斗争、根据地建设,坚持中共领导四者有机结合。
(2)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党的领导是前提,
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物
质基础。
(3)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相结
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指引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
政权的正确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内涵
主要斗争形式
中心内容
战略基地
①粉碎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②根据地巩固扩大,革命武装壮大
③粉碎敌人三次“围剿”
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成功实践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武装斗争
重要前提
成功原因
中国特殊国情
中共领导
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对指导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创立者 根据地名称
徐向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贺龙 洪湖和湘鄂边革命根据地
滕代远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 湘赣革命根据地
邓小平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方志敏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彭湃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2.成就: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几点补充
1.毛泽东不但在实践上带领红军完成了将革命重心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伟
大创举,而且在理论上也总结了革命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工农红军和
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民主革命指出了一条正确
道路(《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这些思想不仅是毛泽东个人的伟大贡献,
也是党内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
2.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
摆脱以俄为师的旧框架,理性认知国情,这是一个逐渐探索的过程,但
是事实上,中国革命在不少方面还受到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影响,比如革
命政权以苏维埃命名以及红军被迫长征。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 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制定宪法大纲、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几点说明
1.必要性:统一领导和协调各根据地和各红军队伍的需要;
2.可能性:赣南和闽西根据地已经联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
据地;
3.首 都: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最大最巩固的
一块根据地,因此瑞金成为“红都”;
4.领导人:政府主席为毛泽东,军委主席为朱德兼红军总司令。
“步步为营、
堡垒推进”
寻求红军主力决战
“与敌决战”
“不失寸土”
“御敌于国门之外”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
从博古到毛泽东
转折3.从反围剿失败到红军长征
王明
1925年后,历任莫斯科中山大学副校长、校长;1930年,至上海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团长;1931年,强行钦点王明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
米夫
“绕不开”的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周恩来
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关乎中国命运的理论中有一部分总是牵扯进苏联的国家利益,并不总是积极从中国国情出发。……长征后与共产国际失联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真正起步,当时中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思考。
——戴海东《长征中失联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
第五次反“围剿”一开始,博古、李德就错误地判定,这是“红色政权与白色政权、……之间谁战胜谁的决战。”他们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寸土”的口号,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
进攻受挫后,他们转而采取防御中的保守主义,主张“分兵把口”,处处设防,节节抵抗,同敌人打阵地战,以“短促突击”跟敌人拼消耗。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伤亡惨重,却没能打退敌人的“围剿”,反而使自己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选自:高中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P21。
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开始后,中共中央继续执行“左”倾错误,带着众多笨重的印刷、军工机器缓慢行进,转移成为大搬家,使红军接连失利、损失巨大。
──《中外历史纲要 教师教学用书》
长征初期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几个概念
左派:一般指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派别或政党,有时也指个人。
右派:一般指政治上保守、反对革命的派别或政党,有时也指个人。
机会主义:指工人运动或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的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潮、路线。是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
有两种表现形式:
(1)右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过高地估计对方的力量,过低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因而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企图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应资产阶级一群一党的私利;)
(2)“左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对方的力量,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采取盲动主义以及关门主义等。两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危害
(1)原因;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开始长征,于都的渡口因此被称之为“长征第一渡”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红军大部分分布在南方的各个根据地,因而各支红军长征的时间地点路线不相同,比如红二方面军是从湖南地区出发,红四方面军是从川陕根据地出发,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中央红军出发后,项英陈毅率领3万红军将士留在南方根据地,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了3年南方八省的游击战争。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再次合作,这批红军被改编为新四军。
★关于红军长征几点补充说明
的
长征途中险象环生异常艰苦,即便是在遵义会议之后,红军长征也并非一帆风顺,这些考验表现为:(1)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2)战斗环境的凶险恶劣;遵义会议后,红军行军路线都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山高水长地势复杂,尤其是爬雪山过草地使得红军损失过半不亚于打了一场战争,加之西部地区人迹罕至经济落后物质匮乏补给困难,红军遭遇可想而知;(3)分裂路线的干扰。比如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擅自主张改变行军路线,自封“主席”,分裂中央和红军,这个红军尤其是红四方面军造成了令人惋惜的损失,干扰破坏了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红军长征的进程。
总而言之,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跨越万水千山,历经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但是经受了千锤百炼,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转折4: 从全盘苏化到独立自主(遵义会议)
★关于遵义会议召开的几点说明
遵义会议的召开经历了一个长期而紧张的酝酿过程,这其中毛泽东同志作了大量细致工作起到了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
自从左倾领导人上台后,毛泽东就被剥夺了在党内和军队中的领导权,长征途中,他对曾经犯过左倾错误的同志作了大量教育工作,使其明辨是非转变思想。红军解放遵义后获得了难得的修整机会并及时召开党史上的这次重要会议。
会议首先由博古做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敌人力量过大,白区工作薄弱,各根据地配合不够紧密等等客观原因,却独独不愿承认自己与李德在军事上犯了严重错误,博古的报告,几乎遭到所有参会人员的反对。
其次会议有由周恩来做了副报告。他指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由于领导人在军事上犯了严重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进行了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的错误。
再次会议按照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事先商量的,由张闻天同志作反对左倾错误军事路线的报告,即反报告。他尖锐的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中以单纯防御代替积极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运动战以及在长征中实行逃跑退却的错误(博古李德)
会议最后是毛泽东同志的发言,得到多数同志的赞同与支持,这是因为毛泽东在前三次反围剿斗争的军事路线与指挥才能赢得了大家的好评,再加上会议前毛泽东改向贵州的建议,使红军占领了遵义,争取了可贵的喘息机会,再次受到好评。
从遵义一出发,遇到敌人一个师守在打鼓新场那个地方,大家开会都说要打,硬要去攻那个堡垒,只毛主席一个人说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嘛!
——金冲及《周恩来传1898-1949》
应该承认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实际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领袖,请告诉王明,不要竞争了吧! ——1938年,季米特洛夫对王稼祥如是说
遵义会议的意义
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身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1)党的领导实质是指导思想、方针的领导。会议肯
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也就从指导思想、方针
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2)长征途中红军的中心任务是军事斗争,毛泽东进
入三人军事小组,负责军事行动,从而确立了其
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
★关于遵义会议的几点补充说明
●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是广大红军战士对左倾错误强烈抵制的客观结果。会议作出的重要决定,充分反映了党心所向军心所向,以及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事实上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中共根据本国的革命实践,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妥善处理党内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抉择。这就证明了中共已经在革命斗争中成熟起来,故而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乌
江
江
长
赤
水
大
渡
河
金
沙
江
西
瑞金
江 西
湖 南
福 建
贵
州
广 西
西 康
四 川
陕
吴起镇
甘
肃
三军会师会宁1936.10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黄
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10.
1935.10.
遵义
1935.1.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注意不是陕北的吴起镇;★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了革命中心的转移,即瑞金到陕北,而非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革命精华,传播了革命火种,弘扬了长征精神,推动了革命形势的新发展。
长征精神
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
沿途播下革命火种
鼓舞了工农大众
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
“非凡之处在于,它不仅第一次呈现了关于毛泽东及其同志们生平、出身,而且描绘了这场鲜为人知的运动的前景,后来事实证明这是极具预言性的。”
——费正清在《西行漫记》中的序
“冒险、发现、人的勇气和胆怯、狂喜和胜利,痛苦、牺牲和忠诚,烈焰一般贯穿这一切的是那千万青年不息的热情、永不泯灭的希望和惊人的革命乐观主义。”
——斯诺评红军长征
记录了自1936年6至10月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共和红军的情况,并根据采访梳理了长征的脉络。
《Red Star Over China》
世界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的延安,而对中国共产党来说,革命可能才刚刚开始,国共两党也将因民族大义再次携手合作...
斯诺所摄的毛泽东这张头戴八角帽的照片,首次刊发在1937年1月的美国《生活》画报上。
1939年,斯诺和毛泽东合影
之前,外界对毛的形象模糊不清
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
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转折5: 从内战到外战,中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