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5 23:46: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1.知道西汉建立的史实,了解汉初的社会景象,掌握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的原因、措施。2.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社会背景,知道和理解文帝、景帝所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3.通过学习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认识到改革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一、西汉的建立
★学习聚焦:了解西汉建立的史实和汉初的社会景象
1.西汉建立: 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就是 ,定都 。
2.汉初的社会状况: 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
3.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 ,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
★学习聚焦:了解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的原因、措施
1.背景: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 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 的政策。
2.措施
(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 还乡务农。
(2)将奴婢释放为 ,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 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3.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 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拓展】休生养息政策
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值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学习聚焦:了解文帝、景帝所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1.原因:汉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 政策。
2.措施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 。
(2)重视“ ”,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3)提倡 ,反对奢侈浮华。
3.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史称统治局面为“ ”。
【知识拓展】
(1)秦亡原因:由于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力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汉兴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
(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节俭戒奢,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汉高祖像 【常考点】西汉的建立1.背景:秦末农民战争推翻暴秦后,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2.时间:公元前202年。3.人物:汉高祖刘邦。4.都城:长安。5.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常考点】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2.在位皇帝:汉文帝和汉景帝。3.出现的原因: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4.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1.识记西汉的建立。
提示: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简述西汉初年面对的问题。
提示:(1)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处都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
(2)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3.简述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况。
提示:(1)原因:吸取秦亡教训;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残破不堪。
(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内容: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
兵役。
(4)效果: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4.简述我们从“秦亡汉盛”中得到的启示教训。
提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关注民生。政府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并具有延续性。
5.汉文帝和景帝实行以农为本政策的原因。
提示:(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2)大量土地荒芜,人民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6.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好处。
提示: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一、单项选择题
1.《史记 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描绘了西汉早期国库钱粮富足的景象,这属于汉初政策推行的( )
A.原因 B.经过 C.影响 D.目的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倡节俭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3.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个朝代建立的相关史实,这个朝代是( )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刘邦 公元前202年 长安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4.《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黎民醇厚。”历史文献所指向的盛世被誉为( )
A.成康之治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
5.汉文帝先后两次“除田租税之半”,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这些做法( )
A.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加重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C.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造成了富豪势力的膨胀
6.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府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措施有( )
①轻徭薄赋 ②以德化民 ③奖励军功 ④勤俭治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多次下诏减“田租之半”或“租税之半”;景帝时甚至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这些举措( )
A.贯彻了道家无为思想 B.促成了“光武中兴”
C.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D.恢复经济并稳定政局
8.观察下图,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的阳陵陶俑虽然都是陶俑。但有很大的区别。秦兵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严肃,而汉代陶俑的表情比较柔和,安详。这说明“文景之治”时期( )
A.人民贪图享乐 B.人民生活奢侈
C.人民信奉道教 D.人民生活安定
9.“兵皆罢归家”、“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些国策表明汉初统治者实行( )
A.休养生息 B.盐铁专卖 C.以德化民 D.削爵夺地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请结合材料说明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两点即可)。
材料二:他(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并比较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措施的相同之处。(两点即可)
材料四: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之间是什么关系?历史上把文景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什么?
01
目标任务
02
预习导学
03
常考图片
汉文帝
04
体系构建
05
问答式记忆清单
06
强化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1.知道西汉建立的史实,了解汉初的社会景象,掌握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的原因、措施。2.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社会背景,知道和理解文帝、景帝所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3.通过学习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认识到改革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一、西汉的建立
★学习聚焦:了解西汉建立的史实和汉初的社会景象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定都长安。
2.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
3.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
★学习聚焦:了解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的原因、措施
1.背景: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措施
(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3.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拓展】休生养息政策
是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值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学习聚焦:了解文帝、景帝所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1.原因:汉文帝、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3.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史称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
【知识拓展】
(1)秦亡原因:由于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力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汉兴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
(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节俭戒奢,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汉高祖像 【常考点】西汉的建立1.背景:秦末农民战争推翻暴秦后,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2.时间:公元前202年。3.人物:汉高祖刘邦。4.都城:长安。5.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常考点】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局面:“文景之治”。2.在位皇帝:汉文帝和汉景帝。3.出现的原因: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4.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1.识记西汉的建立。
提示: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简述西汉初年面对的问题。
提示:(1)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处都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
(2)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3.简述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况。
提示:(1)原因:吸取秦亡教训;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残破不堪。
(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内容: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
兵役。
(4)效果: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4.简述我们从“秦亡汉盛”中得到的启示教训。
提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要关注民生。政府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并具有延续性。
5.汉文帝和景帝实行以农为本政策的原因。
提示:(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2)大量土地荒芜,人民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6.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好处。
提示: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地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一、单项选择题
1.《史记 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描绘了西汉早期国库钱粮富足的景象,这属于汉初政策推行的( )
A.原因 B.经过 C.影响 D.目的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提倡节俭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3.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个朝代建立的相关史实,这个朝代是( )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刘邦 公元前202年 长安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4.《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黎民醇厚。”历史文献所指向的盛世被誉为( )
A.成康之治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贞观之治
5.汉文帝先后两次“除田租税之半”,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这些做法( )
A.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加重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C.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造成了富豪势力的膨胀
6.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府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措施有( )
①轻徭薄赋 ②以德化民 ③奖励军功 ④勤俭治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多次下诏减“田租之半”或“租税之半”;景帝时甚至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这些举措( )
A.贯彻了道家无为思想 B.促成了“光武中兴”
C.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D.恢复经济并稳定政局
8.观察下图,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的阳陵陶俑虽然都是陶俑。但有很大的区别。秦兵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严肃,而汉代陶俑的表情比较柔和,安详。这说明“文景之治”时期( )
A.人民贪图享乐 B.人民生活奢侈
C.人民信奉道教 D.人民生活安定
9.“兵皆罢归家”、“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些国策表明汉初统治者实行( )
A.休养生息 B.盐铁专卖 C.以德化民 D.削爵夺地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请结合材料说明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两点即可)。
材料二:他(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并比较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措施的相同之处。(两点即可)
材料四: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之间是什么关系?历史上把文景时期的统治局面称为什么?
参考答案
1.C【详解】根据材料“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国库钱粮富足”,C项正确;汉初政策推行的原因是汉朝初年,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排除A项;汉初政策推行的经过是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都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排除B项;汉初政策推行的目的是巩固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2.A【详解】依据所学,西汉建立初年,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发展农业生产,恢复经济,A项正确;提倡节俭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措施,排除B项;在西汉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况下,以德化民不是其首要课题,排除C项;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是西汉经济恢复之后所面临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3.C【详解】根据题干“我国某个朝代建立的相关史实”和所学知识可知,表中“建立者刘邦”“时间公元前202年”“都城长安”,由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C项正确;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排除A项;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排除B项;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排除D项。故选C项。
4.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汉书·景帝纪”“汉兴……至于孝文……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黎民醇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B项正确;成康之治,又称成康之世,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光武中兴是汉光武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C项;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
5.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汉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材料这些做法有利于西汉初年的经济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与题干信息“汉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没有联系,排除A项;加重了农民的赋役负担,题干内容无法体现,题干信息是“汉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排除B项;造成了富豪势力的膨胀,与题干信息“汉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
6.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①②④正确,A项正确;文景时期,政治相对稳定,没有实行奖励军功的措施,③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7.D【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多次下诏减‘田租之半’或‘租税之半’;景帝时甚至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可知,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得汉朝恢复经济并稳定政局,D项正确;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排除A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初年,材料提到的时间是西汉初年,排除B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经济并稳定政局,未涉及军队战斗力,排除C项。故选D项。
8.D【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的阳陵陶俑虽然都是陶俑。但有很大的区别。秦兵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严肃,而汉代陶俑的表情比较柔和,安详。”可知,秦始皇陵兵马俑面部表情很严肃,汉景帝阳陵中的陶俑表情比较柔和、安详。说明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人民对繁荣社会生活感到满足,D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文景之治”时期人民生活安定,未涉及人民贪图享乐,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文景之治”时期人民生活安定,未体现人民生活奢侈,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文景之治”时期人民生活安定,未阐释人民信奉道教,排除C项。故选D项。
9.A【详解】根据题意“兵皆罢归家”、“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可知,汉初重视农业发展,积极促进农业生产,与民休息,A项正确;盐铁专营针对的不是农业,排除B项;题意中未出现以德教化人民的内容,排除C项;题意中未出现削爵夺地相关表述,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
(1)状况: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出现饥荒,人口锐减,经济残破。(表达清楚即可)原因:秦朝暴政;多年战乱(战争)。
(2)政策: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相同之处:都重视发展农业(或以农为本);都减轻赋税和徭役。
(3)因果关系(或材料二、三的措施是原因,材料四是结果);文景之治。
【详解】
(1)状况: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可知,这反映出,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出现饥荒,人口锐减,经济残破。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秦朝施行暴政,还有多年战乱。
(2)政策: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措施相同之处: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材料三“……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可知,这体现出,都重视发展农业;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材料三“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可知,这体现的是,都减轻赋税和徭役。
(3)关系: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之间是因果关系。
史称: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可知,这就是文景之治。
01
目标任务
02
预习导学
03
常考图片
汉文帝
04
体系构建
05
问答式记忆清单
06
强化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