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农业(课件)(共63张PPT)-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学与练(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4.1 农业(课件)(共63张PPT)-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学与练(湘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07 13:0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3张PPT)
农业
第四章 第一节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湘教版
CONTENTS



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中国农业的发展

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畜牧业分布
湘教版
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农业是通过人工培植培育动植物来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01 定义
农业就是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规律,培育动植物,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02 农业部门
狭义 种植业 广义 种植业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
畜牧业 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渔业 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林业 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树木以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
02 农业部门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02 农业部门
林业: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
02 农业部门
畜牧业:在牧区:牧民靠放牲畜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
02 农业部门
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
02 农业部门
其他部门:除主要部门之外,农业还包括副业,指除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外的其他农业生产部门,如采集野生药材、编织等。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02 农业部门
0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A、B、C、D四处最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什么?
林业
畜牧业
种植业
渔业
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
发展林业可保持水土
这里降水少,
但牧草生长好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河湖多
宜发展渔业
0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原则 说明
宜林则林 在地形陡峭、降水丰富的山区,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如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西南的横断山区,东南丘陵等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林区。
宜牧则牧 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
宜粮则粮 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如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等地区。
宜渔则渔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湖面积广大,发展渔业的水域条件优越,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滩涂广阔,海洋渔业发达。
0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生产除了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的制约,还会受到市场需求、农业科技、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请你和同学们一起为以下三位农民伯伯出谋划策
0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0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实例分析
①A地适合发展________;E地适合种植________;F地适合种植________。
②奶牛场应该建在________地,花卉和蔬菜适合种植在________地。
③该镇发展经济时,须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渔业
小麦
果树
B
C
因地制宜
即时小练
读“我国某区域东西向地形剖面及降水最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2.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甲地、大兴安岭、东北平原分别最适合发展( )
A.甲地—林业、大兴安岭—畜牧业、东北平原—种植业
B.甲地—种植业、大兴安岭—林业、东北平原—畜牧业
C.甲地—畜牧业、大兴安岭—种植业、东北平原—林业
D.甲地—畜牧业、大兴安的—林业、东北平原—种植业
湘教版
中国农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01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
01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②中国是大豆、大白菜、芥菜、萝卜、韭菜、茭白、荔枝、梨、桃、橘、枇杷、麻等农作物的原产地。
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02 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02 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用世界不足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
03 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①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
②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③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
④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得以改造升级,城郊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
04 生产效率提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和农业机械化逐步普及,使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05 高科技的应用
05 高科技的应用
太空南瓜
无土栽培
农业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育种,不但增加了农产品产量,还改善了农产品品质
05 高科技的应用
节水灌溉
病虫害防治
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改变了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06 新型农业
06 新型农业
创汇农业:以外向型为主要特征,所生产的农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闽南、珠江三角洲等地,以水果、蔬菜、花卉、畜禽等农产品的外向型经营为重点,是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
06 新型农业
观光农业: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引导游客开展消遣性农事活动,如游览、垂钓、采摘水果和蔬菜。
06 新型农业
绿色农业:侧重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改变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
即时小练
下图为袁隆平先生在海南三亚“南繁水稻实验基地”,2020年他的团队研究的水稻平均亩产300公斤,每年就可增产300亿公斤粮食,可以多养活近8000万人口。完成下面小题。
1.袁隆平先生在海南三亚进行实验,可研究杂交水稻( )
A.一年三熟 B.耐盐碱性 C.耐昼夜温差 D.耐旱性
2.该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技术
3.海南三亚进行杂交水稻培育实验,说明我国在科技兴农方面的成果是( )
A.培育新品种,提高粮食单产 B.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增强
C.加大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D.采用滴灌喷灌技术,节约水资源
湘教版
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01 分类
农作物包括_________作物和_________作物
粮食
经济
02 粮食作物
①种类: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等。
②用途: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
中国的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______集中产区,北方属______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
水稻
小麦
03 粮食作物分布
03 粮食作物分布
水稻和小麦分布的区域差异
粮食作物
北方_________为主 南方_________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
小麦
水稻
小麦
水稻
水稻和小麦分布的区域差异
分布地区 粮食作物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北方 东北平原 _____小麦 以_____为主 一年_____熟
华北平原 _____小麦 两年_____熟
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一线(_________毫米年降水量线) 南方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_________ 以_____为主 一年_____熟或一年三熟
华南及海南 一年_____熟


旱地


水稻
水田


秦岭
淮河
800
04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在我国季风区,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
04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04 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地区分布 商品粮基地
东北地区(2)个 三江平原(a)、松嫩平原(b)
长江流域(5)个 洞庭湖平原(c)、鄱阳湖平原(d)、成都平原(e)、江汉平原(f)、江淮地区(g)
纤维作物
油料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糖料作物
饮料作物
05 经济作物
糖料作物
北方_________为主 南方_________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
甜菜
甘蔗
甜菜
甘蔗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05 经济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油料作物
北方_________为主 南方_________为主 油菜
花生
秦岭-淮河一线
大豆、花生
油菜
05 经济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水果
北方_______为代表 南方_______为代表
秦岭-淮河一线
柑橘
苹果
苹果
柑橘
05 经济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咖啡树最适合生长在平均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为1500-2000mm,土壤透水性强,日照适宜的环境里。


一般亚热带及热带地区的气候为宜;年降雨量1500毫米至2500毫米均适合。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主要产茶区。


饮料作物
05 经济作物
05 经济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分类 作物 习性 分布
油料 作物 油菜 生长在气候相对湿润的地方 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要占到全国油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最大产区是长江流域
花生 生长在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地区 分布较为普遍,山东、河南两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相对集中
糖料 作物 甘蔗 性喜湿热 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广东、云南亦生产较多
甜菜 性喜温凉 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饮料 作物 茶叶 喜温暖湿润气候、酸性土壤 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主要产茶区,主要产茶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
纤维 植物 棉花 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在疏松的土壤中种植 集中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05 活动
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哪一幅图反映的是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主食各是什么?
北方;主食:面食
南方;主食:米饭
05 活动
即时小练
读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a—甘蔗、b—甜菜、c—花生、d——油菜 B.a—花生、b—油菜、c—甘蔗、d——甜菜
C.a—甘蔗、b—花生、c—油菜、d——甜菜 D.a—甜菜、b—花生、c—油菜、d——甘蔗
湘教版
畜牧业分布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01 分类
中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之一。中国的畜牧业可以分为_____畜牧业和______畜牧业两类
牧区
农耕区
农耕区畜牧业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南部
牧区畜牧业
(四大牧区)
牧区畜牧业
(四大牧区)
分布 中国西部、北部
发展 条件 中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许多地方水草肥美,适宜放牧,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
生产 方式 放牧
02 牧区畜牧业
02 牧区畜牧业
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
青海牧区
新疆牧区
西藏牧区
02 牧区畜牧业
牧区名称 牧场类型 主要优良畜种
内蒙古牧区 温带草原牧场 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牧区 山地牧场 新疆细毛羊、伊犁马
青海牧区 高寒牧场 青海牦牛
西藏牧区 高寒牧场 西藏牦牛、藏南绵羊
四大牧区
02 牧区畜牧业
03 农耕区畜牧业
项目 内容
分布 中国东部、南部农耕区
发展条件 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生产方式 以畜禽饲养为主。目前,中国农耕区的畜禽饲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地位 饲养的牲畜占全国总数的80%,是城乡居民食用肉、奶、蛋、禽的主要来源
畜禽种类 除养鸡外,大规模放养鸭、鹅等水禽,也是家禽饲养的一大特色
04 活动
哪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牧区畜牧业的景观,哪一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农耕区畜牧业的景观
牧区畜牧业
农耕区畜牧业
即时小练
读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有关图中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I是我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它大致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B.曲线Ⅱ为秦岭-淮河线,是我国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C.牧区B是我国的新疆牧区,优良畜种是三河牛三河马
D.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畜产品来源于牧区畜牧业
本节小结
强化特训
近年来,我国“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广为使用,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使农民经济效益提高。据此,完成问题。
1.“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主要分布在我国( )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2.农田采用“稻蟹共生”的生产模式,可以( )
A.增加当地的耕地面积 B.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C.大幅度提高农产品质量 D.提高机械化程度
强化特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农业生产不仅要考虑自然条件,也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才能扬长避短,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新疆山地牧场大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B.陡坡开垦为梯田,增加耕地的面积
C.长江中下游河湖众多,发展林业生产 D.东南丘陵红壤偏酸性,适合种茶树
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城市周边地区,更适宜发展的是( )
A.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 B.增加蔬菜、肉类、牛奶的生产
C.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 D.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
强化特训
12月18日-19日,2018年第三届国际海水稻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席并致辞。海水稻是在沿海滩涂恶劣的野生条件下生长的一种稻种,其没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虫害,抗鸟、抗虫、抗盐碱,不用打药、不用施肥、不用除草。青岛市城阳区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试种的海水稻,实打亩产量为261.39公斤。下图为我国盐碱地在耕地占比分布图。据此回答问题。
5.青岛在滩涂上种植海水稻,需要大量投入( )
A.化肥 B.农药 C.机械 D.淡水
6.下列关于海水稻试种、推广叙述正确的是( )
A.解决我国用地紧张的问题 B.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C.海水稻种植投入少,效益高 D.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
强化特训
下图中,有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的甲、乙、丙、丁四地。其中,甲为城市郊区,乙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丙为山地,丁为海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因地制宜原则,乙地适宜发展( )
A.林业 B.畜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8.甲地居民发展多种蔬菜或花卉等来代替传统的水稻种植,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 B.气候 C.市场 D.交通
9.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
A.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B.努力扩大耕地面积,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
C.大量进口农产品
D.走科技强农之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本课结束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