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新课标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新课标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6 07: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观察战国版图相对于春秋时有哪些变化?
变化:诸侯国数量变少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争霸战争
兼并战争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上中下







一、时局之变——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
现学现用,填一填
思考:对比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典型战役,概括战国时期战役的特点?
材料:春秋时期的战争,战幕一开,胜败立定;战场也受限于狭小且平坦的作战地区;而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凭借的只是500辆战车。战国时期的作战时间从数月延长到数年,战线延长绵亘。而战国末期,一次大战就要动员和布阵几万辆战车。
——《西周、春秋与战国军事战争比较研究》杨德权
时期 战争名称 交战国 双方 兵力 持续 时间 伤亡 人数 战争
目的
春秋 城濮之战 晋 楚 8-9万 11万 1天 共约2万
战国 长平之战 秦 赵 30-50万 40-50万 3年 20万 45万
争霸
兼并









战国时期战争特点:
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P33—34)
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战国铜壶
壶身有水陆攻战图
感受: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问题思考:怎样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
消极:1、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破坏;
积极:1、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2、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乐毅改革
胡服骑射改革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商鞅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阅读课本第35页第1自然段,结合上目所学,探究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出现各国纷纷变法这一现象。试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生产力的
发展
私田出现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实行变法
①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②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③军事方面: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二、政治之变——商鞅变法
1.时间: 2.国君(支持者):
3.目的: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富国强兵
立木为信
秦国乡邻群(5)
张阿农
祝贺李兄,同魏国这一仗,立了大功,县令赏了你二级爵位和九亩田宅,过去只有贵族老爷才有资格享受这些。
同贺同贺,记得去年你向国家交了那么多粮食,不也被县令奖励免除徭役了吗?
新法实施以来,我心里踏实多了。又买了几十亩良田,租了出去,粮食吃不完,租金用不完。日子太舒心了。
王地富
李好战
刘县令
最近忙的焦头烂额,忙着登记百姓的户籍信息,处理各种打架斗殴的事。
金贵人
哼、你们倒是高兴了,我出生贵族,本该享有特权,但现在却失去了这些权利。这该死的商鞅,我与你势不两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触犯贵族利益
内容 作用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损害旧贵族的利益,有利于新贵族集权
提高军队战斗力
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最能体现变法性质)
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稳定社会秩序
集权
富国
强兵
商鞅变法
根据下面材料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和整个中国社会的演进起什么作用?
十年 “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百年 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前260年)
百三十年 “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阿房宫赋》
1、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2、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P35第2段最后一句)
政治制度: 分封制
土地所有制:公有制
统治阶级: 奴隶主
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
县制
商鞅变法前后的变化?
私有制
地主
农民
封建制度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问题探究】
商鞅变法十八年,秦国面貌为之大变。但秦孝公去世后,商鞅惨遭“车裂”而死,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商鞅变法遇到重重阻力,他却坚定推行。因损害旧贵族的利益,遭车裂而死,但使秦国富强起来。商鞅变法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精神?
精神:(1)为实现抱负不怕挫折、牺牲的精神。
(2)学习商鞅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精神。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3)要勇于改革创新。
启示:(1)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要付出血的代价。
商鞅被处以极刑—车裂
成功。评判标准看其目的是否达成。
修建国: 秦国
时间: 公元前256年
地点: 四川成都附近的岷江
主持人: 李冰(蜀郡郡守)
构造: 渠首(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灌溉网
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意义: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三、经济之变——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p36内容,完成以上表格。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蜀志》
1.唐朝咏史诗《流沙》中写道:“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一诗句反映了战国时期 (  )
A.学术思想活跃 B.实行变法改革
C.社会经济发展 D.兼并战争频繁
2.(时空观念)下面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楚国的位置应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基础检测】
D
C
3、“夏之时万国,殷之时三千,周初千八百,春秋时百四十……小国都被吞并,或听命于大国,大国则争为霸主,春秋时代便是如此……战国时,则次国亦无以自立,大国各以存亡相搏。”这表明(  )
A.统一是发展的趋势 B.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繁荣
C.封建王朝更替频繁 D.各国变法促进社会发展
4.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百家争鸣的出现
【基础检测】
A
B
5.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
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6.下图所示古代水利工程体现的中国智慧是
A.因地制宜,选址恰当
B.控流发电,造福千秋
C.沟通水系,防止水害
D.崇尚自然,以人为本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