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小思
第1课时
学习设计:
一、课前热身:
●请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小思”或“蝉”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示例:咏蝉名句: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宋 朱熹《南安道中》
作者简介:
小思,1939年生于香港,作家,祖籍广东番禺。本名卢玮(wěi)銮(luán),另有笔名明川、卢颿(fān)。1964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毕业,1965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多年。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现职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她是出色的散文家,其作品短小精炼,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又往往流露出家国情怀。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除此,她的出版作品还有《丰子恺漫画选绎》、研究论文集《香港文纵》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致力推动香港文学的发展,曾任「香港文学双年奖」散文组评判、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艺术委员会委员、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文学艺术顾问等。本文选自《承教小记》。
知识链接:
蝉
(唐)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jiè)秋风。
诗作感悟: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这是一首咏蝉诗,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作感悟:
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激情导入: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 。
美丽的生命在静静地绽放!那夏天歌唱的蝉儿,那海边美丽的贝壳儿,都在引发着我们去把生命的意义思索……
二、认定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三、夯实基础:
1.给加色字注音:
收敛( )聒聒( )宽恕( )
收敛:
聒聒:
宽恕:
liǎn
guō
shù
2.解词:
收拢,合拢。
持续嘈杂,使人厌烦。
宽容饶恕。恕,饶恕。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一部分(1):厌烦蝉鸣。
第二部分(2):病蝉忆烦。
第三部分(3—6):说蝉赞生。
第四部分(7):宽恕蝉鸣。
五、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
问题探讨:
1.朗读《蝉》一文,说说其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先抑后扬。
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扬: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思想感情: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好好地活着。
3.“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一句,“秋风颜色”怎么理解?全句又如何理解?
“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收获的季节,但对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令人对它油然而生敬意。想到这些,蝉的“聒聒”就不再烦人了,也就会获得人们的宽恕的。
4.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或问:《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主旨句(文眼):“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理解:不管生命长短,都要好好地活。
六、把握主旨:
本文赞扬了生命脆弱而短暂的蝉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启发人们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创造生命。告诫人们不管生命如何短暂,都必须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七、拓展延伸:
1.继续积累咏蝉名句。
示例: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
(宋 杨万里《听蝉》)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唐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
(唐 元稹《送卢诗》)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宋 柳永《雨霖铃》)
2.请收集一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言或故事。
示例: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美]富兰克林
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英]莎士比亚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第2课时
——席慕蓉
学习设计:
一、课前热身:
●请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席慕蓉”或“贝壳”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
一篇虚幻的神话 任它
绿草如茵 花开似锦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在坠落的昏眩里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
——摘自席慕蓉《无怨的青春·距离》
作者简介:
席慕蓉,台湾作家、画家、女诗人,另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知识链接:
一只贝
贾平凹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吞噬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人们都在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贝壳多么漂亮!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地,他说不出来。
他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他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他,但没有找到。
(完)
感悟:
文章讲述的是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它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美丽斑斓的贝壳,却孕育出了一颗稀罕珍贵的珍珠的故事。是的,记得有一首歌词是这样说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相信只有经历了挫折,接受了考验,才能真正地获取成功的快乐。
激情导入: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 。
美丽的生命在静静地绽放!那夏天歌唱的蝉儿,那海边美丽的贝壳儿,都在引发着我们去把生命的意义思索……
二、认定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三、夯实基础:
1.给加色字注音:
短暂( ) 一丝不苟( )
卑微( )
2.解词:
zàn
gǒu
bēi
卑微:
一丝不苟:
上苍:
把玩:
卑贱微小,地位低下。
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随便。
上天。
拿在手中玩赏。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一部分(1—2):捡贝壳。(“我”在海边捡了一个贝壳,觉得是个宝贝。)
第二部分(3—6):悟贝壳。(“我”发现贝壳虽小却无比精致,觉得自己的生命比贝壳更能发挥出生命的价值,希望能给后人留下值得珍惜的东西。)
五、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
问题探讨:
1.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作者想到贝壳里那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好好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到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在世间停留的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此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3.“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什么丰功伟业,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一样,用精致、仔细、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1.试比较《蝉》《贝壳》两篇散文的异同。
相同之处:
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入微,笔调都清新自然。
不同之处:
①《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奔主题。
②《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
③《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贝壳》的作者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两篇短文的学习,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六、把握主旨:
文章通过对贝壳的描写,托物言志,说明了一个人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认认真真、坚持不懈地去做,并能为后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七、拓展延伸:
1.仿照下列例子,试写两句。
例句:
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2.想一想,谈一谈。
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生命是如此美丽,又是如此的宝贵,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打算怎样做,才会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义?
3.课外收集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阅读、欣赏和品评,并写一篇读后感。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8.短文两篇》学习方案
辽宁省丹东东港市黑沟学校 乔德生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收集有关“小思”或“蝉”和“席慕蓉”或“贝壳”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作者简介:
《蝉》:
小思,1939年生于香港,作家,祖籍广东番 ( http: / / www.21cnjy.com )禺。本名卢玮(wěi)銮(luán),另有笔名明川、卢颿(fān)。1964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毕业,1965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多年。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现职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她是出色的散文家,其作品短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精炼,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又往往流露出家国情怀。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除此,她的出版作品还有《丰子恺漫画选绎》、研究论文集《香港文纵》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致力推动香港文学的发展,曾任「香港文学双年奖」散文组评判、香港艺术发展局文学艺术委员会委员、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文学艺术顾问等。本文选自《承教小记》。21cnjy.com
《贝壳》:
席慕蓉,台湾作家、画家、女诗人,另有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同心集》《写给幸福》等。www-2-1-cnjy-com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知识链接:
《蝉》:
有关蝉的古诗:
蝉
(唐)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jiè)秋风。
诗作感悟: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 ( http: / / www.21cnjy.com )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这是一首咏蝉诗,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作感悟:
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了阵阵悲伤。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出处:21教育名师】
《贝壳》:
有关贝壳的散文:
一只贝
贾平凹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着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又哗哗地落潮去了,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即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吞噬掉,空剩着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项上。人们都在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贝壳多么漂亮!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捡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那是个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他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荣誉;但他默默地,他说不出来。
他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他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全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腻了那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又发现了这一只贝的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21教育网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他,但没有找到。
(完)
感悟:
文章讲述的是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后没有像其它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美丽斑斓的贝壳,却孕育出了一颗稀罕珍贵的珍珠的故事。是的,记得有一首歌词是这样说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相信只有经历了挫折,接受了考验,才能真正地获取成功的快乐。
激情导入: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美丽的生命在静静地绽放!那夏天歌唱的蝉儿,那海边美丽的贝壳儿,都在引发着我们去把生命的意义思索……
二、认定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三、夯实基础:
初读(预习)课文,扫清障碍:
《蝉》:
1.给加点字注音:
收敛( ) 聒聒( ) 宽恕( )
2.解词:
收敛:
聒聒:
宽恕:
《贝壳》:
1.给加点字注音:
短暂( ) 一丝不苟( ) 卑微( )
2.解词:
卑微:
一丝不苟:
上苍:
把玩: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蝉》:
1.朗读《蝉》一文,说说其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2.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一句,“秋风颜色”怎么理解?全句又如何理解?
4.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或问:《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21·cn·jy·com
《贝壳》:
1.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1·c·n·j·y
3.“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比阅读:
1.试比较《蝉》《贝壳》两篇散文的异同。
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两篇短文的学习,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www.21-cn-jy.com
二、把握主旨:
《蝉》:
本文赞扬了生命脆弱而短暂的蝉对生命意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懈追求,启发人们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创造生命。告诫人们不管生命如何短暂,都必须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贝壳》:
文章通过对贝壳的描写,托物言志,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个人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认认真真、坚持不懈地去做,并能为后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三、拓展延伸:
1.继续积累咏蝉名句。
2.请收集一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言或故事。
3.仿照下列例子,试写两句。
例句:
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固执地等待。
生命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
4.想一想,谈一谈。
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道路;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生命是如此美丽,又是如此的宝贵,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打算怎样做,才会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义?
5.课外收集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阅读、欣赏和品评,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
《18.短文两篇》学习方案参考答案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示例:咏蝉名句: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
一篇虚幻的神话 任它
绿草如茵 花开似锦
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
在坠落的昏眩里
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
——摘自席慕蓉《无怨的青春·距离》
二、认定目标:略
三、夯实基础:
《蝉》: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上苍:上天。
把玩:拿在手中玩赏。
四、整体感知: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蝉》:
第一部分(1):厌烦蝉鸣。
第二部分(2):病蝉忆烦。
( http: / / www.21cnjy.com )
“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21·世纪*教育网
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是收获的季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对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令人对它油然而生敬意。想到这些,蝉的“聒聒”就不再烦人了,也就会获得人们的宽恕的。2-1-c-n-j-y
4.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或问:《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1*cnjy*com
主旨句(文眼):“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理解:不管生命长短,都要好好地活。
《贝壳》:
1.作者对贝壳的精美做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作者想到贝壳里那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好好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来源:21cnj*y.co*m】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版权所有:21教育】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到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在世间停留的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此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并不希望建立什么丰功伟业,她只想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颗小小的贝壳一样,用精致、仔细、一丝不苟来塑造执著而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固执”和“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表现了她并不渴求人们对她绝对地赞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种感动,希望能像贝壳的美感动她一样感动着世界。
对比阅读:
1.试比较《蝉》《贝壳》两篇散文的异同。
相同之处:
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入微,笔调都清新自然。
不同之处:
①《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奔主题。
②《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21*cnjy*com
③《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命意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贝壳》的作者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两篇短文的学习,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二、把握主旨:略。
三、拓展延伸:
1.继续积累咏蝉名句。
示例: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宋 杨万里《听蝉》)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唐 元稹《送卢诗》)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宋 柳永《雨霖铃》)
2.请收集一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言或故事。
示例: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美]富兰克林
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英]莎士比亚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
5.课外收集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阅读、欣赏和品评,并写一篇读后感。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3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