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6 09:36:25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训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积累
一、看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6分)
1.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   )的洪水páo xiào(   )着向堤坝冲去。
2.外面的天气十分zāo ɡāo(   ),海面上xiān(   )起了狂风巨浪,桑娜非常担心丈夫的安危。
3.小船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shēn yín(   )。渔夫不禁担心小船可能会bào fèi(     )。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淋雨(lín)   勺子(sáo)   共产党员(dǎnɡ)
B.瞪眼(dènɡ) 沙哑(yǎ) 嗓子眼儿(shǎnɡ)
C.困难(kùn) 搀扶(chān) 唉声叹气(āi)
D.狞笑(nǐnɡ) 祭奠(diàn) 揪心(jiū)
2.下列选项中与“势不可当”中“当”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之无愧  B.敢作敢当  C.当机立断  D.锐不可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迟早会自作自受,受到惩罚。
B.状状和同学一起去欢乐谷体验了过山车,他们都高兴得心惊肉跳。
C.小强不小心打碎了窗户上的玻璃,见老师来了,立即忐忑不安起来。
D.看见为河南暴雨受灾地区捐款的链接,他不假思索地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
4.下面省略号的作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表示省略数目的递增)
B.“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C.“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她轻轻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天来了,越来越暖和了。
B.元元同学这话说得对,我们都附和她。
C.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有些不安。
D.春天的济南是个好季节。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联作家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母亲》《我的大学》。
B.管桦的作品《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是雨来,有一次,他为了掩护交通员被鬼子抓住,后来机智逃脱了。
C.《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原名《心》。
D.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三、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将答案写在括号里。(填序号)(4分)
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2.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    )
3.“……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   )
4.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俄国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他在《穷人》一文中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桑娜夫妇形象。谈歌创作的《桥》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的老党支部书记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小说《童年》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他的外祖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外祖母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回乡偶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诗人离开家乡已有很长时间了。
五、口语交际。(6分)
元元参加武汉第二届中外文化交流月活动时,认识了一位外国的朋友。她很喜欢中国文化,尤其爱读一些中文书籍,元元决定送给她一本书作为礼物。请你帮元元从下列书籍中选择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阅读理解
六、阅读语段,完成练习。(15分)
①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②“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③“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④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⑤( )你知道吗( )桑娜说(    )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
⑥“哦?什么时候?”
⑦“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⑧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⑨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⑩“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分)
2.理解句子,完成练习。(5分)
(1)第②段是对桑娜的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桑娜之所以欲言又止,是因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文中画横线的一段话是对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__ __。(2分)
3.下列关于选文中桑娜两次“沉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次沉默都表现了桑娜内心忐忑不安,不知如何对丈夫说自己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
B.这两次沉默的原因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是因为面对刚刚从恶劣天气中回来的丈夫,不知道该怎样和他说收养两个孩子的事情,而第二次是试探性的,她想看看丈夫的反应,也在等待他的决定。
C.这两次沉默是桑娜内心的挣扎,她在犹豫是否真的要养这两个孩子。
4.桑娜第二次沉默时,她会想些什么呢?写一写。(4分)
桑娜会想:_ 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8分)
奶奶的玉簪(zān)子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消失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jì)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要宰相比干挖心来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脊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1)几次三番: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絮絮叨叨:__ _____
2.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3分)
不见簪子→爷爷寻找→__________________→田垄上找→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找到簪子
3.奶奶带父亲找玉簪子,一路上奶奶不着急找自己的玉簪子,却叨念着_______________,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中画线的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 _____(3分)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这是全文的总起句,没有这一句,后面的情节便无从谈起。而且这一句用的是感叹号,感叹号有强调的意味,还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B.作者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同时穿插运用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塑造了一个视簪子如命,丢了玉簪子就好像丢了魂儿一样的奶奶的形象。
C.“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这是一处生动的描写。奶奶终于见到父亲了,眼泪便忍不住一下子流了下来,奶奶这是喜极而泣。
6.文章最后说“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读了全文,你认为奶奶的精气神回来的原因是什么?(4分)
作文天地
八、妙笔生花。(30分)
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冬日人潮拥挤的汉口火车站。
人物:勤劳负责的乘务员,热心可爱的状状和元元。
要求:(1)想象要丰富合理,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2)综合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3)不少于500字。
第四单元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一、1.汹涌澎湃 咆哮 2.糟糕 掀
3.呻吟 报废
二、1.C 2.D 3.B 4.D 5.C 6.A
三、1.① 2.② ③ 3.④ 4.②
四、1.列夫·托尔斯泰 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 心系群众、先人后己 2.高尔基 阿廖沙 自私、粗暴 慈祥、善良 3.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五、示例:我选择《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具有代表性;它的故事充满奇趣,轻松易懂,能够激发想象力;书中的人物性格鲜明,人物的成长变化能给我们启示。
六、1.“ ?” ,“ 。” 2.(1)神态 语言 她想把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的事告诉丈夫,却不知如何开口 (2)语言 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3.B 4.示例:西蒙已经死了,她的两个孩子这么可怜,没人照顾,我相信他的决定一定和我一样。
七、1.(1)一次又一次;屡次。文中指爷爷多次给父亲打电话。 (2)形容说话连续不断,没完没了。文中指奶奶一直在说着和父亲有关的往事。 2.父亲回家 菜地里找在老房子里找 3.父亲小时候的事情 奶奶对父亲深深的爱 4.比喻、拟人 写出了菜在奶奶的打理下,长得水灵、整齐,也寄托了奶奶对父亲小时候的回忆,突出了奶奶对父亲的爱。 5.B 6.一是因为玉簪子被找到了,二是因为父亲回来了,有了父亲的陪伴,所以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PAGE / NUMPAGES(共33张PPT)
B
B
第四单元综合训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看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6分)
1.xiong yǒng peng pai(汹涌彭湃)的洪水pao xicào(咆哮)
着向堤坝冲去。
2.外面的天气十分zāogao(糟糕),海面上xian(掀)起了
狂风巨浪,桑娜非常担心丈夫的安危。
3.小船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shen yin(呻吟)。渔夫不禁担
心小船可能会bàofèi(报废)。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淋雨(Iin)
勺子(Sá0)
共产党员(dǎng)
B.瞪眼(dèng)
沙哑(yǒ)
桑子眼儿(shang)
C.困难(Kùn)
搀扶(chan)
唉声叹气(āi)
D.狞笑(ning)
祭奠(dian)
揪心(j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迟早会自作自受,受到惩罚。
B.状状和同学一起去欢乐谷体验了过山车,他们都高兴得心
惊肉跳。
C.小强不小心打碎了窗户上的玻璃,见老师来了,立即忐忑
不安起来。
D.看见为河南暴雨受灾地区捐款的链接,他不假思索地捐出
了自己的零花钱。
4.下面省略号的作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
来。(表示省略数目的递增)
B.“不,没有人!天啊,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表示
说话断断续续)
D.她轻轻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
棂…”(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春天来了,越来越暖和了。
B.元元同学这话说得对,我们都附和她。
C.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有些不安。
D.春天的济南是个好季节。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A.苏联作家高尔基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了自传体三部曲《童
年》《母亲》《我的大学》。
B.管桦的作品《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是雨来,有一次,他
为了掩护交通员被鬼子抓住,后来机智逃脱了。
C.《爱的教育》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原名《心》。
D.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
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三、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将答案写在括号
里。(填序号)(4分)
①环境描写(
②语言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