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课件(共2个课时,共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课件(共2个课时,共6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6 10: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8张PPT)
18 慈母情深
第一课时
同学们,看到这幅图, 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舐犊情深 老牛舐犊 骨肉至亲 情深似海 血浓于水……
读一读
母 爱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永远不需要珍藏,却永远不会忘记 。
诵读诗歌
作者简介
梁晓声 1949年出生,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失魂落魄
压抑
噪音
缝纫机
褐色
疲惫
耽误
颓废


tuí
rèn
zào

bèi
dān
dōu
quán
衣兜
权利
我会认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压抑:对情感、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攥着:动词,指用手紧紧抓着。
理解词语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提示:点击生字
进入详细讲解。
我会写


结构:左右
音序:C
笔画:十三
部首:舌
组词:辞职 辞退
易错提示:右部是“辛”不是“幸”哦!
“舌”窄小,首撇短、横稍长向上拉。
“辛”细高,“立”下横最长,“十”横靠上。


结构:左右
音序:Y
笔画:七
部首:扌
组词:抑制 压抑
易错提示:右部竖提右侧不要多写一撇哦!
“扌”要窄长。
中间短撇和竖提是两笔、要小,右边是单耳。


易错提示:右下是“氺”,不是“水”哦!
“石”窄小。
上边口朝左、下横要长,竖钩左边是点和提、与“水”不同。
结构:左右
音序:L
笔画:十三
部首:石
组词:劳碌 碌碌无为

diào
结构:上下
音序:D
笔画:六
部首:口
组词:吊灯 提心吊胆
“口”要扁小。
下框要宽大,横折钩起笔要轻、折钩要重,中竖为悬针竖。


结构:左右
音序:K
笔画:十四
部首:酉
组词:酷暑 酷刑
“酉”的框里有一短横,上下悬空,左右不相接。

shǔ
结构:上下
音序:S
笔画:十二
部首:日
组词:中暑 避暑
上短下长。
“者”的
撇略长。

zào
结构:左右
音序:Z
笔画:十六
部首:口
组词:噪音 名噪一时
四个“口”都要小,左边的“口”要单独在一边。
“木”要扁宽,横长,撇捺舒展。


结构:上下
音序:J
笔画:十
部首:冃
组词:屋脊 脊背
上边先写左右四笔、要小、要写紧凑,“人”撇和捺要舒展。
下面稍窄一些,首笔是竖。

zhào
结构:上下
音序:Z
笔画:十三
部首:罒
组词:口罩 灯罩
上边扁宽,里面有两竖。
卓的“十”横长竖短。

jìng
结构:上下
音序:J
笔画:十一
部首:音
组词:毕竟 竟然
易错提示:中间是“日”不是“口”哦!
整体偏窄,“立” 要扁宽,下横要长。
末笔竖弯钩圆润舒展。


结构:左右
音序:W
笔画:九
部首:口
组词:别哭哇 (语气词)
易错提示:右部两个“土”的竖分开写哦!
右边两个“土”都是下横长,中间的竖是两笔。

rěn
结构:上下
音序:R
笔画:七
部首:心
组词:忍受 忍耐
易错提示:上部是“刃”不是“刀”哦!
“刀”稍窄、左边有一点右边没有。
“心”要扁宽。

xiè
结构:左右
音序:X
笔画:十一
部首:木
组词:机械 器械
“木”的捺变点。
“戒”的右上角有一点。

suān
结构:左右
音序:S
笔画:十四
部首:酉
组词:酸楚 酸甜苦辣
易错提示:左部是“酉”不是“西”哦!
左右都要窄,“酉”里边有一横。
右上边撇折上有一点。

quán
结构:左右
音序:Q
笔画:六
部首:木
组词:职权 权利
“木”要窄、横短竖要长。
“又”的捺要舒展。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课文主要讲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主要讲“我”为什么向母亲要钱,在什么情况下要钱。
第二部分(第6-34自然段)主要讲“我”向母亲要钱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35-38自然段)主要讲“我”最终拥有了想要的书。
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划分一下层次,看看每一部分又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起因
经过
结果
请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课文的内容,尽量说得简练而完整。
家境贫寒的“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就到母亲工作的厂房向她要钱。辛苦忙碌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我”最终买到了书。
课堂小结
字音
生字
内容
结构
母亲的伟大
伟大的母爱
18 慈母情深
第二课时
读词语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皲裂
忙碌
攥着
请用上这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_________。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     ,“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买书时,母亲用   的手将钱塞给了“我”,又陷入了   ,“我”的鼻子一酸,
   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一顿,又为“我”凑足了买书的钱。
失魂落魄
皲裂
忙碌
攥着
震耳欲聋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现慈母情深的语句,
并多读几遍。
2.在找出的句子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与体会。
研读课文,感悟“情深”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家境贫寒
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
生活困难到极点
工作环境恶劣
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自己的批注,看看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母亲的工作环境。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环境描写
狭小 破败 潮湿 条件差
狭小 拥挤
工作环境恶劣
闷热
工作环境恶劣,挣钱不易。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包括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场景的描写,有助于表达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渲染氛围。
本文对母亲工作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母亲挣钱的艰辛,与后文母亲毫不犹豫掏钱给“我”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母亲的通情达理与伟大。
环境描写的作用
母亲的瘦弱、疲惫
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母亲的瘦弱、疲惫?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外貌描写
瘦弱,营养不良
紧张工作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怎样的母亲?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长时间附身工作,身体已经麻木僵硬了。
母亲的忙碌
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母亲的忙碌?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争分夺秒
母亲争分夺秒拼命工作是为了挣钱养家!
我以为母亲天生就是那样一个劳碌不停而又不觉累的女人。我以为母亲是累不垮的。其实母亲累垮过多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好几回母亲瘫软在床上,暗暗恐惧于死神找到她的头上了。但第二天她总会连她自己也不可思议地挣扎了起来,又去上班……
——梁晓声《母亲》
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
母亲是一个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盒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光亮着,仍见母亲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
母亲的通情达理
母亲就这样工作,如此赚钱,可当儿子向她要钱,说要买一本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家境贫寒
通情达理 无私
慈母情深
从“皱皱的毛票”“皲裂”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说明母亲兜里都是零钱,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从“皲裂”可以想象出母亲工作的艰辛,攒下这一卷毛票有多不容易。这时“我”的心情是愧疚的。
从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掏”“数”两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这不多的钱的珍惜;母亲不顾女工的劝阻把钱给“我”,从“塞”这个字能看出母亲是毫不犹豫的,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母亲给“我”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对“我”读书的支持和无私的爱。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本文在写母亲给“我”钱时的动作就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
当“我”第一次目睹了瘦弱的母亲、辛劳的母亲、通情达理的母亲后,“我”才明白了这一元多钱不是普通的钱,它是母亲的血汗钱。此时“我”是怎么做的?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阅读第34-38自然段。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感到愧疚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如何理解这句话。
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她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何能用那钱再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相关资料
1.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情景,我避开
人群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2.母亲的那句话,时时在我心头萦绕,时时在我耳畔回
旋,时时给我力量,催我奋进,终于我成了大作家。
延伸交流,升华“情深”
读完课文,谁都会为母亲的深情感动,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体会到来自母亲的那份深情呢?谈谈你的感受。
小练笔
你有过“鼻子一酸”这样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示例:东门车站“慈善一日捐”活动现场,大红色的募捐箱格外醒目,募捐的人却寥寥无几。10点钟左右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一个乞丐拄着木拐杖,缓慢地走到募捐箱前,将碗里乞讨来的钱都倒进了募捐箱中,然后缓缓地走了。看到这一幕,我的鼻子一酸,快步走到募捐箱前,从口袋里掏出妈妈给我买书的一百元,毫不犹豫地投了进去,我想妈妈是不会批评我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了解到了母亲对“我”的无私的爱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
课文结构
慈母情深
起因:渴望买书 失魂落魄
经过
进工厂找母亲
母亲给钱买书
结果: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
母爱无私
慈母情深
拓展积累
词语积累
表示声音大的成语:
震耳欲聋 声如洪钟 响彻云霄 响遏行云
形容心神不定的成语:
失魂落魄 魂不守舍 忐忑不安 心神恍惚
课外美句积累
表现母爱的诗句:
1.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清]蒋士铨《岁暮到家》
2.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清]徐熙《劝孝歌》
美文拓展阅读
儿子3个多月的时候突然开始腹泻,伴着低烧,丈夫、婆婆还有不知所措的我带着他去人民医院就诊。
医生的诊断结论是肠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由于病情比较严重,诊治办法是打点滴。看着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的儿子来到陌生的环境,充满好奇地左顾右看,我的鼻子酸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打针的地方,小孩子在父母的怀中挣扎,满脸泪痕,大声哭泣,头却被死死地按住,而护士的针头迟迟不能落下,看到这一幕我的承受能力到达了极限。
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
丈夫理解我,让我去病房找空床,把我支开了,留下自己和婆婆带着儿子排队取药、扎针。
我在病房中焦急地等待着,心中的懊恼与悔恨之情难以言表。心乱如麻的我这时候突然想起了我的母亲。母亲曾经对我说,我小时候身体很弱,经常生病,看病扎针都是父亲或是爷爷带我去医院。母亲也想去,可是一看到医生给我扎针,我还没哭,她就先哭了。以前听母亲说这些,我会暗自取笑母亲,认为她太软弱了。可是现在,我理解了母亲。当孩子生病的时候,最心痛的就是母亲,那种痛不是每个母亲都能承受的。
为了分散注意力,我观察起这间病房。看护孩子的都是母亲,孩子或是躺在母亲怀中熟睡,或是安静地听母亲讲故事,小一些的孩子都在吃奶。我看到了对床坐着一位年轻母亲,她也是独自一人,相信她的状况与我相同。我们相视而笑,虽然我们并不相识,可同样的心情让我们彼此理解。
突然,一声尖利的哭声传来。虽然病房里、走廊上有十几个小孩在哭,可我还是立刻从众多的哭声中分辨出那是我孩子的哭声!那一刻,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刷刷地流下来,我甚至差点哭出声来。那一刻,我是多么希望那一针是扎在自己的身上,我宁愿自己挨再多的针也不希望
有一针落在孩子身上,病房里的母亲们只是默默地望着我,目光里没有一丝嘲笑,因为她们和我一样都是母亲。
从刮掉头发到扎头皮针只有短短的五六分钟,可对我而言却像一个世纪那么长。儿子的哭声由远至近,看着婆婆抱着儿子、丈夫高举着吊瓶向我走来,我真想冲过去紧紧抱住儿子,拔掉他头上那可恨的针头。可是我不能,我只能轻轻地接过儿子,用乳汁安慰他。渐渐地,儿子在我怀中睡着了,一只小手紧紧抓着我的衣襟,脸上还挂着泪珠。
儿子,我的儿子,好好睡吧。母亲许诺,以后再也不会让你生病了。虽然明知这是不可能的,可我还是禁不住这样想。相信,这是全天下所有母亲心目中一个最美好的愿望吧!
思考:“我在病房中焦急地等待着,心中的懊恼与悔恨之情难以言表。”“我”在懊恼与悔恨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在懊恼与悔恨没有照顾好孩子,让孩子生病,承受这样的痛苦。从中我体会到了深深的母爱,真是扎在儿身上疼在娘心上。
平日里,这些年轻的母亲们,也许柔弱,也许娇媚,也许还比较任性。但是在巨大的灾难来临之际,在幼小的生命亟待保护的时刻,她们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在一瞬间就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我感念震灾中的母亲!
当救护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以这样的姿势定格了:双膝跪地,双手坚定地撑着。她的上身向前匍匐着,模样就像行跪拜礼,她的身体被压得变形了,让人不忍卒睹。但是在废墟中,拱起了一座母爱的桥。
地震中的母亲(节选)
我不知道她从哪里得到的力量,在大厦即将倾倒的瞬间,在水泥板和砖块狂暴地砸向她的那一时刻,她没有趴下,而是用这种独特的态势支撑着,直到永恒。她背负着的是千万斤的废墟啊,她还是没有倒下。因为有一种爱的力量在支撑!
也许她还活着?救援人员冲她喊叫,用撬棍敲击着水泥框梁。她没有听见,也没有任何反应。队长从砖石的缝隙中伸进手,触摸到的却是冰凉的躯体。于是人们暂时放下了她,走向下一个废墟,去救一息尚存的人。
或许是得到神灵的启示,救援队长忽然想到什么,他迅速地往回跑,竭尽全力地把手伸进那女人身子弯成的苍穹中,他探到了一个软乎乎、暖融融的小生命!那是一个孩子!救护队员们把断壁残砖搬开,在她屈曲的身体下面,抱出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在母亲的呵护下,她还酣然熟睡着,因为有母亲的庇护,山崩地裂,并不意味着什么。
队长紧紧地把婴儿护在怀里,泪眼莹莹,满脸慈蔼。
橄榄绿和红色的襁褓互相辉映,成为人间最美丽的风景。
孩子毫发未损,她一直安详地睡着,红扑扑的小脸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随行的医生准备给她做体检时,襁褓中却滑出一台手机,上面是
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这是世界上最感人的短信,同时也是一条特殊的遗嘱,一个伟大的祝福!手机从这一双手传到另一双手,就这么一直传下去,泪水滴在手机屏上,模糊了那两行字。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但谁敢说,这位母亲的脊梁不是一座大山?
思考:1.地震来临时,文中的母亲是怎么做的?
2.从母亲临终前留给孩子的短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她双膝跪地,双手坚定地撑着,上身向前匍匐,在废墟中拱起一座母爱的桥,用身体护住了孩子。
2.母亲临终前留给孩子的短信说明,在生命垂危之际,母亲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孩子好好活下去。从中我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深沉而无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