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9.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9.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6 07:1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导入
宋代俞文豹在其著作《历代诗余引吹剑录》中谈到一个故事: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翰林院代称),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诗歌鉴赏方法
四看
看题目:《春夜喜雨》
看作者:知人论世
看内容:意象、典故、炼字
看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一、题目:念奴娇
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尊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百字令”“赤壁词”《念奴娇·过洞庭》《念奴娇·中秋》。
赤壁
武赤壁:三国赤壁古战场,赤现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长江之滨的南岸,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赤壁矶头临江悬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故也有人称此地为“周郎赤壁”,是赤壁现存最早的文化遗迹。赤壁山、南屏山、金銮山、拜风台、凤雏庵、翼江亭
文赤壁:黄州赤壁、东坡赤壁,名胜有二赋堂、栖霞楼、挹爽楼、剪刀峰、留仙阁、坡仙亭、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喜雨亭等。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过南岳入洞庭湖
杜甫
悠悠回赤壁,
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
曹公屈壮图。
怀古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作者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追谥“文忠” 。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米芾、蔡襄、黄庭坚。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1037年—1101年),1057年考取进士。
三、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政,妄自尊大”“衔怨怀怒”“包藏祸心”,他们还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于是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后在苏辙等人的救援下, 王安石“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一言而决 ,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八品,相当于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受当地官员监视。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
四、诵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尊还酹江月。
补充注解
酹:古人以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风流人物:对时代有重大的杰出人物“数风流人物”
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
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
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文。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五、赏析
有人评价这首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思考以下问题:
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词中吟咏了哪件史实?重点写到哪位历史人物?这位历史人物有哪些特点?
词人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
思考: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将“淘”改为“洗”、将“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 为什么 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大江:突出江面的广阔,加强画面的开阔感。
淘:挖浚,从深处舀出泥沙、污物,。强调了反复冲刷,与“尽”呼应,写出了长江日夜奔流不息,突出江水汹涌澎湃的特点。“尽”强调无论建立过多大功业的英雄,在时间的大浪跟前无人幸免,为下文描写周瑜作铺垫。
千古:指的从古及今,加深了画面的纵深感。
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定下了这首词的豪放基调,为人物的活动展开波澜壮阔的背景。
写景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思考:这句话哪几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化静为动。
惊:比拟,形象地描摹出浪花狂暴之态。柳永《望海潮》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拍、卷:强调力度之大和气势之大。
雪:写出波涛的颜色,“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
只用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突出了江边岩石的高峻、杂乱和波涛的狂暴汹涌以及浪花的洁白密集,生动地勾画出这个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表达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同时也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清)朱日浚
交代地点、时间、人物、事件,写赤壁借他人之口,绕过疑点,勾起人们对赤壁之战历史的回顾,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功绩,并为下面写周瑜埋下伏笔。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三句起什么作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本词中起什么作用
过渡句,“江山如画” 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怀古
苏轼怀想起哪位古人?这位古人有哪些特点?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
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苏轼为什么提及“小乔初嫁了”?
小乔,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也。父乔国老德尊于时。小乔国色流离,资貌绝伦。建安三年,周瑜协策攻皖,拔之。娶小乔为妻。后人谓英雄美女,天作之合。
借小乔初嫁的事实,表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才华横溢。
以美女衬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和春风得意。
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之嫂,所以周瑜外托君臣之义,内有姻亲之情,能够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2.“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突出了周瑜的哪些特点?
儒雅俊逸、英俊潇洒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曲有误,周郎顾。”
陈寿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等词相称。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组成5万联军,曹军20余万(号称80万)。结果曹军战死数万,病死十余万。
面对强敌,作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谈笑自若,成竹在胸,充分体现了他的从容沉着、自信乐观。 “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这句突出了周瑜的春风得意、英俊潇洒、从容儒雅、指挥若定、足智多谋的特点。
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既然“多少豪杰”,为什么只写周瑜?
周 瑜
苏 轼
年 龄
婚 姻
外 表
职 位
际 遇
34岁(208年)
45岁(1082年)
老大无成
屡遭不幸(王弗《江城子)
东吴都督
早生华发
功成名就
天作之合
英俊儒雅
团练副使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苏轼在此凭吊 的是被时间的巨浪淘洗得干干净净的英雄人物,凭吊的是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周瑜,凭吊的是自己被坎坷消耗得差不多的的雄心壮志,凭吊的是满头白发和白白逝去的青春。
人生短暂,不必让种种“闲愁”萦回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解自慰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读者眼前。
这一个动作中包含了对岁月流逝的伤感、对英雄人物的追慕、对自己老大无成的无奈、自我劝解的旷达等等复杂深沉的情感。
抒情
写景
大江、巨浪、乱
石、惊涛、雪浪
江山如画
怀古
周瑜:英俊潇洒、儒雅俊逸、春风得意、沉着镇定。足智多谋
一时多少豪杰
抒情
追慕、伤感、无奈
人生如梦
总结
总结
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境界之宏大,前所未有。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这首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