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第八课
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中叶-17世纪初)
宗教改革
(16世纪)
启蒙运动
(17、18世纪)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近代科学兴起
(16-17世纪)
1517
文艺复兴(14-17世纪)
(一)背景
欧洲的手工工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产阶级形成
材料一: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开始出现……财富新贵不再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材料二:从1347-1353年,“黑死病”大规模暴发席卷了整个欧洲,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死亡人口超过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与基督教禁欲主张的矛盾。
——裴世东:《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影响的历史分析》
社会原因:黑死病的爆发,使人们开始反思
文艺复兴(14-17世纪)
(二)实质
思考:文艺复兴是纯粹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再生”吗?
意大利
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兴起
创造财富
现世享乐
天主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神权至上
禁欲苦行
来世幸福
矛盾
打着复兴古希腊
罗马文化的旗号
意大利文艺复兴
追求
现实
实质: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一场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运动
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凸显母性的光辉,鲜活的人生,明快的颜色
眼神呆板,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感受不到母爱
基督教会
拉斐尔与他的《西斯廷圣母》
文艺复兴(14-17世纪)
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
14世纪 文学三杰
15世纪 美术三杰
16世纪
英国
《十日谈》
《神曲》
《歌集》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大卫》
《西斯廷圣母》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茱丽叶》
意大利为中心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峰
扩展高峰
抨击禁欲,提倡个性发展
率先憎恶教会的丑恶
“文艺复兴之父”
“文艺复兴最完美的代表”
三、代表人物、作品
薄伽丘
但 丁
彼特拉克
达·芬奇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莎士比亚
文艺复兴(14-17世纪)
米
开
朗
琪
罗
大卫雕像
创世纪
文艺复兴(14-17世纪)
《中世纪的圣母》
《西斯廷圣母》
拉
斐
尔
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
文艺复兴(14-17世纪)
达芬奇代表作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达 芬奇
文艺复兴(14-17世纪)
(四)影响
思:解放了思想,冲破封建神学对人们束缚,为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
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政: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推动宗教改革的开展。
文: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动荡
②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积极:
消极:
(一)背景
教会霸占了欧洲各国1/3的土地,教徒也必须把全部收入的1/10交给教会(什一税)。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
二、宗教改革
经济
教会的黑暗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
政治
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掠夺财富
文化
文艺复兴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
导火索
1517年,教皇出售赎罪券
宗教改革(16世纪)
宗教改革(16世纪)
(二)内容
人的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与上帝直接对话。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
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教随国定,
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人人平等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兜售赎罪券,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教会: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路德
教徒
(信仰上帝)
直接对话、得救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上帝
宗教改革(16世纪)
(三)影响
经济
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
思想
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政治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文化
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统治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近代科学的兴起(16—17世纪)
(一)代表人物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日心说”。 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一种新的宇宙观。
英国科学家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三大定律。 确定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基。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意义
削弱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启蒙运动(17—18世纪)
(一)背景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
2.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的束缚;
(二)发展
17世纪
18世纪
18世纪后期
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高潮:扩展到欧洲其它地区及北美地区
启蒙运动(17—18世纪)
(三)核心思想——理性
(四)代表人物
敢于运用自己理智,成为独立的和自由的人,批判专制王权、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追求和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亚当·斯密
康德
三权分立
开明君主制
君主立宪
天赋人权
主权在民
社会契约
民主共和
天赋人权
自由主义
现代经济学之父
独立思考
理性判断
自由平等
都反对君主专制
启蒙运动(17—18世纪)
(五)影响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
总结
比较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异 时间
核心思想
斗争矛头
内容
影响
同 14~17世纪
16~17世纪
17~18世纪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理性主义)
天主教神权
教会统治
批判封建制度和宗教思想
肯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
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理性
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
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都利于资本主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