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国地理质量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国地理质量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06 08: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中国地理教学质量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地区航拍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航拍图拍摄的省份可能是
A.黑龙江省B.山东省C.山西省D.内蒙古自治区
2.该地特有的民居是
A.磵楼B.窑洞C.四合院D.土楼
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的海边,生活着一个特殊的族群惠安女。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奇异的婚俗闻名海内外。人们把她们的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简裤,戏称为“封建头,节约衫,民主肚,浪费裤”。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除老年人外,穿戴传统服饰的惠安女越来越少,导致今后惠安女传统服饰可能消失。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惠安女传统服饰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头巾:当地气候干旱,常有风沙B.短上衣:当地气温较高,方便劳作
C.银腰带:当地经济发达,消费力强D.大筒裤:沿海地区开放,时尚美观
4.穿戴传统服饰的惠安女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服饰土气B.文化传承断代C.审美观念转变D.就业方式变化
5.下列关于惠安女传统服饰传承策略,不合理的是
A.加强宣传,建设惠安女传统服饰馆B.创新设计,适当融入现代流行元素
C.保留本色,避免外来文化的冲击D.成立机构,研究惠安女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湖泊面积达1920多平方千米,是西藏第二大湖泊。南边和东边有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和西边地势也较高,湖区周边风力校大,且风向变化明显,雨季多夜雨。下面左图示意纳木错周边区域,右图示意湖区a气象站观测的各月平均降水量。读图,完成6~8题。
6.纳木错湖面面积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7、纳木错湖按成因属于
A.构造湖B.火口湖C.牛轭湖D.海迹湖
8.下列关于a气象站雨季昼夜雨量差异形成的解释,正确的是
A.晚上刮湖风B.地势较低,夜间盛行上升气流
C.晚上刮谷风D.夜间高低温差最小
塞罕坝历史上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期因掠夺性的采伐和农牧活动,树木被采伐殆尽,变成了沙地荒原。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读图,完成9~11题
9.塞罕坝造林选择树种时,主要考虑
A.扎根深B.耐高温C.耐盐碱D.树冠大
10.有人反对在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植树造林治理沙漠,认为“沙漠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其反对理由不成立的是
A.根系吸水,地下水位下降,干土层加厚B.树木蒸腾作用强,加剧水资源消耗
C.树木生长不良,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生长D.根系加大生物风化,使土层更松散
11.塞罕坝、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选择不同治沙方法,主要考虑
A.热量条件不同B.年降水量差异C.土壤质地不同D.沙化成因各异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读图,完成12-14起。
12.2022年6月3日为端午节,由图中信息推断最接近哪个节气
A.立春B.芒种C.惊蛰D.清明
13.下列与雨水节气相符的诗句是
A.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4.下图中最能示意立春这天合肥(约32°N)太阳视运动的是
数九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地理传统文化。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九九歌》是这样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我国古代历法将一年分为24个等份,并给每一个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合称二十四节气。右图为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地球运动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数九可能发源于我国的
A.黄河中下游地区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地区D.四川盆地
16.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的白昼时间逐日缩短B.哈尔滨日出东北方
C.广州正午太阳高度增大D.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甘肃省是我国化石燃料主要产地之一,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近年来随着甘肃省石油资源趋于枯竭,国家正在甘肃省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基地,打造“陆上三峡”,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该地区产业转型的支柱。下图为河西走廊城市与交通线布局图。
(1)指出该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并分析原因。(5分)
(2)结合图文资料,列举甘肃建设能源发电基地开发的新能源种类。(3分)
(3)简述甘肃建设能源发电基地对当地的有利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某地质考察队经过一个月的实地考察,将考察的地质地貌情况绘制成图(下图)。
(1)分析图示地区岩浆岩的形成过程。(4分)
(2)说明甲处的地质构造并描述地貌景观特点。(4分)
(3)阐释在乙处极易发育的外力作用地貌。(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下面图1为湖北省地形图,图2示意武汉市中心城区首批工业遗产分布
(1)分析湖北省的地形地势特征。(4分)
江汉平原河湖纵横,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2)简述江汉平原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武汉两江交汇,九省通衍、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武汉最早的汽水厂、第一个电灯公司等入选首批工业遗产日录,见证了中国工业化起步与经济腾飞的进程。
描述武汉市首批工业遗产的主要分布特点。(4分)
20.表图文材料、完成下列两求,(12分)
班德潮深居青藏高原腹地;海拔4576m,属小型浅水湖泊。该区年平均气温为-4.2℃,年降水量为283.1mm,且多集中于7~9月,凤沙活跃。湖面开阔平坦,周边有大量的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附近仅1户牧民长期居住,大量食草性水禽在该水域筑果、孵化、繁殖。某鸟类实地调查发现,受2012年当地启动鸟类保护项目以及全球变暖影响,4~6月鸟类群落的多样性还年提高。2019年开始,通威集团捐赠光伏发电系统给当地观测站,为鸟类的行为研究和栖息地的保护提供更好保障。下图为班德湖流城图。
(1)简述班德湖的主要补给水源。(2分)
(2)分析班德湖鸟类多样性指数逐年增大的原因。(6分)
(3)推测该光伏发电系统可能需要克服的不利天气条件。(4分)
2024高考中国地理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读图可知,该处地貌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典型特征的航拍图,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山西省、陕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河南省部分地区,
2.B由上题可知,该区域为黄土高原,典型的民居建筑为窑洞。碉楼为广东、福建、青藏高原等地区建筑;四合院为北京民居;土楼为福建客家族民居。
3.B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由于夏季高温多雨,气温较高,所以劳作时穿短上衣,较为凉快;图示惠安县惠安女参与劳作,位于农村,消费能力并不强;大裤筒的穿着,也是由于气温较高,且劳作更加方便,且大裤筒穿着较为保守。
4.D惠安县位于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农业比重逐渐下降,大多数居民进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上班。
就业方式的改变,导致她们的穿着发生改变,
5.C惠安女传统服饰的传承,需要加强宜传.建立该族群的自豪感,且建设惠安女传统服饰馆,供游客参观:也可以进行创新设计,融入新的现代化元素,增加其拥有的特色;成立该族群服饰的文化研究机构,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增强代表性:而保留本色,避免外来文化冲击,会导致惠安女服饰传承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6.B根据图文信息可知,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上,且湖泊和周围山蜂的海拔均较高,故可推断其水系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而高山冰雪融水量和气温呈正相关,故夏季冰川融化最多.湖泊面积也最大。
7.A由图文材料可知,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边和东边有念青唐古拉山脉,北边和西边地势也较高,纳木错在构造上属于青藏高原北部山脉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一个断陷盆地,为构造湖:火山湖应位于山顶.而图中信息显示纳木错位于山脉之间较平坦的地区,高山冰雪融水汇入其中,因此不是火山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剧与慢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为牛轭湖,是外力作用所致:海迹湖,是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包括泊湖、残迹湖等。
8.B纳木错地区多山地盆地地形,夜间谷地或盆地瞪湿气流被抬升,水汽凝结成云致雨,故夜雨与地形有关,夜间山坡面辐射降温快。冷气流由此沿坡面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夜间高低温差最小,不利于谷风的形成,气流稳定,降水少。
9.A塞罕坝地区位于我国农牧交界地带,生态环境脆弱,降水少,地下水位深,需要选择扎根较深的树种,才易成活。
10.D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早,水资源有限,树木蒸腾作用强,加剧水资源消耗,造成水资源严重不足;树木生长对水资源消耗较大,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地下水,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造成树木生长不良,但是树木林冠层拦截了光照,消耗了水资源,造成林下草本生长条件变差;根系大量吸水,造成地下水下降,干土层加厚,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树木根系能促进土壤团聚。
11.B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该区域为干旱、半干早地区.影响植被类型、密度的主要是降水量,从东至西,塞罕坝、毛乌素沙地和腾格里沙漠降水量逐渐减少,干早程度加剧,在选择治沙方式时会依次选择林地、草类、草方格。治沙方法与热量、土壤质地、沙化成因关系不大。
12.B全年划分为24个节气,连续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15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至在6月22日前后,由此可推断,芒种在6月7日左右,小满在5月23日左右,因此6月3日的端午节,最接近芒种这一节气.
13.AA选项描述的是雨水时节的景观;B选项描述的是初夏时节的景观:C选项对应的是重阳节时期:D选项描述的是冬季的场景。
14.C 全年划分为24个节气,连续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15天,春分为3月21日前后,由此推断立春为2月3日前后,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太阳直射南半球,合肥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太阳直射点每四天纬度移动大约I°.立春前后太阳直射点大约在II'S.据此可算出该日合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7°左右,
15.A由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和南方地区差异有结冰期以及大雁冬去春回的特点,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没有结冰期,东北地区春季升温较慢,五九六九不一定杨柳发芽,黄河流域位于中纬度暖温带地区,故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能性最大。
16.C数九从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开始约81天,持续到次年3月13日前后结束·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所以北京的白昼时间逐日增长;哈尔滨日出东南方并向东偏移;广州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
17.(1)特征:干早,(1分)原因:深居大陆内部,受地形阻挡且距离海洋比较远,水汽难以到达;(2分)光照时间长,大风天气多,蒸发旺盛,(2分)
(2)水能.风能,太阳能等,(3分)
(3)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收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答对三点即可,6分)
18.(1)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构造,断裂错位地带裂隙发育;(2分)软流层的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裂隙向上侵人,在侵入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2分)
(2)甲为地垒构造。(1分)特点:地貌突立,顶部平缓,山坡陡峻。(3分)
(3)乙地位于断裂破碎地带,岩石松软,易遭到风化和流水侵蚀,在其长期作用下,形成沟谷、河谷或洼地地规。(4分)
19.(1)地形: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2分)地势:西部高,东部低。(2分)(或:自西部、北部、东部三面向中部逐渐降低。)
(2)地势平坦;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河网纵横,水源充足.(答对三点即可,6分)
(3)多分布在城市西部,沿河分布;(2分)主要分布在城市三环以内的地区。(2分)
20.(1)湖水补给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及部分高山冰川融水,(答对两点即可,2分)
(2)有泥质小岛或者湖面开阔平坦,自然条件符合多种鸟类的繁殖和生长;(2分)4~6月温度升高,有利于草场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2分)居民较少及鸟类保护项目的启动,人为干扰少。(2分)
(3)克服高海拔地区大风、大雪等灾害天气;(2分)克服风沙活跃的沙尘暴天气。(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