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4课欣赏 小夜曲(课件+教学设计+媒体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八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4课欣赏 小夜曲(课件+教学设计+媒体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01-20 19:45:49

文档简介

《小夜曲》的形成与发展
小夜曲是中世纪一种抒情风格的声乐体裁形式,后来也用于器乐音乐创作。
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后来器乐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剧《唐·璜》第二幕里的小夜曲,是在少女的窗前弹着曼陀林歌唱的典型小夜曲。
小夜曲是一种常见的特性乐曲。所谓特性乐曲,就是为特定的目的创作,或是在特定的场合演出,在体裁上有鲜明特征的乐曲。例如小夜曲、夜曲、摇篮曲、船歌、幻想曲、即兴曲、随想曲、狂想曲等等。这些乐曲大都是器乐曲,但其中也有些体裁既有声乐曲又有器乐曲。这里要讲的小夜曲,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莫扎特在这首歌曲中真实地再现了行吟诗人演唱小夜曲的情景。唐·璜是歌剧中一个放荡不羁的西班牙贵族.他在农家姑娘采琳娜的窗前唱这首小夜曲,想用歌声来吸引她。这首歌曲是歌剧中的反面人物所唱的,含有讽刺的性质。但曲调仍优美淳朴,带有民间歌曲的特点,由曼陀林和弦乐器拨弦伴奏。曼陀林是梨形的拨弦乐器,有四对弦,空弦像小提琴一样。这首歌曲分为两段,构成二段式,每一个段落后面都有短短的过门,然后整个两段再反复一遍。
小夜曲通常是黄昏或夜晚所唱的歌,但也包括早晨在爱人窗前所唱的情歌。例如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听,听,云雀》,就是一首早晨唱的小夜曲。这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辛白林》中,克罗顿向伊摩琴唱的情歌。克罗顿是英国国王辛白林的王后和前夫所生的儿子,伊摩琴是国王和前王后所生的女儿。清晨,克罗顿带了一群乐工来到和伊摩琴的闺房相连接的前室,为她奏乐,并唱着这首歌,来打动她的心。这首歌曲用分节歌的形式写成,音乐分两段,第一段在C大调上。旋律生动明快,描写了“云雀在天空歌唱,太阳之神升起”的美丽景色;第二段从C大调转为降A大调,产生了鲜明的调性对比,为“迷人的金盏花,开始睁开金色的眼睛”两句渲染出瑰丽的色彩。唱到“这一切多么美丽,我亲爱的姑娘醒来”,又转回C大调,调性色彩由暗而明,写出了晨光催人,小楼梦回的意境。
舒伯特根据雷尔什塔布的诗所写的另一首小夜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被收集在他的歌曲集《天鹅之歌》中。旋律轻盈婉转,伴奏模仿拨弦乐器的声音,时而和歌声相应和, 给歌曲创造了一种优美恬静的意境。
法国作曲家古诺为雨果的诗所作的小夜曲,也是一首一百多年来流传不衰的名曲。旋律像一缕青烟,在晚风中飘荡。 伴奏中贯穿着上下摆动的节奏,具有摇篮曲的风格;并不时以优美流丽的曲调,和歌声相呼应。
器乐小夜曲也像声乐小夜曲一样,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 其伴奏部分往往有模仿拨弦乐器的效果。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就是一首典型的器乐小夜曲,整个四重奏也因此而有“小夜曲四重奏”的称号。弦乐四重奏是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和一个大提琴演奏的乐曲。这个乐章所特有的小夜曲格调,表现在第一小提琴演奏抒情的曲调,像人声在歌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拨弦伴奏,模仿着曼陀林的声音。这首曲子用奏鸣曲式写成。奏鸣曲式是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等器乐套曲中第一乐章常用的曲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呈现出两个互相对比的主题的部分,叫呈示部。两个主题中间有个起桥梁作用的段落,叫连接部。第二个主题的后面有一个补充性质的段落,叫结束部。奏鸣曲式的第二部分是发展呈示部各个段落的音乐成分的部分,叫展开部。展开部在结构上和调性上都是不稳定的。奏鸣曲式的第三部分是重复呈示部的部分,叫再现部。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在呈示部中分别出现在主调和属调上的两个主题,到了再现部,就都在主调上出现,从而获得了调性的统一。《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是小型的奏鸣曲式,它的规模接近于二段式。第一部分是呈示部,第二部分是非常短小的展开部和缩短了的再现部,所以展开部和再现部加起来,成为一个和呈示部保持平衡的部分。
海顿音乐特点
海顿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他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
他的很多作品的结构原理遵循奏鸣曲式,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海顿的作品里如下:
呈示:音乐内容开始部分的呈现,紧接着向属音的转调(音乐的紧张程度开始升级),然后是属音的终止。海顿风格的呈现部分与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常常不需要一个对比的“第二主题”来达到属音,而是重复已展开的主题(或其变奏)。
展开:音乐内容通过迥然不同调式的转变被重组,转换以及分解。通常会在短音阶平行调达到一个高潮。
再现:呈示部的内容被重新呈现,但主要在主音调上。通常这种重复包含着一个“二次展开”,以此达到变调到属音的效果。这个二次展开通常在下属音发展。与莫扎特和贝多芬不同,海顿经常在再现部将主题的顺序打乱。
海顿的作曲实践也影响了莫扎特和贝多芬。贝多芬的初期作品经常是以冗长松散的奏鸣式展开,但紧接着在他所谓的“中期”运用了海顿的方法,这就是在十分简单的基调上逐渐发展出高度有机的音乐结构。
美国弦乐四重奏
由小提琴家彼德·微若哥拉德、劳瑞·卡尼,中提琴家丹尼尔·阿夫夏洛莫夫和大提琴家罗夫安姆·科瑟尔组成的 "美国弦乐四重奏"被公认为美国最佳的四重奏组合之一。
今年他们庆祝了成立三十周年。周年纪念中最突出的是此四重奏与arabesque唱片公司首次合作,并录制了一系列全新的唱片,其中包括了著名作曲家理查德·丹尼奥普尔的四重奏和与其它艺术家合作演奏的完整布朗姆斯弦乐室内乐乐曲。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他们曾遍及美国全部五十个州做巡回演出,并在世界各地每一个重要的音乐厅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完整演奏的贝多芬、舒伯特、勋伯格、巴尔托克以及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曲赢得广泛的赞誉。1998年此四重奏使用一套史特拉地瓦利的名琴演奏,并与musicmaster唱片公司合作录制了莫扎特弦乐四重奏全曲,该唱片被公认为此曲演奏的典范。
近年来,美国弦乐四重奏对音乐会编程的独特见解和创新安排赢取了他们在数多院校的驻校教授头衔,包括在密西根大学的“现代的贝多芬”、在阿斯本音乐节与果奈理四重奏合作的六大莫扎特中提琴四重奏(全国实况转播)、在普林斯顿大学四年教授头衔,并与其他特邀音乐家演出莫扎特和勃拉姆斯的四重奏和六重奏。 该小组从1974年起常驻于阿斯本音乐节。1984起年驻于纽约的曼哈顿音乐学院。此四重奏也是taos音乐学院,皮巴蒂音乐学院的驻校教授,以及van cliburn国际钢琴大赛驻地作常规演出。他们参加了各种场合的演出;如在许多国际国内的电台和电视台的实况演出,也曾赴东亚巡演,还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和纽约芭蕾舞团以及费城乐团合作演出。
作为现代音乐的先锋,该小组对许多新曲作品做首演。近来首演的作品包括理查德·丹尼奥普尔的四重奏第四号、科特·卡斯俄波的“来自遥远的声音”等。这些录音均有阿拉贝斯秋标签。该组还录制了肯尼思·福克斯作曲的三个四重奏,该录音由albany唱片公司于2001年发行。
与此四重奏合作过的唱片公司包括:albany, cri, musicmasters, musical heritage society, nonesuch 和 rca labels。由于他们非常受国内电台听众的欢迎,此小组曾是密尼嗖达州公共电台圣保罗星期天早间栏目和国家公共电台all things considered节目的特邀嘉宾。
该组早在1974年成立,其最早成员只是朱丽亚学校的学生。他们早年在科曼大赛和同年的那泊格大奖赛中夺冠。除了四重奏外,其成员也单独出场做独奏演出和授予大师课。
《小夜曲》教案
教学目标:
1、从“海顿的故事”和“音乐家小档案”入手,能简要地说出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在欣赏其作品《第九十四交响曲》和《第四十五交响曲》的片断时,能初步感受到交响乐的表现力。
2、结合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听赏,能初步了解弦乐四重奏这一重要的室内乐体裁,体验亲切、纯净、充满生机的海顿音乐,并能在听赏参与活动中,记住其美妙的主题旋律。
3、在听赏海顿的两首著名交响乐的片断时,能了解力度这一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能记住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并在表现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
一、播放视频:《小夜曲》,让同学感受音乐。
师:很高兴今天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来走进音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视频它描绘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所给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
师:这首优美的乐曲是一位名叫海顿的作曲家写的,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进入海顿的音乐世界。
二、听了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的两个有趣的故事,还欣赏了两段有意思的乐段。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海顿这个音乐家,请同学们分组整理一下你们组搜集的海顿的资料,等下请同学说一说海顿的故事。
1、请小组交流课外资料。
2、请同学们上来说一说海顿的故事,老师总结。
师总结: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有“交响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称。
三、欣赏《小夜曲》。
师:刚才我们说了海顿不仅是“交响乐之父”,而且还是“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而且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著名的《小夜曲》。请你们听完后猜一猜,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1、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
弦乐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西洋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
小夜曲:小夜曲来源与游吟诗人夜晚唱的一种爱情歌曲,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由少数管弦乐器演奏的管弦乐套曲。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优美的旋律吧,请你说一说对这首乐曲的感觉。
4、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交流对音乐的感觉。
师:是不是带了一种夜晚的宁静与轻柔在里面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5、用“lu”模唱主旋律。
6、跟乐曲一起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然后试一试用竖笛轻轻吹奏音乐主题。
四、总结。
师:海顿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的成就与他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希望你们也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长大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小夜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能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
2、在听、唱、演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并能记忆《小夜曲》的主题旋律。
3、能听歌曲《小夜曲》画旋律线。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小提琴给我们带来的《小夜曲》。在聆听乐曲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些美丽的图片欣赏中世纪欧洲宫廷,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美丽的图片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到过欧洲吗?
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欧洲去旅游。
四、聆听作品《小夜曲》。
聆听第一遍:请说说这首音乐给你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音乐给我一种悠扬悦耳的感受。)
聆听第二遍:请说说这首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首乐曲是用小提琴演奏。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提琴,大提琴的音色很浑厚,小提琴的音色很明亮。)
五、作品介绍。
这一首《小夜曲》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形式和乐曲。其实就是由这些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始自1750—1760年海顿供户外演奏的早期四重奏。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后来乐器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
六、作者介绍。
海顿 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位车匠。1754年海顿从意大利音乐家波尔波拉学习作曲,1755年第一部弦乐四重奏问世。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器演奏的奏鸣曲。
七、小结。
师生再见!
《小夜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能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
2、在听、唱、演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并能记忆《小夜曲》的主题旋律。
3、能听歌曲《小夜曲》画旋律线。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问候歌》。
二、师讲故事,激趣导入《小夜曲》。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啊!弯弯的月亮已经挂在漆黑的夜空当中,星星眨着小眼睛,美丽的小天鹅在湖边梳妆打扮,小草和小花在微风中起舞。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美丽的夜晚。
(播放主题音乐a,师表演。)
师:你们觉得这段音乐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安静、优美。
师:说得非常好,下面请你们竖起小耳朵,听听在这段旋律里,有什么乐器参与了演奏?(播放主题音乐a。)
生:小提琴!
三、讲解“弦乐四重奏”。
1、看弦乐四重奏视频。
师:很好,听到有小提琴的音色,除了小提琴,还有没有别的乐器啊?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欣赏弦乐四重奏视频,主题旋律a。)
师:你们来看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生: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2、讲解“弦乐四重奏”。
师:细心的同学有没有观察到,小提琴有几把?很好,是有两把,那这种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弦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叫做弦乐四重奏。
师:老师想请同学来说说他们演奏时的位置是怎样的?
生:扇形的,位置依次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四、了解《小夜曲》的演奏形式。
师:在这首乐曲里,除了听到(哼唱一小句)由第一小提琴演奏的主旋律以外,还有没有听到别的声音?
生:“蹦蹦蹦蹦”的声音。
师:太棒了,你们听辨音色的能力越来越强了,这就是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的方法来伴奏的声音。
引导学生聆听主题旋律以外的声音,培养专注聆听的好习惯。
五、用LU模唱主题旋律。
1、师:多优美的旋律啊!想不想跟老师学唱一下这段主题旋律啊?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在心里默唱,用手指着旋律谱。
2、师:请你们用LU来模唱这段优美的旋律,老师要看看哪个同学的腰杆坐得最直的。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3、师:让我们完整地来一遍吧。手指不能偷懒哦,要边唱画着旋律线,注意声音要更轻柔些。
学生用LU模唱主题旋律,更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总体表现,做好铺垫。
六、分段听旋律,并做律动,再总体表现。
师:一个个小天鹅表演得真出色!我最喜欢这个小天鹅了,跳得特别地投入!刚才小天鹅们在湖面上热身了一下,见到了很多很久没见的老朋友,热情地来个大大的拥抱!当你们听到音乐时而出现一个大距离的跳跃的时候,就是音乐一下子高了,请举起你的手,老师看看哪个同学的反应最灵敏!(播放主题旋律b。)
生:当听到大跳时,举手。
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对音高的辨别能力特别强,有着小小音乐家的潜质,继续加油哦!主题音乐里出现了3次大跳,那小天鹅跟它的好朋友也拥抱了3次!
师:我们的乐曲出现了大跳之后,情绪更加活泼了,因为小天鹅见到老朋友了,邀请他尽情地舞蹈着。现在用你们的手来代替小天鹅的脚,你们的腿就是那宁静的湖面,在上面尽情地舞蹈!
师:小天鹅们跳得累了,都停下来跟着老朋友在说说悄悄话,流畅的歌唱性旋律响起来了。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把这三个情景的动作,连起来跳一跳。(播放主题旋律b音乐,跟师做动作。)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现在请小天鹅们把你们站在湖面上的精彩表演再表现一次吧,就是从之前的动作开始。(播放A段音乐,小天鹅在湖面上舞蹈。)
师:真了不起,老师为我们班有这么棒的小天鹅而感到骄傲!在月光的照耀下,岸上的景色更美,小天鹅们踏上了岸边,走到花草丛里,在小花小草的包围中,继续舞蹈起来!我们刚才的音乐再重复一遍,小天鹅就从湖面到岸上跳着一样的舞蹈。(播放全曲,完整表演。)
七、讲解“小夜曲”。
师:在200多年前,奥地利人们也喜欢在夜晚来演唱歌曲或演奏器乐曲,这类的音乐称为“小夜曲”。刚才我们学习的这首就是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创作的《小夜曲》。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弦乐四重奏《小夜曲》。你们可以在晚上,伴着这美丽的月光,轻轻地哼唱这些美妙的旋律,再次感受月夜的美丽!
课件8张PPT。小夜曲 –海顿谢谢观赏!课件6张PPT。小夜曲 –海顿《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曲,大约作于1762年,普遍认为是被誉为小提琴、交响乐之父的海顿所作。原作为《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来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管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吉他曲等。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课件7张PPT。小夜曲《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曲,大约作于1762年,普遍认为是被誉为小提琴、交响乐之父的海顿所作。原作为《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来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管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吉他曲等。这部作品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担任,用弦乐四重奏形式演出时,由第一小提琴加上弱音器奏出的主旋律流畅而亲切,充满了欢快的情绪。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用拔弦奏法模仿情歌式小夜曲用吉它伴奏的音响效果。用小提琴独奏形式演出时,则由钢琴奏出相似的伴奏音型,保持了原曲的特点。海顿被公认为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并且是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三重奏的开创者。尽管一些早期古典派如卡尔·菲利普·埃曼努埃尔·巴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儿子)之于钢琴协奏曲,以及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同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儿子)和雷欧波得·莫札特(莫扎特的父亲)之于交响曲,都有重要的贡献,但海顿的地位是无人可及的。
另外海顿将奏鸣曲式从原来的简单的“两步式”改进成为一种精巧灵活的风格。海顿还发明了奏鸣回旋曲式,一种带有两个主题的曲式。他还是第一个将赋格和对位法引进古典音乐的杰出作曲家。音乐特点:
海顿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他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谢谢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