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义割不断的兰州情缘
“皎胶天边月,熠熠掌上珠”,音乐就像一颗明珠挂在天上,我们每个人都想把它摘下来,不惜花费一生的代价,但是我们即使付出了一生的时间和努力也永远不可能摘下来。聆听合唱歌曲《大漠之夜》时我们陶醉了,循着美妙得旋律。7月,一个闷热的下午,我们慕名来到了这首歌曲的曲作者尚德义教授家。按响门铃,一声“来了”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们在教授夫妇静水深流的交谈中,聆听他难以割舍的西北情结和音乐人生。
尚德义教授生于沈阳,日本侵华占领了沈阳后,他父亲所在的邮政部门向关内撤退,不满周岁的他被父母带到北京。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他们全家又从北京迁到了当时的兰州。从那时起,他和兰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尚德义告诉我们,那时候,由于交通不便,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我们骑毛驴,坐马车,跋山涉水、历尽艰难走了半个月。美好的童年是在兰州度过的。中学是在兰州的志国中学上的,也就是现在的兰州二中。文庙、孔庙,环境好,古树参天,亭台楼阁,这段生活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解放前的兰州是西北的中心,也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聚集着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人才,一些国内知名音乐家都在兰州举办过音乐会,如:吴越音、管俞毓、朗毓秀、任光地、于一轩等等。文化艺术气息浓厚,古老的黄河文化、多民族的交融更是滋养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对其青少年时期艺术气质的养成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我是唱着王洛宾的歌长大的。小时候我常去黄河边玩,在那听花儿,坐羊皮筏子。筏子客一边划船,一边唱花儿,还不时唱出各少数民族的民歌,藏族、维族民歌都很好听。中学的音乐老师也非常好,课堂上唱的是西部民歌,黄自的《抗敌歌》,贺绿汀的,艺术性很高。可以说,对音乐的热爱,跟兰州这片沃土给我的熏陶有很大关系。”尚德义思索着继续说。
谈话中,我们了解到, 1950年,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尚德义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担任过系主任等各种工作。在近四十年时间里,他一边从事教学,一边从事音乐创作。繁忙的工作并没有让他忘却心底那份永久的记忆,他怀念儿时的乐土,他的第二故乡———兰州。他和我省著名词作家邵永强一起,共同创作了二三十首反映西部的作品。其中合唱曲《大漠之夜》在 2001年荣获了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第一名,这是当今我国最权威的专业综合专家大奖。这首歌曲的创作可谓“十年磨一剑”,尚德义教授前后进行过多次修改,和其他当红走俏的歌曲不同,这首鲜为人知的《大漠之夜》最终以完美的艺术性、剔透的审美价值、浓郁的艺术风格、新颖的时代风貌夺得金奖第一名,获得了业内专家和评委们的高度评价。
再就是享誉音乐界赞美敦煌的合唱曲《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歌在 2002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这两首合唱作品作为第四届和第六届国际合唱比赛的规定曲目、以及我国各类合唱比赛的规定曲目。不仅唱响了全国,也唱到了海外, 2004年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合唱比赛中,《大漠之夜》让所有的国际评委们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这两首合唱曲多次被华人合唱团演唱,赢得了经久不息热烈的掌声。
义无反顾回到兰州
说起创作,尚德义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他若有所思地说,大西北经济落后,少数民族老百姓能在干旱的土地上、大漠上、草原上愉快地生活……西部情结很有关系。
多年来,尚德义教授在西部采风、讲学和创作过程中,深深地感到由于大西北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外流严重,比起东部、南部发达地区更缺教师,需要有人来为西北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他和夫人元柏萱,为了他们眷恋的这块西北热土,决定用他们的余生做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于是,他们留在兰州,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培养作曲双专业和声乐人才。尚德义教授的夫人,和他青梅竹马的元柏萱教授——他音乐事业的追随者、支持者,生活中的贤内助。当回忆起少年时他们共同度过的时光,幸福的涟漪荡漾在她的脸上。
坐在尚教授旁一直无语的元柏萱马上来了精神,她说,我也上的志国中学,抗战时随母亲从西安到兰州。高中时认识了尚德义,我们是同班同学。音乐老师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一同参加合唱团。我们唱的抗战歌曲,《黄水谣》、《恳春泥》、《旗正飘飘》、《玫瑰三愿》,还有五四以来的艺术歌曲。我喜欢音乐,他也喜欢音乐,能画,能写曲子,多才多艺。解放后我上音乐学院,他上北师大。他给予我的不仅是帮助,他的激情点燃了我的音乐人生。
真情来自感动。这些年来,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艺术院校、师范院校不断用高薪聘请他们夫妇,都被两位老人婉言谢绝了。吉林艺术学院的领导、同事、朋友、学生们,他们的子女,没有人理解他们老两口,两位老人年事已高,本该是贻养天年、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为什么要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待遇,在身边没人照顾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留在兰州教学。对此,元柏萱教授也曾抱怨过。元柏萱告诉记者,我抱怨过,儿女也抱怨过,但是他说他的使命还没完成,要把余辉放在故乡最需要的地方。给他一张桌子,一个线谱,一架钢琴,生活上无所谓,吃饱就行。音乐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就是一切。贫苦的生活没有阻碍他对音乐的追求。那首《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就是在厨房里写出来的。
?混声合唱
混声合唱是合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女声(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组织的合唱具体一般说来是由女高音声部(Soprano,简称S)、女低音声部(Alto,简称A)、男高音声部(Tenor,简称T)和男低音声部(Bass,简称B)四个基本声部组成的;每个基本声部又可分为第一、第二两个分声部(甚至更多),如女高音声部(第一女高音声部S1, 第二女高音声部S2)、女低音声部(第一女低音声部A1, 第二女低音声部A2)、男高音声部(第一男高音声部T1, 第二男高音声部T2)、男低音声部(第一男低音声部B1, 第二男低音B2)。其中第一女高音为谱面上的最高声部,第二男低音为谱面上的最低声部。
?行板[xíng bǎn]
行板,是音乐速度术语,记号Andante( 意大利文),每分钟66拍。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属中慢板。
出自意大利语,原意为“行路”,通译为“行板”,“行板”的意思是指“徐步而行”的速度。
一分钟 72-76 拍 也有说法是 66-76 拍 亦有 76 - 108 bpm 的说法 视作品而定。
钢琴简介
弹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目前我国著名的国内外钢琴品牌有哈罗德、雅马哈、海伦、长江等。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乐器制造行业完成累计工业总产值238.77亿元,同比增长19.04%。钢琴与小提琴、古典吉他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人们口中所说的乐器之王就是钢琴,而乐器之后是小提琴,乐器王子是古典吉他。
在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种古今乐器当中,现代钢琴被众多的音乐家们誉为“乐器之王”。这不仅是由于它的体积最大、内部结构最复杂,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都是其他任何乐器(除为数不多的教堂、音乐厅中的管风琴外)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在欧洲,大约14——18世纪之间,曾流行过两种键盘乐器,一种叫击弦键琴,一种叫拨弦键琴(又称大键琴、羽管键琴)。这两种乐器都因被认为是钢琴的前身而被我们称为古钢琴。两种古钢琴的发音原理互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完全不能或几乎不能随手指触键的不同力度弹出强弱不同的音来。
虽然有这样的弱点,但古钢琴作为键盘乐器,已经具备了将不同的音、不同的曲调同时结合起来的功能。当不同的音、不同的曲调同时(不是先后)结合起来时,音乐就变成多声的、复合的、立体的了,这无疑是人类音乐思维的深化。键盘乐器的优点就在于能够适应这种深化的需要。同时也反过来为多声音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那时的欧洲音乐,恰好是复调音乐迅速演进的时代。相应的,古钢琴也盛行了几百年。许多作曲家都为古钢琴作曲。例如巴赫、亨德尔和斯卡拉蒂的钢琴曲,都是为古钢琴的。海顿、莫扎特的大量作品和贝多芬的一些作品,也都是为古钢琴作的。
另外,古钢琴还有它特有的纤巧的音色。所以在古钢琴普遍被现代钢琴取代之后,到了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甚至在当代,又有少数钢琴家重新提倡使用古钢琴。今天, 许多型制的电子琴也都设置古钢琴的音色(Harpsichord),就是这个缘故。
乐器的演进,是伴随着音乐创作的深化而变化的。而音乐创作的深化,就在于更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内心对无限丰富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来的无限丰富的感调及其变化。
这时,缺少力度变化和对比的古钢琴,就不能完全满足音乐艺术发展的需要了。新的钢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大漠之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认识邵永强,了解他的生平及作品。
3、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了解大漠。
2、简单介绍大漠的历史文化。
3、揭示欣赏曲目。
思考并回答:听一听,看一看,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大漠之夜》
1、播放《大漠之夜》。
提问:你听过能联想到什么情景?你的心情如何?
2、介绍改编的钢琴协奏曲《大漠之夜》。出示协奏曲的概念。每听过一段,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1)聆听
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
生:大漠上。
师:这首歌就叫《大漠之夜》。本歌曲主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
生:赞美大漠之美。
3、初听歌曲,初步感受其音乐形象及情绪。
给学生听其他的关于大漠的歌曲,分析两者的异同,畅谈你更喜欢哪部作品。
教学后记:
尝试着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经过认真考虑,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漠之夜》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表现大漠这一主题的乐曲、歌曲、图画、诗词等艺术形式,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同一主题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美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开扩艺术视野,感受多种艺术形式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收集、筛选、整理资料,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课前准备:
1、教师要求学生收集关于“大漠”的歌曲,并搜集、整理关于这种大漠的自然科学知识。
2、教师要求学生搜集各种鲜大漠的知识。
3、教师要求学生搜集整理关于世界各国国大漠的知识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要到音乐中的大漠里去畅游一番,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开始旅行吧!
(播放《大漠之夜》。)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听一听,这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大漠?
生:……
师:你去过大漠吗?你认为大漠是怎样啊?
生:……
师:如果你没去过大漠,也没关系,老师这儿有照片,现在我们来看看大漠的照片。(播放大漠照片。)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大漠之夜》,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再次播放《大漠之夜》。)
生:……
课后小结:
希望同学们涉猎更多的艺术形式,开阔艺术视野,感受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带来的美的享受。
《大漠之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该音乐作品,犹如置身于大漠之夜中,欣赏着大漠之美。
2、感受歌曲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习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曲风格,进行曲调创编活动。
2、聆听音乐,即兴创编舞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歌曲
1、老师范唱,思考:大漠之夜美丽在什么地方?
2、老师简介歌曲。
3、学生边划拍边学唱歌谱。
4、跟老师的伴奏哼唱歌谱。
5、按节奏读歌词。
6、跟伴奏演唱歌曲。
7、完整演唱。
三、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
1、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
2、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
3、大漠之夜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
4、布置作业:将收集到的以大漠为题材的资料,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
课件7张PPT。大 漠 之 夜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2、认识邵永强,了解他的生平及作品。
3、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思考: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大漠的美是沧桑,
凌厉,而又广阔
无私地容纳每一
个他怀抱中的生
物。最后说一说这些画面是通过什么音乐表现手段来描绘的(速度、音色、力度等)谢谢观赏课件8张PPT。大漠之夜邵永强词
尚德义曲邵永强
邵永强是甘肃省最高音乐奖“黄钟奖”(音乐文学创作奖)获得者。1956年始发表小说、诗歌、散文、寓言等作品。在他创作的作品中,歌词数量居多,经作曲家谱曲的歌词,40多首在全国性歌曲评选中获得大奖。其中《大漠之夜》、《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牧笛》分别两获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和两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赞誉。邵先生的部分作品被定为中国国际合唱节必唱歌曲或选入国内高等院校教材,许多作品在美国、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日本、德国、泰国、新加坡和港台地区演出,出版有歌词集《九色鹿》。
尚德义(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资深教授)
尚德义,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2年生于沈阳,5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吉林艺术学院教授,1998年任教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长期从事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工作至今,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作曲人才。除创作有部分器乐、钢琴作品外,主要致力于艺术歌曲、花腔艺术歌曲及合唱歌曲创作等。有关大漠的歌曲:《丝绸之路》谭晶
《飞天》作词:席时俊 作曲:万军
《美丽的草原我的思念》
《摇滚大漠》
……现在我们大家来完整地听一遍《大漠之夜》课后小结: 希望同学们涉猎更多的艺术形式,开阔艺术视野,感受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带来的美的享受。
谢谢观赏课件6张PPT。大 漠 之 夜《大漠之夜》 - 歌词月色朦胧星光闪烁,一对骆驼行进在无边的沙漠,
瀚海茫茫寂静辽阔,驼铃声声从夜幕中飘过,飘过;
啊骆驼啊骆驼,
遥望远方你怀着坚韧的执着,一步一步在默默等跋涉,
啊,无怨无悔,
你驮着憧憬的生活;无论道路是多么漫长多么坎坷,
啊骆驼啊骆驼,
面对风沙你忍着旅途的干渴,一程一程在希望中跋涉;
啊啊春去秋来,
你穿过青色岁月,迎着曙光,你不停进取,不停奔波,啊啊啊啊。《大漠之夜》是由邵永强作词,尚德义作曲的一首混声合唱的曲子。
这首曲子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它运用了“行板”的音乐速度,显得缓慢而优雅。行板?[xíng bǎn]行板,是音乐速度术语,记号Andante( 意大利文),每分钟66拍。指稍缓的速度而含有优雅的情绪,属中慢板。
出自意大利语,原意为“行路”,通译为“行板”,“行板”的意思是指“徐步而行”的速度。
一分钟 72-76 拍 也有说法是 66-76 拍 亦有 76 - 108 bpm 的说法 视作品而定。?混声合唱混声合唱是合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由女声(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组织的合唱。
具体一般说来是由女高音声部(Soprano,简称S)、女低音声部(Alto,简称A)、男高音声部(Tenor,简称T)和男低音声部(Bass,简称B)四个基本声部组成的;每个基本声部又可分为第一、第二两个分声部(甚至更多),如女高音声部(第一女高音声部S1, 第二女高音声部S2)、女低音声部(第一女低音声部A1, 第二女低音声部A2)、男高音声部(第一男高音声部T1, 第二男高音声部T2)、男低音声部(第一男低音声部B1, 第二男低音B2)。其中第一女高音为谱面上的最高声部,第二男低音为谱面上的最低声部。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