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1课欣赏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课件+教学设计+媒体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1课欣赏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课件+教学设计+媒体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01-20 22:41:00

文档简介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词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
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我也曾差人去打听,
打听得司马领兵往西行。
一来是马谡无能少才能,
二来是将帅不和才失街亭。
你连得三城多侥幸,
贪而无厌又夺我的西城。
诸葛亮在敌楼把驾等,
等候了司马到此谈、谈谈心。
西城的街道打扫净,
预备着司马好屯兵。
诸葛亮无有别的敬,
早预备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
你到此就该把城进,
为什么犹疑不定进退两难,为的是何情?
左右琴童人两个,
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
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
来,来,来,
请上城来听我抚琴……
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课件3张PPT。“马派”创始人——马连良简介马连良(1901.2.28 - 1966.12.16),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青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1931年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桃李芬芳他善于发现人才,乐于提携后进。无论是谁,只要具有才华,他都给予重视和鼓励,给予其展露才华的机会。
一生收徒很多,南北各地多有马派传人。
较著名者有王和霖、迟金声、尹月樵(女)、马长礼、张学津、冯志孝、梁益鸣、安云武等。马连良简介
马连良(1901.2.28 - 1966.12.16),回名尤素福,原籍陕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须生”之首,民国时期京剧三大家之一,扶风社的招牌人物。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甘露寺》、《青风亭》、《四进士》、《失空斩》等。父马西园与著名京剧演员谭小培熟识,三叔马昆山在上海唱戏,家庭的熏陶,使马连良从小热爱京剧艺术。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23岁自行组班,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马派”表演风格,自1920年代至1960年代盛行不衰。20世纪,他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1931年马连良在天津与周信芳同台演出,因他们技艺精湛,各具风采,被誉为“南麒北马”。
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因主演《海瑞罢官》而被迫害致死。
学艺经历
青年马连良马连良8岁入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社)科班。先从茹莱卿学武小生,后从叶春善、蔡荣桂、萧长华学老生,一年以后即登台演出。
11岁时同时学演老旦、丑和小生戏,有时扮演龙套。
14岁开始主演老生。15岁变声后,学习重念剧目《审潘洪》、《十道本》、《胭脂褶》、《盗宗卷》。
17岁,学艺十年期满出科,应邀去福州担任主演。
18岁北返,声誉鹊起。南赴福建之后,继续深造之心迫切,再次坐科三年以上。每天清晨去西便门外喊嗓、练念白,回家吊嗓,坚持不辍,不动烟酒,严格律己。富连成社科班每天演出日场,他为学习前辈艺术成就,则于晚间看戏。
21岁时初演于上海,标以谭派须生。当时变声尚未恢复,嗓音较低,但已赞声四起,灌制唱片数张,风行各地。辞出富连成社搭班演出期间,为追摹谭派艺术,时常登门求教于王瑶卿。
马连良对艺术学而不厌,虚怀若谷。出科再入科,对艺事渴求不已。他曾私淑前辈贾洪林;时常观摩名家演戏;挑班前后,不断求教于钱金福、王长林、王瑶卿;30岁时专程赴天津拜名家孙菊仙为师;39岁时向山西梆子老艺人张宝玺、高文翰学到《春秋笔》剧中的《灯棚换子》和《换官杀驿》。足见他为京剧艺术事业精益求精、不骄不满的胸襟。
艺术生涯
少年马连良25岁开始整理改编、演出传统剧目。1927年26岁时挑班演出,名挂头牌。
1930年组成扶风社。翌年与周信芳同台演于天津,被誉为“南麒北马”。
1934年赴武汉演出。1936年为改革京剧征股筹建新新戏院(今北京西长安街首都电影院)。
1938年获丁果仙所赠《反徐州》剧本,改为《串龙珠》,表现反抗异族压迫,首演于新新戏院。方拟再演,被日伪当局勒令停演。
1943年被日伪胁迫赴伪满演出,《苏武牧羊》亦遭禁演。因受敌伪压迫,抑郁成疾,新新戏院被迫卖出。抗战胜利后,在北平多次参加义演。
1946年春,赴上海为宋庆龄主办之儿童福利基金会义演多场。后以赴伪满演出事受诬,返北平病休。
1947年受诬事得以澄清,在北平义演十余场。同年秋,赴上海,直至1948年春,连续演出四个月。
1948年冬,由沪赴港演出,因患病滞留于港。
1951年10月1日,马连良因渴望早日返回内地,谢绝了台湾的约请,秘密乘车至罗湖经深圳到达广州,随即转往武汉与张君秋组成中南联谊京剧团演出,然后北返。
1952年7月1日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同年8月建立“马连良京剧团”。先在青岛演出,演期未满即返京参加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在朝鲜演出《四进士》等剧。
1953年,归国即参加鞍山三大工程建成典礼的庆祝演出。返京后,参加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演出。
1955年,马连良京剧团与谭富英、裘盛戎之北京市京剧二团合成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任团长,次年底,张君秋领衔之北京市京剧三团并入。此后,该团与中国京剧院合作排演《赤壁之战》,与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人合演《秦香莲》、《赵氏孤儿》、《青霞丹雪》、《官渡之战》、《海瑞罢官》、《状元媒》。
1961年赵燕侠领衔之燕鸣京剧团并入,他与赵燕侠合演《坐楼杀惜》。
1962年兼任北京市戏剧专科学校校长。1963年赴港澳演出近三个月。
1964年他以64岁高龄参演现代戏《杜鹃山》。
次年排出《南方来信》,参加华北地区现代戏会演,又排出现代戏《年年有余》。
“文革”初,马连良因演出《海瑞罢官》遭受迫害,于1966年12月16日逝世。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通过聆听京剧唱段,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京剧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欣赏京剧唱段《我正在城楼上观山景》,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欣赏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问学生对歌曲的感受。)
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也是小说的卷首词。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其中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歌声会把我们的思绪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中那动人的画面,引向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今天我们要讲的《失街亭》就是节选自第95回和96回的街亭失守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精彩片断。
2、看课件,简介作品。
引导:千百年来,三国故事,三国人物早已深入人心,深入到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试找学生举出几个例子(成语、歇后语、民俗、网络)。
举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打黄盖,张飞吃豆芽、关帝庙、挥泪斩马谡。(百度搜索引擎有5190多条记录。其中有一条:苏克多次浪费绝佳机会居内什要挥泪斩“马谡。)
3、欣赏京戏《失空斩》中精彩片断《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中国传统艺术中就有“失空斩”的京戏,在戏迷朋友中耳熟能详。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是联系在一起的。失是空的发端,空是失的延续,斩是失的结局,合为一体,首尾相衔。
然后,让学生跟随大屏幕,阅读欣赏小说中空城计一段,旨在进一步感受诸葛亮的性格特征。把握《三国演义》的虚构艺术。
4、听音乐模唱《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一)对比评价自己歌唱和聆听录音的不同感受。
(二)谈对《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行腔感受和认识。
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
问题1:这首作品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绪?
问题2:这首作品的兴趣有什么特点?
(三)教师小结。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弘扬中国传统艺术。
教学重难点:
欣赏京剧唱段《我正在城楼上观山景》,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随京剧武场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声?
生: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
讲到动作时,教师抓住机会介绍京剧动作中的虚拟性,并请学生一起模仿喝酒、开门、关门、骑马、摇船等。
讲到票友时,教师说说慈禧太后作为票友,专门为看戏而搭的7米高的戏台。
三、欣赏《我正在城楼上观山景》。
1、同学们应该都看过《三国演义》,这篇戏曲正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诸葛亮驻西城,闻听司马懿乘胜攻取西城,万分危机中,以空城计惊退司马懿的故事。同学们如果觉得自己对这个故事特别熟悉的话可以站起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故事。
2、对比这首曲目,大家可有学的比较好的京剧段子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
3、拓展(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像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
2)请学生表演。
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我们就要请出我们班里的四大名角来为我们演出,请同学们来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给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3)师拿出京锣伴奏,四位学生分别穿生、旦、净、丑的服装依次出场表演、造型。
4)请学生分辨角色,教师还可以为生角加上假胡须,以分辨老生与小生。
四、结束本课。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2、通过聆听京剧唱段,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京剧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欣赏京剧唱段《我正在城楼上观山景》,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
二、欣赏教学。
1、介绍作者。
马连良是与梅兰芳齐名的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著名的“四大须生”之首,他开创的马派艺术影响深远,甚至超越了京剧的界限,是我国京剧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学戏,10岁登台演出。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兼蓄各派艺术之长,改革传统老生唱腔,30年代将月琴移到乐队前排,与京胡协奏,加强唱腔力度,逐步创立起柔润、潇洒的“马派”艺术,继程长庚、谭鑫培之后,把老生表演艺术提到新高度。1949年后任北京京剧团团长等职。主演过《借东风》、《群英会》、《甘露寺》、《四进士》等。“文化大革命”开始,因《海瑞罢官》剧被迫害致死。
2、给学生讲解《空城计》的故事。
3、在多次聆听的基础上,请同学们随音乐哼唱。
4、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师: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演唱形式,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已传唱大江南北。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弘扬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三、总结结束本课。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然而,当今校园流行音乐 盛行,歌星超女大 受欢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也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能不能在青年学子心中站稳脚跟,我们是应该有心去感受和体会国粹的魅力?
课件6张PPT。比一比谁知道的三国故事多?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说一说:空城计何以成功?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往西行。一来是马谡无能少才能,二来是将帅不和才失街亭。你连得三城多侥幸,贪而无厌又夺我的西城。诸葛亮在敌楼把驾等,等候了司马到此谈、谈谈心。西城的街道打扫净,预备着司马好屯兵。诸葛亮无有别的敬,早预备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你到此就该把城进,为什么犹疑不定进退两难,为的是何情?左右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来,来,来,请上城来听我抚琴。 听一听:写一写替司马懿写一段唱词
回应诸葛亮文

评价


亮收二州,排八阵,七擒六出,
五丈原头点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武侯祠对联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看一看课件13张PPT。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选自京剧《空城计》;《空城计》是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取材自《三国演义》第95回;剧情讲述蜀汉与曹魏交兵,街亭守将马谡不听诸葛亮部署,致街亭失守;魏将司马懿取了街亭后,即进逼咽喉要地西城。当时的西城兵力空虚,若立即撤退必被擒拿。诸葛亮临危不乱、急中生智,乃设空城之计,将城门洞开,命老军在城门口打扫街道,自己则在城楼饮酒抚琴,神情泰然地等候敌军到来……司马懿见状,疑有伏兵,不敢进城,退兵观望——空城之危得解。何为“京剧”?
京剧是在清代乾隆年间形成于北京的一个地方剧种,是中国最大的剧种。其音乐基础是徽调和汉调。以皮黄腔为主,兼有昆腔、吹腔、高拨子、南梆子以及从多的丝弦曲牌和锣鼓经。皮黄腔包括西皮、二黄、反西皮、反二黄。主要板式有导板、回龙、原板、慢板、快三眼、散板、摇板以及二六、流水、快板等。2006年,京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961年),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清光绪二十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他八岁学艺,11岁登台。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在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炉火纯青的巅峰时代。梅兰芳剧照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程砚秋剧照尚小云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尚小云剧照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荀慧生剧照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课件13张PPT。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选自京剧《空城计》;《空城计》是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取材自《三国演义》第95回;剧情讲述蜀汉与曹魏交兵,街亭守将马谡不听诸葛亮部署,致街亭失守;魏将司马懿取了街亭后,即进逼咽喉要地西城。当时的西城兵力空虚,若立即撤退必被擒拿。诸葛亮临危不乱、急中生智,乃设空城之计,将城门洞开,命老军在城门口打扫街道,自己则在城楼饮酒抚琴,神情泰然地等候敌军到来……司马懿见状,疑有伏兵,不敢进城,退兵观望——空城之危得解。
剧中诸葛亮端坐于城楼,见司马懿心存疑虑,不敢贸然进兵。于是顺水推舟,主动说城内无兵,欢迎他进城。司马懿疑心更重,主动退兵。唱词刻画了诸葛亮至诚坚贞苦心与聪明机智,令听者肃然起敬;这段唱词与该剧中的另一段“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成为核心唱段和代表唱段,后人闻之,无不对这位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崇敬不已。许多京剧名家(老生行当)均擅长此唱段。
京剧常识
1、行当与脸谱
2、文场和 武场



 
行 当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根据其性别、性格、年龄、职业及社会地位的不同,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在京剧专门名词里称作“行当”。
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是扮演女性的角色,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 净:俗称“花脸”,一般扮演男性角色,分正净、副净和武净。 丑:丑行又称“三花脸”,多演伶俐幽默或阴险狡猾的角色,分为文丑和武丑。 文丑武丑生净旦丑脸 谱脸谱简介: 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手法,同时也是种装饰性极强的图案艺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脸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成。 京剧中的文场和武场 文场为弦管乐部分,武场为锣鼓乐部分。在演出过程中,各自发挥特有的演奏和伴奏功能,在通力合作、协调统一下,共同完成塑造人物,伴奏唱腔和念白,配合各种表演动作,烘托武打场面,制造各种舞台效果的任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