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28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2.反复地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 3.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4.学习鲁迅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2.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尽管是第一次接触鲁迅,但在有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基础上,他们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我之前让学生搜集了关于鲁迅的资料,他们不难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也许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回忆鲁迅,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回忆鲁迅先生为话题,回顾本单元的前三篇课文,交流鲁迅先生留给学生的印象,使鲁迅先生的形象逐渐立体而丰满,为这节课进一步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作铺垫。)
1.(课件出示鲁迅先生的画像):这幅画像上的人物我们不再陌生,他是谁?谁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他?
2.导入新课: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之际,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挥笔写了一首诗——《有的人》。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
(设计意图:本课借助各种形式的朗读,层层深入,使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知作者对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既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zāng xiǔ shuāi
臧克家 不朽 摔垮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
3.词语释义(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不朽:永不磨灭;永远存在下去。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4.多音字
当 dāng (当时)
dàng (上当)
乌鸦听了狐狸夸奖的话,开口一唱歌,当(dāng)时嘴里的肉就掉下来,狐狸骗到肉就跑了,乌鸦知道上当(dàng)为时已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 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立山东大学 (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 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2.写作背景
1949年,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 “老虎尾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4.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5.带着问题读课文:《有的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中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
(2)文中写了几种人?是哪几种人?为什么要写这另种人?
文中写了两种人,其实是两种对立的阶级,写另一种人是为了反衬鲁迅的伟大。
(3)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对比
(4)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
①活着——死了
生死价值观的对比
死了——活着
②骑在人民头上--俯身做牛马
③刻名字想不朽--情愿做野火,等火烧 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对比
④别人不能活--为多数人更好地活
⑤摔垮--记住
⑥名字烂得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人民群众对两种人态度的对比
⑦下场可以看到--抬举得很高很高
(5)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
第二部分(2-4)写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赞颂了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腐朽。
第三部分(5—7)写人民对这两种人不同的态度,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6)指导朗读
认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停顿。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学习任务三:借助资料,自主探究
(设计意图:运用阅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汇报,让学生自己沉入诗歌,从字里行间去感知人物形象,再通过资料补充,前文回顾,鲁迅先生的光辉形象就在学生的头脑里熠熠生辉。)
1.自主探究: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读出来。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先生的名字。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先生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看看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影子。把相关的诗句画出来,批注自己的想法。
2.合作学习: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并展开讨论,相互交流想法。
3.交流汇报。
预设:
(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①引导:你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名句名言?(想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
②点拨:写出了鲁迅先生什么样的精神?(鲁迅先生一心为民,甘愿为民牺牲的精神)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①补充资料:由此,你会想到鲁迅先生的什么作品?
课件出示:
鲁迅在散文诗集《野草》中写道:“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②点拨:你感受到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3)理解“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借助前文:由这句话你会想到前面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想到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关心劳苦大众,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4)理解“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①回想:由这一句,你会想到哪些画面?(先生逝世当天的情景)
②补充资料:人民对鲁迅先生饱含着什么样的感情?(补充毛泽东和叶圣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课件出示: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毛泽东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叶圣陶
③齐读:齐读毛泽东和叶圣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④总结: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他虽然死了,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升华主题: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用“有的人”代替呢?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观?(板书:鲁迅及像鲁迅这样的人)
课件出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齐读第1小节,你发现了什么?
(2)提问: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板书:活着——死了 行尸走肉 死了——活着 虽死犹生)
(3)思考:他们有着怎样不同的人生观?作者对他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批判 歌颂)
(4)小结:本文不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锋……他们为人民无私奉献,即使他们已逝世,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驻人们的心间。
5.深化形象:同学们,学完了本单元这组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说说在你的心目中鲁迅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你又是从何处有这么深刻的感受。把相关的语句大声地朗读出来。
6.配乐齐读全诗。
课堂小结: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道理,诗中提炼了两个高度概括的形象,颂扬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自主作业:
1.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把这首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拓展延伸:写鲁迅先生、赞美鲁迅先生的诗歌有很多,自己上网搜索一下,选自己喜欢的一些诗歌抄写下来,认真读一读。
板书设计:
28* 有的人
反动统治者 活着——死了 行尸走肉 (批判)
鲁迅及像鲁迅这样的人 死了——活着 虽死犹生 (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