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备考-名校解析(历史)分类汇编12月G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备考-名校解析(历史)分类汇编12月G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21 13: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G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目录
G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
G1两极世界的形成 1
G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
G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
G1两极世界的形成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23.1966年7月1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10月,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北约总部从此由巴黎迁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这表明(  )
A.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 B.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加强
C.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 D.西方国家内部开始从盟友转化为对手
【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
【答案】A解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是美苏争霸的工具。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表明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
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21.下表为“马歇尔计划资金分配比”(截至1951年),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主旨是( )
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
购买粮食、饲料及农业生产资料
输入机械设备、车辆等重工业产品
购买
燃料
其他
26%
24%
15%
12%
23%
A.向西欧倾销剩余商品 B.注重西欧生产的恢复
C.扶植并控制西欧国家 D.稳定欧洲的社会秩序
【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答案】C解析:马歇尔计划资金分配在重工业方面少,结合马歇尔计划属于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目的可以得出C项正确。
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关键信息的获取和分析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20.苏联通过这场战争成功把中国诱人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这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这场战争而重返亚洲,中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这场战争指(  )
A.朝鲜战争 B.古巴导弹危机 C.俄国十月革命 D.越南战争
【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朝鲜战争
【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日本通过这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日本的迅速繁荣与朝鲜战争有关;“美国因为战争而重返亚洲”朝鲜战争促使美国战略重点转移。“中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中国也因为朝鲜战争而失去统一台湾的最佳时机。
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朝鲜战争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影响的准确分析、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12月调研考试(201412)】30.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它们是一对类似的魔鬼,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必须以新的严正态度来对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B.领导集团政策的不同
C.中美综合国力的差异D.中美对外政策的差异
【知识点】G1现代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
【答案】A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结合时间可以判断,当时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因此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201412)】22.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则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 )
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B.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全激化
C.加强了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
【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答案】C解析: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A、B、D项都与马歇尔计划不符。
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马歇尔计划”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的正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西省临川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5.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
A.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
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西欧的削弱
【答案】D 解析:英国在1948年提出的三环外交是以英国为核心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英国在二战后国际地位被严重削弱,希望借此恢复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影响力,故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欧洲地位削弱的理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5分,共50分。)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12.柏林墙修建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A.“柏林危机”的产物???????? B.“冷战”的产物
C.两德对峙的产物??????????? ? D.美苏争霸的产物
【知识点】G1两极世界的形成·冷战的影响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不是防范外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可知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对抗的结果,“冷战”开始后,为了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势力的入侵,苏联支持东德政府修建了柏林墙,所以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冷战的消极影响①美苏两国进行全面对抗和军备竞赛,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两强相争使得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威胁之下,世界长期不得安宁。②国际关系不断恶化:引发柏林危机,导致了德国的分裂;北约和华约成立,导致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造成了欧洲的分裂,形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③造成了世界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斗争,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综合题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34.“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军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
【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
【答案】D解析:苏联是一个军事政治大国,但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束缚,经济没有得到持续、均衡的发展,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美国,这造成了两国之间的“不对称性”。
故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国际形势的准确把握。
二、材料分析题:(37、38、39题为必做题;40、41题为选做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201411)】G145.(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冷战为什么会发生?上世纪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在冷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正统派”。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卷入越战并触发对外政策危机和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西方学术界发生内在分化,‘‘修正派’’挑战“正统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之于美国方面。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后修正派”开始崛起,“后修正派”学者指出美苏两大国都对冷战的发生负有责任。
——摘编自陈兼.余伟民《“冷战史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等
(1)学术界对冷战责任问题的观点不断变化,指出哪些因素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3分)
(2)评述材料中关于冷战责任的观点。(10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知识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冷战
【答案】
解析:(1)解答第一问需要先将材料分层次,然后逐层去简述即可;第二问需要结合时间思考到时代背景、相关的意识形态等信息,根据材料所提可以看出档案资料的开放以及国家的内外政策等也是影响的因素。
(2)本题是开放性论证历史题,论述时要围绕冷战的负责者从“美国负责者”“苏联负责者”以及“美苏共同负责者”的角度去阐述作答。论述负责时主要围绕各自国家为冷战而采取的措施,言之有理即可。回答时注意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
(1)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社会现实(时代背最)、国际环境、内外政策、档案资料等.(3分)
(2)答案一:
观点:美国应负冷战的主要责任.(2分)
论证:二战后。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对苏联主动挑起“冷
战“.并使冷战不断升级.苏联只是被迫应战。(2分)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2分)
②1948年实施马歇尔计划。其目的是控制西欧.联合西欧遏制苏联是冷战政策在经济方面的表
现:(2分)
(3)1948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欧洲组成了一个遇制苏联的弧线,加剧了冷战的发展。(2
分)
答案二:
观点:苏联应负冷战的主要资任。(2分)
论证:二战后,苏联在东欧极力扩张自己的势力,严峨威胁西方的资本主义铁序,迫使关国不得不发动冷战时苏联对美因的冷战政策采取强烈的反击措施,推动冷战不断升级,(2分)①针对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悄报局:(2分)②针对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济
互助委员会:(2分)应对北约.苏联成立华约,美苏冷战局面正式形成.(2分)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的解读以及分析论证论述的能力。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201411)】3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知识点】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
【答案】C解析: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迅速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并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从此提高了日本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故本题选择C项。日本仇视中国的政策由来已久,A项错误。此时的日本在外交上不得不追随美国,唯美国马首是瞻,谈不上平等伙伴关系,B项错误。根据题意只能说明冷战延伸到亚洲,不能说全面展开,冷战的重心在欧洲,D项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美日政策的理解
G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G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8、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知识点】G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可知美国没有放弃霸权政策和领导世界的愿望,A、C项表述有误;“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说明美国承认其他力量不可忽视,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材料讨论的是国际政治而非经济,D项与题意无关。
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7、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知识点】G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德国、印度等国家没有等待,而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这些国家的崛起逐渐成为世界舞台的重要力量,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故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对两极格局终结后的国际格局的准确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411)】26、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
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
【知识点】G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就是说明超级大国的争霸已经成为历史。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文化的区别,说明文明冲突的存在。结合起来就是: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G3 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非传统安全威胁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
非传统安全威胁早已有之,并非一个全新的问题。西方恐怖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史记?刺客列传》中也记载了许多谋刺活动;贩毒、海盗、严重传染性疾病等问题都并非始于今日,自然灾害更是始终与人类历史相伴随……但是,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却是近年来才凸显的。
绝大多数非传统安全威胁并不是一个国家独自面临的问题,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却是近年来才凸显的。
非传统安全威胁不一定来自某个主权国家,往往由非国家行为体如个人、组织或集团等所为。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矛盾激化,有可能转化为依靠传统安全的军事手段来解决,甚至演化为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危害不可低估。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夺走了近3000人生命,超过了美国在当年珍珠港事件中的阵亡人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的原因及应对措施。(10分)
【知识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答案】答案:
(1)①存在时间久,由不重视到重视;②涵盖领域具有广泛性(内涵丰富);③表现形式具有社会性、跨国性和全球性;④来源和行为主体具有多元性(隐蔽性或不确定性);⑤影响范围大,破坏性强。(一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
(2)原因:①冷战格局瓦解,两极格局掩盖下的矛盾相继爆发;②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长期的不公正,引发更多矛盾和危机;③科技的进步,人类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更多环境安全问题;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⑤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所导致的全球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⑥国家间联系的迅速发展与国际危机防范机制建设不健全,使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难以得到及时遏制;⑦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发展长期的不平衡,造成更多不安全因素。(一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
应对措施:①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地应对全球安全的挑战;②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③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④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建立和健全维护国际安全秩序的制度和机制;⑤普遍发展与共同繁荣;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巩固国家安全的经济、军事基础,建立稳定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的社会运行体制。(一点2分,任答二点给4分)
解析:(1)“特点”从材料中“非传统安全威胁早已有之,并非一个全新的问题。西方恐怖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的古希腊,公元前二世纪中国的《史记?刺客列传》中也记载了许多谋刺活动;”强调非传统完全威胁存在的时间早;“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却是近年来才凸显的”强调非传统完全威胁到近年来才普遍关注;“非传统安全威胁不一定来自某个主权国家,往往由非国家行为体如个人、组织或集团等所为。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强调非传统完全威胁的涉及范围广;“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矛盾激化,有可能转化为依靠传统安全的军事手段来解决,甚至演化为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危害不可低估”强调非传统完全威胁的破坏性大。(2)“原因”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科技的发展、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措施”则根据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25.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材料不能说明当今世界
A.互相竞争互相制约 B.具有多元和多样性
C.多极化格局的确立 D.巨人林立仍需发展
【知识点】G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都是世界上几个大的经济实体,这说明当今世界由一国决定别国命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今国际事物要由在世界上经济政治实力强的多个国家来裁决,充分说明了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描述了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中各大国力量对比尚未完全定性,多极化趋势格局的形成仍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二、材料题: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201411)】24.美国曾散布这样一种看法:鉴于苏联的衰落和海湾战争的结果,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未来的国际秩序应由美国领导,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但是美国的这种论调被许多国家学者看作是“不可思议”。这些学者认为“不可思议”的理由可能是
①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状态 ②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③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④欧共体发行统一货币欧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知识点】G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终结后,美国企图建立对世界的霸主地位。“不可思议”说明美国的企图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增强。中国和俄罗斯是多极化中的一极。
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两极格局结束后的多极化趋势的准确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01412)】33.1990年8月,在通往莫斯科红场的一条主要大街上,挂着一条红色的大标语,标语上写着“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
A.民主化和公开性导致苏共的威信降低 B.国家权力应从党的系统转移到苏维埃
C.借鉴西方分权致使权力转移到民主派 D.标语显示思想混乱派系纷呈社会动荡
【知识点】G3现代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答案】C解读材料关键时间:“1990年8月”,此时苏联出于戈尔巴乔夫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导致苏联此时正出于解体之前的混乱状态,“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标语的出现说明当时人们要求将国家权力转移到苏维埃,说明苏共的威信降低,派系纷呈社会动荡。只有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12月)(201412)】18.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  )
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
【知识点】G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可分析出20世纪80年代末两极格局终结后,超级大国的对峙变成了文化冲突。
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