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1 解直角三角形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已经学习的锐角的三种三角函数,研究了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与锐角之间的关系,加上之前学习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等知识,为解直角三角形积累了充实的知识储备.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与方法.通过解直角三角形,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至少有一个是边),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关系式.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法.由于本节课所需知识已有一定的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多进行交流讨论,在不断的展示、质疑、纠错、完善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内容:由章前图引入新知
世界遗产意大利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萨古城内的教堂广场上,是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钟楼.该塔于1350年落成时就已倾斜,其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2.1 m.1972年比萨地区发生地震,这座高54.5 m的斜塔在大幅度摇摆后仍巍然屹立,但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5.2 m,而且还在继续倾斜,有倒塌的危险.当地从1990年对斜塔进行维修纠偏,2001年竣工,此时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减少了43.8 cm.
思考:
1.如果用“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所成的角α”来描述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根据已测量的数据你能求角α的度数吗?
从数学的角度看1972年的情形,上述问题可以抽象为什么几何图形?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用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给出完整解答)
3.对于1350年落成时和2001年纠偏竣工时的情形,怎样求倾斜的角度?(说出思路,不用解答)
4.这些问题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什么元素?求什么元素?
【提示】1.设塔顶中心点为B,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的夹角为∠A,过点 B 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点 C(如图).在 Rt△ABC 中,∠C=90°,BC=5.2 m,AB= 54.5 m,求∠A的度数.
2.由题意,得sinA=,
利用计算器可得∠A≈5°28′.
3.由sinA=求得∠A 的正弦值,再用计算器求∠A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求锐角的度数.
意图: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感受解直角三角形来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 梳理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思考:在上面的Rt△ABC中,除了能求出∠A 的度数,还能求出其他角或者边吗?(说出思路和依据,不用解答)
进一步,在直角三角形中,除了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两个锐角和三条边)之间有哪些关系?
归纳:如图,在Rt△ABC中,
(1)三边之间的关系: (勾股定理);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意图:梳理关于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边、角与角、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式,为解直角三角形夯实知识基础.
活动二 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思考: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知道其中的几个,就可以求其余元素?为什么?(说明该情况下直角三角形能唯一确定的原因)
归纳: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即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结合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进行说明)
定义: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意图:把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放到“活动二”,而不是“活动一”,使概念的得出更加自然.
活动三 典型问题变式解析
思考:根据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可以大致分为哪几种类型?
归纳: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种基本类型:
①已知一角(锐角)一边(邻边、对边或斜边),解直角三角形;
②已知两边(两条直角边,或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 ),解直角三角形.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
∴∠A=60°,
∠B=90° ∠A=90° 60°=30°,
AB=2AC=2.
思考:
1.如果没有特殊角,怎样求第三边AB?
2.上面的问题中,已知两条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你能总结一下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吗?
【提示】1.利用勾股定理求AB.
2.归纳:已知两条直角边a,b,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解法:
①;
②由,求∠A;
③∠B=90° ∠A.
变式1 如图,在Rt△ABC中,∠C=90°,AB=2,BC= ,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
∴∠A=60°,
∠B=90° ∠A=90° 60°=30°,
AC=AB=.
思考:
1.如果没有特殊角,怎样求第三边AC?
2.上面的问题中,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解直角三角形,你能总结一下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吗?
【提示】1.利用勾股定理求AC.
2.归纳:已知一条直角边(比如a)和斜边c,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解法:
①;
②由,求∠A;
③∠B=90° ∠A.
变式2 如图,在Rt△ABC中,∠C=90°,∠A = 60°,BC=,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B=90° ∠A=90° 60°=30°.
∴AB=2AC=2.
思考:
1.如果没有特殊角,怎样借助三角函数求第三边AB?
2.上面的问题中,已知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你能总结一下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吗?
【提示】1.
2.归纳:已知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比如a,∠A),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解法:
①∠B=90° ∠A.
②
③
变式3 如图,在Rt△ABC中,∠C=90°,∠A = 60°,AB=2,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解:∠B=90° ∠A=90° 60°=30°.
∴AC=AB=.
思考:
1.如果没有特殊角,怎样借助三角函数求第三边AC?
2.上面的问题中,已知斜边和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你能总结一下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吗?
【提示】1.
2.归纳:已知斜边c和一个锐角(比如∠A),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解法:
①∠B=90° ∠A.
②
③
意图:通过对例题及其三个变式问题的研究,采用相同的学习过程,掌握四种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其解法.
(三)课堂练习
1. 在Rt△ABC中,有下列情况,则直角三角形可解的是( D )
A.已知BC=3,∠C=90°
B.已知∠C=∠B=45°
C.已知∠C=90°,∠A=2∠B
D.已知∠C=90°,∠A=30°,BC=5
2.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C )
A.b=a·tanA B.b=c·sinA C.b=c·cosA D.a=c·cosA
3.教材第73页例2(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按照教材解题过程规范步骤和格式)
4.教材第74页练习题.
意图:直接利用本节课所学解直角三角形的常用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巩固基础知识,规范解题步骤.
(四)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
1.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五个元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要具备什么条件?为什么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或两边,就能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3.你能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归纳相应的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吗?
意图:梳理本节课做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五)作业布置
A组:教材第77页习题28.2第1,6题.
B组:
1.在△ABC中,∠ABC=90°.若AC =100,,则AB=( D )
A. B. C.60 D.80
2. 如图,已知Rt△ABC中,斜边BC上的高AD=3,cosB=,则AC的长为 .
3. 根据图中数据,求AB和BC的长.
提示:作CD⊥AB于点D,将△ABC分割为Rt△ACD,Rt△CDB,可得 CD,AD,BD 的长,进而求解.
解:如图,作CD⊥AB于点D,
在Rt△ACD中,∠A=30°,
∴∠ACD=90° ∠A=60°,
∴CD=AC=2,
AD=AC·cosA=4×=2 .
在Rt△CDB中,∵∠DCB=∠ACB-∠ACD=45°,
∴BD=CD=2.
∴.
意图:布置分层作业,照顾不同学情的学生,A组题目注重简单问题的解决,B组题目有一定综合性,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用.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之后,结合已学过的勾股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研究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同时又为以后的应用举例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中不但要梳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思路方法,更要让学生比较熟练地选择恰当的关系式(特别是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