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登高
杜甫
品读古诗的方式
1.读背:朗读,吟诵,方言朗诵,默背。
2.抄写:软硬笔书法。
3.诗配画:古人的画,自己的画。
4.以诗证诗:多首意境相似的古诗互相验证。
5.格律:平仄,对偶。
6.改写:写成现代诗或散文。
7.视频:制作视频,动画。
8.生活:运用在日常之中。
电影《长安三万里》的杜甫
《长安三万里》的杜甫 现实的杜甫
杜甫十四五岁,学业有成,开始在洛阳文坛与名士交往,少年老成。
《壮游》:“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杜甫小时候像是欢蹦乱跳的小牛犊,天性活泼。
《百忧集行》:“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杜甫
zhǔ
bìn
liáo
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前):“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在洛阳遇李白,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此时,涉世未深,主要作品如《望岳》。
困居长安时期(35岁~44岁):先在长安应试,落第,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直到天宝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此时,忧国忧民,主要作品如《兵车行》《赴奉先咏怀》等。
陷贼与为官时期(45岁~48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独自去投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此时,创作达到高峰,主要作品如“三吏”、“三别”等。
西南漂泊时期(49岁~58岁):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享年58岁。此时,思想深邃、诗风沉郁,主要代表作品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岳阳楼》等。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
登高
登高本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推其源一是来自古代宗教祭祀活动,也就是“望祭山川”,另一是“重九登高”的节日习俗,所以重阳节也叫“登高节”。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班固:“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陶渊明《移居》:“春秋多佳节,登高赋新诗。”
风急
天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猿啸哀
《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清
沙白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水清沙白的河洲。
古诗中的色彩。“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有青渚、白沙,而他《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有白鹭、青天,同样是青、白二色,前者表达的是萧瑟与悲愁之感, 后者却表达了生机勃勃与喜悦之感。
鸟飞回
“鸟儿迎到逆风吹,风很急,它吹得特别累,就退回来,又找回动力,继续飞,又退回来。”
——戴建业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尽管“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林庚《说木叶》
无边
落木
不尽长江滚滚来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王时敏(1592年9月18日-1680年7月12日),清初“四王”之首,太仓州(现属江苏省)人,中国明末清初画家。著有《西庐画跋》《王奉常书画题跋》中记载传世,影响深远。
运腕虚灵,布墨神逸,随意点刷,丘壑浑成。
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
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市),少陵
成都、夔州
悲秋
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悲秋
这首诗作于唐代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客居夔州(今四川奉节)期间,距他去世只有三年时间。此时唐王朝内忧外患,而诗人也身患严重的肺病,生活困顿。这一年的重阳,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来饮酒,不料这位亲戚因事没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常作客
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前):“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在洛阳遇李白,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
困居长安时期(35岁~44岁):先在长安应试,落第,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直到天宝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
陷贼与为官时期(45岁~48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独自去投肃宗,中途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西南漂泊时期(49岁~58岁):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享年58岁。
常作客
严武资助,760年春,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住了五年,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常作客
柏贞节都督的资助。
“在瀼ràng西(指四川奉节),杜甫买下了自己租赁的房舍,一座宽敞的老房子,紧挨着房子的南边有一个小花园,房子北边则是一个六英亩的果园,长着大片柑桔林。在东屯,他买下了一些稻田,还有一所视野很好,可以看到南边大江景致的房子。”
——洪业《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
-----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节选)
“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
——杜甫《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
——杜甫《耳聋》
百年多病独登台
nuè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南宋学者罗大经
《鹤林玉露》
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之愁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暮齿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八可悲
客居他乡
长期漂泊
晚年
体弱多病
高远
距离遥远
氛围凄惨
没有亲朋
宋懋晋(?-1620),字明之,华亭邬桥(今属上海奉贤)人。他的画艺在松江画坛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主张“文人学画,须以逸品为宗”。
此图册是画家以杜甫的诗文为题创作的,其中绘有江岸丛树、平林远漠、秋野风光、城楼高耸.....画风精谨细腻,运笔精工纯熟,设色秀润而又清丽,尽显诗情画意。
mào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进雕赋表》:“臣之近代陵夷,公侯之贵磨灭,鼎铭之勋不复炤(zhào)耀于明时。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
杜甫《宗武生日》:“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亲戚吴郎答应杜甫重阳相约喝酒。杜甫写《晚晴吴郎见过北舍》:“圃(pǔ)畦(qí)新雨润,愧(kuì)子废锄来。竹杖交头拄,柴扉隔径开。欲栖群鸟乱,未去小童催。明日重阳酒,相迎自酦醅(pò pēi 重酿未滤的酒)。
吴郎爽约,杜甫写《九日五首》:“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旧日重阳酒,传杯不放杯。”
潦倒新停浊酒杯
云天秋风
江水渚洲
状悲之广
言悲之多
悲
写景
抒情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仰望
俯视
无边落叶
不尽江水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脉络
登
高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