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蛙卖泥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青蛙卖泥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6 17:4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青蛙卖泥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对识字有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具体语境中,读准本课生字字音。
2.借助朗读方法,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在小组合作中表演讲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朗读方法,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并能在小组合作中表演讲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交流课题
1.揭示课题,师生共写课题,重点指导“卖”字书写方法及交流识字方法。
2.围绕课题质疑,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呢?从而走进故事,一探究竟。二、整体感知,交流识字
1.围绕核心问题读文: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边读边思考。
2.认读词语并交流识字方法:(1)第一组词语:(出示词语:牌子吆喝水坑坑挺舒服)学生发现轻声词的特点并读好轻声词;借助字理识字方法重点指导“牌”,观察甲骨文到楷体的变化,理解“牌”表达的意思,读好一连串的词语。(2)词不离句,词语回到句子中(出示句子:于是青蛙在泥塘边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三个字。)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卖泥塘迫切的心情。(板书:读出心情)(3)第二组词语:(出示:播撒游泳栽树)在读中发现词语的特点;关注偏旁,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并学会归类,借此方法,认识更多的生字。(4)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放在具体语境中,拍着小手读。
3.提供支架,“我来说故事”,在一问一答间交流故事内容。
三、品读感悟,了解反复语言激趣故事并张贴“青蛙”图片,进而围绕核心问题读文:默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用“”画出老牛怎么说的,用“__”画出青蛙怎么想怎么做的。在具体语境中步步引导故事的发生,边引导边读句,重点指导老牛怎么说的?青蛙怎么想怎么做的?指导学生朗读方法,体会人文主题。
1.关注重点句子 1(出示句子: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面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引导读出老牛慢条斯理的语气。(板书:读出语气)
2.关注重点句子 2(出示句子: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当烂泥塘卖不出去时,青蛙不仅动脑思考,还努力做到,这正是青蛙的改变。(板书:改变)
3.(1)梳理第一次卖泥塘的发展顺序,(板书贴字:青蛙吆喝、谁来了,说、不买,走了、青蛙想的,做的)并朗读第6、7、8自然段与之对比第二次卖泥塘的发展顺序。(2)在引读中,朗读青蛙和野鸭发生的故事。(3)聚焦青蛙忙碌的段落,在课本中圈出从青蛙忙碌的身影的词语并读出青蛙忙碌的画面。(板书:读出画面)小结:第二次卖泥塘与第一次卖泥塘的故事情节一样,我们称为反复(板书:反复)在童话故事中,情节反反复复,才使得故事有趣而生动。
4.运用反复,表演故事(1)根据学法,运用学法,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注意讲故事:讲出心情、讲出语气、讲出画面。(2)借助示意图上台展示,讲出故事的魅力。
四、拓展阅读,能力提升
1.自由读《一片树叶变呀变》,边读边思考:树叶发生了哪些变化?树叶为小鸟做了哪些事?
2.配乐引读,在朗读中感受树叶为小鸟做出的改变。
3.角色转换:如果你是小树叶,你还会变成什么?为大家做哪些事?五、总结反思,内化于心语言魅力直击内心,体现其单元人文主题:正是因为青蛙有想法有做法,在不断改变中让泥塘变得越来越美好;正是因为小树叶心中有爱,一变再变才出现一幅幅温情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