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西门豹治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体会出西门豹为民着想、尊重科学的品质。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简要复述课文。
3. 通过学习,体会西门豹非凡的智慧和管理才能,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体会出西门豹为民着想、尊重科学的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并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历史故事——西门豹治邺,齐读课题。指名到黑板上写课题。
2.回忆一下回忆课文,课文分哪几部分讲了西门豹治邺?板书: 调查原因惩治恶人兴修水利
3.西门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西门豹做法的巧妙之处。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究
自读课文 2-14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任务:1.找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在小组内说一说西门豹的语言、做法究竟巧妙在哪里?并通读读书展示出来。2.探究复述课文的方法,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一)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二)全班交流
1.通过品读,相信大家体会到了西门豹的巧妙做法。在调查原因环节,谁能具体说说他的做法有什么艺术性?说话巧妙在哪里?(1)指名读,这句话巧妙在哪里?看出了他识破了巫婆和官司绅骗取钱财的诡计,肯定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谁能通过读读出来?(2)他真的认为河伯灵吗?正话反说,带着讽刺的口气谁来读一读?
(3)表面上赞成给河伯娶媳,“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一语双关。说这话时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谁还想说?此时,我们都是西门豹,一齐读读这句话。
2.明知道是骗局,他还是要亲自参加婚礼,他是怎样揭穿骗局的?(1)该怎么说这句话?指名读。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为什么要这么说?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真是一箭双雕!想想当时西门豹该怎样说这句话?指名说。(2)你觉得他的朗读怎样?为什么?(朗读引导:假装客气又含有命令口气。)(3)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读?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得很坚决。(4)这句话里还有一个词,我们读的很有意味。就是:“麻烦”,平时我们怎么用这个词?请你用“麻烦”说句话。叫 2-3人。麻烦在这里什么感觉?(表面客气,实际上带有命令的口吻。)所以就得读得坚决。男女比赛读。(命令又客气)齐读。
3.小结:你们抓住了西门豹的言行,读懂了西门豹惩治办法的巧妙,这就是这位好官的语言之魅力。让我们把课这样的句子放在一起,指名读。齐读4.通过品读这些句子,你认为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
5.是的,足智多谋的他就是这样用假戏真做的方法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当时的场景肯定特别紧张,请大家在同桌间说说,讲讲这个故事。
6.指名上台讲故事。
三、拓展提升
1.西门豹作为这个地方的县令,完全可以命令的口吻,告诉老百姓这是骗人的迷信,他为什么没这么办?古时候科学不发达,邺县的百姓普遍相信有鬼神,长期受官绅蒙骗,如果这样做,老师百不会完全相信。在《史记》中一段这样的记载。自读。这样巧妙第破除迷信,惩治恶人,妙在用事实说话,这就叫——将计就计!
2. 当天,漳河边上站满了围观的人,试想一下,此时看到这精彩的一幕,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他尊重科学、坚持真理、有勇有谋的精神令我们深深敬佩。当地的百姓要来感激西门豹,用古时候最能表达心意的方式送给西门豹一块匾额,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谢意,齐读.
4 .老师写了一首打油诗,借此也来表达一下对他的敬仰。让我们在朗读声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