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散步》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散步》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6 16:2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散步
学习目标
1.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3.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目录

新课导入

知识探究

拓展延伸

达标测评

回顾总结

文化传统

新课导入
课前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你是否还记得一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上街,那个时刻我们可曾感受到温馨与惬意呢……今天,我们就随莫怀戚一道去散步,去重温亲情,去领略人世间最美的画面。

知识探究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等。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写作背景
《散步》写于1985年。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作者听后感慨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创作了此文。
知人论世
文体常识
根据内容和表达方法的不同,散文主要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1)叙事散文:即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表达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思想。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2)抒情散文:即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3)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知人论世
字音字形
熬过(áo) 嫩芽(nèn) 水波粼粼(lín) 咕咕(gū)
dūn (蹲)下 chāi (拆)散 分qí(歧) 一shà (霎)时 sàn (散)步
sǎn (散)漫 āo (熬)白菜 áo (熬)夜 pū(铺)床 当pù(铺)
词句积累
信服:相信并佩服。
信服、信任辨析
两个词都有相信别人的意思,但“信服”侧重于相信别人的同时带有佩服,如:张老师的解释让人信服;“信任”侧重于因相信别人而敢于托付,如:她工作一向认真负责,大家都信任她。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一霎时:一会儿,短时间。 委屈:使人受到委屈。
委屈、委曲辨析
均可做形容词。“委屈”指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或批评指责后,心里难过。如:她因被错怪而感到委屈。“委曲”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的,曲折。如:委曲的溪流。两词也都可做动词。“委屈”指使人受到委屈。如:对不起,委屈你了。“委曲”指勉强服从。如:委曲求全。
粼粼:文中形容水明净。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例句:公司根据每个职员的能力安排工作,让大家都各得其所。
不积跬步
整体感知
1.散步的地点在哪?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4.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庖丁解牛
1.【合作交流】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合作交流】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合作交流】“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4.【合作交流】(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出这种永恒的情感,阐释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整体感知
5.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6.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7.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庖丁解牛
5.【合作交流】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6.【合作交流】“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7.【合作交流】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深层探究
1.一家四口在田野中散步,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简单平凡的小事,作者却把它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省。请具体说说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特点。
庖丁解牛
【合作交流】作者采用了一波三折的写法。波折一:文章开篇写“我们”一家去散步,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这是一波,在“我”的“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的劝说下,“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母慈儿孝。波折二:在散步中“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当然取决于“我”了,“我”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于心不忍。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个选择应该说是入情入理,体现了“我”爱幼更尊老的情感。波折三:当“我”做出“走大路”的决定后,结果竟出人意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又起一波,“还是走小路吧”。如果说“我”的决定易于理解的话,那么母亲的改变则有悖常情了。可正是这不合情理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祖母对孙儿的呵护。这样,在一波三折中,作者把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写得风生水起,摇曳生姿。
深层探究
2.对于本文的主旨,可以有哪些理解?
3.这篇散文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庖丁解牛
2.【合作交流】对于课文的主旨,有以下不同的看法:
①本文营造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
②本文赞美了儿女对父母孝心的可贵,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
③本文表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担当。
④本文旨在表达一种生命的感慨。
⑤本文蕴含着“人生无处不在选择”的感悟。
以上各种看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找出支持或反驳的依据,言之成理即可。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方面理解课文的主旨,细读文本,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不要停留在事件表面;同时引导他们初步体会“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开放的”这一理念。
3.【合作交流】大词小用、小题大做,是本文的显著特点。比如,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而且,面对“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样的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结尾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似乎也有点小题大做,但这个结尾富含深意、耐人寻味,使读者一下子领悟到中年人特有的心境和责任感。从全文看,作者赋予“散步”这件小事诸多深远的内涵,也可以视为散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语言赏析
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几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2.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过”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3.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这句景物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庖丁解牛
1.【合作交流】这几句话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并且为下文“我”背母亲埋下伏笔,其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是一个对称句,表明年老的母亲非常信服“我”,就像“我”小时候信服她一样,这句话表明,随着母子年龄的变化,依赖感也发生了转化。
2.【合作交流】 “熬”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熬过”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流露出“我”的欣慰。
3.【合作交流】本段对初春田野进行的景物描写,突出了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欢乐的心情。
4.【合作交流】“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田园风光图,这分明是春天和生命的召唤,写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也衬托出母亲愉快的心情。
语言赏析
9.文章最后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结尾处的“好好儿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11.文中多次写到菊花,有何用意?
庖丁解牛
9.【合作交流】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10.【合作交流】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好好儿活”,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11.【合作交流】母亲想带“我”去看菊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的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语言赏析
5.怎样理解结尾“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6. 文中“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人
庖丁解牛
5.【合作交流】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写出了中年人所肩负的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我”背上的母亲,代表着过去,妻子背上的孩子代表着未来,这重大的责任中年人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这个带有象征意味的句子,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6.【合作交流】 “我”的母亲:老迈、顺从、爱幼、尊重孩子;“我”的妻子:贤惠、孝顺、体贴、温柔;“我”的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非常懂事。
语言赏析
7. 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庖丁解牛
【合作交流】本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句读来熟悉、平实,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母子深情啊。而结尾“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间段,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课文中的对称语句还有: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这些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从语义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探究写法
1.精心选材,以小见大。
2.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
庖丁解牛
1.本文借一家人散步这一小事,表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肩负重任的大主题。
2.如写在散步中,“我”的母亲和儿子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发生分歧时,“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而母亲又选择走小路的细节,就具体真切地表现了一个幸福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情。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
回家
丁立梅
①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②父亲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挥手去赶来凑热闹的鸡。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③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给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④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浑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万顷波澜。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的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⑤母亲不屑,说:“你爸就爱吹牛。”母亲的脸上,却堆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⑥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
⑦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⑧出门去,微风轻拂。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拓展延伸
⑨我去田间转悠。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时的光阴。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掰过玉米,拾过棉花。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丁、野蒿、黄花菜、苜蓿、葛蒲和苦艾。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⑩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中,她辫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11)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
(12)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了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我都是这么干的。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13)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14)我赧颜,又有些伤感。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麦苗儿却绿油油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15)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16)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注】迤逦(yǐlǐ):曲折连绵。鼋(yuán):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拓展延伸
1.文章第⑥段中,父亲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请简要概括父亲的幸福体现在哪里?
2.面对父亲的高兴、欢喜,我为什么“黯然”“惭愧”?
3.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
【答案】1.(1)高兴得手足无措;(2)试穿衣服时不好意思,装作不在意;(3)满足的笑中泪光闪现;(4)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5)喝多了酒。
【解析】: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概括分析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题目,分析概括,阅读所示文段,从情节的相关性来梳理相关的情节,根据“幸福”与“父亲”之间发生的事件找到所指代的情节,简要概述。
2.我“黯然”,是因为父亲年纪已大,不知还有几个生日能过;我“惭愧”,是因为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理解文意,在文中找到“黯然”“惭愧”的位置,找到具体的情节,根据所提的问题,分析有关内容,概括人物与事件的关系来分析词语的含义及其原因即可。
3.“满村庄溜达”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狗以人的动作,写出了村庄的人少。“不时吠上一两声”运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的手法,写出了村庄的安静。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只剩下老人的安静和寂寞。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关键要找准角度,从句子内容来看,这句话主要写的是村子里的狗,村庄的主人应是“人”,可作者却说“主人似的”,可见是以狗的描写来侧面表现村庄的荒凉,表现年青人的进城打工,让农村变得寂寞与荒凉。
拓展延伸
4.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句子流露了“她”(妇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5.文章题目若改成“父亲的生日”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
4.对我的称赞,对我父母的羡慕,对和家人团聚的渴望,对自己不能和家人团聚的无限伤感。【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分析。结合句子的前后文内容来揣摩,梅“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可见她的发白不仅与年龄有关,最关键的还与两个儿子的远离有关。结合这样的境遇再来揣摩她的话,不难发现,表现了她对我父母的羡慕,对自己寂寞的生活心生无奈。
5.不好。“父亲的生日”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文章还写了作者在家乡田间的见闻感受。作者一方面表达要孝敬老人,关注留守老人;另一方面还抒发了对家乡的敬意,呼唤人们不要忘记家乡。若改为“父亲的生日”就表达不出如此丰富的内涵。【解析】: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一般都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或主旨的点明。本文主要写回家为父亲过生日所见到的村庄的变化,来表现农村生活的现状,引起人们对留守老人与儿童的重视与关爱。如果改为“父亲的生日”则过于片面。
【点拨】题目的作用一般是:(1)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分析。

回顾总结
回顾总结

达标测评
达标测评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塘(tánɡ) 委屈(qu) 分歧(zhī)
B.拆散(chēi) 熬过(áo) 散步(sàn)
C.粼粼(lín) 霎时(chà) 嫩芽(nèn)
D.稳当(wěn) 习惯(ɡuàn) 铺着(pū)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画横线,并改正。
(1)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辅着,有的浓,有的淡。 (  )
(2)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
(3)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
(4)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②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B.①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②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羽毛球,同学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
C.①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许多队伍拿着彩旗,像分歧的河流似的向广场汇集过去。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1.【答案】D【解析】A项中“歧”应读qí;B项中“拆”应读chāi;C项中“霎”应读shà。
2.【答案】铺 竟 决 屈3.【答案】B【解析】B项均为: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达标测评
4.【2018年衡阳中考语文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十三届省运会即将在衡阳举行,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天堂山装点得生机盎然。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 )
(3)“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
4.【答案】C【解析】A项“发扬”改为“发挥”,B项“防止”“不”去掉一个,D项“在……中”“使”去掉一个。
5.【答案】(1)动作描写(2)外貌描写(3)语言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描写方法的能力。(1)“蹲下”“背起”都是动作,所以运用了动作描写。(2)“高大”“瘦”是对母亲外貌的描写。(3)引号中的句子是母亲说的话,很明显运用了语言描写。
达标测评
6.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主题、写作手法以及文学常识的把握,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C项对课文的分析不够准确,课文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是以记叙为主的。“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达标测评
二、课内阅读
散步(节选)
莫怀戚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7.“我”的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什么?“我”的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母亲要走大路的原因是大路好走。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是小路有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句话可以提炼出本题的答案。
达标测评
8.“早已习惯”与“还习惯”、“强壮”与“高大”能否互换?为什么?
9.“我决定委屈儿子了”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10. 如何理解“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
8.【答案】不能互换。“早已习惯”表明母亲早已养成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表明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看的,“高大”是从儿子的角度说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这要结合文章的意思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确词语本身的意思,再去分析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含义。“早已习惯”表明母亲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指的是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强壮”是指身强力壮,在句子里的意思是年迈的母亲认为儿子正值中年,是正“强壮”的时候,这是站在母亲的角度来形容的;“高大”是指又高又大,在句子里的意思是年幼的儿子认为父亲是又高又大的形象,这是站在儿子的角度来形容的。所以都不能互换。
9.【答案】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已是风烛残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此时应更多地照顾母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理的理解,这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文章中写“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顺从母亲的意愿。从写“委屈儿子”可见“我”讲原则,爱孩子但是不宠溺孩子;从写“顺从母亲”可见“我”的孝顺,是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此时应更多地照顾母亲。
10.【答案】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支柱,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决定。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重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文本内容可知,所有人都在等待“我”做出决定,所以“我”觉得责任重大,同时“我”的这一决定是能否做到尊老爱幼的关键,这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
读写迁移:以小见大
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与母亲、孩子一同散步这个极为普通、细小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写法分析】“以小见大”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应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入题,让人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例文】棋如人生
从四年级开始,我学会了下象棋,多年来,渐渐发现这小小的棋盘也反映着偌大的人生。
棋逢对手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都免不了心情烦躁,偶尔大意失荆州,被对手抓住机会,穷追不舍,似乎败局已定,胜利无望,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亦无防备,终以败局告终。此时顿觉特别畅快,回味无穷……
其实人生也就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自己也只有在行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方能取得胜利。我总想,能在这一方小天地上发现这生命的玄机,也就不枉此生了。
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
文化传统
阅读技法:句子深层含义分析
【典型例题】怎样理解结尾“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写出了中年人所肩负的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我”背上的母亲,代表着过去,妻子背上的孩子代表着未来,这重大的责任中年人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这个带有象征意味的句子,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技法点睛】所谓句子的深层含义,是指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没有从字面上直接反映出来的意思。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时,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意思;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要抓住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等进行分析。本题中理解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要联系“我”与妻子身为父母与子女的双重身份及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