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6 18:15:3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桥堍(tù) 桥梁(liánɡ) 契合(qì)
B.接触(cù) 驱遣(qiǎn) 鉴赏(jiàn)
C.阻障(zhànɡ) 海啸(xiào) 拘泥(ɡōu)
D.怒吼(hǒu) 考察(chá) 旷远(ɡuǎ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荒凉 耀眼   无关紧要
B.静寂 受用 得意扬扬
C.考察 矿远 怅然凝望
D.解释 忧惧 不声不响
3. 下面对课文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就是歌谣一类的东西,它产生于文字之后。
B.在印刷术出现之后,文艺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
C.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这样就能鉴赏出作品的意境美。
D.我们鉴赏文艺作品,必须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才能感受到文艺作品的美,这是我们的最大目的。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构成了一幅图画。
B.山楂开始红了,像一个个怕羞的小姑娘,躲躲藏藏露出半个脸儿。
C.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辛酸的泪水。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5.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使之构成排比句。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人生启示:蝉在枝头鸣叫,是为了唱响生命的赞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右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含意加以说明。
7. 指出下面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
(1)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________)
(2)在阴云和海的中间,得意扬扬地掠过了海燕……(________)
(3)这胜利的预言者叫了:——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________)
8.学习了《无言之美》和《驱遣我们的想象》两篇文章后,同学们的诗歌鉴赏
热情高涨。班上开展了以“再读诗歌”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叶圣陶认为“驱遣着想象”是接触作者意境从而鉴赏文艺的重要一点,请试用生动的语言把下面这两句诗描绘成一幅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5~7段,回答以下问题。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准备写的不是普通的论说文、记叙文;他准备写的是文艺。他动手写,不但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查那些写了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应当修改或是增减的。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9、.第5段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
10.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11.阅读选文,概括文艺作者是如何进行创作的。
12.作者为什么说“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
13. 作者为什么在课文的第6段提到了一般的论说文和记叙文,这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文,回答以下问题。
如何欣赏音乐?
艾伦·科普兰
每个人都会根据各自的能力来听音乐,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是在三种不同的层次上来听音乐的:感官层次,表达层次,纯音乐层次。我把这个过程机械地拆分开来,这唯一的好处是便于分析。
听音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觉得好听,这是感官层次。音乐有一种强大而原始的感染力,对每个正常人来说,这是不言而喻的。比如,此刻你正读着这篇文章,如果有人在钢琴上轻轻弹奏一曲,房间里的氛围会顿时不一样。在这个层次听音乐,就只是听而已,不用任何思考,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做着其他事情;对于音乐完全可以心不在焉。不少自认为合格的音乐爱好者沉溺于这个层次。然而,音乐的价值并不等同于它诉诸感官的愉悦程度。
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义,这就是听音乐的第二个层次,也就是表达层次。不过,这可是个难题:要用语言来解释某一音乐作品表达的含义,准确无误,还要让每个人都满意,只有老天爷才知道这有多困难。但是,我们谁都不能否认音乐具有“表达”的力量,每个音符背后都有某种意义,作品总有想要言说的内容。这就是下面简单的问答:
“音乐有意义吗?”
“当然有。”
“你能用语言把这个意义说清楚吗?”
“不能。”
人们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不会满意,他们总希望音乐有一个具体的意义:如果音乐能让听者的联想越熟悉、越明确,比如,一列火车、一场暴风雨、一个曼妙的舞姿……对他们来说,这样的音乐就越富有表现力。一位胆怯的女士曾向我坦陈,她担心自己的音乐欣赏力有严重缺陷,原因在于她听音乐的时候没法联想起某种明确的事物。这当然是把重点搞错了。
要我说,一首乐曲无法变成简单而明确的解释或联想,它在不同时刻、不同情境会引发不同的感受:或安详宁静或朝气蓬勃;或懊悔不迭或心满意足;或暴怒或喜悦……它可以用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来表达人类最微妙的情绪和感受,甚至传递任何语言都无法言说的意义。假定你很幸运,能用很多词汇来确切地描述你“听懂”的某一音乐,而且你很得意于自己的描述。但这并不能保证别人会满意,别人也不需要满意。重要的是,每个人对同一首乐曲的理解会不同。就连经典作品,每次重新听的时候,你的感受很可能也会不同。
我的意思是说,音乐的确可以表达某种意义,但欣赏音乐不是喋喋不休的解释。听者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触动,能体验音乐本身的魅力,这是最重要的。
听音乐,能够________。这就到了第三个层次,纯音乐的层次。的确,除了令人愉快的乐音和所能表达的意义之外,音乐存在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方式中。一般来说,普通听众不太能达到这个层次,当然,专业音乐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的区别也在于此。但他们的误区在于,经常全神贯注地陷入琶音①和断奏②,以至于忽略了乐曲更为深刻的层面。我觉得,提高对乐曲的理解比克服纯音乐层次的坏习惯更为重要。不过,如果人们能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能跟上作曲家的思想脉络,能听出旋律、节奏等要素,就会在纯音乐的层次上慢慢听出门道,这对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是没有任何坏处的。
最后,我再重申一遍,为了便于分析,才把欣赏音乐分成三个层次。实际上,人们不会只在某个单一层面上听音乐,而是各个层面相互联接、相互融合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理想的听众在同一时刻既能进入音乐也能超脱音乐,既能欣赏音乐也能品评音乐。只有当你更自觉、更有意识地去听,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学会欣赏音乐。
可是,读再多这样的文字也无法代替音乐本身带给你的体验。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多听,要广泛涉猎,对经典作品反复听,听莫扎特,听巴赫,听贝多芬,听斯特拉文斯基③,等等。我想,不仅音乐,每一种艺术的欣赏都应如此吧。
(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琶音:一种专门的音乐技巧。②断奏:钢琴的基本弹奏法之一。③莫扎特、巴赫、贝多芬、斯特拉文斯基:都是著名的音乐家。
14.下列对标题的回答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听音乐不能只沉溺在音乐带来感官愉悦这个层次。
B.听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要能产生明确而熟悉的联想。
C.听者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触动是最重要的。
D.懂得一些音乐的专业知识对深入理解音乐有好处。
15.下列选项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方式来欣赏音乐
B.有意识克服从琶音、断奏听音乐的误区
C.听懂音乐曲式的原理和作家的思想脉络
D.知道旋律、节奏等要素不一样的表现力
16.文章末段谈到“每一种艺术的欣赏都应如此”。请根据此段内容,就“如何欣赏艺术”这个话题,用下面句式做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论证合理。
欣赏艺术,最重要的是……,而不是……。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就要……
17.下面是鲁迅《社戏》中与音乐有关的句子。请比较本文与该句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18.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个人应该懂得畏惧。
B.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
C. 人应该至少有两“怕”:一“怕”法律,二“怕”道德。
D. 国家也要学会知道“怕”。
19. 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B.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C. 比喻论证
D. 对比论证
20. 下面这则材料如果作为选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里合适?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材料】1956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两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A. ④段 B. ⑤段 C. ③段 D. ②段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国的内涵
①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美德,新时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懂得爱国的内涵。
②爱国的内涵是什么?陆游在《病起抒怀》中用一句“位卑未敢忘国忧”作了最好的诠释。历史上,屈原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数十年心志不变,都是炎黄子孙爱国的写照。
③爱国的内涵是什么?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文天样《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荡气回肠。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这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灵魂。
④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西汉名将甘延寿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最有力的回答,为保卫祖国的河山,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无为中华儿女执着坚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戚继光,一代名将;面对倭寇入侵。奋起组建“戚家军”,潜心操练。英勇奋战,终将倭寇赶出国门; 。爱国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⑤爱国的内涵是什么?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是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爱国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
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途上, 我们肩负重任,做出自己的贡献。
21.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从“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切入,引出议论对象“爱国的内涵”。
B. 第②段采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爱国的内涵。
C. 第⑤段从目的和行动上论证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w
D、 全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完整。
22. 如果要在第④段的横线上补充一句话,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詹天佑,我国第一批出国的留学生,学成回国,凭借杰出才能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建,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回击。
B. 任正非,75岁的华为公司创始人,在众多媒体面前表示;要拥抱世界,依靠全球创新发展,为中国企业砥砺奋进树立榜样。
C. 李文波,一个普通的南海守礁士兵,二十年坚守,他从健壮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他就是守护祖国的一块坚不可摧的磁石!
D. 林俊德,一位将军,也是一位院士,他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他人生75年都默默无闻,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23.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请依据文章的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
1、A 2.C 3.B 4.C 5.种子在土里静卧,是为了积蓄成长的力量 雄鹰在蓝天翱翔,是为了探寻奋斗的目标 6、①刊物的编辑要做辛勤的蜜蜂,从文艺百花园中采集智慧的花粉,酿成甜香的蜜,奉献给读者。7.(1)反问(2)拟人(3)比喻、拟人 8.(示例)清晨,朝雨乍停,天气晴朗,在渭城客舍旁,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显得洁净、清爽。这一场朝雨,让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露出那青翠的本色。整个渭城,清新的空气在轻轻地荡漾。
9.第5段起到了总领下文的作用,总说了文字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所起到的桥梁作用。
10.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文字比作桥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在读者与作者之间起到的重要的沟通作用。
11.先要感悟生活,然后再用文字描写生活,接着就要进行文字的修改,以求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12.因为文字仅仅是一座桥梁,读者通过它去了解作者的心情,去还原作者的所见所感。这才是读者阅读的真正目的。
13.因为一般的论说文和记叙文都有较固定的行文结构,缺少想象力,相对来说就显得刻板不生动。作者提到这两类文体,就是要与文艺类作品形成对比,突出文艺作品生动具体、充满想象的特点。
14、B 15.A 16、欣赏艺术,最重要的是广泛接触艺术作品,而不是只读理论文章。欣赏文学艺术作品,就要多读经典文学作品。
17、本文论述欣赏音乐的三个层次,意在引导读者学会欣赏音乐;《社戏》节选的句子描绘了“我”听横笛时的内心感受,意在表现月夜行船的美好心境。
18. B 19. D 20. A
21. A
22. C
23. 爱国的内涵是心系祖国(“位卑未救忘忧国”),以身许国,守护祖国(保卫祖国或维护祖国统一),传承文化(继承和弘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