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驱遣(qiǎn) 桥堍(tù) 契合(qì)
B.掠过(lüè) 接触(cù) 鉴赏(jiàn)
C.萌生(měng) 怅然(chàng) 苟安(gǒu)
D.怒吼(hǒu) 拘泥(ní) 潜水鸟(qián)
2.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驱遣”“摘录”“接触”“聚集”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
B.“驱遣想象”“所见所闻”“意境优美”“原始社会”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这句话的主干是“读者会面”。
D.“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复句。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一首歌谣,________口头唱,________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
(2)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________了。
(3)我们________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A.虽然 还 拓展 鉴赏 B.不但 还 扩大 鉴赏
C.虽然 但是 扩大 欣赏 D.不但 而且 拓展 欣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聂鲁达对于中国的艺术情有独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幅画面是一戎装少年骑在马上 ②另一幅画的是野花啼鸟 ③手里牵着一只梅花鹿 ④这所故居里,陈列着两幅中国画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于是所谓文艺,从外表说,就是一篇稿子,一部书,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
B.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
吗?
C.于是禁不住激昂地叫道:“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D.那意境是什么呢?就是不避“生活的战斗。”
6.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________)
(2)读者也许本来就是海燕似的人物,现在接触到作者的意境,仿佛听见同伴的高兴的歌唱,因而把自己的态度把握得更坚定﹐这也是一种受用。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受用了。(________)
(3)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________)
(4)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家认为佳句。(________)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
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
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
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地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②⑤③①⑥④
B.②③⑤⑥①④
C.④②⑤③⑥①
D.④②③⑤①⑥
8.看右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1)仔细观察这幅漫画,发挥你的想象,描述漫画的内容。
(2)漫画一般都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这幅漫画寄寓的道理(寓意)是什么?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家认为佳句。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 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 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折了吗 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 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样的。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9.阅读选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
10.这两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论证了什么观点
11.怎样理解画线句“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读想象文学的“不要”
①为了从“不要”的角度来说明如何阅读想象文学作品,就有必要比较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的差异,这些差异会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阅读哲学作品一样阅读小说,或是像证明数学理论那样阅读诗。
②最明显的差别,是两种文体的目的不同。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想象文学是在阐述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助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目的不同,这两种作品对心智便有不同的诉求。想象文学主要经由感官与想象来体验,而论述性作品主要运用判断与推论来理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思考时用不上想象力,或我们的感官和想象完全独立于理性的洞察与反应之外,关键在强调哪一方面而已,小说主要是运用想象力,这也是称之为想象文学的原因。以上事实引出了我们要建议的一个否定指令——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在阅读一个故事时,一定要让它在我们身上活动,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我们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
③因为目的不同,这两种作品的写法也必然不同。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是完全清晰的,任何可以陈述的事都得尽可能说个一清二楚,不能有其他的含义。相反地,想象文学却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想象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意义,来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表现力;也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隐喻所传达的讯息,有时比文字本身还要丰富。
④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想象文学中学习,只是方法与我们从论说性作品中学习不同。诗与故事能带给我们愉悦,同时也能教育我们。想象文学藉由创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经验,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为了从这样的书中学习,我们要从自己的经验中思考。论说性的作品不会提供我们新奇的经验,而是教导我们基本的原理。
⑤从这些事实,我们得到下一个否定的指令: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诗人马克·范多伦曾经说:“在诗与戏剧中,叙述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譬如,你很难在一首诗的任何文句中找到作者想要“说明”的东西。然而从整首诗来看,字里行间的关联与互动,却又陈述了某种指向主旨的东西。
⑥最后一个否定的指令: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对一个好故事来说,所谓“真理”就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与真实的神似,故事一定要像个故事,但用不着像做研究一样呈现生活的事实或社会的真相。许多世纪前,亚里士多德强调:“诗与政治对正确的标准是不一致的。”如果是解剖学、地理或历史作品,却出现技术上的错误,那就应该被批评。但将事实写错却不会影响到一本小说,只要它能自圆其说,将整体表现得活灵活现便行了。我们阅读历史时,希望多少能看到史实。如果没有看到,我们有权利抱怨。阅读小说时,我们想要的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只要在小说家笔下创造,并在我们内心重新创造的世界中发生,就够了。
⑦了解一本哲学的书之后,我们会做什么呢 我们会考验这本书,与大家共通的经验作对照,我们会说:这是真的吗 我们是不是总是这样想,却从来没有意识到 以前或许很模糊的事,现在是不是明晰了 ……如果我们能肯定地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便算是建立起来了。当我们了解,也不反对作者的观点时,我们一定会说:“确实是我们共通的观念,我们检验过你的理论,发现是正确的。”
⑧但是想象文学不一样。我们无法依据自己的经验来评断《奥赛罗》,除非我们也是摩尔人,也和被怀疑不贞的威尼斯淑女结婚。而就算如此,也不是每一个摩尔人都是奥赛罗,每一个威尼斯淑女都是苔丝狄蒙娜。而现实中大部分这样的夫妻都可能很幸福,不会碰到阴险的伊阿古。事实上,奥赛罗这么不幸的人,万中不见一;他与这出戏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
12.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重点阐述了阅读想象文学应做到三个“不要”的原因。
B.作者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引证和举例论证来论述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C.想象文学的目的是阐述经验本身而不是传达知识,所以无须关注事实对错。
D.结尾分析奥赛罗的独一无二,是为了证明想象文学很难用个人经验来评判。
13. 文中三个“不要”的观点,是针对想象文学与论说性作品的哪些差异提出的 请简要概括。
14. 根据作者在③—⑤段中的相关论述,结合你在九年级上册的小说阅读经验,谈谈应该如何阅读想象文学作品。
(三)阅读下面议论性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柔软地带
①菜市场外,路边小贩在和城管交涉,对收摊的要求,讨价还价。“再等会儿,再等会儿。“不能再等了,你再不走,我就要丢饭碗啦!”
②我饶有兴致地驻足倾听,观看。我看到了一种新的东西——一种存于人的内心的柔软地带。社会总是在进步,几年前,在我的印象中,城管跟小贩交流只用动作——他们飞起一脚,小贩的莱篮子随即像足球一样飞起。同样这个地点,我看到过多起。
③我站在双方的立场上去想,好像谁都没有错:小贩提篮卖点小菜能有什么错?城管为交通道路畅通有序而整顿又能有什么错?需要那么尖锐地对立吗?
④几天前,我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细节:1992年2月,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士兵亨里奇受到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一位企图翻墙的青年。法庭上,亨里奇的律师辩称亨里奇仅仅是在执行命令,别无选择。而法官西奥多不以为然,他的一番话振聋发聩。他说:“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这在法律管辖的范畴之外。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人的内心不是铁板一块,应该都能做到。
⑤法律和法规是坚硬的东西。如果不够坚硬,人们可以自由触碰,久之形同虚设,除此,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人的内心,也应该有软硬两个地带,硬的是原则,软的是良知。
⑥绝对的“神圣”,许多都化成后来的“荒诞”。因为世间没有什么比时间和常识更为强大的东西,它们的检验,能够摧毁人们心中曾经毫无怀疑的确信与坚守。
⑦因此,在是与非之间,在权力与欲望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能给后来的进与退留一点余地,给调整与纠偏留一点空间,而这,需要人们的内心有一块可以松动的柔软部分。
⑧记得一个有趣的细节。早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就和鲁迅商量着要改写《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到了1934年,胡适终于将《西游记》的最后一回做了改写。“观音点薄添一难,唐僧割肉度群魔”,——单看题目就知道唐僧做了些什么。
⑨唐僧的内心始终有个柔软地带,不似悟空见了妖魔一棒打死那么简单,因为妖魔是打不绝的,而且它们中的许多,还是天神们的坐骑或宠物。改写的部分,胡适让唐僧终于割肉了,妖魔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化,为自己的欲望羞愧,每位只吃一小口,或者不吃。最后,待到东方满天红霞时,唐僧摸摸全身,肌肉复生,丰润如初。
⑩这就是柔软的力量——对立被缓解,和解也已达成,唐僧也终于将大慈悲进行到底。
(文/查一路,有删改)
15. 通读全文,说说“柔软地带”具体指什么?
16.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17. 将下面这则链接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可以吗?为什么?
[链接材料]在机场办机票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是看到带2岁以下的孩子坐飞机的乘客,只要飞机上的座位坐得不是特别满,他们往会把这类乘客安排在一个空座位的旁边。
18. 第⑤段画线句“生活还需要刚性之外的柔软地带”,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中%国教育@出#&版网*]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韩青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③坚定,要依据事实,要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果兵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坚定。可见,对没有把提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已。
④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能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领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变得不再完整。也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行了。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有八九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有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选文有删改)
19.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梅山梅子熟了”这句话含意丰富,表面上是说梅子成熟了,实际上是说法常已经悟道并有了独立的见解。
B. 第③段引用孔范的事例,论证了要多做有把握的事情,对没有把握的事情要正确理解、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观点。
C. 第④段举出林肯竞选总统的事例,旨在阐明在应该坚定的事情上,一定要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保持独立的人格。
D. 利益至上的人大多是名利之徒,为了利益,可以随意改变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是游离在真善美之外的没有境界的人。
20. 下列与文中“坚定是生命的黄金”这个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战国时期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B. 《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老师曾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C. 文天祥被俘后,抵制各种诱惑,在《正气歌》中写下“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句子,以表明心志。
D.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务斯道,废寝忘餐。”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21. 文章第⑦段,作者为什么说“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请结合全文回答。
答案
1.A 2.C 3.B 4.D 5.D 6.(1)比喻论证(2)对比论证(3)道理论证(4)举例论证
7.C
8、(1)一个失信的人被限制贷款,被禁止乘坐列车软卧,被禁止乘坐飞机……处处受限,处处碰壁,他因失信像被关进了牢笼一样失去了自由。他终于知道了失信的可怕。
(2)这幅漫画告诉我们:诚信才能行天下,信誉才是我们自由生活的通行证。
9.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 ”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含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没有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从而得出了结论:无论是到过北方还是没有到过北方的读者,驱遣着想象来读诗,都能得到审美的愉快,如果只死盯着文字,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
10.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自然得出了鉴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的结论。
11.文艺作品一般都具有形象性,尤其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形象性尤其突出,且情感表达也尤其浓烈。这些情感常常寄寓在形象之中,所谓“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要理解一篇文艺作品,就必须把握其情感,必须通过驱遣想象还原描述的形象,进而去体会作品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12.C 13、①想象文学与论说性作品的目的不同;②想象文学与论说性作品的写法不同;③想象文学与论说性作品关于“写实”的评判标准不同。
14、①理解“想象文学”的主旨,必须关注字里行间的关联与互动(分析字里行间的多重含义/分析隐喻所传达的讯息),而不是生硬地寻找共识、主旨。例如在阅读《孤独之旅》时,我发现小说并没有直接说明主旨,但其中对鸭群前后不同状态的描写(对杜小康前后不同心理状态的描写)暗含着“成长”的主题。(或:例如在《故乡》中,“我”重回故乡,看到故乡环境及人物的变化,在前后的关联对比中暗示了小说的主旨)②鉴赏“想象文学”还必须借助自己的经验(关注“想象文学”在我们想象中所创造出来的经验),思考其衍生的意义。仍以阅读小说《孤独之旅》的经验为例,主人公杜小康辍学离家、遭受孤独,从软弱、胆怯到勇敢、坚强的变化,让我想起了自己初中住校、远离父母的经验,让我明白只有面对挑战,才能获得心灵的成长。[或: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小说中“我”给叔叔小费的举动(面对穷困潦倒的叔叔时的内心活动),唤醒了我在生活中与亲人相处的经验,从而思考作者的态度和立场(理解了小说“呼唤真情”的主旨)]
15. “柔软地带”指生活中刚性的规则下良知的灵活变通。
16. 举例论证。以典型的事例来论证观点、讲述道理,既有一定的故事性,吸引人注意,又能给人事实胜于雄辩说服力,让人无可置辩。
17. 可以。这个工作人员的作法就是选文强调的“柔软地带”,既不破坏规则,又给弱者以关怀和帮助。
18. 我认为不需要。生活需要规则,“柔软地带”其实是规则的漏洞。本来就有好事之人会去钻这些漏洞,如果执法者再给人以“柔软地带”,等于在纵容这些人投机取巧,其实是在伤害更大人群的正当利益。(同意观点亦可)
19. B
20. D
21. (1)把坚定比作黄金,强调坚定的重要性。(2)有了坚定,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3)有了坚定,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4)没有坚定,人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是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