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零模考试考前押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1高三上·榆树月考)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出土了一批包括青铜礼器、仪仗用具等在内的精美文物。有专家指出,这批文物“有很多是来自中原地区夏商王朝风格的遗物”。这些考古新发现( )
A.可以说明分封制加强了对四川的统治
B.充分证明中原礼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
C.表明古蜀地区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
D.有助于揭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特点
2.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管理市场的专职官吏,有“胥师""质人""贾师”。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约券。这反映出当时( )
A.形成契约精神 B.规范商业行为
C.履践重农抑商 D.商品经济发达
3.汉初,“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积蓄了雄厚的经济力量。汉武帝时期,国家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通行货币,实行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这一变化( )
A.说明政府垄断商业贸易 B.解决了地方豪强问题
C.有利于维护国家大一统 D.有利民间手工业发展
4.某历史教科书描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三个办公机构构成中央政府的主要机关:秘书处负责制定政策,内阁审议,国务院执行”。其中的“国务院”指( )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礼 部
5.据《汉书》记载,武帝时,派黄门译长率领贸易船队,由南海出发,远航南亚诸国,提到黄支国出明珠、璧流离。在广州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种玻璃珠和琥珀雕饰品,所含的铅和钡成分极低,与当时国产铅、钡玻璃成分截然不同,而与西方玻璃相类似。这可以印证( )
A.中国玻璃制造技术是从国外传人
B.汉代对东南沿海的治理较为有效
C.中外之间贸易、技术和文化交流
D.广东地区民间与海外的贸易往来
6.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漕运和海运开通 B.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C.外贸港口兴起 D.玉米甘薯得到推广种植
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主张“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这表明魏源( )
A.主张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B.主张系统学习西方以抵御外侮
C.突破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 D.已意识到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
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根本出路
B.科技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资产阶级的需要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9.(2018高二下·安阳开学考)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选举产生
B.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之前
C.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D.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10.(2022高二上·涟水月考)陕甘宁边区的乡、市参议会既是议决机关又是执行机关,民众可以直接参与选举。参议员们都参加政府工作,参议会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共同讨论并决定乡里的大事,然后分工执行。这主要体现了( )
A.“三三制”的选举原则 B.直接民主的显著优势
C.议行合一的制度设计 D.简约灵活的干部制度
11.阿拉伯帝国时期,从东南亚的苏门答腊、马来西亚到南亚印度,再到西南欧的西班牙、北非的摩洛哥,甚至北欧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有阿拉伯商人的身影。这可用来说明,阿拉伯帝国( )
A.统治疆域辽阔 B.商业贸易繁荣
C.商人地位低下 D.加强对外拓殖
12.东罗马帝国灭亡前,君士坦丁堡的市场经常又被称为“威尼斯人的集市”。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威尼斯呼吁西欧的基督教国家团结对抗奥斯曼帝国,而大多数国家对此不感兴趣,并转而寻求到达东方的新航路。这反映出 ( )
A.威尼斯渴望向东方国家传播基督教
B.西欧多国不满威尼斯人的商业垄断
C.基督教国家希望与奥斯曼帝国交好
D.奥斯曼帝国维系了传统商路的畅通
13.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一方面封臣是封君的人,封君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另一方面封君与封臣具有一定的平等关系,一旦不用陪侍封君左右,封臣俨然就是自己领地中的国王。材料反映出,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 )
A.依附性与独立性的有机统一 B.私人关系与契约关系相结合
C.政治分封与军事义务的统一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1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
A.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B.外来移民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C.犹太人在帝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D.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很彻底
15.(2022·河南模拟)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但却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为创造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社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奠定基础。马克思的观点( )
A.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局面 B.继承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
C.阐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 D.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16.(2022高一下·期中)“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这一过程( )
A.有利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C.得益于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D.确立了东方从属西方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自以为世界中心的封闭体系,其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都把自己凌驾于万邦之上,而把周边地区的国家和部族视为“藩属”或“夷狄”。这些藩属国必须按时向中央王朝“进贡”,得到本朝天子的“册封”后,才能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四夷为外服,以“朝贡”为理想图式的“华夷秩序”。美籍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外交“华夷秩序”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18.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是民主与法制建立、发展、完善的演变过程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何怀宏《世袭社会》
材料二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面对这种变化,老子和孔子的治国理念有什么不同?
(2)概要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依据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然后作答)用史实说明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其人与“旧世界”发生的人口爆炸之间,是有关联的。印第安人向世界贡献出5项颇具价值的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豆类、树薯,这些作物后来得到广泛种植、食用。就地理分布而言,玉米恰好位于水稻和小麦的生长带之间。世界玉米田每单位平均产量几乎是小麦的两倍。美洲食用作物的最大优势,正在于它们对土壤,天气与栽培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全然不同,生长季节也与后者有异。美洲作物往往不会与旧世界作物竞争,反而与之互补。1492年之前的无用之地,因这些美洲植物的进驻,也变得能栽种粮食了。在许多地区,由于美洲作物对阳光,雨水或其他因素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不同,农人可以排除休耕季了。
——摘编自[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二 自17世纪初第一家荷兰酿酒厂成立以来,食品贸易和饮食文化使纽约焕然一新,食品企业通过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和运输创新为食品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加上在战时为水手和士兵提供食物,纽约的食品制造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大量涌入的德国移民使纽约的啤酒厂成倍增长,纽约曾是19世纪美国最大的啤酒花种植基地。1862年,南北战争时期的啤酒消费税催生了美国啤酒酿造协会,这个以啤酒制造商为主的行业协会在很长时间内都以德语为官方语言。19世纪中叶兴起于纽约市内的肉类加工区,离时装区不远,到1900年,该地区已聚集了250家屠宰场和包装厂。
——摘译自[美]JoySantlofer《食品都市》(FoodCity:FourCenturiesofFood-MakinginNewYork)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洲作物外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纽约跻身食品都市的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世界食品(物种)交流进程中得出的认识。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关于同时代西方奢侈品的描述,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这个乱晃的秤砣般的坠物,显然就是摆钟的摆。
宝玉房间里,"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贾政一行人)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玻璃大镜相照。"
元春省亲,"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宝玉屋里的丫头晴雯得了感冒,发烧头疼,鼻塞声重。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了关窍。"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厢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道;""嗅些罢!走了气就不好了。"晴雯听说,忙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怎样,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觉鼻中一股酸辣,透入内门,接连打了五六个喷嚏.眼泪鼻涕登时齐流。晴雯忙收了盒子,笑道."了不得,好爽快!拿纸来。"
——摘编自《海洋史研究(第十七辑)》
提取材料信息,对《红楼梦》中记载的西方奢侈品现象加以阐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出土的精美文物,“有很多是来自中原地区夏商王朝风格的遗物”,这表明古蜀文明和中原地区夏商王朝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古蜀文明接受了夏商王朝的强烈影响。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再次证实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进程提供了更多考古实物证据,有助于揭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特点,故D项正确;
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故A项错误;
材料只强调中原礼制对古蜀文明的影响,所以不能充分证明中原礼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故B项错误;
材料只涉及青铜礼器、仪仗用具等在内的一批精美文物有中原地区夏商王朝的风格,这不能说明古蜀地区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解答需要掌握四川三星堆遗址的作用,考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古代的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3.【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答案】C
【知识点】三省六部制
5.【答案】C
【知识点】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
6.【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
7.【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及表现
8.【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新发展
9.【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英国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即成为执政党,党的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负责组阁,A说法正确。
CD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CD说法正确。
B“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而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前期,在此之后,B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小,结合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和完善的史实回答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中国局部抗战与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材料“陕甘宁边区的乡、市参议会既是议决机关又是执行机关”“参议员们都参加政府工作”“参议会......分工执行”体现了陕甘宁边区议行合一的制度设计,C正确;
“三三制”的选举原则是指在政权机关人员配备上,共产党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和材料无关,排除A;
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可以直接选举,但不等于直接民主,而且也没有强调这样做的影响,故“显著优势”的结论不能得出,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简约灵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贡献。
11.【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12.【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3.【答案】A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14.【答案】A
【知识点】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
【解析】【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择业等方面限制均取消这就从根本上为德意志的发展提供了保障。A正确;
B项材料只提到犹太人的权利,排除;
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D项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专制传统和军国主义色彩,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进行分析即可。
15.【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据材料,马克思的观点是,资本主义虽然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但却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为创造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社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奠定基础,这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由资本主义走向更高级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故答案为C项。
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且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更多的是批判,均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6.【答案】B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体现的是成立垄断公司、殖民扩张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B项正确;
AC项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D项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西欧国家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成立“垄断公司”,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
17.【答案】(1)形成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国的国力强大;科技和经济的长期领先;受儒家义利观念的影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2)趋势:由传统朝贡外交到逐渐形成近代外交体制;由被动适应西方列强要求到主动设置调整。评价: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客观上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始终未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汉武帝疆域开拓与民族治理;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18.【答案】(1)变化:从“以礼治国”到“以法治国”开始形成。
老子:无为而治;孔子:以德治国。
(2)思想:法律用于调节国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全面借鉴外国的法律制度,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
背景:近代西方法律传入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统治的危机。
(3)思想: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实践:1982年颁布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文化的特点与价值;孔子及其思想主张;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19.【答案】(1)意义: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推动了世界各地荒地的开发;推动了耕作方式(耕作制度)的改进;促进了畜牧业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旧大陆居民的饮食习惯(丰富了食品选择);衍生出新的饮食文化(带动了文化交流)。(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人口的迁徙(欧洲技术移民涌入美国);战争和探险对食物保鲜的要求提升;城市化的发展;行业协会的成立(产业集聚现象和行业垄断组织的形成)。(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认识:食品交流既是经济交流也是文化交流;食品交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食物物种的交流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食物物种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流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0.【答案】示例:
信息:材料中涉及的西方奢侈品主要有自鸣钟(摆钟),穿衣镜、水晶玻璃灯、鼻烟等。
阐释:《红楼梦》中对西方奢侈品的记载,本质上是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缩影。其出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等带来的中西方贸易的发展所致。同时也与中国明清之际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富裕人家及商帮的出现有一定的关联。这种记载既是曹雪芹基于早年生活经历和自家家世后来走向衰败的艺术再现,也是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发展与迟滞、欧洲商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客观体现。
根据材料“这个乱晃的秤砣般的坠物,显然就是摆钟的摆……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 可知,材料中提到的西方奢侈品有自鸣钟(摆钟),穿衣镜、水晶玻璃灯、鼻烟等,故可结合明清时期的国际环境,从新航路开辟、对西学东渐的影响、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进行阐述,从而形成此时中西方物质文明的对比差异。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
1 / 1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零模考试考前押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1高三上·榆树月考)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出土了一批包括青铜礼器、仪仗用具等在内的精美文物。有专家指出,这批文物“有很多是来自中原地区夏商王朝风格的遗物”。这些考古新发现( )
A.可以说明分封制加强了对四川的统治
B.充分证明中原礼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
C.表明古蜀地区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
D.有助于揭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特点
【答案】D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出土的精美文物,“有很多是来自中原地区夏商王朝风格的遗物”,这表明古蜀文明和中原地区夏商王朝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古蜀文明接受了夏商王朝的强烈影响。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再次证实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进程提供了更多考古实物证据,有助于揭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特点,故D项正确;
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故A项错误;
材料只强调中原礼制对古蜀文明的影响,所以不能充分证明中原礼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故B项错误;
材料只涉及青铜礼器、仪仗用具等在内的一批精美文物有中原地区夏商王朝的风格,这不能说明古蜀地区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解答需要掌握四川三星堆遗址的作用,考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2.西周时期,在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管理市场的专职官吏,有“胥师""质人""贾师”。商贾在市场上进行贸易,都有“质人”制发买卖的契约券。这反映出当时( )
A.形成契约精神 B.规范商业行为
C.履践重农抑商 D.商品经济发达
【答案】B
【知识点】古代的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3.汉初,“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积蓄了雄厚的经济力量。汉武帝时期,国家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通行货币,实行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这一变化( )
A.说明政府垄断商业贸易 B.解决了地方豪强问题
C.有利于维护国家大一统 D.有利民间手工业发展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某历史教科书描述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三个办公机构构成中央政府的主要机关:秘书处负责制定政策,内阁审议,国务院执行”。其中的“国务院”指( )
A.门下省 B.中书省 C.尚书省 D.礼 部
【答案】C
【知识点】三省六部制
5.据《汉书》记载,武帝时,派黄门译长率领贸易船队,由南海出发,远航南亚诸国,提到黄支国出明珠、璧流离。在广州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一种玻璃珠和琥珀雕饰品,所含的铅和钡成分极低,与当时国产铅、钡玻璃成分截然不同,而与西方玻璃相类似。这可以印证( )
A.中国玻璃制造技术是从国外传人
B.汉代对东南沿海的治理较为有效
C.中外之间贸易、技术和文化交流
D.广东地区民间与海外的贸易往来
【答案】C
【知识点】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
6.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漕运和海运开通 B.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C.外贸港口兴起 D.玉米甘薯得到推广种植
【答案】D
【知识点】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
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主张“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这表明魏源( )
A.主张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B.主张系统学习西方以抵御外侮
C.突破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 D.已意识到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及表现
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根本出路
B.科技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资产阶级的需要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新发展
9.(2018高二下·安阳开学考)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选举产生
B.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之前
C.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D.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答案】B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A根据所学知识,英国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即成为执政党,党的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负责组阁,A说法正确。
CD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CD说法正确。
B“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而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前期,在此之后,B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难度较小,结合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和完善的史实回答即可。
10.(2022高二上·涟水月考)陕甘宁边区的乡、市参议会既是议决机关又是执行机关,民众可以直接参与选举。参议员们都参加政府工作,参议会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共同讨论并决定乡里的大事,然后分工执行。这主要体现了( )
A.“三三制”的选举原则 B.直接民主的显著优势
C.议行合一的制度设计 D.简约灵活的干部制度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局部抗战与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材料“陕甘宁边区的乡、市参议会既是议决机关又是执行机关”“参议员们都参加政府工作”“参议会......分工执行”体现了陕甘宁边区议行合一的制度设计,C正确;
“三三制”的选举原则是指在政权机关人员配备上,共产党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和材料无关,排除A;
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可以直接选举,但不等于直接民主,而且也没有强调这样做的影响,故“显著优势”的结论不能得出,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简约灵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的能力,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性力量。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贡献。
11.阿拉伯帝国时期,从东南亚的苏门答腊、马来西亚到南亚印度,再到西南欧的西班牙、北非的摩洛哥,甚至北欧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有阿拉伯商人的身影。这可用来说明,阿拉伯帝国( )
A.统治疆域辽阔 B.商业贸易繁荣
C.商人地位低下 D.加强对外拓殖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12.东罗马帝国灭亡前,君士坦丁堡的市场经常又被称为“威尼斯人的集市”。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威尼斯呼吁西欧的基督教国家团结对抗奥斯曼帝国,而大多数国家对此不感兴趣,并转而寻求到达东方的新航路。这反映出 ( )
A.威尼斯渴望向东方国家传播基督教
B.西欧多国不满威尼斯人的商业垄断
C.基督教国家希望与奥斯曼帝国交好
D.奥斯曼帝国维系了传统商路的畅通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3.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一方面封臣是封君的人,封君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另一方面封君与封臣具有一定的平等关系,一旦不用陪侍封君左右,封臣俨然就是自己领地中的国王。材料反映出,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 )
A.依附性与独立性的有机统一 B.私人关系与契约关系相结合
C.政治分封与军事义务的统一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答案】A
【知识点】封君封臣制度
1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
A.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B.外来移民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C.犹太人在帝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D.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很彻底
【答案】A
【知识点】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
【解析】【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择业等方面限制均取消这就从根本上为德意志的发展提供了保障。A正确;
B项材料只提到犹太人的权利,排除;
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D项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专制传统和军国主义色彩,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进行分析即可。
15.(2022·河南模拟)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但却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为创造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社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奠定基础。马克思的观点( )
A.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局面 B.继承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
C.阐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 D.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据材料,马克思的观点是,资本主义虽然导致了人性的异化,但却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为创造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社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奠定基础,这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由资本主义走向更高级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故答案为C项。
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且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更多的是批判,均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马克思主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6.(2022高一下·期中)“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这一过程( )
A.有利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C.得益于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D.确立了东方从属西方的关系
【答案】B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体现的是成立垄断公司、殖民扩张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B项正确;
AC项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D项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西欧国家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成立“垄断公司”,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自以为世界中心的封闭体系,其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都把自己凌驾于万邦之上,而把周边地区的国家和部族视为“藩属”或“夷狄”。这些藩属国必须按时向中央王朝“进贡”,得到本朝天子的“册封”后,才能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四夷为外服,以“朝贡”为理想图式的“华夷秩序”。美籍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外交“华夷秩序”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答案】(1)形成的原因:长期以来,中国的国力强大;科技和经济的长期领先;受儒家义利观念的影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2)趋势:由传统朝贡外交到逐渐形成近代外交体制;由被动适应西方列强要求到主动设置调整。评价: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客观上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始终未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元朝的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汉武帝疆域开拓与民族治理;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18.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是民主与法制建立、发展、完善的演变过程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何怀宏《世袭社会》
材料二 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面对这种变化,老子和孔子的治国理念有什么不同?
(2)概要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梁启超的法治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依据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然后作答)用史实说明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答案】(1)变化:从“以礼治国”到“以法治国”开始形成。
老子:无为而治;孔子:以德治国。
(2)思想:法律用于调节国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全面借鉴外国的法律制度,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
背景:近代西方法律传入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统治的危机。
(3)思想:以法制保障人民民主。实践:1982年颁布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知识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文化的特点与价值;孔子及其思想主张;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其人与“旧世界”发生的人口爆炸之间,是有关联的。印第安人向世界贡献出5项颇具价值的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豆类、树薯,这些作物后来得到广泛种植、食用。就地理分布而言,玉米恰好位于水稻和小麦的生长带之间。世界玉米田每单位平均产量几乎是小麦的两倍。美洲食用作物的最大优势,正在于它们对土壤,天气与栽培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全然不同,生长季节也与后者有异。美洲作物往往不会与旧世界作物竞争,反而与之互补。1492年之前的无用之地,因这些美洲植物的进驻,也变得能栽种粮食了。在许多地区,由于美洲作物对阳光,雨水或其他因素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不同,农人可以排除休耕季了。
——摘编自[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二 自17世纪初第一家荷兰酿酒厂成立以来,食品贸易和饮食文化使纽约焕然一新,食品企业通过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和运输创新为食品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加上在战时为水手和士兵提供食物,纽约的食品制造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大量涌入的德国移民使纽约的啤酒厂成倍增长,纽约曾是19世纪美国最大的啤酒花种植基地。1862年,南北战争时期的啤酒消费税催生了美国啤酒酿造协会,这个以啤酒制造商为主的行业协会在很长时间内都以德语为官方语言。19世纪中叶兴起于纽约市内的肉类加工区,离时装区不远,到1900年,该地区已聚集了250家屠宰场和包装厂。
——摘译自[美]JoySantlofer《食品都市》(FoodCity:FourCenturiesofFood-MakinginNewYork)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洲作物外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纽约跻身食品都市的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世界食品(物种)交流进程中得出的认识。
【答案】(1)意义: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推动了世界各地荒地的开发;推动了耕作方式(耕作制度)的改进;促进了畜牧业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旧大陆居民的饮食习惯(丰富了食品选择);衍生出新的饮食文化(带动了文化交流)。(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人口的迁徙(欧洲技术移民涌入美国);战争和探险对食物保鲜的要求提升;城市化的发展;行业协会的成立(产业集聚现象和行业垄断组织的形成)。(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认识:食品交流既是经济交流也是文化交流;食品交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食物物种的交流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后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食物物种的交流;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的交流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关于同时代西方奢侈品的描述,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这个乱晃的秤砣般的坠物,显然就是摆钟的摆。
宝玉房间里,"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贾政一行人)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玻璃大镜相照。"
元春省亲,"只见清流一带,势若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光雪浪……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宝玉屋里的丫头晴雯得了感冒,发烧头疼,鼻塞声重。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了关窍。"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厢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道;""嗅些罢!走了气就不好了。"晴雯听说,忙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怎样,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觉鼻中一股酸辣,透入内门,接连打了五六个喷嚏.眼泪鼻涕登时齐流。晴雯忙收了盒子,笑道."了不得,好爽快!拿纸来。"
——摘编自《海洋史研究(第十七辑)》
提取材料信息,对《红楼梦》中记载的西方奢侈品现象加以阐释。
【答案】示例:
信息:材料中涉及的西方奢侈品主要有自鸣钟(摆钟),穿衣镜、水晶玻璃灯、鼻烟等。
阐释:《红楼梦》中对西方奢侈品的记载,本质上是明清之际西学东渐的缩影。其出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等带来的中西方贸易的发展所致。同时也与中国明清之际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富裕人家及商帮的出现有一定的关联。这种记载既是曹雪芹基于早年生活经历和自家家世后来走向衰败的艺术再现,也是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发展与迟滞、欧洲商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客观体现。
根据材料“这个乱晃的秤砣般的坠物,显然就是摆钟的摆……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 可知,材料中提到的西方奢侈品有自鸣钟(摆钟),穿衣镜、水晶玻璃灯、鼻烟等,故可结合明清时期的国际环境,从新航路开辟、对西学东渐的影响、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进行阐述,从而形成此时中西方物质文明的对比差异。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曲;明清时期的农业的发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