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调查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一些大墓,墓穴规模宏大,使用木椁葬具,有大量精美的陶器和石骨器,有些多达100多件,而且还有精美的玉器和象牙器等。这反映了当时( )
A.邦国的出现 B.生产工具注重实用性
C.生产力发展 D.陶瓷技术有明显进步
【答案】C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2.汉武帝时,李广利征服大宛后率军在西域屯田。《汉书 西域传上》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犂皆有屯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武帝此举旨在( )
A.促进西域农业发展 B.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C.直接管辖西域地区 D.全面反击匈奴袭扰
【答案】B
【知识点】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
3.“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对此,隋文帝( )
A.确立三省六部制 B.改革租调制
C.推行州县二级制 D.推行郡县制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兴亡
4.金世宗时,女真人唐括安礼曾说“猛安人(指女真人)与汉户,今皆一家,彼耕此种,皆是国人”,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融合 B.边疆和内地一体化
C.南北对峙 D.沿袭汉制巩固统一
【答案】A
【知识点】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5.清时南京所产的绸缎,“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晋、绛,逾大河,上秦、雍、甘、凉;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越五岭、湖湘、豫章、两浙、七闽:溯淮、泗,道汝、洛”,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江南成为经济重心
C.区域长途贸易兴盛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6.容闳评价太平天国:“太平军一役……其可称为良好结果者惟有一事,即天假此役,以破中国顽固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所谓“新国家之思想”( )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是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D.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7.1920年浙江督军在给江西督军、江苏督军、福州督军发出的公开电报中,明确提议为“守和平之秩序”,不妨仿照“庚子年间,东南各省联防自保”之先例,确保“京津保战事无论状况如何,我联防各省不得取干涉军事主义,如背此言,视为公敌”。这实际上主张( )
A.军阀割据自保 B.各省联合求强
C.弱化中央集权 D.地方联合反帝
【答案】A
【知识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8.1930年5月,毛泽东开展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在此基础上写出了党内最早批判教条主义的著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活动( )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C.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D.贯彻了八七会议的精神
【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9.如图由1949年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教育管理委员会绘制发行,当时创作这幅宣传画意在( )
A.号召青年积极参军支前 B.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C.动员民众支援国家建设 D.宣传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意义
10.抗战时期工业内迁运动和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运动是中国工业发展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两者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B.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
C.都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内迁 D.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B
【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11.如图所示历史事件( )
A.促进了众多城邦国家的建立 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C.客观上促进了各文明的交流 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
【答案】C
【知识点】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
12.如表为1679-1681年英国议会中辉格派和托利派的主张。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派别 主张
辉格派 认为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公爵无权继承王位,他们提出了一个“排斥法案”,主张将詹姆斯公爵排斥在继承权之外
托利派 主张詹姆斯公爵有继承王位权利的人,反对通过“排斥法案”
A.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B.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
C.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斗争 D.不同的阶级利益和政治观点
【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
13.爱德华 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年)是近代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他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批判了基督教会,认为“传统的罗马英勇精神”在基督教的影响下消失了,基督教所起的破坏作用就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据此可知( )
A.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基督教兴起
B.吉本的史学研究体现了时代特征
C.该著作全面分析了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D.吉本的史学研究受唯物史观指导
【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
14.19世纪后期,拉美国家的铁路建设进入高潮,但许多拉美国家的铁路网呈扇形通往面向欧洲的港口,而本国各地之间的交通却非常落后。这体现了当时拉美( )
A.早期工业化的进展 B.沦为欧洲的殖民地
C.依附世界经济体系 D.各国的发展不平衡
【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5.如表为1913~1937年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其中,苏联(俄国)是( )
1913~1937年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国家 年份 ① ② ③ ④ ⑤
1913年 15 11 13 8 4
1925年 15 14 8 7 1
1937年 14 12 9 5 1
——摘编自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年鉴
A.② B.③ C.④ D.⑤
【答案】D
【知识点】“苏联模式”
16.1961年5月,肯尼迪在国情咨文中里说“人类在太空领域的发展正在决定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现在是美国应该取得更大进展的时候了,我们必须在空间领域发挥领导作用。”首次提出关于载人登月的阿波罗计划。肯尼迪意在强调阿波罗计划( )
A.为了应对古巴导弹危机 B.提升美国综合实力
C.巩固美国在太空的霸权 D.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答案】B
【知识点】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儒家有一种入世苦行的精神,集中表现在“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上,而范仲淹是最先标榜这种“先觉”精神的人。具有这种改造社会理想的宋代儒家,特别重视移风易俗,以修身齐家作为其政治实践。而治理宗族则被看成是齐家的行为。
皇祐二年(1050),范仲淹以官俸所得,在苏州长洲、吴县买良田十多顷,将每年所得租米赡养宗族,置屋以贮藏、发放租米,号称义庄。还设有供族人居住的义宅和供族人学习的义学,可谓教养咸备。范氏义庄条规完善,为后世设置义田、义庄提供了典范。
范仲淹设置义庄在宋人钱公辅《义田记》中被这样记载:“方贵显时,于其里中买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一人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日食人米一升,岁衣人衣一缣,嫁女者钱五十千,娶妇者二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粳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霈然有余而无穷。仕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之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常建华《明代江南的役田、义田与宗族》
(1) 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范仲淹“齐家的行为”及其思想渊源。
(2) 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范仲淹实践的目的和特点。
(3) 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范仲淹实践的影响。
【答案】(1)建立慈善性质的义庄。思想渊源:传统宗法观念、宋代理学思想。
(2)目的:为了赈济族人,礼仪教化宗族,缓和社会矛盾。特点:宗族成员为主,经济资助,遵行礼仪规范,订立约束机制。
(3)有利于团结族人和增强宗族凝聚力,为后世效仿影响深远。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18.材料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 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2) 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答案】(1)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2)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知识点】洋务运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图是如今广为流传的一幅照片,“记录”了四川省广汉县向阳镇当年“撤社建乡”的情景:两名工作人员,一个正摘下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另一个举着“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等着挂上去。1980年9月的一天,按照公社党委之前的研究决定,向阳公社的干部钟太银将公社的牌子取下来,换上了“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
向阳镇党委副书记杨宏达向记者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之前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在1998年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时候,补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提取信息,为如图“撤社建乡”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达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论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行。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1985年春,我国的撤社建乡(镇)工作完成,实行了近27年人民公社制度至此不复存在。
总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曾取得过重大成果,但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Clark和Cummins收集了1500-1914年间1.4万多英国人的遗嘱记录,其中包括逝者的财产清单、子女、年龄、职业等信息。他们发现,16世纪中,富人(财富水平位于最高的三分之一)的净生育率为5.9个小孩,而穷人(财富水平处于最低的三分之一)的净生育率为3个,富人与穷人的净生育率差为2.9个;到17世纪末,富人净生育率下降到3.5个,而穷人净生育率降到2.5个:但是工业革命之后,到1820年,富人和穷人的平均净生育率持平,都为3个;而20世纪以来,富人生育率却低于穷人。尤其是,在1820年以前,显然是越富的家庭,净生育率越高;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富人和穷人在生育率上无区别:再往后,则反过来,越穷的家庭,小孩数量越多。在这400多年里,穷人的净生育率维持在2.5-3个之间,而富人生育率一直在下降。
材料二:量化方法在20世纪50、60年代就进入历史研究。但由于缺乏计算机和数据库工具,这种应用一直有限。过去40年里,电脑能力、数据库化、互联网化都突飞猛进,这些变迁带来最近十几年在历史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革命,许多原来无法做的长历史研究今天可以做。量化历史研究不只是用数据说话,也不只是统计检验以前历史学家提出的假说,而是也带来新认知。
——上述材料摘编自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与新知识革命——以财富差距与消费差距的历史研究为例》
(1) 据材料一概括子女数量跟财富的关系,结合所学说明这一关系。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量化历史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史学价值。
【答案】(1)关系:财富差距影响家庭的子女数。说明: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社会时期,劳动力数量重要,人多是优势,富人会有更多子女。富有家庭生活有保障,供养的小孩数更多;富人家庭有医疗保障,营养好,生育率高。在工业革命之后,人力资本比简单劳动力更重要,这意味着小孩质量比数量重要。新的趋势是富人更在乎提升子女质量,而穷人继续追求简单的子女数量。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改变了财富对子女数量的意义,使低收入群体反而有子女数量上的“优势”
(2)背景:科学技术新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价值:有效利用历史大数据,能增进对历史整体的认识,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激发新史学的活力。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1 / 1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调查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大汶口文化遗址中,一些大墓,墓穴规模宏大,使用木椁葬具,有大量精美的陶器和石骨器,有些多达100多件,而且还有精美的玉器和象牙器等。这反映了当时( )
A.邦国的出现 B.生产工具注重实用性
C.生产力发展 D.陶瓷技术有明显进步
2.汉武帝时,李广利征服大宛后率军在西域屯田。《汉书 西域传上》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犂皆有屯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武帝此举旨在( )
A.促进西域农业发展 B.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C.直接管辖西域地区 D.全面反击匈奴袭扰
3.“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对此,隋文帝( )
A.确立三省六部制 B.改革租调制
C.推行州县二级制 D.推行郡县制
4.金世宗时,女真人唐括安礼曾说“猛安人(指女真人)与汉户,今皆一家,彼耕此种,皆是国人”,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融合 B.边疆和内地一体化
C.南北对峙 D.沿袭汉制巩固统一
5.清时南京所产的绸缎,“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晋、绛,逾大河,上秦、雍、甘、凉;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越五岭、湖湘、豫章、两浙、七闽:溯淮、泗,道汝、洛”,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江南成为经济重心
C.区域长途贸易兴盛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6.容闳评价太平天国:“太平军一役……其可称为良好结果者惟有一事,即天假此役,以破中国顽固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所谓“新国家之思想”( )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是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D.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7.1920年浙江督军在给江西督军、江苏督军、福州督军发出的公开电报中,明确提议为“守和平之秩序”,不妨仿照“庚子年间,东南各省联防自保”之先例,确保“京津保战事无论状况如何,我联防各省不得取干涉军事主义,如背此言,视为公敌”。这实际上主张( )
A.军阀割据自保 B.各省联合求强
C.弱化中央集权 D.地方联合反帝
8.1930年5月,毛泽东开展了著名的寻乌调查,在此基础上写出了党内最早批判教条主义的著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活动( )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C.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D.贯彻了八七会议的精神
9.如图由1949年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化教育管理委员会绘制发行,当时创作这幅宣传画意在( )
A.号召青年积极参军支前 B.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C.动员民众支援国家建设 D.宣传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0.抗战时期工业内迁运动和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运动是中国工业发展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两者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B.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
C.都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内迁 D.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11.如图所示历史事件( )
A.促进了众多城邦国家的建立 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C.客观上促进了各文明的交流 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
12.如表为1679-1681年英国议会中辉格派和托利派的主张。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派别 主张
辉格派 认为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公爵无权继承王位,他们提出了一个“排斥法案”,主张将詹姆斯公爵排斥在继承权之外
托利派 主张詹姆斯公爵有继承王位权利的人,反对通过“排斥法案”
A.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B.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
C.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斗争 D.不同的阶级利益和政治观点
13.爱德华 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年)是近代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他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批判了基督教会,认为“传统的罗马英勇精神”在基督教的影响下消失了,基督教所起的破坏作用就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据此可知( )
A.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基督教兴起
B.吉本的史学研究体现了时代特征
C.该著作全面分析了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D.吉本的史学研究受唯物史观指导
14.19世纪后期,拉美国家的铁路建设进入高潮,但许多拉美国家的铁路网呈扇形通往面向欧洲的港口,而本国各地之间的交通却非常落后。这体现了当时拉美( )
A.早期工业化的进展 B.沦为欧洲的殖民地
C.依附世界经济体系 D.各国的发展不平衡
15.如表为1913~1937年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其中,苏联(俄国)是( )
1913~1937年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国家 年份 ① ② ③ ④ ⑤
1913年 15 11 13 8 4
1925年 15 14 8 7 1
1937年 14 12 9 5 1
——摘编自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年鉴
A.② B.③ C.④ D.⑤
16.1961年5月,肯尼迪在国情咨文中里说“人类在太空领域的发展正在决定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现在是美国应该取得更大进展的时候了,我们必须在空间领域发挥领导作用。”首次提出关于载人登月的阿波罗计划。肯尼迪意在强调阿波罗计划( )
A.为了应对古巴导弹危机 B.提升美国综合实力
C.巩固美国在太空的霸权 D.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儒家有一种入世苦行的精神,集中表现在“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上,而范仲淹是最先标榜这种“先觉”精神的人。具有这种改造社会理想的宋代儒家,特别重视移风易俗,以修身齐家作为其政治实践。而治理宗族则被看成是齐家的行为。
皇祐二年(1050),范仲淹以官俸所得,在苏州长洲、吴县买良田十多顷,将每年所得租米赡养宗族,置屋以贮藏、发放租米,号称义庄。还设有供族人居住的义宅和供族人学习的义学,可谓教养咸备。范氏义庄条规完善,为后世设置义田、义庄提供了典范。
范仲淹设置义庄在宋人钱公辅《义田记》中被这样记载:“方贵显时,于其里中买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一人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日食人米一升,岁衣人衣一缣,嫁女者钱五十千,娶妇者二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粳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霈然有余而无穷。仕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之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常建华《明代江南的役田、义田与宗族》
(1) 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范仲淹“齐家的行为”及其思想渊源。
(2) 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范仲淹实践的目的和特点。
(3) 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范仲淹实践的影响。
18.材料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 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2) 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图是如今广为流传的一幅照片,“记录”了四川省广汉县向阳镇当年“撤社建乡”的情景:两名工作人员,一个正摘下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另一个举着“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等着挂上去。1980年9月的一天,按照公社党委之前的研究决定,向阳公社的干部钟太银将公社的牌子取下来,换上了“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
向阳镇党委副书记杨宏达向记者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之前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在1998年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时候,补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提取信息,为如图“撤社建乡”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达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Clark和Cummins收集了1500-1914年间1.4万多英国人的遗嘱记录,其中包括逝者的财产清单、子女、年龄、职业等信息。他们发现,16世纪中,富人(财富水平位于最高的三分之一)的净生育率为5.9个小孩,而穷人(财富水平处于最低的三分之一)的净生育率为3个,富人与穷人的净生育率差为2.9个;到17世纪末,富人净生育率下降到3.5个,而穷人净生育率降到2.5个:但是工业革命之后,到1820年,富人和穷人的平均净生育率持平,都为3个;而20世纪以来,富人生育率却低于穷人。尤其是,在1820年以前,显然是越富的家庭,净生育率越高;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富人和穷人在生育率上无区别:再往后,则反过来,越穷的家庭,小孩数量越多。在这400多年里,穷人的净生育率维持在2.5-3个之间,而富人生育率一直在下降。
材料二:量化方法在20世纪50、60年代就进入历史研究。但由于缺乏计算机和数据库工具,这种应用一直有限。过去40年里,电脑能力、数据库化、互联网化都突飞猛进,这些变迁带来最近十几年在历史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革命,许多原来无法做的长历史研究今天可以做。量化历史研究不只是用数据说话,也不只是统计检验以前历史学家提出的假说,而是也带来新认知。
——上述材料摘编自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与新知识革命——以财富差距与消费差距的历史研究为例》
(1) 据材料一概括子女数量跟财富的关系,结合所学说明这一关系。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量化历史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史学价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2.【答案】B
【知识点】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
3.【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兴亡
4.【答案】A
【知识点】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5.【答案】C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6.【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7.【答案】A
【知识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8.【答案】B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9.【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意义
10.【答案】B
【知识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11.【答案】C
【知识点】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
12.【答案】A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
13.【答案】B
【知识点】罗马帝国
14.【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5.【答案】D
【知识点】“苏联模式”
16.【答案】B
【知识点】冷战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17.【答案】(1)建立慈善性质的义庄。思想渊源:传统宗法观念、宋代理学思想。
(2)目的:为了赈济族人,礼仪教化宗族,缓和社会矛盾。特点:宗族成员为主,经济资助,遵行礼仪规范,订立约束机制。
(3)有利于团结族人和增强宗族凝聚力,为后世效仿影响深远。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
18.【答案】(1)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2)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知识点】洋务运动
19.【答案】论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行。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1985年春,我国的撤社建乡(镇)工作完成,实行了近27年人民公社制度至此不复存在。
总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曾取得过重大成果,但是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要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要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答案】(1)关系:财富差距影响家庭的子女数。说明: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社会时期,劳动力数量重要,人多是优势,富人会有更多子女。富有家庭生活有保障,供养的小孩数更多;富人家庭有医疗保障,营养好,生育率高。在工业革命之后,人力资本比简单劳动力更重要,这意味着小孩质量比数量重要。新的趋势是富人更在乎提升子女质量,而穷人继续追求简单的子女数量。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改变了财富对子女数量的意义,使低收入群体反而有子女数量上的“优势”
(2)背景:科学技术新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价值:有效利用历史大数据,能增进对历史整体的认识,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激发新史学的活力。
【知识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