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8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单元知识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开始活跃起来,这是各国历史上的共同现象。
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货币产生了。货币经历了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演进过程,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同样,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大背景下,国家政权逐步实施了各项税收政策。中国古代实行赋役制度,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则是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
通过本单元学习,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以及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实行。
唯物史观:使学生从历史发展角度认识我国货币和相关制度的发展措施,了解货币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意图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对货币制度的利弊得失进行辩证分析。
时空观念:让学生把握不同时期和地区货币及制度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历史上我国货币制度的演进进程、彼此影响和历史意义进行概括。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我国货币制度是一个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货币制度的延续、变迁和相互影响,理解货币制度形成和变化的复杂社会因素。
史料史证:论证我国货币及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演变和产生的影响,对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论从史出”的能力。
家国情怀:认识我国货币制度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我国历史上货币制度的演进,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货币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使用情况和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概念阐释: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交换的过程中,逐渐地、本能地形成的。货币的诞生需要一定的交换形式;货币的诞生同样需要以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作为前提;物质财富的私有制属性以及市场交换行为的普及为货币的诞生提供了外部条件和因素。
货币产生的原因:生产力与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类进入农耕时代,所能生产出的物质资料越来越丰富,这个时候,人们很难去衡量到底一只羊能换多少兜水果,几只羊才能换来一头牛……这样一来,人们不得不寻找一种双方都能接受其价值的物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牛羊、贝壳、宝石、盐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作为“一般等价物”来进行交易。
货币职能:货币职能是指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货币的这五大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世界货币一览
英镑
加拿大元
美元
澳大利亚元
俄罗斯卢布
新加坡元
泰国铢
韩国圆
韩国圆
欧元
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名片。它既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又是反映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的艺术品。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综合反应。
时空坐标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大事件
前475年
前202年
618年
960年
1271年
1368年
1935年
前1046年
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金银承担货币职能
铸行开元通宝钱
国民政府法币改革
人工铜铸币出现
开始铸造五铢铜钱
纸币交子(辅币)诞生
白银货币化主币化
近代的晚清与民国
货币统一为方孔钱
前221年
1840年
1949年来
金圆券的币制改革人民币的开始发行
钞成单一流通货币
1948年
人民币形成多品种
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商 西周… 战国 秦朝 西汉… 唐朝… 北宋… 元朝 明清时期 中华民国 新中国
中国货币演进
世界货币体系
1929
1944
1973
1976
1816
英国实行
金本位制度
金本位货币制度建立
经济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牙买加体系
1880
英国放弃
金本位制
1931
1914
世界大战
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金库
必修与选择必性必修的关系
选择性必修课文目录
专题
必修教材课文目录
通史+专题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目录: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古代货币的发展
2、近代货币的改革
3、当代人民币制度的形成
1、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时代
2、以美元为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
3、牙买加体系
4、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诗经》里面收录了一首题为《氓》的民歌,开始的部分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大意为: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诗中的“布”,有人认为指的是“布币”,即先秦时期铸造的一种铲形铜币。它反映了当时贸易中使用铜铸币的情况。
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鎛(bó)演变而来,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阅读教材,回答货币出现的原因,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什么,有哪些证据?
原因: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①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还出土了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②贝用作货币,在汉字的结构中找到佐证。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旁。
证据:
财贩购货贷贪赊贡贼贾贺赠费······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1、先秦时期:
①夏:海贝
②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汉字体现
财
贩
购
货
贷
贪
赊
贡
贼
贾
贺
赠
贿
发现以上汉字的共同点,说明了什么现象?
都与贝有关,说明贝币是古代经济发展的
起源与社会基石,是常用的一般等价物。
铜贝
●铜铸布币
这一时期出现铜铸币的原因?有什么意义?
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②冶铜技术的长足发展,
铜不易腐蚀、造价低。
意义:
原因:
铜铸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1、先秦时期:
①夏:海贝
②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③春秋战国:铜铸币样式多样
多元货币的四大体系:布币、刀币、圜币、蚁鼻钱
布币
刀币
圜(yuan)币
蚁鼻(鬼脸)钱
材料: 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由于币制的极不统一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 ——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币制不统一有哪些弊端?
①频繁的货币换算导致效率低下(阻碍各国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
②不利于商品贸易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剧国家分裂。(经济、政治)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1、先秦时期:
①夏:海贝
②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③春秋战国:铜铸币样式多样
2、秦朝: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A、秦朝统一货币原因:
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②秦朝完成国家统一;
③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④巩固政权的需要。
秦半两钱特点: 形状:外圆内方 重量:半两 文字:小篆
秦半两钱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C秦朝货币改革的影响:
①由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演进;②严禁私人铸钱;
③通行金属货币;④统一形状和质量。
B秦朝货币改革的特点:
①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②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③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
④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1、先秦时期:
2、秦朝: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3、西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①汉武帝开始铸造“五铢”铜钱
特点:①形状为圆形方孔;②重量为五铢;③文书为小篆
②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纲要上)
五铢钱及其钱范
汉朝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
24进制的纪重货币:
钱体上铸有标明钱币重量的文字
24锱=1铢 24铢=1两
材料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汉代五铢钱重量准确,钱文秀丽,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简析货币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①货币制度混乱; ②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
③通货膨胀影响民生;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①从重立法,私铸钱者死罪;
②收回地方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①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的收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稳定当时的金融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③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对后世影响深远。
④五铢钱一直用到唐高祖时期,是中国古代使用最久的货币。
内容:
影响:
背景:
思考:汉武帝币制改革实现了货币形制统一吗?
半两钱统一形制→五铢钱统一发行→开元通宝命名→宋朝加年号
否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1、先秦时期:海贝→铜铸币
2、秦朝: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3、西汉:五铢钱
4、唐朝:通宝钱制
从纪重货币到纪年货币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
“通宝”是中国自唐初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名称。早期多以重量作为钱币名称,如半两、五铢。另有元宝、重宝、之宝等钱。隋代民间私铸之风盛行,终未能完全禁止。唐代改变了秦、汉以来钱币以重量命名的习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五铢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币面上下右左有“开元通宝”四字。“开元”意为开辟新纪元,“通宝”意为通行宝货。有人按顺时针方向回环来读作“开通元宝”,成为后世铜币以“通宝”或 “元宝”命名的由来。
“通宝”名称为后世沿用,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号(国号),如唐代的“建中通宝”,南唐的“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北宋的“太平通宝”,南宋的“大宋通宝”,明代的“永乐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宣统通宝”等。辛亥革命后,云南、福建还曾试铸“民国通宝”。“通宝”钱一直流通了 1300多年,在我国货币史上占主导地位。
材料: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铸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实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市场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视读成“开元通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中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这种,远远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度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一下的重量单位,伺候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例,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唐代币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唐代币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背景:币值混乱、影响流通
①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
②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
①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行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
②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通宝”即“流通宝货”之意,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凸显了政治宣传作用。(货币符号化特征的进一步增强;)
③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
④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基础。
意义:
①没有文书重量; ②使用隶书; ③大小适中;
④我国最早的通宝;⑤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
特点:
内容: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1、先秦时期:海贝→铜铸币
2、秦朝: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3、西汉:五铢钱
4、唐朝:通宝钱制(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从纪重货币到纪年货币)
5、宋朝:铜钱纸币兼行 ,“交子”世界最早纸币作为辅币。
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官俸和外贾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南宋会子
北宋交子
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①北宋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
②铜钱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
③金属货币携带、流通不便,纸币有诸多优点;
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
⑤发达的金融信用(飞钱、柜坊)的支持
⑥四川特殊的贸易和货币环境
⑦民间首创和官方的推动
①初期(积极作用)促进了市场流通,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后期(消极影响)政府滥发纸币,造成严重通货膨胀,引发信任危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意义:
特点: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进。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1、先秦时期:海贝→铜铸币 2、秦朝: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3、西汉:五铢钱 4、唐朝:通宝钱制
5、宋朝:铜钱纸币兼行,交子世界最早纸币作为辅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6、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称为“钞”。金银和铜钱是辅助。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对币制进行改革:收兑江南当时流通的纸币,即南宋的关子、会子,禁用铜钱,中统钞也由木版印刷改为铜版印刷。元世祖不仅统一全国的纸币,还颁布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元代宝钞
忽必烈建立了统一的纸币制度,发行“中统元宝钞”,中统元宝交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由官方正式印刷发行的纸币实物(宋代纸币至今无实物) 。元朝成为第一个以纸币为基本货币的朝代。
元末由于政府滥发没有储备金的纸钞,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遂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A、货币超发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造成通货膨胀;
B、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C、金融和商业发展受限,财政紧张。
危害:
①纸币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反映,承担的是货币流通功能,其价值要与真正货币相适应;
②纸币的流通量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无节制乱发容易引起经济动荡社会不稳。
民谣: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认识:
②引起的危害以及认识:
统治者为了满足财政需求,在宋金币制基础上超发货币。
元钞
纸币的滥印
①原因: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1、先秦时期:海贝→铜铸币 2、秦朝: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3、西汉:五铢钱 4、唐朝:通宝钱制
5、宋朝:铜钱纸币兼行,交子世界最早纸币作为辅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6、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称为“钞”。金银和铜钱是辅助。
7、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8、明清:白银货币化。
(1)发展历程:
①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②明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多以银两计算。
③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材料一:明代中期,大明宝钞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材料二:明朝银矿稀缺……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
——《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大(根本原因);
②明初发行的宝钞贬值,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③传统货币存在缺陷(金属货币不便于携带,纸币易贬值),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
④政府赋税制度改革(一条鞭法)的推动;
⑤明中期国内银矿开采增加,白银供给大量增加;
国内:
国际:新航路开辟后,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明代铜钱
大明通行宝钞
明朝中期白银货币化
材料:材料: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局限:对进口白银的依赖影响政局稳定。
(中国几乎不产白银 国家不能控制货币供应);
对世界:
①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
②推动明朝由实物财政向货币化财政转型;
③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
④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⑤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
⑥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
⑦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中国:
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1.先秦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进(商周为界)
海贝→铜仿制海贝→铜铸币
2.秦:由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演进(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铲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圆形方孔钱(半两钱)
3.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收回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4.唐: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进(从纪重货币到纪年货币)
秦汉以来所铸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重量;唐高祖铸造“开元通宝”钱,钱文不书重量,我国铜钱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5.宋元: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演进(北宋四川地区交子,南宋会子)
北宋时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6.明清:由纸币宝钞币向白银流通的演变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7.由手工铸币向机制币的演变:
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从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二)中国近代的货币
晚清
中华民国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
政府开始
铸造银元
以银元为
法定货币
1935年
法币改革
1948年币制改革
发行金圆券
1948年12月1日
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人民币成
为法定货币
1999.10.1
启用第五套
人民币
袁大头
金圆券
人民币
晚清龙洋
法币
人民币
近现代货币的演进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二)中国近代的货币
1、清末(1840-1912):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民国时期
(1)民国初期(1912-1935):延续清朝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2)国民政府:
A、法币
晚清银元
①发行: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
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
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帝国主义进行的经济侵略,加之中国传统落后的经济政策使得当时的货币制度和货币体系极为混乱。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决定把“废两改元”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骤。1931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国际白银价格暴涨,国内白银货币的大量外流。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废两改元,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
民国银元(袁大头)
材料:《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共2100万银元;
《马关条约》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对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约9.8亿两白银。
“银元之战”是1949年6月,人民政府为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同投机资本进行的一场斗争。
思考:银元与银两有什么区别?
银两:指中国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称量货币。开始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两代。
银元:起源于15世纪,始铸于欧洲,俗称“洋钱”、“花边钱”或“大洋”,是银铸币的通称,是世界上银本位制国家的主要流通货币,大约在16世纪,银元流入我国。
材料一: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当时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许多工商企业因此陷入困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制止白银外流的效果不理想。1935年政府果断决定币制改革。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1935年1月,基于当时中国的银本位币制受到美国白银政策的严重冲击,蒋介石曾派特使赴美,就中国废除银本位和“统一币制”与美方沟通。1935年春夏,日本在华北屡屡发难,蒋介石颇为担心其将影响全局的稳定,多次下令严禁地方部队和地方政府擅自发行钞票,要求以中央银行钞票取代地钞。
—自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
结合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
①原有货币体系混乱;
②1933年废两改元的币制改革为改革奠定基础;
③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④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材料一:美籍专家杨格评价1935年的法币政策时指出:“1935年币制改革又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它成功地稳定外汇并制止通货紧缩,因而为经济注入新的力量,加强对未来的信心。”
——吴景平《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
材料二: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
材料三:法币发行的头两年,币值尚属稳定,1 元法币能顶 1 元银元使用。但从 1937 年下半年开始,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开始滥发法币,物价暴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法币迅速贬值。
——《三十六年所利得税计算须知》
①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②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
③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④加强政府经济控制力;
⑤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⑥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
①强化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②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最终导致国民政府的灭亡。
③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依附于英磅和美元,成为英美经济的附庸);
消极:
积极:
结合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二)中国近代的货币
1、清末(1840-1912):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民国时期
(1)民国初期(1912-1935):延续清朝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2)国民政府:
A、法币
B、金圆券、银圆券
国民政府于1948年开始发行金圆券,由于其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但仍未摆脱发行失败的命运。
发行:1935年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
废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大
捆的钱抢购日用品……
金圆券
近代币制改革的变化趋势:
手工铸造——机器制造;
混乱货币——单一货币,
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地区货币——统一货币。
信用货币
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纸币不能再兑换金属货币,而由政府信用来保证,信用货币应运而生。当今世界各国几乎都采用这一货币形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二)中国近代的货币
1、清末(1840-1912):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民国时期
(1)民国初期(1912-1935):延续清朝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2)国民政府: A、法币 B、金圆券、银圆券
(三)中国现代的货币--人民币
1、人民币发行的背景:
2、发行:
3、形成法定货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①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共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
②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
③需统一货币以促进经济发展。
④中共需巩固政权,加强政治认同、民族认同。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同志为该套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那时候发行的人民币只有三种,分别是“拾圆券”(10元)、“贰拾圆券”(20元)和“伍拾圆券”(50元)。钞票的正背面都写有“中国人民银行”(由董必武题写,票面上的其他汉字也都是董必武题写的),以表明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正背面也都标明了面值(中文数字大写和阿拉伯数字)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人民币随即公开发行
解放区人民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二)中国近代的货币
(三)中国现代的货币--人民币
1、人民币发行的背景:
2、发行:1948年12月1日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3、形成法定货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4、形成货币体系:
从1948年最初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第一套至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图案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
(二)中国近代的货币
(三)中国现代的货币--人民币
1、人民币发行的背景:
2、发行:1948年12月1日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3、形成法定货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4、形成货币体系:
5、评价:
①数十年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1948年最初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小结)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时间 货币演进历程
古代 夏商 最初可能用海贝、骨、石仿制贝;大约商朝后期,开始岀现铜铸币
春秋战国 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秦朝 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半两钱”,此后被长期沿用
西汉 汉武帝时铸币权收归中央,开始铸造“五铢钱”
唐朝 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不再标识重量;柜房、飞钱
北宋 诞生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年号钱。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元朝 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明清 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近 现代 晚清 开始铸造银元
临时政府至北洋 银元
南京国民政府 币制改革:法币;金圆券、银圆券
解放战争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底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币(5套)
中国货币演变的规律
规律一:由实物向一般等价物转变;原因:生产力的提升(根本原因)
规律二: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原因:①商品经济的货币需求量增加;
②冶铜技术的长足发展,铜不易腐蚀、造价低。
规律三: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
原因:国家的统一
规律四: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原因:货币混乱;私铸现象严重;通货膨胀严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规律五: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原因:私铸盛行、钱币紊乱;国内局势初步稳定。
规律六: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
原因:①商品经济的货币需求量增加;② 纸币有诸多优点
规律七:由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的演变;
原因:①商品经济的货币需求量增加;②传统货币存在缺陷
③赋税制度改革的推动
规律八:由实体货币向数字货币演进
关键特征:一铜二辅三时期
铜质货币长期为主
白银与纸币是两种重要的辅币
秦宋明是变化较大的三个时期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国际货币体系:指国际间结算所采用的货币制度,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
它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整方式。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密切相关,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对货币支付需求变化的反应。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世界货币体系也在不断演进。
以英镑为中心的
国际金本位制
(1816——第一次世界大战)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1971)
( 1976——至今)
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制的牙买加体系
发展演变
1453
1765
1929
1944
1971
世界市场雏形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曲折
经济危机
西方市场发展
美苏冷战
古典金本位时期
英镑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816——1929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1971
牙买加体系时期
国际货币多元化
1976——2022
材料一:英镑的国际之路始于19世纪初,其早期国际化是与国际贸易相关联的。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英国凭借强大的优势地位,始终处于超额顺差状态。182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本位制度。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的国家,基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英国政府还采取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贸易融资、贷款及投资等业务,英国的企业不断的投资国外的基础设施、国债,其通过资本输出的手段将英镑洒向了世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元上升至1945年的21356亿美元。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思考:影响世界货币体系主要货币演变原因。
①综力合实(经济实力、政治实力、文化实力)
②国际环境(重大战争:拿破仑→一战→二战)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名词解释】
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成品输出国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伦敦是当时最重要的世界金融中心,英镑是当时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货币。
——董君《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的货币霸权转移》
材料二: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相继采用了金本位制度……由于当时英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基于对英国经济的信任以及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信任,各国都愿意持有英镑并用英镑进行国际结算……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的主权货币英镑便成为了国际货币。
---张子宇《英镑、日元和欧元的国际化历程》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1)背景:
①世界: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②英国:实力强大。政治上建立和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君主立宪制;经济上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市场。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1)背景:
(2)形成:
①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②扩展: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流通为主的金本位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度的确立
①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英国央行;
②1717年,英格兰铸币局局长艾萨克·牛顿规定,黄金和英镑挂钩(每盎司黄金的价格确定为3英镑17先令10便士);
③1809年,通过大卫·李嘉图的《锭金报告》强调英格兰银行要保证黄金兑换;
④1816年,英国议会通过《金本位》法案,黄金第一次成为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
⑤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得巨额黄金赔款,于1871年确立金本位;
⑥法国、挪威、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先后在19世纪70年代确立金本位。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1)背景:(2)形成:
(3)特点:
(4)影响:
(5)崩溃:
A、原因:
①国际货币:以英镑为中心;
②国际清算: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③确立金本位货币制度: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④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币值稳定和汇率相对稳定)
①金本位制度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
②有利于加强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一战后欧洲及英国实力的下降。
②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平衡;
(黄金集中于少数国家,流动性受到限制)
③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金本位制规则无法维持;
④黄金产量增长幅度低于商品生产增长幅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黄金逐渐集中于英法德美等少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黄金流通量大减,动摇了金本位的基础。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由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1931年英国宣布停止纸币兑换黄金,1933年春美国实行美元贬值,随后各国都放弃金本位制,纷纷下调本国货币的汇率,争相扩大出口。
同时采用管理货币制度,一遇到财政困难就通过发行并兑换纸币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汇率剧烈波动,通货膨胀愈演愈烈,货币金融领域日益陷于动荡和混乱之中。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1)背景:(2)形成:(3)特点:(4)影响:
(5)崩溃:A、原因:
B、表现:
C、影响:
①各国转嫁危机,停止兑换黄金,禁止黄金出口及流动,实行货币贬值与关税战;
②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各自构建以英镑、法郎、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一片混乱。
①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形成多个货币集团,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
②不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矛盾冲突,最终导致了二战。
材料:由于国际金本位制不能适应战争时期增加通货的需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中断运行。一战后,本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各国又相继恢复了金本位制。由于它的基础不稳,已出现就遭到了1929—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的猛烈冲击,于是各国又都先后放弃了金本位制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1973)
(1)背景:
材料二:美国的经济在战争期间获得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圆上升到1945年的2136亿美圆。……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更增至74.5%。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材料一: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①二战影响:二战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美国实力空前膨胀;战败国及英法等战胜国实力大大削弱)
②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③现实需要:1929—1933大危机及二战教训,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
④美国主导: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⑤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
国家 美国 英国 西德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1948年 56.4 11.7 4.3 2.1 2.1 1.5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1973)
(1)背景:
(2)建立:
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White and(美国怀特)与 Keynes (right)(英国凯恩斯)
我们不能容许美国来挖大英帝国的眼睛。
你们国家在国际大背景下已不重要
布雷顿森林会议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1973)
(1)背景:(2)建立:
(3)内容:一固定双挂钩三支柱组织,以美元、美国为中心。
黄金
美元
各国货币
A国
B国
.....国
一固定:1盎司黄金=35美元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①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②,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
美元
各国货币
A国
B国
A国与B国贸易
A国与美国固定汇率,换成美元;
再把A国换成的美元,按B国与美国固定汇率,换成B国货币。
美元等同于黄金的地位,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贸易完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三支柱: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世界银行(WB)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1945年成立,其职责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推动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银行贷款对象最初是西欧国家,后来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关贸总协定
学思之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有什么重要作用
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等手段,稳定汇率,有利于国际金融的平衡发展; 同时,促进各国贸易的发展,以便各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1973)
(1)背景:(2)建立:
(3)内容:一固定双挂钩三支柱组织,以美元、美国为中心。
(4)特征:
(5)影响:
①国际货币:唯一美元; ②国际清算:唯一美元
③美元挂钩黄金(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
④黄金存在美国央行可兑现;
⑤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固定汇率)
①有利于世界金融货币秩序的稳定,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有利于世界经济战后的恢复和发展。
②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顺应了经济的全球化。
①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建立起了自己的国际经济霸主地位,便利了美国的经济扩张。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实质上是不平等的国际经济体系。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
关贸总协定
双挂钩原则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机构:
特征: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1973)
(1)背景:(2)建立:
(3)内容:一固定双挂钩三支柱组织,以美元、美国为中心。
(4)特征:(5)影响:
(6)瓦解:
A、时间:20世纪70年代
B、瓦解原因:
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
②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滞胀”使美国财政赤字庞大,美国黄金储备减少)
③西欧、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冲击美国的霸权;
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1973)
(1)背景:(2)建立:(3)内容:一固定双挂钩三支柱组织
(4)特征:(5)影响:
(6)瓦解:
A、时间:20世纪70年代 B、瓦解原因:
C、过程:
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无力维持美元币制,美元贬值。1971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②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
材料: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1973)
(1)背景:(2)建立:
(3)内容:一固定双挂钩三支柱组织
(4)特征:(5)影响:
(6)瓦解:
A、时间:20世纪70年代 B、瓦解原因:C、过程:1971年、1973年
(7)后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②21世纪以后,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据最大的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日益上升。
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度 1816年—1929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1971年
建立 背景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英国经济实力强大。 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特点 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以美元为中心;实行固定汇率制度,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双挂钩)
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美元取得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也便利美国推行世界霸权;
瓦解 原因 1929年经济大危机影响 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滞胀危机
影响 世界失去统一标准和基础,英、法、美分别构建了各自货币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1973)
3、牙买加体系—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1976-现在)
(1)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建立:
①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兑换黄金;②1973年美国无力维持美元币值,美元贬值,恢复浮动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通过《牙买加协议》,并达成以浮动汇率制和黄金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议” ,宣告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时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1972年7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具体研究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问题。委员会于 1974的6月提出一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纲要”,对黄金、汇率、储备资产、国际收支调节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为以后的货币改革奠定了基础。直至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讨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条款,经过激烈的争论,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以英镑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816-19世纪30年代)
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1973)
3、牙买加体系—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1976-现在)
(1)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建立:
(3)特征:
(4)影响:
①摆脱对单一货币依赖,货币供应和使用更加方便灵活;②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据最大的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③国际储备多元化和浮动汇率制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和体系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①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各国货币彻底脱钩,不再是汇价的基础。
②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仍然是主要货币,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都可以充当储备货币;
③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单独浮动、联合浮动、盯住浮动制、管理浮动制。
④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汇率调节、利率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干预和贷款调节。
英镑时代1816——1929 美元时代1944——1971 多元化时代1976——2022
①国际货币——唯一美元
国际清算——唯一美元
②美元挂钩黄金
(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
黄金存在美国央行可兑现
③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固定汇率)
①国际货币—英镑为中心
国际清算— 金币或黄金
②金币自由铸造、自由兑换
、自由流通
③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
(币值稳定和汇率相对稳定)
①国际货币—美元欧元日元
人民币
国际清算—一揽子货币
②一揽子货币与黄金脱钩
(信用货币 经济发展重量)
黄金不可自由兑现
③各国货币与一揽子货币挂钩 (浮动汇率)
自由形成、无章程、无组织协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短期贷款为主、
世界银行长期贷款为主
自由主义思想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际协调
习近平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要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17年7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
①2009年开始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②2010年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
③2015年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
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简称“亚投行”。它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截止2020年2月,亚投行有102个成员,是世界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的成立,促进了国际投资,推动了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
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亚投行的成立是中国金融走向国际化的关键节点,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将发挥更大作用。
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为本国及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带动亚洲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学习拓展:阅读材料,谈谈亚投行的成立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成为继美元、欧元之后的第三大基础货币,这是新兴经济货币首次被纳入SDR,也是人民币第一次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我国不断买入黄金作为外汇储备,2020年5月底,中国黄金储备为1948吨,是全球第五大黄金持有国,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准备。
2022年5月份,IMF将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反映出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吸引力。
未来可期:以数字货币为突破口,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材料一: 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IMF)宣布,人民币将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自由使用的货币。……成功纳入SDR的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上的里程碑。 ——腾讯财经
结合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人民币为什么会国际化?
国内:①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社会环境良好、汇率制度稳定;
国际:国际合作加强等。
材料二:习近平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要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领域要加快推进。要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17年7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
①推动一带一路;②经营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结合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人民币该如何国际化?
国际金本位体制(英镑为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
目前的国际货币状况(牙买加体系)
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海贝到铜贝)
秦代: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半两钱)
汉代:铸币权收归中央 (五铢钱)
唐代:通宝钱制
北宋: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交子)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新中国:人民币的发行
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元:单一流通货币 (钞)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堂小结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反映了经济霸权力量的转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解析: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C;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D。
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各个货币区使用的货币并不统一,因而商品在这些地区流通时必然存在着货币兑换的问题,这提高了地区间商品交易成本,D项正确;宋代在地方派驻转运使将财赋等运至中央,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北宋纸币主要在四川地区发行,C项错误。故选D项。
2、北宋时期存在着几个货币区,这几个货币区的货币互不通用。当时京东、京西等13路专用铜钱;成都府等4路专用铁钱;河东等路则铜铁钱兼用。此外各个货币区还严禁货币外流。这一状况A.导致地方财政割据形势的出现
B.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C.催生了全国范围内纸币的发行
D.提高了地区间商品交易成本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白银是明清时期的主要货币,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利多属民间势力,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也放任自流,说明明清时期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明清时期地方割据势力并没有极度膨胀,而且和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A项。
3、明清时期,国家只有“钱法”“钞法”而无“银法”,白银的熔铸、发行及管理权利多属民间势力,政府对于白银的开采也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 )A.政府货币主导权逐渐下移B.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C.地方割据势力的极度膨胀D.封建统治已走向衰落
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逐渐形成了多元货币流通的混乱复杂局面,“五口通商”以后在商业活动中产生了一种只作为价值符号的“虚银两”,客观上有利于统一货币标准,适应了晚清时期中国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外商贸往来日益频繁的时代特征,故选C项;材料中“虚银两”并无实物存在,与币制改革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虚银两”只是一种计算单位,无法起到抵御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的作用,排除B项;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关联,与材料中“虚银两”制度无关,排除D项。
4、“五口通商”以后,银两制度在各地迅速衍生出具有地域差别但又颇具特色的记账单位,即在各地度量衡不统一的前提下,形成多样化的“虚银两”制度。虚银两是“徒有其名,并无实物”,是实银的价值符号,只规定其名称、重量和成色,并按照当地的习惯规定其行用方法。这一制度的出现( )
A.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币制改革
B.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适应了晚清的社会发展特征
D.导致了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
C
解析:1935 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将白银收为国有,统一货币发行,有利于国内市场的统一,便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国民政府推行的法币改革,稳定了中国金融市场,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白银外流,排除B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国民政府推行的法币改革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排除C项。故选A项。
5、1935年南京政府公布货币改革方案:统一货币发行,实行白银国有。1936年中美正式签订《中美白银协定》,美国按市价收购中国7500盎司白银,国民政府利用这笔外汇基金稳定法币的对外汇价。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推行的法币改革( )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扰乱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C.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D.导致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A
6、我国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底由华北人民政府发行,1955年结束其历史使命。下图为第一套人民币伍拾圆票券的主票面,该票面设计图案宣传了( )
解析:依据材料“我国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底由华北人民政府发行”,结合设计图案,可以体现出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体现人民共和国的性质,D项正确;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8年,我国还未开始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的时间是192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A.自力更生的劳模精神
B.工业化的突出成就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D
解析: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根据材料可知,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状态,对外直接投资是美元,是因为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的规则,确立了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控制雅尔塔体系的相关内容,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美国经济依赖世界资源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构成部分,排除D项。故选A项。
7、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顺差状态,对外直接投资是美元输出的一个主要渠道。美国经常用由本国发行的价值被高估的货币购买其他国家的资产。可说明上述现象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美国长期控制着雅尔塔体系C.美国经济依赖世界资源
D.世界经济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A
8.迄今为止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全都呈现出“中心—外围构架”,并且伴之以通货(金融资产)和实体资源的流动。观察下图《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演变示意图》,以上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历程,从根本上反映了( )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由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再到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中心—外围构架”越来越多样化,体现了世界经济多元化趋势增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多元化趋势增强,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多元化趋势增强,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C项。
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国际金融货币形态的更替C.世界经济多元化趋势增强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
C
解析:根据材料“低水平的教育和培训是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障碍之一......确立了职业教育援助的优先地位......建立职业院校、完善各种技能训练的基础设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优先援助职业教育,建设职业院校,完善职业技能训练设施,有利于促进低水平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缩小国际经济差距,D项正确;消除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维护了国际金融秩序稳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规范化,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C项。故选D项。
9、1953年,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指出:“低水平的教育和培训是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障碍之一”。随后世界银行确立了职业教育援助的优先地位,并贷款给突尼斯等国家用于建设职业院校、完善各种技能训练的基础设施。世界银行的这一举措( )A.消除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B.维护了国际金融秩序稳定C.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规范化
D.有助于缩小国际经济差距
D
10、二战后为促进各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成立了一些国际经济组织,以下有关这些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为促进各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成立了一些国际经济组织”可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旨在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持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世界银行主要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维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增强会员国的信心,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A.①主要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B.②以维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增强会员国的信心C.③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D.④其成立旨在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单边贸易体制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