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同步练习-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西亚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其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影响 B.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C.降水丰富 D.风俗习惯
2.东南亚原住居民的房屋是( )
A.竹楼 B.土楼 C.四合院 D.高脚屋
3.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是视为圣城的是
A.开罗 B.耶路撒冷 C.麦加 D.麦地那
4.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5.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是( )
A.耕作业和畜牧业 B.工业和服务业
C.渔业和林业 D.副业和建筑业
读“甲、乙两地景观图”和“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6-7题。
6.通过析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甲图人口密集,乙图农业为主 B.一般先有城市后有乡村
C.A、B、C都位于河流交汇处 D.甲图所在地区气候干旱
7.图中B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下列理由不可信的是( )
A.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 B.地形平坦开阔
C.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 D.森林资源丰富
8.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当中,生产活动( )
A.可以随心所欲
B.可以改变自然规律
C.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D.要努力改造自然环境,使其只适合人类生产活动
9.很多农村人都向往大城市,其实城市越大,问题也越多。下面是对城市问题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城市越大,车辆越多,交通越方便 B.城市人多热闹,各种文化生活都有
C.城市生活单调,没有农村丰富 D.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10.小玲的爸爸说:“我们住在城市,与农村的人们从事的行业不同。”你认为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 )
A.捕鱼、伐木 B.耕作、放牧 C.工业、服务业 D.采矿、种植业
11.下列景观属于乡村聚落的是( )
A. B.
C. D.
12.下图所示建筑为青藏地区农区和城镇多见的( )
A.窑洞 B.竹楼
C.平顶碉房 D.四合院
13.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有关风土人情与地理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A.因纽特人——在冰天雪地中捕鱼 B.葡萄牙——斗牛
C.日本——和服” D.威尼斯——“水城
二、判断题
14.我们把人们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差异较大。( )
15.浙江绍兴有很多斜顶的房屋,这是因为当地降水丰富,斜顶房屋便于排水( )
16.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17.聚落有乡村和城市两大类型 (判断对错)
18.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主要形式 ( )
三、填空题
19.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0.请你从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从气候特点入手,设计当地民居。
乙地
气温(℃) 22.5 22 24 24.5 22.5 24.5 22 21 22.5 26.5 29.5 26.5
降水量(mm) 250 225 235 240 220 215 225 250 205 240 250 310
你选择的是 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
21.气候与民居
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各具特色,主要体现在 和 方面。人们通常就地取材,根据当地环境进行设计,建造适应当地气候的房屋。
22.聚落是人们 和 的场所。
23.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①控制 污染;②文化遗产周围禁止 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③避免过度 活动。
四、解答题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太原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图”。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太原”一词有“大而加甚谓之太”、“高而平坦谓之原”之意,在多山的山西有“大平原”之誉。黄土沃其野,汾河贯其中,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太原被称为“龙城”。然而,2016年11月太原市先后两次被雾霾绕城,空气污染指数分别达到367和364属于重度污染。两次雾霾天气的首要污染物都是PM2.5,主要来源于供暖、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专家提醒,驾驶人员小心驾驶,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出行人员要戴上口罩等。
(1)聚落一般可分为________聚落和________聚落,太原属于________聚落。
(2)从1949年到1988年至2007年,太原城市沿着________河两岸向东西方向和________方向扩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在不断________(扩大或减小)。
(3)下列天气符号表示霾的是( )
A. B. C. D.
(4)以太原市为例,简析聚落分布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5)雾霾天气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哪里?会带来哪些危害?
25.结合图1、图2和图3,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民居的特点是 (至少答一点),适应了当地 的气候特征。
(2)图2中四个聚落选址的共同点是 ,其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③④两村发展经济的条件基本相同,由图3可知,近些年来,人均收入增长迅速的是 。
26.30°N纬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附近分布着许多奇特的地理景观,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 山脉;②山脉南侧的甲地 ,被称为世界的“雨极”,②山脉南北侧降水差异显著,北侧降水稀少的原因是 。
(2)③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 ,气候类型是 。
(3)④地居民通用 语,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当地最常见的民居是( )
(4)⑤地是 ,⑤不仅是两大洲的分界线,还沟通了乙海和丙海,运用板块知识分析丙海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B
6.A 7.D
8.C
9.D
10.C
11.C
12.C
13.B
14.正确
15.正确
16.正确
17.正确
18.正确
19.非农业
20. 甲地 最冷1月、最热7月 少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草原 厚 小 小 缓
21. 建筑材料 房屋结构
22. 居住 生活
23. 工业 修建 旅游
24.(1)城市 乡村 城市
(2)汾 南北 扩大
(3)D
(4)太原市分布在份河谷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5)污染物主要来源:供暖;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危害:能见度降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对心脑血管患者产生影响;影响户外活动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5.(1) 高脚建筑、以竹木为建材、屋顶坡度大等 湿热
(2) 沿河分布 ① ④
26. 阿尔卑斯山脉 乞拉朋齐 位于山地背风坡 8月 亚热带季风 阿拉伯语 A 苏伊士运河 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运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