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06 21:2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密★开考前
贵阳市2024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试卷
地理
2023年8月
注意事项:
I. 本试卷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苗族原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因战争迁徙至贵州等地区。黔东南岂沙苗寨依山而建、择险而居,为适应当 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林—村— 田—河”的空间格局及以吊脚楼为主的建筑特色(图 1)。据此完成1-3题。
图1
1. 岂沙苗寨民居区最初选址主要考虑( )
A. 气候适宜B. 防卫安全C. 地形平坦 D. 聚居规模
2. 民居以吊脚楼为主,主要是因为当地( )
A. 地形崎岖,降水集中 B.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C. 沟壑纵横,夏季干燥 D. 山河相间,四季分明
3. 该地“林一村一田一河”的空间格局可以( )
①降低山体坡度 ②提高复种指数 ③提供清洁水源 ④便于田间管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当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实际居住在当地一定时间(半 年以上)的人口。图2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近20年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4~5题。
(
人口(万)
时间(年)
)
→ 户藉人口 ◆ -常住人口
图 2
4. 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 粤 B. 川 C. 浙 D. 黔
5. 该省级行政区( )
A.2000 年后迁出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B.2005 年后老龄化不断下降
C.2010 年后对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
D.2015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建于北宋的福建莆田木兰陂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仍然发挥“排、蓄、引、拦、灌”等功能。拦河坝 是木兰陂的主体工程,其上设有水闸,可按需求提闸、落闸。在木兰陂未筑之前,木兰溪下游平原是一片荒原,
只长蒲草,无法耕作。图3左图示意木兰陂位置,右图为拦河坝景观。据此完成6-7题。
图 3
6. 枯水期木兰陂落闸主要是为了( )
A. 拦沙蓄水 B. 拒咸蓄淡C. 拦沙保土D. 蓄水排沙
7. 木兰陂工程建成后对其下游平原的影响有( )
①降低土壤盐度 ②减少耕地面积 ③增加电力供应 ④扩大灌溉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车江大坝是贵州省榕江县的万亩农田坝子,2020年,该地重点发展蔬菜种植业,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市
场需求,全力推行“订单种植”,现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蔬菜供应基地,据此完成8~9题。
8. 车江大坝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供应地主要得益于( )
①交通运输的发展 ②保鲜技术的发展 ③蔬菜品种多样化 ④饮食习惯差异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9. 车江大坝蔬菜基地推行“订单种植”主要目的是( )
A. 优化产业结构 B. 延长产业链 C. 减少生产投入 D. 降低市场风险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绿洲,因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导致大面积农田弃耕撂荒、植 被发生变化。图4示意不同弃耕年限农田土壤水分变化 (CK 表示未弃耕农田)。据此完成10~11题。
(
40
弃耕年限(年)
)
图4
10. 未弃耕农田土壤含水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较多B. 蒸发量小 C. 下渗较少 D. 灌溉量大
11. 导致民勤弃耕地土壤水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暖 B. 地下水位下降 C. 植被变化 D. 土壤类型变化
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 呈东北-西南走向纵贯新西兰南岛中西部,有17个3000米以上的高 峰。山脉西南部逼至海滨,形成众多的峡湾。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该山脉仍在升高,但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 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2~14题。
12. 南阿尔卑斯山脉西南部存在众多峡湾,说明南岛( )
A. 西侧海浪侵蚀较弱 B. 西侧海岸岩性坚硬
C. 雨季大气降水充沛 D. 冰期冰川活动活跃
13. 导致南阿尔卑斯山脉仍在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板块碰撞 B. 岩浆活动C. 风力沉积D. 流水沉积
14. 未来南阿尔卑斯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 )
A. 随科技发展,人类干扰增加 B. 随时间推移,内力作用增强
C. 气候变暖后,冰雪厚度减小 D. 山体升高后,外力侵蚀增强
湖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主要来自湖泊浮游生物排放、降解和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图5所示湖泊为 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因有淮河注入而泥沙沉积较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据此完成15~
16题。
图5
15. 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主要是因为夏季( )
①工业生产排放废弃物多 ②浮游生物繁盛降解物多
③地表径流汇入腐殖质多 ④水产养殖投放有机物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6. 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滞后于图示其它湖泊,主要原因是( )
A. 水位较高,向其它水域泄洪 B. 水位较高,库容量持续增大
C. 水位较低,周边有机物汇入 D. 水位较低,出库量持续减少
二、非选择题:包括3个大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马加迪湖位于非洲东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西南部,湖水补给主要为高温盐水。由于湖中含特殊的火山熔岩 成分,湖面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高度盐碱化的盐湖成为火烈鸟的"天堂",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到此旅 游观光。马加迪盐业开发历史已超过百年,其中马加迪苏打厂是当地最大的工厂,产品出口比例大,图6示意 马加迪湖地理位置及地形,图7示意内罗毕气候资料。
降水/mm
图6 图7
(1)推测马加迪湖的形成过程。(4分)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马加迪湖盐度高的原因。(6分)
(3)有人建议关闭马加迪苏打厂,你是否赞同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梨果仙人掌耐热、耐旱,果实味美多汁,具有清肺止咳,凉血解毒之功效,其独有的胶质更是护肤品的上 佳原料,西藏东南部的察瓦龙乡为梨果仙人掌的优势分布区、野生仙人掌大量分布于河谷低海拔处,其植株高
度可达4-5米,虽花鲜果艳,密集成林,但却鲜为人知。图8为察瓦龙乡周边位置示意图。
图8
(1)从气候角度,分析察瓦龙乡盛产梨果仙人掌的原因。(6分)
(2)推测察瓦龙乡梨果仙人掌未得到开发利用的原因。(6分)
(3)请为察瓦龙乡发展梨果仙人掌产业提出合理建议。(6分)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内蒙古鄂尔多斯能源丰富,每年运输煤炭的燃油重卡汽车多达33万辆。2023年,江苏Y 企业在鄂尔多斯 建设零碳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实现园区内生产100%使用绿色能源,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亿吨,吸
引众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电池及储能产业链集群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集群。图9示意该企业动力电池
上下游产业。
光侠、风机、储能
(
气体
)上游材料工厂
(
零破电池
) (
动力电池ェ厂
)些本金业
(
析能源汽车换电站
)析能源重卡、来用车
(

>
绿





)生产流
图9
(1)指出鄂尔多斯吸引江苏Y 企业落户的优势条件。(6分)
(2)简述Y 企业落户鄂尔多斯对当地产业的积极影响。(6分)
( 3 ) 分 析Y 企业打造零碳产业园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6分)
保密★开考前
贵阳市2024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2023年8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 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B C B C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A D B A
二、 非选择题:包括3个大题,共52分。
17. (1)地壳运动活跃, 岩层断裂凹陷,积水成湖。 (4分)
(2)高温盐水补给为主,含盐量高;旱季高温干燥,蒸发旺盛;地势低洼,无径流排盐。 (6分)
(3)赞同。苏打厂会破坏当地环境,影响火烈鸟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不利于产业 结构转型;当地经济落后,对苏打需求量不大。
不赞同。当地有充足的高温盐水,适合发展苏打工业;苏打厂可以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苏打产品出
口,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6分)
18. (1)山高谷深,气流下沉增温,不易形成降水;谷地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河谷气温高;利于耐热、
耐旱的仙人掌生长。(6分)
(2)地处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较差,交通不便;人口稀少,需求量小;科技落后,对梨果仙人掌研究较少,价 值未得到开发;工业基础薄弱,加工生产能力低下等。(6分)
(3)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仙人掌加工业;加大宣传力度,开拓仙人掌食用销售市场;延长产业链,开发仙 人掌的药用功能; 促进以仙人掌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6分)
19. (1)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丰富;市场需求量大;运输距离短;地价便宜;政策扶持等。(6分)
(2)淘汰落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吸引新能源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吸引上下游企业,完善产业链; 提高新
能源开发技术,加快绿色转型。(6分)
(3)增加能源供应的多样性,维护能源安全; 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利于矿产资源安全;减少化石能源发电耗
水量,维护水资源安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安全。(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