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共两课时,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手术台就是阵地》课件(共两课时,4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7 10:0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一课时
26 手术台就是阵地
欣赏影视片段
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共14年。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当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一部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进犯日军实施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这次战斗,共毙伤日军700余人,俘7人,缴获山炮1门、轻重机枪20挺、步枪200余支,取得了平原游击战争中以外线速决的进攻打歼灭战的经验,对推动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
齐会战斗
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1939年),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1939年11月12日凌晨逝世。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白求恩
周而复(1914年-2004年),祖籍安徽旌德,出生于南京,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作家、书法家。
周而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完后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战斗 当头一棒 白求恩
大夫 辙走 危险 瓦片
布帘 迅速 争分夺秒
dòu
bàng
ēn
chè
xiǎn

lián
xùn

duó
miǎo
dài
我会读

dòu
dǒu
(战斗)
(北斗)

dài

(大海)
(大夫)
读一读:
1.仰望满天星斗,挨挨挤挤的小星星,像眼睛一样眨呀眨的,没有一丝的争斗,我不禁感叹:多么和谐呀!
2.我长大了要做一名大夫。








提示:点击生字
进入详细讲解。
◆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我会写

shù
结构:独体
组词:手术 算术
部首:木
笔画:五
横短,竖在竖中线上,要长。
末笔是点。
撇捺舒展。

dòu
结构:独体
组词:斗争 战斗
部首:斗
笔画:四
两点平行。
横向右上方稍斜。

yàn
结构:左右
组词:火焰 气焰嚣张
部首:火
笔画:十二
“臼”中间两短横要分开。

gāng
结构:左右
组词:刚刚 刚才
部首:刂
笔画:六
右边第一竖稍短。
第四笔是一个长点。

liè
结构:上下
组词:刚烈 热烈
部首:灬
笔画:十
“列”稍扁。
四点分布均匀,托住上部。


结构:上下
组词:离开 离别
部首:亠
笔画:十
第四笔是一个长点。
下部末笔有一点勿丢。

xuè
结构:独体
组词:血丝 鲜血
部首:血
笔画:六
首笔短撇
末横长托上。

réng
结构:左右
组词:仍然 仍旧
部首:亻
笔画:四
右部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
左窄右宽。


结构:左右
组词:争取 取得
部首:耳
笔画:八
“又”捺画舒展。
左高右低,“耳”末笔横变提。

cōng
结构:独体
组词:匆匆 匆忙
部首:勹
笔画:五
第二笔横折钩稍微内收。
最后一笔是长点,勿丢。

xiǎn
结构:左右
组词:危险 保险
部首:阝
笔画:九
右部中间有一短横。
左窄右宽。
1.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
2. 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
3.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找近义词:仍旧、还是。
联系上下文:恳切地请求。
拆分词语:抢夺时间,强调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的是齐会战斗的时候,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的故事。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齐会战斗打响之后,敌人被我军在齐会一带消灭了五百多人。
再读课文,体会情况的危急
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环境的语句。
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
作战双方对峙的前沿地带。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助手们赶忙把火扑灭。
从这样的环境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情况的危急。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白求恩大夫是怎么做的呢?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白求恩大夫没有离开手术台,而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呀。那么白求恩大夫在六十九个小时里会遇到哪些情况,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吧。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26 手术台就是阵地
什么是“阵地”?
阵地是一个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随时牺牲。
研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理解: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白求恩大夫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手术台当成了自己的阵地。此时的他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一名医生,而是把自己看作了一名八路军战士。战士们坚守在阵地上没有离开,他也不会离开自己的阵地。
◇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白求恩大夫的句子。
◇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这四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和哪一处环境描写相对应?
这句话和“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这一环境描写相对应。
这两句话和“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这一环境描写相对应。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这一句话和“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这一环境描写相对应。
这句话和“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这一环境描写相对应。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白求恩大夫什么样的品质?
忘我工作的精神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白求恩大夫说的话。边读边思考:你怎样理解这几句话?
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这几句话中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比作战士们保家卫国、消灭敌人的阵地。这不但体现了白求恩大夫对自己工作意义的深刻认识,还体现了他已经把自己融入到八路军战士这个集体之中,认为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自己就应该像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一样坚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能够像一位客人一样受到优待和照顾。这几句话体现了白求恩大夫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为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不顾个人安危,忘我工作。
朗读指导:朗读课文中描写战争场面的句子时要读得稍快一点儿,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读白求恩大夫说的话时,语气要坚定,体现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朗读训练,升华感情
本文写的是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不顾个人安危,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抢救伤员的事,表现了他对工作极度负责任、对同志极度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
课文结构
拓展积累
手术台
就是阵地
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争分夺秒 天塌地陷 和颜悦色 粉身碎骨
察言观色 千丝万缕 聚精会神 门当户对
描写环境的ABCC式的词语:
硝烟滚滚 雾气蒙蒙 凉风习习 炊烟袅袅
波涛滚滚 细雨蒙蒙 波光粼粼 白雪皑皑
词语积累
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
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2.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4.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美句拓展积累
最后一根皮带
1936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2军团和红6军团在四川胜利会师。7月初,红四方面军开始第3次穿越莽莽草地北上。
这片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联结地段,自然环境恶劣,人迹罕至。红军战士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饥饿,过草地前,尽管全军上下想尽一切办法筹粮,但由于这次行军比前两次路途远,时间长,粮食严重短缺。
美文拓展阅读
刚进入草地时,每人每天还有3两青稞面,但不久部队就陷入了断粮的绝境。草地荒无人烟,行军途中又无处补给,剩下的路程只好挖野菜、嚼草根,有的战士甚至从牛粪里捡食牛没有消化的粮粒,而有的战士则因误食毒菜、毒草不幸中毒身亡。
然而野菜、草根毕竟不顶饥饿,有的红军战士便想到了吃牛皮腰带。他们还据此创作了一首《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地荒原好干粮。开水煮来别有味,野火烧熟分外香。一段用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有汤有菜花样多,留下一段战友尝。
红军战士周国才当时只有14岁,他所在的班原有14名战士,可到达草地时就只剩下7个人了。进入草地不久,他们班的干粮就吃完了,只能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到后来连野菜也找不着了,他们只好开始吃枪带和鞋上的皮子。可这些东西也没坚持多久就被吃光了,于是大家解下自己的皮带煮着吃。当6位战士的皮带吃完后,大家对周国才说:“该吃你的了。”战友们都知道,周国才的这条皮带是1934年红军在一场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周国才实在舍不得吃掉自己的心爱之物,可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只得将自己的皮带贡献了出来。
看着心爱的皮带被细细地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国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当皮带第一个眼儿前面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实在忍不住了,哭着恳求战友说:“我不吃了,同志们我们把它留着当个纪念吧,我们带着它去延安见毛主席。”就这样,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吃剩的半截皮带保留了下来。
1975年,周国才将这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赠给国家,后由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思考:1. 红军进入草地,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
2. 这根特殊的皮带见证了什么?
1. 无处补给,饥饿难忍。
2. ①见证了周国才战士对革命的巨大贡献。②见证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③见证了红军长征过草地那段艰辛而充满希望的岁月。④见证了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无比忠诚的高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