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氯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氯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07 08: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氯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
一、选择题(共17题)
1.下列关于氯气的物理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黄绿色 B.有刺激性气味 C.密度比空气大 D.无毒
2.下列做法利用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 B.用稀盐酸除去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
C.用食盐腌渍食物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3.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下列小常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每升红酒中含毫克量的,以防止红酒被氧化
B.酒精可以除掉指甲油,是利用了相似相溶原理
C.淋浴喷头长时间使用会堵塞,可以用食醋浸泡进行疏通
D.为了增强漂白效果,用热水溶解“84”消毒液
4.下列物质无漂白作用的是
A.氯水 B.氨水 C.二氧化硫 D.次氯酸
5.气体X只可能含有NH3、Cl2、HBr、CO2中的一种或几种。已知X通入硝酸银溶液时产生淡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若将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没有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气体X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溴化氢、二氧化碳 B.一定不含二氧化碳
C.一定不含氨气、氯气 D.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和氯气
6.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B.新制氯水可以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C.氯水因为具有剌激性气味,所以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D.液氯比氯水的漂白作用更强
7.实验室制取高浓度的溶液,有关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制取氯气 制取氯水 提高浓度 分离出
A.A B.B C.C D.D
8.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的N2可作为工业制硝酸的原料
B.晶体硅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是因其熔点高、硬度大
C.Fe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者表现出还原性后者表现出漂白性
D.氯气泄漏现场自救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向地势低的地方撤离
9.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氯气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B.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杂质
C.b为氯气的收集装置
D.c为尾气处理装置,烧杯中的溶液为浓硫酸
10.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浓盐酸,B为MnO2,C中盛品红溶液,则C中溶液褪色
B.若A为醋酸,B为贝壳,C中盛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无变化
C.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C中AlCl3溶液,则C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实验仪器D主要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
11.按纯净物、混合物酸、盐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选项 纯净物 混合物 酸 盐
A 氨水 空气 醋酸 纯碱
B 液氯 海水 二氧化硫 苛性钠
C 氢氧化铁胶体 碘酒 硝酸 石灰石
D 胆矾 漂白粉 硫酸 小苏打
A.A B.B C.C D.D
12.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化合反应
②多余氯气常用饱和石灰水吸收
③钠在常温下不容易和氧气反应
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能
⑤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
A.只有④ B.②③④⑤ C.②⑤ D.④⑤
13.下列事实能说明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的是( )
A.氯水能使红布条褪色
B.新制氯水呈黄绿色
C.氯水能与NaOH溶液反应
D.氯水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14.新冠肺炎对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医用酒精、含的消毒液可用于个人与环境消毒,但含的消毒液与医用酒精不可混用,混用会产生有毒气体,发生的主要反应为:①,②……(后续反应略)。下列关于氯气和新制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足量铁丝在中燃烧生成
B.向加有淀粉的溶液中通入少量后溶液变蓝,说明的氧化性强于
C.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新制氯水中含有
D.用强光照射新制氯水一段时间后,溶液增大
15.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制品及橡胶制品都为高分子材料
B.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两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
D.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在氯碱工业中使用阳离子交换膜
16.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B.检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 C.除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D.测新制氯水的pH值
A.A B.B C.C D.D
17.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95口罩所使用的熔喷布为聚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
B.为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可加入适量稀盐酸
C.“煤改气”可以减少SO2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有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
D.《墨子·天志》中记载:“书之竹帛,镂之金石”。其中的“金”指的是金属
二、综合题(共6题)
18.某实验小组向100ml,溶液中逐渐通入,其中溶液中、的物质的量随通入的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与水的反应)。
请回答:
(1)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
(2)当通入0.12mol时,溶液中:____________。
(3)通入足量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A、B、C、D、E是中学化学常见单质, X、Y、Z、M、N、W、H、K是常见化合物,X是B和C的化合产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物和产物中的H2O已略去):
(1)Y的电子式为________,构成E单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_____族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工厂用C制漂白粉。
①写出制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测定该工厂制得的漂白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漂白粉2.0g,研磨后溶解,配制成250mL溶液,取出25.00mL加入到锥形瓶中,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过量的硫酸,此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静置。待完全反应后,用0.1mol·L-1的Na2S2O3溶液做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碘,已知反应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共用去Na2S2O3溶液20.00mL。则该漂白粉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0.图中,反应①为常温下的反应,A、C、D中均含有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和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之间,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是淡黄色固体,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A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A可以制漂白粉,漂白粉在空气时间长了会失效,失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1.过氧化钙可以用于改善地表水质,处理含重金属粒子的废水和治理赤潮,也可用于应急供氧等。工业上生产过氧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CaCl2固体 30%的H2O2
 ↓   ↓
―→―→―→―→―→
     ↑    ↓            ↓
   NH3  副产品           产品
已知CaO2·8H2O呈白色,微溶于水,加热至350℃左右开始分解放出氧气。
(1)用上述方法制取CaO2·8H2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水洗”是否合格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时常用冰水控制温度在0 ℃左右,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产品中CaO2的含量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准确称取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b g KI晶体,再滴入少量2 mol·L-1的H2SO4溶液,充分反应。
第二步: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第三步:逐滴加入浓度为c mol·L-1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完全,消耗Na2S2O3溶液V mL。
[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第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②某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可能________(填“不受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为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注意不是稀盐酸)反应制备Cl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①用单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量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
③HCl在该反应中体现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测定,当MnO2足量时,无论如何控制条件,用含146gHCl的浓盐酸参与反应,得到的氯气始终小于71g,产生该现象的一个原因是HCl易挥发,另一个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3.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可有效灭活病毒。回答下列问题:
(1)Cl2是最早用于饮用水消毒的物质,主要是利用Cl2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灭活病毒。Cl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氯水经光照后酸性增强,用化学方程表示其原因:_______。
(2)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既可作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环境消毒剂。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_______。工业生产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钠均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杀菌剂、消毒剂、漂白剂和供氧剂等。7.8gNa2O2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当它与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
(4)SO2可用于杀菌、消毒。葡萄酒里含有微量SO2,起保鲜、杀菌和抗氧化作用,其中抗氧化作用是利用了SO2的_______性。氯水和SO2都有漂白性,有人为增强漂白效果,将Cl2和SO2混合使用,结果适得其反,几乎没有漂白效果,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氯气是黄绿色的气体,氯气有毒、且有刺激性气味,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1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2体积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A、B、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选D。
2.A
【详解】
A.Cl2用于自来水消毒,利用了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的强氧化性,将水中细菌病毒杀灭,A符合题意;
B.水垢中的CaCO3、Mg(OH)2等成分与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食盐腌渍食物中NaCl作调味剂,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NaHCO3与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3.D
【详解】
A.每升红酒中含毫克量的,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红酒被氧化,故A正确;
B.酒精是有机物,指甲油也是有机物,酒精可以除掉指甲油是利用了相似相溶原理,故B正确;
C.淋浴喷头长时间使用会堵塞是因为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堵塞,用食醋浸泡将水垢反应进行疏通,故C正确;
D.热水溶解“84”消毒液时会使起漂白作用的物质分解,故D错误。
故选D。
4.B
【分析】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次氯酸、氯水、次氯酸盐、二氧化硫、双氧水等。
【详解】
A.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A不选;
B.氨水显弱碱性,不具有氧化性,不具有漂白性,故B选;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故C不选;
D.次氯酸具有氧化性,具有漂白性,故D不选。
答案选B。
5.C
【详解】
X通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淡黄色沉淀,可知X中一定含有HBr,因氨气和HBr反应生成溴化铵,HBr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X中一定没有NH3和Cl2;由于CaCO3可溶于强酸中,所以在HBr存在的条件下,X若有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也可能没有沉淀生成,所以无法肯定CO2是否存在,答案选C。
6.B
【详解】
A.氯气、液氯为纯净物,氯水为混合物,故A选项错误。
B.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其中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则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故B选项正确。
C.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故C选项错误。
D.液氯无漂白性,氯水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7.C
【详解】
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备氯气,缺少加热装置,A错误;
B.氯气中混有氯化氢,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但是装置中的进入到饱和食盐水的进气管短,出气管的管长,B错误;
C.氯水含有盐酸、次氯酸,盐酸可与碳酸钙反应,次氯酸与碳酸钙不反应,可增大次氯酸的浓度,C正确;
D.HClO与水互溶,无法用分液分离,D错误;
故选C。
8.A
【详解】
A、大气中的N2可作为工业制硝酸的原料,A正确;
B、晶体硅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是因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与熔点高、硬度大无关,B不正确;
C、Fe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两者均表现出还原性,C不正确;
D、氯气有毒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氯气泄漏现场自救方法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向地势高的地方撤离,D不正确;
故选A。
9.D
【详解】
A.根据仪器a的结构特点可知其为分液漏斗,A正确;
B.饱和食盐水可以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气体,浓硫酸可以除去水蒸气,B正确;
C.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发生在b中收集,C正确;
D.氯气不能和浓硫酸反应,能和碱液反应,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0.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MnO2与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才会生成Cl2,没有Cl2生成,所以C溶液无现象,故A项错误;B项A为醋酸,B为贝壳,贝壳成分为碳酸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C中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故B项错误;C项生石灰溶于水反应放热生成NH3,NH3溶于水生成NH3·H2O,AlCl3与NH3·H2O生成Al(OH)3沉淀,NH3·H2O是弱碱,不会使沉淀溶解,所以只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项错误;D项仪器D可防止由于气体溶于C溶液或与C溶液反应而引起的液体倒吸故D项正确;本题选D。
考点:实验仪器装置考查。
11.D
【详解】
A.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A错误;
B.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不是酸,苛性钠是NaOH,是碱不是盐,B错误;
C.氢氧化铁胶体属于分散系,为混合物,石灰石为混合物,C错误;
D.胆矾即CuSO4·5H2O,为纯净物,漂白粉是氯化钙、次氯酸钙等物质的混合物,硫酸是二元强酸,小苏打即NaHCO3,属于盐,D正确;
答案选D。
12.D
【详解】
①Na2O2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该反应不是化合反应,①错误;
②氯气有毒,多余氯气常用浓NaOH溶液吸收,②错误;
③钠在常温下容易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钠,③错误;
④Na2O2会与水、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因此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能反应产生氧气,因此不能作供氧剂,④正确
⑤向酚酞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Na2O2与溶液中的水反应产生NaOH和O2,NaOH溶液显碱性,因此会看到溶液变为红色,由于Na2O2具有强氧化性,会将红色物质氧化变为无色,因此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并有气泡生成,⑤正确;
可见正确的说法是④⑤,因此合理选项是D。
13.B
【分析】
水的量大,如果反应不可逆,溶液中将没有Cl2,如果反应可逆,溶液中必有Cl2。
【详解】
A.氯水能使红布条褪色是因为HClO有漂白性,与是否可逆无关,A错误;
B.新制氯水呈黄绿色说明氯水中还含Cl2分子,水足量,但是还有Cl2,说明氯气与水反应有限度,是可逆反应,B正确;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两者都是酸,可与NaOH溶液反应,C错误;
D.氯水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的实质是Zn与HCl反应,只能说明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与是否可逆无关,D错误。
答案选B。
14.B
【详解】
A. 足量铁丝在中燃烧生成,故A错误;
B. 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向加有淀粉的溶液中通入少量后溶液变蓝,说明的氧化性强于,故B正确;
C. 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溶液变成棕黄色,氧化FeCl2的主要是Cl2,不能说明HClO的生成,故C错误;
D. 用强光照射新制氯水一段时间后,氯水最终生成盐酸,pH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15.B
【详解】
A.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制品及橡胶制品都为高分子材料,A正确;
B.乙醇不能氧化病毒,乙醇能够使蛋白质变形从而消毒,B错误;
C.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两者的作用原理不相同,前者是净水剂,后者是消毒剂,C正确;
D.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在氯碱工业中使用阳离子交换膜,防止氢氧根与阳极产生的氯气反应,D正确;
答案选B。
16.B
【详解】
A.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产生的氧气,故B正确;
C.氯气与NaOH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C错误;
D.氯水能体现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pH,故D错误;
故选:B。
17.B
【详解】
A.聚丙烯为丙烯发生加聚反应形成的高聚物,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故A正确;
B.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与盐酸混合会生成氯气,造成中毒,故B错误;
C.改燃煤为燃气,可减少废气中SO2等有害物质的量,可有效减少雾霾和酸雨的发生,故C正确;
D.“书之竹帛,镂之金石”意为把字写在竹简和帛上,雕刻在金属、石头上,故“金”指的是金属,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8.1 2:3 2FeI2+3Cl2=2FeCl3+2I2
【分析】
由于氧化性:Cl2>Fe3+>I2,还原性:Cl <Fe2+<I ,因此向100mLFeI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时,Cl2先与I 反应:Cl2+2I =2Cl +I2,I 反应完全后,Cl2再氧化Fe2+,发生反应Cl2+2Fe2+=2Cl +2Fe3+,据此解答。
【详解】
由于氧化性:Cl2>Fe3+>I2,还原性:Cl <Fe2+<I ,因此向100mLFeI2溶液中逐渐通入Cl2时,Cl2先与I 反应:Cl2+2I =2Cl +I2,I 反应完全后,Cl2再氧化Fe2+,发生反应Cl2+2Fe2+=2Cl +2Fe3+,
(1)由图像可知,当通入0.1molCl2时,生成碘单质0.1mol,且碘离子恰好反应完全,继续通入Cl2,Fe3+开始增多,即开始发生反应Cl2+2Fe2+=2Cl +2Fe3+,则溶液中n(I )=0.2mol,则n(FeI2)=0.1mol,,故答案为:1;
(2)FeI2物质的量是0.1mol,通入0.1molCl2时,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I =2Cl +I2,再通入0.02mol Cl2时,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Fe2+=2Cl +2Fe3+,消耗0.04mol Fe2+,得到0.04mol Fe3+,剩余的Fe2+是0.06mol,溶液中,故答案为:2:3;
(3)通入足量氯气时,FeI2全部参与反应,生成氯化铁和碘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I2+3Cl2=2FeCl3+2I2,故答案为:2FeI2+3Cl2=2FeCl3+2I2。
19. 4 Ⅷ 2Cl-+2 H2O 2OH-+Cl2↑+ H2↑ 2Al+2OH-+2 H2O=2+ 3H2↑ Al3++3+6H2O = 4Al(OH)3↓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O-+2I-+2H+=I2+Cl-+H2O 35.75%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问题(3),推出C为氯气,因此是电解饱和食盐水,X为NaCl,A为氢气,Y为NaOH,D和NaOH产生H2,则D为Al,K为AlCl3,M为Al(OH)3,E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则E为金属,N是金属氯化物,E和Cl2反应,说明E是变价金属,即E为Fe,N为FeCl3,H为FeCl2,(1)NaOH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2)①根据上述推断,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l-+2 H2O 2OH-+Cl2↑+ H2↑;反应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OH-+2H2O=2+3H2↑;反应③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3+6H2O=4Al(OH)3↓;(3)①制取漂白粉,用氯气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即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②ClO-+2I-+2H+=I2+Cl-+H2O ,建立关系式ClO- ~I2~2Na2S2O3,m(Ca(ClO)2)=20×10-3×0.1×250×143/(2×2×25)g=0.715g,则漂白粉的有效成分质量分数为0.715/2×100%=35.75%。
考点:考查无机推断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
20.Cl2+2OH-=Cl-+ClO-+H2O 2Na2O2+2H2O=4NaOH+O2↑ MnO2+4H++2Cl-=Mn2++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 +2HClO 2HClO2HCl+O2↑
【分析】
图中,反应①为常温下的反应,A、C、D中均含有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和D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之间,则反应①为含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结合问题(3)可知A为氯气,反应①为氯气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反应,生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和水,E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水,F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即氧气。
【详解】
(1) 反应①为氯气和氢氧根离子之间的反应,生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和水,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Cl2+2OH-=Cl-+ClO-+H2O。
(2)反应②为过氧化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3)实验室通过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取氯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 。氯气可以制漂白粉,漂白粉在空气时间长了会失效,失效的原因是Ca(ClO)2与CO2、H2O反应生成CaCO3 和HClO ,而HClO见光分解生成HCl和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ClO)2+CO2+H2O=CaCO3 +2HClO 、 2HClO2HCl+O2↑。
21.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再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 CaO2+2KI+2H2SO4===I2+CaSO4+K2SO4+2H2O 偏高 S2O32-在滴定过程中被氧气氧化
【详解】
(1)本实验的目的是制备CaO2·8H2O固体,则流程中的沉淀应为CaO2·8H2O,根据质量守恒判断还应有NH4Cl生成,故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2)滤液中含有大量的Cl-,为将沉淀洗涤干净,应充分洗涤,根据检验Cl-的方法,可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检验。检验“水洗”是否合格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再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3) 沉淀时常用冰水控制温度在0 ℃左右,其可能原因是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4)①CaO2将KI氧化成碘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2KI+2H2SO4===I2+CaSO4+K2SO4+2H2O;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O2+4H++2I-===Ca2++2H2O+I2,I2+2S2O32-===2I-+S4O62-,可得关系式:
CaO2~2S2O32-
72 g 2 mol
m cV×10-3mol
解得:m=0.036cV,CaO2的质量分数为;②S2O32-有还原性,由于滴速太慢,S2O32-在滴定过程中被氧气氧化导致消耗体积偏大,从CaO2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可知使计算结果偏高。
22. MnO2 酸性 还原性 盐酸浓度变稀,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
【详解】
①MnO2生成氯化锰,锰元素降低两价,HCl(浓)生成氯气,氯元素升高两价,故MnO2与HCl(浓)加热反应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量为,故答案为:;
②氧化剂为价态降低的反应物,MnO2锰元素价态降低,故MnO2为氧化剂,故答案为:MnO2;
③HCl在该反应中一部分价态不变生成氯化锰,体现酸性,一部分价态升高生成氯气,体现还原性,故HCl在该反应中体现的化学性质有酸性、还原性,故答案为:酸性、还原性;
④浓盐酸与MnO2反应生成Cl2的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HCl不断被消耗,且部分HCl挥发,反应中有水生成,这些因素都导致盐酸浓度变稀,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故答案为:盐酸浓度变稀,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
23.Cl2+H2O = H++Cl-+HClO 2HClOHCl+O2↑ 次氯酸钠 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0.1mol 0.1NA 还原性 SO2+Cl2+2H2O = 4H+++2Cl-
【分析】
次氯酸、过氧乙酸、漂白液、漂白粉、过氧化氢等都具有强氧化性,具有很强的消毒杀菌能力,而SO2可用于杀菌、消毒,与具有强氧化性的消毒杀菌剂原理不一样,而二SO2还具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为化合漂白,还具有还原性。
【详解】
(1) Cl2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Cl2+H2O = HCl+HClO,其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 H++Cl-+HClO,氯水经光照后,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ClO2HCl+O2↑。答案为Cl2+H2O = H++Cl-+HClO,2HClO2HCl+O2↑
(2)漂白液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工业上利用氯气和石灰乳生产漂白粉,其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答案为次氯酸钠 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3) Na2O2 属于离子晶体,1molNa2O2含有2molNa+和1mol,7.8g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CO2与Na2O2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中的氧的价态为-1价,升高到0价,同时又降到-2价,1mol 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转移1mole-,0.1mol Na2O2与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答案为0.1mol 0.1NA
(4)葡萄酒里含有微量SO2,起保鲜、杀菌和抗氧化作用,其中抗氧化作用是利用了SO2的还原性。氯水和SO2都有漂白性,有人为增强漂白效果,将Cl2和SO2混合使用,结果适得其反,几乎没有漂白效果,氯气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了硫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 = H2SO4+2HCl,其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 = 4H+++2Cl-
答案为还原性 SO2+Cl2+2H2O = 4H+++2Cl-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