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阅读理解特训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穷人》节选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国作家 。选段中的“他”指的是 ,“这”指的是 。
2.选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填序号)
A.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B.表示寓意的跳跃。
C.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3.选段中描写桑娜神态的词语有 、 最能概括桑娜心情的词语是 ,这段文字表现了桑娜 的品质。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人三天就会死亡。如果在酷热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部列为第一部。中国的古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需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细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饮足够多的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同时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出废物,使感冒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他每日排出水的总量约为2500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他每日必须补充250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为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多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4.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
A.喝足够的水,可以减肥。
B.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
C.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
D.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
5.下列句子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喝水喝可乐等饮料也可以。
B.喝足够的水可使感冒患者早愈。
C.老年人睡前尽量多喝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D.我们每日必须从饮水中获取2500毫升左右的水。
6.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说明方法?( )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作假设
7.“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细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饮足够多的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句中的“大多数”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叶很喜欢喝饮料,常以喝饮料代替喝水,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空漫步(节选)(读吧小说片段)
⑴在太空中,准备工作并不像地球上那么容易。太空人在太空梭上有各式各样的工作要做。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在太空梭里完成,但是,有时候他们必须到太空梭外面,去修理太空梭或做实验。
⑵在太空里和在地球上不太一样。地球上,地心引力让我们不会漂浮在空中。在太空中,太空人没有重量。轻轻一碰,就会使他们飘到房间的另一边或是慢动作的翻筋斗。唯一停下来的方法就是抓住固定的东西。
⑶穿平日的衣物,人无法在太空存活。人在太空梭里面受到保护,不会被外太空的真空伤害。但是在外面没有空气可以呼吸,温度可能极冷或极热。太空中,物体晒到太阳的那一面可以热到240华氏度,而晒不到的那一面可能会冷到零下140华氏度!
⑷要离开太空梭的保护,太空人必须穿上太空衣。每次太空漫步都是两个太空人一起,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有别人一起工作会比较容易,也比较安全。要出去外面的人得在几小时前便开始着装。他们会搬两套太空衣进隔离舱。这个小房间的一边可以对外太空打开。
⑸( ),他们穿上一件看起来像长内衣的衣服,是用弹性布料做的,上面缝了塑胶管线,水会流过这些管线,让太空人保持凉爽,因为他们一旦穿上太空衣,体热就没法散发出去。
⑹接下来,太空人把下半身的太空衣拉起来,它的底部是一体成型的,大大的长筒硬靴连着笨重的、有弹性的保温裤。
⑺太空漫步者飘进隔离舱,滑进太空衣的上半部。上半部是一个硬壳,手臂部分有弹性。太空人的头从头部的金属环中伸进来,这两个环连接手套。
⑻当太空漫步的伙伴穿上太空衣的时候,由另一位太空人帮忙把太空衣的每一个部分扣上。在戴头盔前,太空人先戴上头套,头套的耳罩里有无线电耳机,嘴巴前方有麦克风。
⑼( ),戴上头盔和又大又笨拙的手套。他们调整头套,再一次抓抓鼻子,这些事情要等到太空漫步完成以后才能再做了。
⑽帮忙着装的太空人离开隔离舱,把闸门关上。两个漫步太空者穿着厚重的衣服把小小的空间几乎塞满了。他们在隔离舱里等几分钟,这时候,空气逐渐被抽出去。他们一边等待气压表显示空气被抽光了,一边可以感觉耳朵怦怦作响。
⑾( ),进入太空。飘出隔离舱以前,他们必须用一条细线把太空衣和太空梭扣在一起,这些缆线可以避免太空人飘离太空梭。
⑿进行太空漫步的太空人飘进太空,变成了“卫星人”,他们绕着地球运行!他们不需要太空梭,至少暂时不需要,因为太空衣有足够的空气和电力可以维持大约七个小时的生命。每个头盔当中甚至还有食物棒和饮水袋。
⒀在外面几个钟头后,该回太空梭和其他组员会合时,太空人飘回隔离舱。即便他们已经很累了,在关舱门以前,他们还是会停下来,最后看看地球和天空的景色。
10.阅读文章,你了解到哪些新奇的太空知识?列举至少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如何穿太空衣”的阅读目标你关注的段落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隔离舱是太空梭最重要的部分”的说法你同意吗?从文中找出两个例子证明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穿太空衣的顺序,选择对应序号填写在文中( )里。
A.终于,他们可以打开舱门 B.第一步 C. 终于,他们准备好
14.短文最后带“ ”的句子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他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5.读选文中两个画“ ”的句子,在下面批注出你的阅读感受。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中老汉两次“吼”所站的角度不同:第一次“吼”是站在 的角度,体现了老汉对 的大爱;第二次“吼”是站在 的角度,体现了老汉对 的真爱。
17.读选文中老汉的话时,不应该( )
A.坚决果断 B.语调激昂 C.语速较慢 D.语气严厉
18.选文中说“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他可能会喊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尾处“她丈夫”指的是 ,“她儿子”指的是 。作者在结尾才点明关系,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这种写法叫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暖
初春某个假日的下午,我在储物间整理一家人的冬衣。9岁的女儿安娜饶有兴致地伏在不远的窗台上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我院子里又有什么花开了。
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的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了副手套,两副一模一样。
我有些不解地问:“安娜,这个手套要两副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
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那两副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
“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
“那为什么要两副呢?”我更加好奇了。
她抿了抿小嘴,然后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可是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去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买给我的手套又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副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又买了一副一模一样的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翠丝就能够欣然戴我的手套了。”孩子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今年翠丝的手上没有冻疮。”
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
20.标题“暖”一是指 ,二是指 。
21.用“ ”画出与“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相照应的语句,体会此处描写表现了安娜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尾“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瓶矿泉水
地震的一刹那,他就想往外跑。可是,他刚跑几步,就被剧烈的晃动摔倒在地,接着,学校宿舍楼轰然倒塌。他昏迷了。
他清醒过来时,发觉自己被压在废墟中,仿佛背负了一座大山。他有些害怕,就往前爬,却伸手摸到了一个人的腿,难道是辉?
辉是他同宿舍的同学,一个胆小的男孩子。有一次,他画了张鬼脸,当辉开门进来时,他突然戴着面具出现在辉的面前,辉“啊”的一声大叫着蹲在了地上。从那天起,辉不再跟他说话。
“是辉吗?”他问。
“是我。”辉的声音已经沙哑。
他推了推辉,“你怎么不说话?"
辉说:“少说一句话,就能多保留一份体力。”
“可是,我渴得要命。”
“给,水。”辉递过来一瓶矿泉水。
他一阵狂喜,抓过来,咕咚咕咚地喝着。
“别喝那么多,留一些,也许我们还要坚持几天。”
“再给我一瓶。”他说。
“没有了,一人只有一瓶。"
废墟下死一般静,他感到恐惧,推推辉,有时,辉还答应一声,后来,辉似乎没有反应了。他使劲地晃动着辉,叫道:“辉,你要坚持,出去后我们做好朋友。”
突然,他听到外面传来声响,有手电筒的光束照进来,接着有人喊“这里有人。”他喜极而泣,大叫道:“我们在里面。”
废墟终于被扒开了,他得救了。躺在担架上,他问搜救人员:“我旁边的那位同学怎么样了?”搜救人员说:“他已经去世了。”顿时,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眼角湿了。他知道,自己哭了。
经过医治,他很快就恢复了体力。坐在病床上,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记者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是什么力量,让你在废墟下支撑了130小时?
他说:“水,是那瓶矿泉水。”
“难道你没有把自己的水给旁边的那位同学喝?”一名记者问。
“不,不是的,水是辉给我的,我们一人一瓶。”
记者摇摇头说:“现场只有一个矿泉水瓶子。”
他的心蓦地一震,那感觉甚至比地震时还要剧烈。
23.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有些害怕——( )——( )——( )——( )——蓦地一震
24.结合上下文推想词语的意思。
喜极而泣:
滋味:
25.顿时,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眼角湿了。他知道,自己哭了。(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为什么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他的心蓦地一震,那感觉甚至比地震时还要剧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从短文中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你体会到辉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看完这个故事,每一个读者都会想到很多很多。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俄 列夫·托尔斯泰 桑娜的丈夫 收养女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2.C 3. 脸色苍白 神情激动 忐忑不安 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文章内容理解。
《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文章记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结合文段句子“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可知她指的是桑娜;结合文段句子“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可知他指的是桑娜的丈夫西蒙,这指的桑娜抱回了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作用。
结合文段句子“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可知描写了桑娜的心理活动,省略号表示桑娜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
故选C。
3.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词。
结合文段句子“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可以找到描写桑娜神态的词语:脸色苍白,神情激动。结合关键词“她忐忑不安地想”可知最能概括桑娜心情的词语是:忐忑不安;结合文段内容,桑娜在自己也不宽松的情况下抱回了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可以看出桑娜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
4.A 5.B 6.B 7.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的比重会逐渐下降。 8.不能去掉。“大多数”在文中指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不是指全部,如果去掉就与事实不符了。“大多数”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9.这种做法不对。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解析】4.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句的理解。
通过对短文的阅读可知,文中第③④⑤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水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喝足够的水可以减肥;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所以BCD三个选项是正确的,A项文中没有提及。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整体理解。
A.错误,结合原文第⑦段“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可知不喝水喝可乐等饮料不可以。
B.结合文中第③段“喝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出异物,使感冒患者早愈”可知喝足够的水可使感冒患者早愈。
C.错误,结合原文第④段“老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可知老年人睡前尽量多喝水说法错误。
D.错误,结合原文第⑥段“我们每日必须从饮水中获取1200毫升左右的水”可知是1200毫升,不是2500毫升。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说明方法包括: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作假设等。
文中第⑥段“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他每日排出水的总量约为2500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他每日必须补充2500毫升左右的水。”中“65、2500”列举了许多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提高了说明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
故选B列数字
7.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原文所列出的水占人体比重可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水占人体的比重会逐渐下降。
8.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中关键词的理解。
首先回答是否可以去掉。一般原文中的关键词句是不能去掉的,所以回答“不能去掉”。结合原文可知“大多数”意思是超过半数很多的数量,并不是全部,在文中指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并不是指全部,如果去掉与事实不符,去掉不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9.本题考查对短文的整体把握。
首先阐明小叶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结合文中第⑦段“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可得出答案。
10.①在太空中,太空人没有重量;②太空中的温度可能极冷或极热;③穿着太空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11.⑸——⑾段。 12.同意。文中说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在太空梭里完成,但是有时候他们必须到太空梭外面,去修理太空梭或做实验。 13.B C A 14.体现了他们对太空的热爱和对太空的探索欲望。
【解析】10.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原文:“在太空中,准备工作并不像地球上那么容易。太空人在太空梭上有各式各样的工作要做。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在太空梭里完成,但是,有时候他们必须到太空梭外面,去修理太空梭或做实验。
在太空里和在地球上不太一样。地球上,地心引力让我们不会漂浮在空中。在太空中,太空人没有重量。轻轻一碰,就会使他们飘到房间的另一边或是慢动作的翻筋斗。唯一停下来的方法就是抓住固定的东西。
穿平日的衣物,人无法在太空存活。人在太空梭里面受到保护,不会被外太空的真空伤害。但是在外面没有空气可以呼吸,温度可能极冷或极热。太空中,物体晒到太阳的那一面可以热到240华氏度,而晒不到的那一面可能会冷到零下140华氏度!
要离开太空梭的保护,太空人必须穿上太空衣。每次太空漫步都是两个太空人一起,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有别人一起工作会比较容易,也比较安全。要出去外面的人得在几小时前便开始着装。他们会搬两套太空衣进隔离舱。这个小房间的一边可以对外太空打开。”
从文中的前4段中,可以知道新奇的太空知识:①在太空中,太空人没有重量;②太空中的温度可能极冷或极热;③穿着太空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11.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⑸( ),他们穿上一件看起来像长内衣的衣服,是用弹性布料做的,上面缝了塑胶管线,水会流过这些管线,让太空人保持凉爽,因为他们一旦穿上太空衣,体热就没法散发出去。
……
⑾( ),进入太空。飘出隔离舱以前,他们必须用一条细线把太空衣和太空梭扣在一起,这些缆线可以避免太空人飘离太空梭。”
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开放性题目。
原文:“在太空中,准备工作并不像地球上那么容易。太空人在太空梭上有各式各样的工作要做。大部分的工作都可以在太空梭里完成,但是,有时候他们必须到太空梭外面,去修理太空梭或做实验。”
“要离开太空梭的保护,太空人必须穿上太空衣。每次太空漫步都是两个太空人一起,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有别人一起工作会比较容易,也比较安全。要出去外面的人得在几小时前便开始着装。他们会搬两套太空衣进隔离舱。这个小房间的一边可以对外太空打开。”
“在外面几个钟头后,该回太空梭和其他组员会合时,太空人飘回隔离舱。”
可以从这段话中可以知道隔离舱是太空梭最重要的部分。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第一个空格的前文“要离开太空梭的保护,太空人必须穿上太空衣。每次太空漫步都是两个太空人一起,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有别人一起工作会比较容易,也比较安全。要出去外面的人得在几小时前便开始着装。他们会搬两套太空衣进隔离舱。这个小房间的一边可以对外太空打开。”在讲太空人穿太空衣的准备工作,所以是第一步。填B。
第二个空格的前文“当太空漫步的伙伴穿上太空衣的时候,由另一位太空人帮忙把太空衣的每一个部分扣上。在戴头盔前,太空人先戴上头套,头套的耳罩里有无线电耳机,嘴巴前方有麦克风。”基础装备已经穿好,所以是准备好了。填C。
第三个空格的后文“进入太空。飘出隔离舱以前,他们必须用一条细线把太空衣和太空梭扣在一起,这些缆线可以避免太空人飘离太空梭。”已经穿好太空衣,可以打开舱门了。填A。
14.本题考查从文中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
原文:“即便他们已经很累了,在关舱门以前,他们还是会停下来,最后看看地球和天空的景色。”他们从太空回来后,即使很累,还是希望看看地球和天空的景色,说明他们对太空非常热爱,以及希望再次探索太空的欲望。
15.这两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不断上涨和桥被洪水冲击得不停发抖的情形,突出了当时情形的危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6. 党员 人民群众 父亲 儿子 17.C 18.儿子,我对不起你,我们党员的责任就是保护老百姓,希望你不要怪我。 19. 老汉 小伙子 设置悬念
【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句中将赋予洪水人的行为特点“蹿”“舔着”,为拟人句。从这句话中的“蹿、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洪水的凶猛,生动、形象的体现洪水的肆虐、疯狂,为下文做铺垫。
阅读句子“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可知,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不断上涨和桥被洪水冲得不停发抖的情形,细致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形势的危急,为塑造老汉临危不惧、大公无私的形象作铺垫。
16.本题考查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老汉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这个句子中的“吼”,是因为生气、愤怒。老汉揪出儿子让他排到后边去,体现了他大公无私、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可知,第一次“吼”是站在党员的角度。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这句中的“吼”,是因为他看到情势危急的着急心理,是父亲对儿子安危的焦灼。第二次“吼”是站在父亲的角度,表现了对儿子的疼爱之情。写出了在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中也深藏着父亲对儿子的爱。
17.本题考查了朗诵。
朗诵是一项极富魅力的有声语言表达艺术。朗,即朗读,声音要清晰、响亮;诵,即有感情的吟诵。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普通的由“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你先走。”“少废话,快走。”可知,文中老共产党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无私无畏、无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读选文中老汉的话时,应该坚决果断、语调激昂、语气严厉。故选C。
18.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知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看到儿子遇险,老汉既担心又内疚。据此写出老汉可能会喊的内容即可。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儿子快游啊,是爸爸对不起你。
19.本题考查了文章的写作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可知,“她丈夫”指的是老汉,“她儿子”指的是小伙子。这样写的好处是体现出了老汉的大公无私。构思新颖,设置悬念,让人意外之余又觉得很悲壮,达到震撼了人心的效果。
20. 天气暖和 因感受到人间的关爱而觉得温暖 21.孩子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 这两处语句是神态描写,表现了安娜善良、真诚、纯洁的美好心灵。 22.结尾这句话是环境描写,以绽放的兰花表现作者的喜悦之情,暗含“我”对女儿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的赞赏。
【分析】20.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标题。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标题相关方面的知识。
标题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它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应该学会归纳、总结,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2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描写手法。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描写手法相关方面的知识。
神态描写专指对人的脸部表情或动物的神情的描写刻画,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 她的脸好像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在她的脸上,溢着满足的愉悦;她听到这儿,噗哧一声笑了,就像石子投进池水里,脸上漾着欢乐的波纹; 他吓得面色如土,舌头僵住了,说不出话来。
这两个句子的神态描写,正体现了安娜真诚、善良、纯洁的高尚品质。
2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描写手法。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描写手法相关方面的知识。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1.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3.衬托人物心理。4.象征和暗示。5.交代人物活动场所。6.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高兴情感,也表明了作者对女儿的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的肯定和赞扬。
23. 一阵狂喜 感到恐惧 喜极而泣 不是滋味 24. 指人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非常好的事情,而激动得流泪。 比喻某种感受。 25.因为他的同学去世了,还因为他答应要和同学做好朋友,没有实现。 26.他从记者那里得知现场只有一瓶水,没有想到辉把这一瓶水给了他喝,还编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他被辉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27.平时胆小,当危险来临甚至是死亡来临的时候,沉着冷静,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同学。 28.那些平时默默无闻,在关键时刻救他人于危难的人们,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分析】23.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概括。
阅读短文,从“他有些害怕,就往前爬,却伸手摸到了一个人的腿,难道是辉?”“他一阵狂喜,抓过来,咕咚咕咚地喝着。”“废墟下死一般静,他感到恐惧”“突然,他听到外面传来声响,有手电筒的光束照进来,接着有人喊‘这里有人。’他喜极而泣,大叫道:‘我们在里面。’”“顿时,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眼角湿了。他知道,自己哭了。”等句子可知,“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有些害怕、一阵狂喜、感到恐惧、喜极而泣、不是滋味。
24.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理解。
喜极而泣,意思指人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非常好的事情,而激动得流泪。成语解释高兴到了极点,反而落下泪来。
滋味:比喻某种感受。
2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顿时,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眼角湿了。他知道,自己哭了。”是出现在第16自然段,他满怀憧憬,希望在得救后能和辉做好朋友。可是,辉却去世了。这消息顿时让他感到难过、自责和后悔。因此他哭了。
2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他的心蓦地一震,那感觉甚至比地震时还要剧烈。”是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文可知,“那感觉”是“他”得知辉把唯一一瓶矿泉水留给“他”,“他”活下来,而辉去世了时,“他”内心震惊、感动、愧疚、感激、悲痛交织的复杂感觉。
2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阅读短文可知,辉虽然胆小,但是在危难面前,他沉着冷静,告诉同学要保留体力,并把废墟下唯一一瓶矿泉水给了同学,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舍己为人的人。
28.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升华了小说主题,凸显了辉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示例:那些平时默默无闻,在关键时刻救他人于危难的人们,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