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豆荚(jiá) 依赖(nài) 舒适(shì) 窗框(kuānɡ)
B.蝙蝠(biān) 证明(zhènɡ) 荧光屏(pínɡ) 即使(jí)
C.潜入(qiǎn) 物质(zì) 哲学(zhé) 船舶(bò)
D.躲避(bì) 炊烟(chuī) 家雀儿(què) 震撼(hàn)
2.下列形声字分类有误的一项是( )
A.左声右形:鹅 顿 B.上声下形:熟 驾
C.左形右声:豌 蚊 D.上形下声:崩 恐
3.“近处的那只船上,有个渔人正坐在船尾悠闲地吸着烟。”这句话插入下列语段的哪一处最准确?( )
①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②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③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④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4.下列句子中词语选填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1)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 ),其( )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 )我们的生活。
(3)他( )了学习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A.改善 改观 改变 改进 B.改善 改观 改进 改变
C.改观 改善 改变 改进 D.改观 改善 改进 改变
5.“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纵横杂乱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下列词语中能够代替句中画线部分的一项是( )
A.七上八下 B.横七竖八
C.五花八门 D.四面八方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B.最后一粒豌豆是最了不起的一粒吗?当然是。
C.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D.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二、填空题
7.用“____”画出每组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1)气氛(fēn) 蝙蝠(biān) 潜水(qiǎn)
(2)依赖(lài) 囚犯(qiú) 僵硬(jiān)
(3)震撼(hàn) 屋檐(yán) 窗框(kuāng)
8.选字填空。
①即 ②既 ( )然 立( ) ( )使 一触( )发
①绳 ②蝇 ( )索 苍( ) 跳( ) ( )头小利
①驾 ②架 ( )驶 书( ) ( )驭 招( )不住
①竖 ②坚 ( )立( )信( )强 横七( )八
9.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益:A.增加;B.好处;C.更加。
日益强大( ) 受益匪浅( ) 有益健康( ) 延年益寿( )
10.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1)科学家( )了许多先进设备 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2)妈妈( )天阴下来了,马上把窗户关了起来。
改变 改善
(3)科学在( )着人类的精神文明生活。
(4)现代科学技术不断( )我们的生活。
1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如果……就…… 即使……也……
虽然……但是…… 一……就……
(1)( )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 )能灵巧地避开。
(2)母亲( )不相信,( )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
(3)现在我要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了!( )你能捉住我,( )请来吧!
(4)我( )想起来( )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
12.选择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里。(填序号)
A.边塞诗 B.哲理诗 C.送别诗 D.写景诗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赖—— 愿望—— 大概——
14.读文中画“——”的句子,句中的“那时”是指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四个“没有”起到 的作用。
15.想想现实生活中,“千里眼”“顺风耳”又会是什么呢?
①千里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顺风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目。(可选性阅读题)
瓦有魂魄
李晓
①这些年时常回老家,差不多都是静悄悄一个人,因为我回去,是要看那一片屋上起伏的青瓦。一个人独坐山梁,看青瓦,我冥想很深,有时幻化成一只停留在青瓦上啁啾的鸟。
②我老家那些房上的青瓦,如今,和房顶上的老烟囱一样,渐渐消逝在天光云影之下。我用凝望的目光,把它嵌入到记忆的瞳孔里储藏,成为永久故乡的一部分。
③我老家房上的青瓦,也是土瓦。据说从西周开始零星使用,自东周广为传延。我看见最老的瓦,也只有一百多年历史。那是在一个古镇子上,风一吹,吊脚楼上的房顶,那青瓦上的鸟粪,簌簌而落,我也没躲闪,扑进到嘴里几粒。那次,间接尝到了瓦的一点味道,因为那鸟粪毕竟在瓦上风雨里浸透和缠绵过。它有一点苦,有一些涩,这像我一直咀嚼过的那些人生况味。
④在我故乡乡场野外,有一烧瓦的瓦窑。一个少年,曾经望着炉火熊熊,那些泥土做成的瓦,我似乎听见它们在火中的嘶鸣。泥土转世为瓦,这些瓦,被一些喝了高粱酒、红苕酒的汉子挑到山坡上、沟壑里、大树旁堆下,把瓦一片一片盖上房顶,成为新房。
⑤就在那些瓦下,我的乡下亲人,还有老乡,他们卑微而倔犟地生活着,在泥土里匍匐、翻滚,最后,归隐于泥土。
⑥前年我回到老家村子,整个村庄在风里孱弱地呼号,像我写诗的一张纸那样薄了。整个村庄,就剩下了不到一百号人,他们,坚守着,如在守魂。梁老汉,就是守护村庄最老的一个人,他八十七岁了。
⑦我想在梁老汉家住一晚。梁老汉还腿脚麻利,用柴火烧饭,用土碗盛菜。梁老汉往土灶里添柴时,腾起一股烟,从灶里急着飘荡出来,蹿上梁顶,从青瓦的缝里扑出去,与天空中的雾霭汇合。晚上,下起了雨,我同梁老汉闲聊,听瓦上雨声,想起一些流光,如安魂曲。
⑧第二天早晨,我一个人坐在山坡上,望着梁老汉那青瓦房顶,那些层叠的瓦,如在苍凉之水里,老鱼起伏的鳞。这老瓦房,经过了那么多年风霜雨雪的飘摇,还像梁老汉一样健在着。梁老汉带着得意的神情告诉我,有一年不远处遇到了泥石流,房子居然没被冲垮。这就像一些卑微之人的命,顽强。青瓦上,有深深浅浅的青苔覆盖,瓦被浸透得草一样的颜色。我有一种冲动,坐到房顶上去,喝一碗老酒,醉了,就把青瓦当床睡去。
⑨我想起城里的诗人老马,有一年看到大水从逶迤群山而来,因为要修电站,老城的下半身,就要在波涛之下睡去。老马就一个人提了酒,坐到了他祖上留下的瓦房顶上,他边喝边哭,边喝边唱,手舞足蹈。我就在瓦屋下,守护着我的这个诗人朋友。
⑩而今,在老马的书房,还有几片瓦,那是他从老屋顶上抢救回来的。有一天,我去看他,老马出去跑步了,他要锻炼,减脂肪,减欲望。门没锁,他似乎知道我要来,那是一个大雾天气。我推开门,在他书房,我摩挲着那青瓦,都感觉到有老马的多少掌纹了。望着那青瓦,我一时恍惚,想起多年以前,它在炉火里的冶烤,滚烫的温度,而今,冷却在一个怀旧者的房间。我在老马那里看见一句诗,他说,火焰一旦凝固,就成了白色,比如水里,就有白色火焰。那么,泥土呢,它在翻滚的大火里,冷下来后,是不是就是这瓦的颜色,被氤氲时光洗染,流光浸泡,成了青,黑,褐色……
老马回来告诉我,他感觉自己活得就像这老瓦一样,人生从喧哗到沉寂,从沸腾到冷却,到最后,自己把自己收藏,安放。
听老马这么一说,我忽地感到,瓦是有魂魄的,它伴随着人世有情人,成为时间重量的一部分,成为命运涌流的一部分。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第3期,有改动)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事,便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及抒发情感。
B.第③段写“我”见过最老的瓦有一百多年历史,“我”间接尝到了“瓦”的味道。
C.第④段中“我”似乎听见了泥土做成的瓦在火中嘶鸣,表达了“我”对瓦的怜惜。
D.本文与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一文都表达了对身边寻常事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8.文章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说“他们,坚守着,如在守魂”?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⑨段写诗人老马提了酒在祖上留下的瓦房顶上,边喝边哭,边喝边唱,手舞足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语境,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①整个村庄在风里孱弱地呼号。(赏析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一年不远处遇到了泥石流,房子居然没被冲垮。(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认为瓦的“魂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2.表达与交流
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你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如果把自己比作一种动物,你与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请你展开联想举几个例子写一写,然后比一比谁把自己写得最生动,最有趣。不少于400字。
要求:(1)题目自拟,内容具体。
(2)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依赖:yī lài;窗框:chuāng kuàng。
C项,潜入:qián rù;物质:wù zhì;船舶:chuán bó。
D项,家雀儿:jiā qiǎor。
2.D
【详解】本题考查形声字辨析。
形声字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主要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原有基础上改编而成,根据字体表示事物的类别。
D.“恐”属于上声下形,故分类错误。
3.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序辨析,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本题中题干的语句描写的是有一个渔人坐在船上吸烟。应该插在③后面,因为③句点出了渔船,所以接题干中的语句合适。
4.C
【详解】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改善:(动)使原有情况变好一些。
改观:(动)①改变原来看法。②原来的样子改变成新的面貌。
改进:(动)改变原来状况,使有所进步
改变:(动)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
(1)根据“大大”一词可以看出是原来的样子改变成新的面貌。选择改观,后面一个空是和原来相比好一些,用“改善”。
(2)“改变生活”固定搭配。
(3)“改进方法”固定搭配。
5.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近义词。
纵横杂乱: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
A项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的感觉;也指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B项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
C项五花八门:比喻各行各业的暗语。意思是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
D项四面八方: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6.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ABD句子都是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
C.不是设问句。“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前面问蝴蝶的家在哪里,后面没有回答前面的问题。
7. qiǎn qián jiān jiāng kuānɡ kuànɡ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1)潜水(qiǎn)——(qián):(动)进入水面以下。
(2)僵硬(jiān)——(jiāng):(形)①(肢体)变硬而不能活动。②死板而不灵活。
(3)窗框(kuāng)——(kuànɡ):窗框是墙体与窗的过渡层,起一个固定以及防止周围墙体坍塌的作用。
8. ② ① ① ①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② ①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选字填空。
既然:常跟“就、也、还”相呼应。
立即:马上;立刻。
即使:(连)假定;就算是(常与也连用),表示假设的让步。
一触即发:原指箭在弦上,张弓待发。比喻事态发展到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会立即爆发。
绳索:绳子。
苍蝇:“蝇”的通称。
跳绳:民间跳绳活动所用的绳子。
蝇头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驾驶:(动)操纵(车、船、飞机等)使行驶。
书架:放置书籍的架子。
驾驭:操纵并驱使车马行进。
招架不住:招架:抵挡。抵挡不了或没有力量再支持下去。
竖立: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
坚信:坚决相信。
坚强:强固而不可动摇。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9. C B B 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义的辨析能力。
首先弄清楚该字的各个意思,然后结合词语,很容易就选出答案,此类题目也可以选择“代入语义法”来作答。
日益强大:形容愈来愈进步、强盛。益:更加。
受益匪浅:指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益:好处。
有益:(动)有帮助;有好处:~健康。益:好处。
延年益寿:增加岁数,延长寿命。益:增加。
10. 发明 发现 改变 改善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认真观察可知,所给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细微差别。因此,作答时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选择恰当的词语。
发现:第一次看到或知道;找到[一个物件];由于对一个目标的研究或经验而找到。
发明: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创造性地阐发,发挥;创造出的以前不存在的事物或方法。
(1)根据词义,结合句子“科学家……了许多先进设备 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发明”。
(2)根据词义,结合句子“妈妈……天阴下来了,马上把窗户关了起来。”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发现”。
改变:事物变得和原来不一样;改换,更改。
改善:使原来的状况变得好些;部分地、在某种程度上提到较好、较高水平。
(3)根据词义,结合句子“科学在……着人类的精神文明生活。”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改变”。
(4)根据词义,结合句子“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我们的生活。”分析可知,本题应填写“改善”。
11. 即使 也 虽然 但 如果 就 一 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即选择正确关联词填空能力。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明确关联词的正确用法。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区分句子的关系后再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即可。
(1)本题分句“一根极细的电线”与“蝙蝠能灵巧地避开”之间是转折关系,故要用上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
(2)本题分句“母亲不相信”与“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之间是转折关系,故要用上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
(3)本题分句“你能捉住我”与“请来吧”之间是假设关系,故要用上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
(4)本题分句“我想起来”与“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之间是条件关系,故要用上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一……就……”。
12. D A C 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题材的理解。
(1)出自唐朝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是一首写秋夜景色的写景诗。
(2)出自唐朝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边塞诗。
(3)出自唐朝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这是一首高适送别董庭兰的送别诗。
(4)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中蕴含的哲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不同,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所以这是一首哲理诗。
13. 依靠 期望 好像 14. 依赖自然的时代 排比 强调 15. 望远镜 手机 16.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解析】13.本题考查词语的近义词。
依赖: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近义词:依靠、仰赖、仰仗。
愿望: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近义词:期望、渴望、盼望。
大概:大致的内容或情况。近义词:好像、大约、估计。
1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根据文章第①②句“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可知“那时”指的是依赖自然的时代。连用三个“没有”说明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句在这里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15.本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千里眼”的意思是看得远,生活中看得远的有望远镜,监控器等。“顺风耳”的意思是能够听到随风而来之声音的耳朵。生活中有广播、收音机、手机等。
16.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作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引用这两句诗体现了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17.C 18.“守魂”实际上是指守护村庄,“我”的乡下亲人、老乡在村庄劳作、生活,最后归隐于泥土,他们对生养他们的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因此他们一直坚守着。 19.因为要修电站,祖上留下的瓦房不能被完好地保存,表达了老马对瓦房、对瓦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20.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村庄人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村庄里的人越来越少这一现状的感叹。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表现了梁老汉对老瓦房没有被泥石流冲垮的意外和惊讶,从侧面突出了老瓦房顽强的生命力。 21.瓦的“魂魄”有对故乡往日生活的怀念;对乡下亲人和老乡卑微却顽强生命的感叹;对从喧哗到沉寂,从沸腾到冷却的生命历程的思索;见证了村庄历史的变迁。
【解析】17.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阅读文章,可知文章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有利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便于抒情。说法正确。
B.由第③段“我看见最老的瓦,也只有一百多年历史。那是在一个古镇子上,风一吹,吊脚楼上的房顶,那青瓦上的鸟粪,簌簌而落,我也没躲闪,扑进到嘴里几粒。那次,间接尝到了瓦的一点味道”可知写了“我”见过历史悠久的瓦,以及尝到瓦的味道。
C.第④段“一个少年,曾经望着炉火熊熊,那些泥土做成的瓦,我似乎听见它们在火中的嘶鸣。”只是写了瓦烧制的过程,并未体现怜惜。故说法错误。
D.本文以对瓦的眷恋之情为线索,写了村庄的变迁,表达了对故乡往日生活的怀念,对乡下亲人和老乡卑微却顽强生命的感叹,对从喧哗到沉寂的人生历程的思考,对村庄历史变迁的感慨。
18.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第⑥段“整个村庄在风里孱弱地呼号,像我写诗的一张纸那样薄了。整个村庄,就剩下了不到一百号人”“梁老汉,就是守护村庄最老的一个人”可知,“守魂”指的就是守护村庄。村庄人越来越少,可有一些人对村庄怀有深情,不愿离开。回答时既要说出“守护村庄”的含义,又要指明其中蕴含的对村庄的深厚感情。
19.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此题要围绕人物情感、文章主旨来考虑。
第⑨段“因为要修电站,老城的下半身,就要在波涛之下睡去”,老马眷恋老屋,他“边喝边哭,边喝边唱”的行为体现了对老屋、对瓦、对往日生活的眷恋不舍,这与全文表达对往日生活怀念的主旨相一致。
20.考查语句赏析能力。
第①题,由“呼号”可知是拟人,可从修辞角度着手,“在风里孱弱地呼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以村庄的孱弱表现人越来越少的状况。
第②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居然”是竟然的意思,表示事情出乎意料。在这里指老瓦房没有被泥石流冲垮让人感到意外,从侧面表现了老瓦房生命力的顽强。
21.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由第②段“我用凝望的目光,把它嵌入到记忆的瞳孔里储藏,成为永久故乡的一部分”可见,瓦象征着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由第⑤段“就在那些瓦下,我的乡下亲人,还有老乡,他们卑微而倔颦地生活着,在泥土里匍匐、翻滚最后,归隐于泥土”可见,瓦象征着乡下亲人和老乡们卑微却顽强的生命。
由 段“他感觉自己活得就像这老瓦一样,人生从喧哗到沉寂,从沸腾到冷却,到最后,自己把自己收藏,安放”可见,瓦象征从喧哗到沉寂的生命历程。
由 段“我忽地感到,瓦是有魂魄的,它伴随着人世有情人,成为时间重量的一部分,成为命运涌流的一部分”可见,瓦是历史变迁的见证。可据此回答。
22.范文:
我是“猴精”
我1995年生,是一头不折不扣的猪……且慢,应该说是一头不折不扣的瘦猪!我经常觉得自己应该属猴啊?也有人觉得我生错了年头!唉!但是,属猴也不是件高兴事。不信?你瞧瞧!
语文老师要是说我的字呀,也是老土了。陈老师点名提出:“看看你的字迹,真像一群猴子。有的上,有的下,七歪八扭,没个站相。这样子上战场,把敌人吓昏是没问题的。”唉!
但我是只聪明猴。书本上、练习册上那些“*”号题、思考题,我就爱钻爱解。
有时我也是粗心猴。有一次考试,一道判断题是这样写的: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我想:“4乘4得16,4乘4也得16。”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打了一个钩。第三天,发考卷时,一个大大的叉印在那道判断题上。老师走来,说:“你这毛猴子,一个是面积单位,一个是长度单位能比吗?”当时,我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
唉!还是做回我自己吧!想一想,猪也蛮好的!
【详解】本题为自命题的写人的作文。
看到本次习作要求,你首先会想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与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在记忆中把他搜寻出来,明确写些什么。
首先要交代我”是什么性格的人,表现在哪些方面,与哪种动物比较像,确定题目。
然后扣住题目来写,可以先交代我的性格,交代和哪个动物什么地方像,再选择一个例子具体的表现我的性格特点。
最后总结,可与开头呼应。注意详略,适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和人物描写方法。
写作指导: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写时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