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围歼(jiān) 双膝(xī) 宏伟建筑(hóng)
B.电钮(niǔ) 憧憬(chóng) 振天动地(zhèn)
C.暴露(lù) 璀璨(càn) 排山倒海(dǎo)
D.攀登(pān) 眺望(tiào) 隆隆作响(lóng)
2.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和句子中“说”的意思相近?( )
陈老师对我们说:“上课决不能开小差,否则会影响听课效率!”
A.念念有词 B.娓娓道来 C.谆谆教导 D.振振有词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通过开通快速公交,使主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解决。
C.为了防止“新冠肺炎”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D.新城区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我市对外开放的形象有重要的意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B.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C.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5.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____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 ____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____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
A.因为 所以 并且 B.不但 而且 甚至
C.如果 就 甚至 D.不是 而是 就
6.读下列句子,选出对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 )
①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②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A.两个句子都传达出热烈、庄严的气氛。
B.句子①主要从会场布置方面衬托了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
C.句子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阅兵式进行时现场的热烈气氛。
D.两个句子都写了动态的红旗,渲染了现场热烈的场面。
二、填空题
7.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941年秋,rì kòu( )集中兵力,向我国晋察冀根据地大举jìn fàn( )。为掩护群众和连队 zhuǎn yí( ),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 dǐng fēng( ),英勇 fèn zhàn( ),最后从xuán yá( )边纵身跳下深谷。
8.照样子,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例:(选举)代表
( )掌声 ( )部队 ( )人流
例:(雷呜般)的掌声
( )的礼花 ( )的欢呼
( )的国旗 ( )的灯火
9.读一读,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1)孩子们聚精( )地听着葛爷爷讲述先烈们的故事。
(2)祖国是我们的后盾:千钧( )之时,祖国接我们回家!
(3)这只“生气猫”凭借天生看起来怒气( )、皱着眉头的面容走红网络。
10.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在《七律·长征》一诗中,诗人把红军翻越高山峻岭看成是“ ”“ ”;金沙江江水拍击两岸的悬崖,诗人却感到“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诗人只用了一个“ ”字来体现。这些都充分表达了红军大无畏的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都描写了大的场面,课文在描写这些场面时,运用了 的方法。
(3)《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 的情景,又用某些细节去展现 。这样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方阵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11.品析诗句,回答问题。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这两句诗列举了长征途中的 和 两次战斗。
(2)诗句中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写出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 。
(3)“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 ,“寒”字使我们体会到 。
三、现代文阅读
短文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万岁!”
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2.面对绝境,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词语“ 、 ”准确地表现了五位战士跳崖时的义无反顾。
13.品读画“——”的句子,句中加点的“屹立”可以换成“站立”吗?试着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对文段中最后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
A.“这声音”指五壮土跳崖时呼喊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B.“这声音”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侵略者的无可奈何。
C.这两句话振聋发聩,赞颂了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D.这两句话点明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毫不动摇,抗战的力量无比巨大,抗战必定胜利。
15.请用小标题概括这部分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望着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五壮士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们又为什么要选择跳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塞上的一颗珍珠
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①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它几乎没有什么人工的雕饰,只是纯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谁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处处美丽。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烟树,或什么什么奇观。它只是那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没有游人呢,也没大关系。它并不有意地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的诗情词韵。
②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却看不见牧童。也许有,恐怕是藏在柳荫下钓鱼呢。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这种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好像细致地染在心灵里。
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儿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蜂蝶,闲散而又忙碌地飞来飞去。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礅,就随便坐在绿地上吧。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夕阳下山,该回去了。路上到处还是那么绿,还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总看不厌。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正是因为有些荞麦与高粱,我们才越觉得全部风景的自自然然,幽美而亲切。看,那间小屋上的金黄的大瓜哟!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来也没有看见过!
17.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扎兰屯的 。
18.文中旬①运用了 的写法,突出了扎兰屯的美与众不同;句②中用“ ”一词,突出了扎兰屯自然的绿意,是那样的淳朴,是雅致精美的艺术。
19.品析短文第4自然段,按要求填空。
(1)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 、 、 ,突出了景物的
之美。
(2)这一段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其中表示这种顺序的词语有 、 、 。
20.扎兰屯的美有何独到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1.习作与表达。
请以“一次难忘的活动”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抓住活动的场面来具体描写,表达清楚,语句流畅,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C、D选项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
B.憧憬(chóng)——chōng,意思是对某种事物的期待与向往。
振天动地——震天动地,汉语成语,拼音是zhèn tiān dòng dì,意思是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2.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结合语境的特点进行辨析。本题中和“说”的意思相近的是C项。
A项:念念有词:意思是旧指迷信的人祈祷时不停地念着口语,以通神灵,现多用来形容人嘟嘟囔囔说个不停。
B项:娓娓道来:连续不断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C项:谆谆教导:深情教诲、耐心引导的样子、耐心地教导。恳切、耐心地教导。
D项:振振有词:意思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停。
3.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选项A有语病,属于语序不当。应该改为: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广泛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
选项B有语病,属于成分残缺,“通过……使……”介词短语连用,缺少主语,可以去掉“通过”或“使”。
选项C有语病,双重否定“防止”“不再”连用,表示肯定,与句意不符。
选项D没有语病。
4.C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反复说明那里的天的特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B.从两个“这庄严”“这雄伟”可知,此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C.没有重复使用的词语,没有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B
【详解】考查了关联词的运用能力,准确地辨别出一个句子的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依据背的关联词,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
“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和“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但……而且”相连。
“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和“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和“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句子之间是递进关系,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甚至”相连。
6.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句子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红旗翻动比作波浪,渲染了现场热烈的场面。这是举行开国大典前会场的盛况,选项C“描写了阅兵式进行时现场的热烈气氛”说法有误。
故选C。
7. 日寇 进犯 转移 顶峰 奋战 悬崖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寇、峰、悬崖”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爆发 检阅 汇集 五彩缤纷 此起彼伏 徐徐上升 千千万万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及量词的应用。
后面为名词,结合例子可知,前面搭配合适的动词,如:发出掌声、整顿部队、涌入人流。
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前面搭配合适的形容词,如:美丽的礼花、响彻云霄的欢呼、鲜艳的国旗、璀璨的灯光。
9. 会神 一发 冲冲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补全词语。
(1)聚精会神:形容集中精神,专心一意。
(2)千钧一发:也说一发千钧。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3)怒气冲冲:盛怒的样子。
10. 腾细浪 走泥丸 暖 寒 点面结合 受检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整齐威武 各个方阵的风采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1)本题出自毛泽东《七律·长征》,“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是: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反衬了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一“暖”一“寒”,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一场恶战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可见红军的英勇无畏。
(2)《狼牙山五壮士》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先是对五个战士概括性描写,然后再对五个战士形象特征进行详细描写,展现出了壮士坚决完成掩护任务、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开国大典》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如分别介绍“海军”“炮兵”等各个方队,再详细介绍他们的出场,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隆重、热烈气氛。
(3)《开国大典》介绍了开国大典的整个激动人心的过程与阅兵式的盛况,还描写了群众共同庆祝与大典结束的盛大场面。既从整体上写了受检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整齐威武,又用某些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让人感受到阅兵式的庄严、隆重。
11.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主观感受 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险和悲壮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作答时,学生要理解句子意思,学会从句中的关键字词入手,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平时要多做题。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意思是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颈联这两句是写金沙江,写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实是写红军所进行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战斗。
(2)句中的“暖”“寒”,既写出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主观感受。
“暖”一是状写红军因江水咆哮翻滚,汹涌澎湃,水石相击,浪花飞溅,水雾蒸腾而产生的江水沸腾的感觉;二是表现红军因征服了金沙江天险而产生的欢乐心情,表现红军万众欢腾,高呼胜利的热烈情景。
“铁索寒”之“寒”不止是形容铁索的冰冷,既烘托出了大渡河铁索桥凌空高悬,下临无地,令懦夫心寒的艰险之状,又渲染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惊险而激烈的战斗气氛。
(3)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12. 纵身 昂首挺胸 13.“屹立”不能换成“站立”。因为“屹立”指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长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用在此处突出了五位战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换成“站立”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4.ACD 15.五壮士英勇跳崖
16.他们心里会想:敌人啊,敌人,你们中计了,我们的群众和部队主力已经顺利转移了,而你们还在这儿向上爬。因为他们知道已经完成了党交给他们的任务,如果不跳崖就会被敌人抓住,他们宁愿死也不愿意落到敌人的手里,所以选择跳崖。
【解析】1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词的能力。
仔细阅读全文段的内容,从第①自然段“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两句话中可知,战士们面对死亡时的丝毫没有犹豫的词语是“纵身”。“纵身”一词的意思是:身体猛然向前或向上(跳)。形容动作很快,思想上坚定不犹豫;形容他们跳崖时义无反顾的词语是“昂首挺胸”;“昂首挺胸”的意思是: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壮。故选“纵身”和“昂首挺胸”填入。
1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画线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中的“屹立”是指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站立”是站的意思。这两个词虽然都有站立的意思,表现英雄们视死如归,坚定不可动摇的精神,用“屹立”更能凸显出来,用“站立”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因此不能换。
14.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文中画线句子“这是英雄的中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两句话,句中的“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故A正确;“这声音”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侵略者的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是指面对敌人没有办法,和文段内容不符,故B有误;“这声音”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两句话感人至深,赞颂了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故C正确;“这声音”这两句话点明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毫不动摇,抗战的力量无比巨大,抗战必定胜利。故D正确;题目要求选出对句子理解正确的,故选ACD。
15.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
给短文加标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方法:1·用点明中心思想的词语做标题2·用能概括文章的一个词语做标题3·用贯穿全文的线索做标题4·用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特定时间、地点做标题5·用文章中主要人物或事件做标题6·用用让人有猎奇心理的词语或运用意味深长的词语做标题。
仔细阅读文段的内容可知,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是:五壮士;主要事件是:跳崖;故可以给文段拟写的标题是:五壮士跳崖。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拓展。
通过阅读与理解语段内容,可从文中的“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这几句话中展开分析,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作答。如:五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上时,他们的表情是坚定、喜悦的,这是因为他们可能在想:我们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为了战斗的胜利牺牲生命也值了。他们选择跳崖是因为不让敌人抓住他们等。
17. 拟人 淳朴、大方 18. 对比 绣成 19. 荞麦 高粱 大瓜 颜色 方位 这里 那里 那间 20.扎兰屯的美是一种淳朴、大方的幽美,几乎没有人工的雕琢,纯属自然天成。这里无奇峰,也无古寺,无论小山,河岸、绿草.野花,全都显得那么自自然然,令人倍感亲切。
【解析】17.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句子把扎兰屯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扎兰屯的迷人、寂静的特点。
18.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句子把扎兰屯和苏杭、天山相对比,运用对比的手法。
“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句子的“翠环”一词,突出了扎兰屯自然的绿意,是那样的淳朴,是雅致精美的艺术。
19.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1)从“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可知,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荞麦、高粱、大瓜,突出了景物的颜色非常美丽。
(2)从“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可知,这一段是按照方位顺序写的。表示这种顺序的词语有这里、那里、那间。
20.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 么幽美呀!”“然然,幽美而亲切。看,那间小屋上的金黄的大瓜哟!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来也没有看见过!”可知,作者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使描写的景色更有画面感,写出扎兰屯自然风景之美以及写出了扎兰屯的美一种淳朴、大方的幽美。
21.范文:
一次难忘的活动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队庆活动,其中有一个内容就是百米绘画。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匆匆忙忙地向操场走去,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油画棒。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十组,每一个小组都必须做好自己要做的工作。那块绘画的布又宽又长,上面已经分成了十个部分。张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分头行动起来,纷纷拿出油画棒,开始画起来。有的蹲着画、有的坐着画、有的跪着画,还有的干脆趴着画,各种各样的姿势都有。我蹲在自己小组的画前也开始忙碌起来,我先用黄色画了月亮和星星,再用各种颜色画了城堡。由于第一次画,大家都显得有点手忙脚乱。为了自己的小组能第一时间完成,大家争分夺秒齐心合力埋头苦干。没过多久,我们小组就完工了。“蓝蓝的天空中,有一座五彩缤纷的城堡,星星和月亮围绕着它,有位小朋友穿着溜冰鞋在空中玩耍。”望着这一幅画,大家高兴地叫道;“太好看了!”然后,我们又去帮其他小组画画了。在大家一起努力下,终于在这块白色的布上画满了美丽的图案和七彩的颜色,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百米绘画太有意思了,它让我懂得了:只有大家互相帮助齐心合力,才能收获成功。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立意:
要求以“一次难忘的活动”为题,写一篇作文,读题思考,什么活动让你难忘?例如:运动会、篮球比赛、成语接龙比赛……。
选材分析:
选择最难忘的一次活动,按照“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的顺序来写,重点写清楚活动的过程。在写活动场面的时候,要运动点面结合的方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来写,抓住场上的气氛来写。
构思指导:
开头:开门见山,直接写出是什么活动。
正文:写清楚活动的过程,从中的感受。
结尾:你的收获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