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阶段调研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阶段调研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7 09:5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阶段调研卷-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犹如(yóu) 水洼(wā) B.凌乱(líng) 雨靴(xié)
C.钥匙(yuè) 喇叭(cì) D.抖动(doǔ) 辽阔(liǎo)
2.下面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喇叭  颜料 B.铺满  寒冷
C.迟到  赠送 D.棕色  由票
3.知有儿童挑促织( )
A.促进 B.蟋蟀,也叫蛐蛐 C.青蛙
4.“热”的意思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个字有关?(  )
A.水 B.火 C.冰 D.土
5.下列对诗句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6.“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意思是说(  )
A.果树把小朋友的脚绊住了。
B.秋天的水果太香甜,吸引着小朋友。
C.小朋友太喜欢吃水果了。
D.小朋友太贪玩了,不想离开。
二、填空题
7.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shàn zi yán rè yóu piào liáng shuǎng shì zi
( ) ( ) ( ) ( ) ( )
bō luó xiāng tián jiā jǐn yáng shù yóu liàng liàng
( ) ( ) ( ) ( ) ( )
8.照样子,写词语。
黄 ( 金黄 ) ( 橘黄 )
红 ( ) ( )
绿 ( ) ( )
蓝 ( ) ( )
9.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邮票 一( )钥匙 一( )扇子
一( )秋雨 一( )颜料 一( )歌
10.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摩( )擦( ) 风( )浪( ) 出谋( )
手( )眼( ) 一( )见( ) 神机( )
11.理解比喻句及表达效果。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这两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 ”写出了地毯的颜色,“ ”写出了地毯的光泽,“ ”和“ ”写出了地毯的长度,把雨后的水泥道写得充满了美感。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停车坐爱枫林晚, 。
(2) ,夜深篱落一灯明。
(3)水泥道像铺上了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 ,从脚下一直铺到 的地方,一直到 ……
(4)《秋天的雨》一文以 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 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 和赞美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13.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bīn)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严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méi)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shuǎng)。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jǐ)我碰,争(zhēng)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pín)频点头。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画“√”。
(2)这段话主要写了 。
(3)文中画“ ”的句子,把 比作 ,这是 的修辞手法。在选段中用“﹏﹏﹏”再画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频频点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习题。
水泥道像铺(pū pù)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zhān nián)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lín líng)乱。然而,这更增(zēn zēng)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要是不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地走着 ______ 地数着 _______地跳着
15.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读音,打“√”。
16.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填空
水泥道像________。
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___。
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_______。
17.根据对语句的理解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这多像两只棕红色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① 这里把人走路的样子比作两只蹦跳着、歌唱着的小鸟。( )
② 这句话表现了行走在这样的水泥道上的快乐心情。( )
③ 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 )
④ 写水泥道的语句写出了静态的画面,而这句话写出了动态的画面。( )
四、书面表达
18.习作
我们刚刚学习了写日记,这次习作就把你眼中的秋天写入日记吧!你可以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发现的秋天的美景,或记录踏秋的奇遇,或记录秋日里你独特的发现,赶快动笔写一写吧!注意日记的格式。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
A.正确。
B.有误,雨靴(xié)——(xuē)。
C.有误,钥匙(yuè)——(yào),喇叭(cì)——(lǎ)。
D.有误,抖动(doǔ)——(dǒu),辽阔(liǎo)——(liáo)。
2.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
A.喇叭:一种乐器。颜料:指能使物体染上颜色的物质。
B.铺满:全部、完全的铺上或覆盖上。寒冷:指温度低,让人感到凉。
C.迟到:指到的比约定的(或恰当的)时间晚。赠送:用馈赠送礼的方式为某人提供某些东西,也指无代价地将财物或称号等给予别人。
D.棕色:中国传统色彩名词,棕毛的颜色,即褐色。
由票——“邮票”,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一般由主权国家发行。
3.B
【详解】此题考查词义理解。
“知有儿童挑促织”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意思:促织是蟋蟀的别称。晋人崔豹的《古今注》“谓其声如急织也”,形容蟋蟀鸣唱如织布机的声音时高时低,仿佛是在催促织女飞梭速织,“促织”之名由此而来,又有促织、趋织、催织、纺纱娘之称。
4.B
【详解】本题中考查的是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本题中“热”的意思是温度高。四点底在《中华大字典》里作为一个汉字收入,音huǒ或biāo。其读(huǒ) 时,古同“火”,烈火,是由“火”演变而成,是煮、蒸等字构成元素。读(biāo)时,是烈火的意思。因此四点底在古代是与火有关的。
5.B
【详解】考查句子朗读。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全诗的朗读停顿如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B
【详解】本题考查句意理解。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是说小孩子被香味吸引,停下脚步而无法再前行。这句话表现的是那种香味很吸引人的食欲,小朋友很想吃。可以想象到食物很香很美味。B项意思和题干相近。故选B。
7. 扇子 炎热 邮票 凉爽 柿子 菠萝 香甜 加紧 杨树 油亮亮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邮、爽、菠、萝”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粉红 鲜红 翠绿 墨绿 天蓝 蔚蓝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识记与掌握能力。
根据例子可知,这些词语都是和颜色有关的词语。
①红:桃红、绯红、绛红。
②绿:深绿 、暗绿 、青绿
③蓝:湛蓝、甘蓝、宝蓝、芥蓝。
9. 枚 把 把 场 盒 首
【详解】考查量词。
枚,量词,跟“个”相近,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
把,量词,用于有把手或有类似把手的器物。
场,量词,用于事情的经过或行为的次数。
盒,量词,底盖相合的盛东西的器物。
首,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
10. 拳 掌 平 静 划策 疾 快 针 血 妙算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摩拳擦掌:双手相互摩擦。形容战斗或行动前情绪高昂、跃跃欲试的样子。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比喻平安无事。
出谋划策:出主意,想办法。
手疾眼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一针见血:比喻论断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形势发展,决定策略。
11. 比喻 铺满落叶的水泥道 彩色的地毯 彩色 闪闪发光 很远很远 一直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此题可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来分析。抓住句子中的“像”字可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比喻成“彩色地毯”,并且由于是雨后地面是闪闪发光的,句中的“很远很远”一词突出了“我”家门前的水泥道很长,“一直、尽头”突出地毯也铺得很长。
12. 霜叶红于二月花 知有儿童挑促织 一块彩色的地毯 闪闪发光的地毯 很远很远 路的尽头 秋雨 欢乐 喜爱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意思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比二月春花还要红。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3)“水泥道像铺上了 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出自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4)《秋天的雨》一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巧妙地串起来,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3.(1)炎热
(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银杏树的叶子 小扇子 比喻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邮票
(4) 形容色彩繁多艳丽。 连续不断地点头。
【详解】(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炎热:(天气)很热。“严热”为错误词语,故选“炎热”。
(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概括。
本段文字先总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然后具体描写不同的颜色。故短文是围绕“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来写的。这句话是文段的中心句,即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中本体是“黄黄的叶子”即银杏叶,喻体“小扇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类似的比喻句还有: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4)本题考查解释词语。
结合“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它把红色给了枫树”“金黄色是给田野的”“橙红色是给果树的”“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可知,“五彩缤纷”是指颜色繁多艳丽。
“频频”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结合“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可知是秋雨不断打在了菊花上,菊花一次又一次的点头。故“频频点头”的意思是连续不断地点头。
14.小心 仔细 愉快 15.pū zhān líng zēng 16.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zhān nián)在水泥道上。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一块彩色的地毯 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17.① ×②√③ ×④ √
【解析】14.略
15.略
16.略
17.略
18.范文:
秋天的美景
2019年7月15日 星期二 天气:晴
秋天来了,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白云像个小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了各种图案,有的像小猫;有点像小狗;还有的像棉花糖……大雁排着队伍飞来了,有时排成“人”字形,有时成“一”字形,天空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果园里的果树上结满了果子。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红灯笼;黄黄的香蕉像弯弯的小船、还像月亮;金黄的梨像铃铛,发出“叮叮叮”的响声;橙子、柿子看见秋姑娘来了,赶紧穿上黄色的衣裳;橘子见秋姑娘来了,它自己都害羞了,躲在了黄色的叶子中间,害得秋姑娘都找不到橘子了。
田野里长满了金色的稻谷,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旁边的小花散发出的香味,引来了蝴蝶、蜜蜂。一阵秋风吹过,黄色的小草开始随风舞蹈。
农村的房子各具特色!每栋房子旁边都有几棵树。住在房子里面的农民伯伯看见丰收的果实,高兴地说:”今年又是丰收年!”
我看着丰收的果实,不禁想起了苏轼的一首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橙绿时。”
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啊!我爱秋天。
【详解】考查了日记,日记指用来记录其内容的载体,作为一种文体,属于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日记的内容,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因此,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状物,可以写景,当然也可以记述活动,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过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记的内容。
日记的格式:
首先:你可以给日记取个标题!
其次:在第一行写上你写作日记时的时间,天气,星期几或者再加上个心情!
然后:在第二行就可以开始写作正文了。
正文:
①日记的形式:_月_日 星期_ 天气_
②回忆自己发现的秋天的美景,或记录踏秋的奇遇,或记录秋日里你独特的发现,写下来,题目自拟,如本则日记中写的“秋天的美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