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内阅读。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jūn yún)匀,没有重(zhònɡ chónɡ)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kōnɡ kònɡ)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给选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爬山虎的叶子的颜色变化是: → 。
3.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片段阅读。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5.文段中划线的“扒”的读音和意义是( )
A.bā 抓住,把着 B.pá 扒窃 C.bā 刨开,挖
6.找出第一自然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时描写动作的词,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 ( )
A.蟋蟀不辞劳苦地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B.“我”一点儿也不喜欢蟋蟀,所以看它看得不耐烦。
阅读链接台。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遛遛,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李白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8.老婆婆反问李白的话是让他明白什么呢?请用一句名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难道铁杵不能磨成绣花针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了这篇短文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悔
人们都说,少年不吃后悔药。可我每看到毛茸(róng rōng)茸的小鸡,就会想起小时候做的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我5岁的一天,妈妈从集市里买回来三只可爱的小鸡。全身的毛都是金黄色的,在太阳底下显得格外漂亮。一个尖尖的黄嘴,一双乌黑的圆眼,一对细细的小瓜,惹人喜爱。我马上取来一个纸箱,在阳台上给它们安了家。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看完动画片,就抓了一把米送到了喂它们的小碟子里,它们看了,一边“叽叽”地叫着,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给它们的米,好像在说:“小主人,谢谢你!”吃完了,它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又在纸箱里乱蹿乱跳,你追我赶玩耍起来,把喂它们喝水的小碟子也弄(nòng nèng)翻了,身上脏(zāng zhāng)脏的。看着它们,我又好笑又生气。哎,平时我弄脏了,妈妈就要给我洗澡。现在小鸡这么脏,我也给它们洗洗澡吧。
想到这儿,我连忙小心翼翼地抱起纸箱,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卫生间。我往盆子里倒上满满的一盆温水,就开始给小鸡洗澡了。
小鸡一只一只被放在水里。可它们总是扑腾着小翅膀,挣扎着要上来。我按住了这只,那只又来了。我手忙脚乱,只好一边不停地哄它们说:“乖,洗个澡,身上干净。”一边硬把它们浸在水里抹上香皂,好不容易才把它们洗干净。
洗完澡,三个小鸡浑身发抖。我赶紧用干毛巾把它们身上的水擦干净,放在我的小床上,盖了小毛巾,让它们睡觉。我高兴极了,满以为妈妈回来会表扬我。没想到,妈妈回来一瞧,小鸡全死了。妈妈问我怎么回事 我结结巴巴地说 我 我给它们洗澡了 说完 哇地哭了出来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每种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活习性,比如说小鸡,就不能像小鸭那样在水里活动。”我似(shì sì)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件事隔了多年,我仍后悔小时候太幼稚,好心做了坏事,断送了三只小鸡的生命。
1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2.给第6自然段没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13.给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干净:①没有尘土、杂质等;②形容利索、干脆;③比喻一点儿不剩。
A.好不容易才把它们洗干净。( )
B.我赶紧用干毛巾把它们身上的水擦干净。( )
14.“我”后悔些什么?为什么那三只小鸡会死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另一扇窗户
①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mèn mèn bú lè,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②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④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 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 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⑤“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⑥“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⑦“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⑧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zhù míng的滑稽明星之一。
⑨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感到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5.看拼音写词语。
mèn mèn bú lè zhù míng
( ) ( )
16.给文章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
17.根据上下文判断。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这句话应该放在第 节和第 节之间。
18.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小男孩在教室最后一扇窗户前看到的是 ,在另一扇窗户前看到的是 。两种 的景象告诉我们,换一种 ,开启的将是 。玛利亚老师为小男孩开启的是一扇 之窗、 之窗、 之窗。
19.生活中你有因为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而愁闷苦恼的时候吗?读完这篇文章,回想那件事,你是否有了新的想法?(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红橘
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来粒大小的花骨(ɡǔ ɡū)朵,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但当你走近,邢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
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一串事压弯了树枝,谁见了谁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热了,绿叶丛中露(lòu lù)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走近细看,红橘的皮上还有一个个小窝窝呢,剥(bāo bō)掉皮,就是鲜(xiān xiǎn)嫩的、金黄色的瓢,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呀!
20.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画“√”。
2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1)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 )
(2)指不说话;不出声。( )
22.本文是按 顺序描写家乡的红橘的,作者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还 、 ,写出了红橘的特点。
23.请用“ ”画出第5自然段中描写果实多的句子,说一说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24.你的家乡生产什么水果?请抓住它的一个特点写一写,(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ūn chónɡ kònɡ 2. 嫩红 嫩绿 3.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长大了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4.连续观察、仔细观察。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均jūn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重:[zhòng]分量较大,与“轻”相对。[chóng]再。重chóng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空:[kōng]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kòng]闲着,没被利用的。空kòng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读句子“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可知,爬山虎的叶子的颜色变化是从嫩红到嫩绿。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读句子“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长大了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可知,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有: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叶子长大后就变成嫩绿的;长大了的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4.本题考查句子的分析和理解。
读句子“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可知,作者仔细观察的。读句子“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可知,作者是连续几天观察的。
5.C 6.扒、搬、踏、推、铺。 7.A
【解析】5.本题考查多音字。
扒
[ bā ]1.抓着,用手指紧紧扣住。2.刨,挖。3.剥,脱掉。
[ pá ]1.用手或耙子使东西聚拢或散开。2.用手搔、抓。3.一种烹饪方法。先将原料(整块或整只的鸡鸭等)煮至半熟,再放到油锅里炸,最后用文火煮酥。4.窃取别人身上的财物。
故“扒土”读音为:[bā tǔ]:刨土、挖土。
故答案选C。
6.本题考查了对关键信息的提取。
直接找出动词即可。
分别是:扒、搬、踏、推、铺。
7.本题考查了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我因为连续看了两个钟头,所以才会不耐烦,也说明了看的时间长,侧面写出了蟋蟀挖掘住宅太有耐心,它在不辞不辞劳苦地挖它的住宅,非常勤劳。
故答案选A。
8.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9.铁杵能磨成绣花针。 10.凡事都贵在坚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成功。
【分析】8.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
结合短文的句子: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这就应了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够成功。
9.本题主要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本句的“难道、不、吗”去掉,问号变句号。即:铁杵能磨成绣花针。
10.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主旨的理解。
短文写了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常常逃学,有一次,见到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老婆婆的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李白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11.róng nòng zāng sì 12.,: “……。”,。 13. ① ③ 14.小时候太幼稚,好心做了坏事,断送了三只小鸡的生命。 违背了小鸡的生活习性。
【解析】11.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
茸:róng草初生纤细柔软的样子:绿茸茸的草地。细柔的毛、发:“半脱紫茸裘”。茸毛。
弄:nòng玩耍,把玩:摆弄。玩弄。弄翻。
脏:zāng玷污,不干净或不纯洁,弄脏。zàng身体内部器官的总称:内脏。五脏六腑。心脏。
似:sì好像,表示不确定:似乎。似懂非懂。shì似的。
12.考查了学生加标点的能力。
结合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和具体语境正确添加即可,“我结结巴巴地说”为提示语在前,后面加冒号,提示的内容加引号,“我”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后面加省略号,其余句子间的停顿后面加逗号,一句话说完后面加句号,即:妈妈问我怎么回事,我结结巴巴地说:“我……我给它们洗澡了。”说完,哇地哭了出来。
13.考查了学生辨析多音字的能力。
A.句意是好不容易把它们洗得没有尘土。干净:没有尘土、杂质等。
B.句意是我赶紧用干毛巾把它们身上的水擦一点儿不剩。干净:比喻一点儿不剩。
14.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我仍后悔小时候太幼稚,好心做了坏事,断送了三只小鸡的生命。每种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活习性。”可知“我”后悔小时候太幼稚,好心做了坏事,断送了三只小鸡的生命。那三只小鸡会死掉是因为违背了小鸡的生活习性。
15. 闷闷不乐 著名 16.“ 。” ,“ ?” 17. ⑤ ⑥ 18. 一些人正在埋葬可爱的小狗 看见了看见了一片玫瑰花 不同 思考和行动方式 成功的大门 心灵 自信 成功 19.我们不要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放下思想包袱,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才能正确看待生活,才能获得成功。
【分析】15.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闷、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6.此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掌握。
这句话提示语在中间,“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 ”后加逗号;“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是老师说的话,用引号。
17.此题考查学生语句排序能力。
通过阅读全文,老师在孩子看到“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时,对孩子安慰,所以“‘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紧跟其后;上文“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和“大家都笑我啊。”按照逻辑顺序,“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应与“‘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相连。
18.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中第③段写小男孩先在窗子边看到一些人正在埋葬一条可爱的小狗,心情悲伤;第⑤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在另一扇窗户旁看见了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他的心情变得快乐。
文中的玛利亚老师洞察到了这位大鼻子小男孩的自卑心理,因此因势利导,使小男孩克服了忧郁和自卑的心理。玛利亚真是一位善解人意、教导有方的老师。我们可以说:老师为小男孩打开了自信之窗,成功之窗。
19.考查了对文章包含的道理的理解。
本文主要描写的是一位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此同学们经常嘲笑他。在老师玛利亚的指导下,他克服了忧郁和自卑的心理,最后成为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不要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放下思想包袱,乐观地对待人生。
所以我们在生活学习中应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才能正确看待生活,才能获得成功。
20.ɡū lòu bō xiān 21. 争奇斗艳 不声不响 22. 时间 用舌头尝 用鼻子闻 23.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热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 对红橘的喜爱与赞美 24.给大家介绍酸甜可口的橘子。黄岩蜜橘、临海蜜橘,家喻户晓,中外闻名。金秋时节,满山的橘子成熟了,像一盏盏金色的小灯笼挂在树梢上,闪闪发光,美不胜收。橘子是扁圆形的,大小不一,有的和小朋友的拳头不分上下,有的却只有乒乓球那么小。剥开橘子,一阵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你会发现,一瓣瓣月牙般的橘肉犹如一条条小船紧紧地停靠在一起,又恰似一个个小伙伴头挨着头、肩并着肩,亲密无间地说着悄悄话呢!橘子颜色亮丽,味道甜美,十分诱人,总会令你馋涎欲滴,忍不住吃上几口呢!
【分析】20.这道题查学生对多音字辨析能力。
要求学生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正确读音。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多音字。
花骨朵,拼音:huā gū duo。
露出,拼音:lòu chū。
鲜嫩,拼音:xiān nèn。
剥掉,拼音:bō diào。
21.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识记能力、理解和运用能力。
(1)争奇斗艳 ,指百花竞放,十分艳丽。多形容花与女子。
(2)不声不响,意思是指不说话;不出声。
2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本文每段开头都用了表示时间或季节的词语,由“春天、四五月、秋天、十一月”可知是时间顺序。由“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一串事压弯了树枝,谁见了谁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到舒畅极了”可知作者用了用舌头尝;由“那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可知还用鼻子闻。
2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由“第5自然段中描写果实多”可知是: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热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红橘比作了红色的小灯笼。红橘是本体,小灯笼是喻体,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表达了对红橘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要求,结合自己家乡的水果,抓住它的特点,将其写清楚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