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闯关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闯关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7 13:3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闯关练习-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jì) B.仍然(réng) C.洞穴(xu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既使 逐渐 葡萄 奔流不息
B.研究 掩护 训斥 呼风换雨
C.溺亡 博斗 衔接 重整旗鼓
D.辫子 豪杰 项目 通情达理
3.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操场 枯委 重叠 缘起 B.废劲 固定 客厅 临时
C.良好 茎干 地趾 倾倒 D.扒土 搬运 铺设 骤雨
4.李老师在办公室接待一位家长,那位家长抱怨在家里不敢抽烟,又试探地问李老师在此处能不能抽烟,李老师委婉地拒绝了。猜一猜,李老师是怎么说的?(    )
A.不行,办公室里是禁止抽烟的。
B.您看一看您头顶上的标牌吧。
C.先生,您就像在家里一样好了!
D.先生,您还是控制一下自己吧。
5.《题西林壁》这首诗给人们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地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这样才不至于迷惑。
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告诉我们( )
①万事万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②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
③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
④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枯wěi( ) 空xì( ) cāo( )场 qián( )子
地zhǐ( ) 重dié( ) nèn( )红 jūn( )匀
8.比一比,再组词。
休( ) 迹( ) 曲( ) 经( ) 拂( )
体( ) 弯( ) 田( ) 茎( ) 佛( )
9.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慎重—( ) 选择—( ) 简朴—( )
搜索—( ) 安静—( ) 柔弱—( )
10.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宽敞—( ) 隐蔽—( ) 倾斜—( )
均匀—( ) 逐渐—( ) 横—( )
11.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隧道   ( )地选择   ( )地铺开
( )的工具   ( )地学习   ( )地讨论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2.《蟋蟀的住宅》的作者是( )国的作家( )。
13.按照要求在选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反义词:光滑——( ) 近义词:平坦——( )
14.选段是按照( )的顺序介绍蟋蟀的住宅的。
A.从里到外 B.从外到里 C.里外同时
15.划“ ”的句子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16.根据选段内容,蟋蟀的住宅外部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再见,老蓬
我是一匹名字叫小诺的红色小马。
我想去很多地方。但是,我哪儿都不能去,因为老蓬不许。
老蓬是一匹红色的大马,他是我的爸爸。我很生老蓬的气,所以决定偷偷地离开家。
再见,亲爱的老蓬!
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开始,我的旅行很顺利。然后,我走进了一座黑森林,在这里迷了路……
我好害怕!这时,一只老鹰从天而降,把我带了出来,他盯着我看了好久。这目光好熟悉……
老鹰飞走了,我才发现它的羽毛是红色的!哦,那老鹰一定是老蓬变的。难道他一直在悄悄地跟着我
我继续向南走……
正在这时,一只双头怪物出现了。我吓得身子发软……
一匹红色的大马不知从哪儿冲了出来,他朝怪物响亮地吼了一声,把怪物吓跑了。
哦,亲爱的老蓬!
老蓬有四条又长又强壮的腿,它们可以带老蓬去任何地方。
下一次,等我像老蓬那样又勇敢又强壮的时候,我还是会去闯天下的。那时,我会记得向老蓬请假。
--节选自吕丽娜《再见,老蓬》
18.用“”画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短文先写了“我” ,接着写了在旅行的过程中“我”遇到了 ,是 救了“我”;最后写了“我” 。
20.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习作。
也许,在家里,爸爸一个欣赏的眼神,妈妈一声关切的叮咛,感爱的阳光会酒你的心房;也许,在学校,伙伴一个温暖的拥抱,老师一道柔和的目光,关爱的阳光会驱散你的迷茫;也许,空闲时,一首优美的小诗,一个精彩的故事,文学的阳光会指引你的成长;也许……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我心中的那道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择件事来写;②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套作;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字音。
在选项A中,“即使”读音为jí shǐ。
在选项C中,“洞穴”[dòng xué]。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经常也是易错字。
A 有误。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故本项“既使”的“既”应为“即”。
B 有误。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故本项“呼风换雨”的“换”应为“唤”。
C 有误。搏斗: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对打。故本项“博斗”的“博”应为“搏”。
3.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书写及词语的字形,学生要注意词语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字形、偏旁和部首,字音字义,书写规范,不要有错字出现。A选项枯萎,B选项费劲,C选项地址有误,只有D 选项正确。
4.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委婉的拒绝是一种智慧,机智应对会尽显魅力。
A选项说法太过生硬严肃,不委婉。
B项说法不够尊重,会让对方略显难堪。
D项有讽刺意味。
C选项正确。
5.C
【详解】此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注意要理解诗句含义。《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故答案为C。
6.C
【详解】此题考查对诗文的理解概括能力。《雪梅》告诫我们各有所长,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
故答案为C。
7. 萎 隙 操 钳 址 叠 嫩 均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萎、隙、操、钳、叠、嫩”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萎;隙;操;钳;址;叠;嫩;均。
8. 休息 痕迹 歌曲 经常 拂过 身体 弯曲 田地 草茎 佛爷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拂,意思是轻轻擦过;掸去;甩动;抖。组词:拂过。
佛,从人从弗。人表意,表示看不清楚。组词:佛祖、仿佛。
9. 谨慎 抉择 简单 搜查 寂静 弱小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故答案为:谨慎;抉择;简单;搜查;寂静;弱小。
10. 狭窄 显眼 端正 不等 立刻 竖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故答案为:狭窄;显眼;端正;不等;立刻;竖。
11. 隐藏 慎重 均匀 柔弱 认真 热烈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故答案为:隐藏;慎重;均匀;柔弱;认真;热烈。
12. 法 法布尔 13. 粗糙 平整 14.B 15.拟人 16.向阳、隐蔽、有门、有平台 17.因为蟋蟀挖掘住宅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却建成了住宅,所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分析】1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根据平时积累完成。
《蟋蟀的住宅》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亨·法布尔。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文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
13.本题考查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反义词就是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表现了事物之间明显的对比关系。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呢?首先要搞清楚原词素的意思,然后再抓词素的反义,也可以对原词素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光滑:物体表面平滑。反义词:粗糙。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近义词:平整。
14.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
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
文章第一段写了“出口的地方、微斜的门口”,第二段写了“屋子的内部”,所以写作的顺序是从外到里,B选项正确。
15.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弹琴”是人的行为,这句话把蟋蟀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一找原话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本文第一段是写蟋蟀的住宅外部,从句子“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可知蟋蟀的住宅外部具有向阳的特点;从“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可知蟋蟀的住宅外部具有隐蔽、有门的特点;从“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可知蟋蟀的住宅外部具有平坦、有平台的特点;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结合全文内容,从句子“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可知蟋蟀的住宅耗时耗力,从十月一直到冬天,都在建造、整修。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那样简单,而修建住宅的工程这么庞大。从这巨大的反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蟋蟀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18.难道他一直在悄悄地跟着我 陈述句:他一直在悄悄地跟着我。 19.想去旅行 很多危险 老蓬 跟老蓬回家了,并明白了一个道理 20.我们不能自作聪明,等自己“像老蓬那样又勇敢又强壮的时候”,再去闯天下,并且要告诉父母,不能让他们担心。
【解析】18.本题考查的是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修改为陈述句,首先要找是否有否定词,如果有要去掉,没有要加上,接着去掉反问词“难道”,最后去掉疑问助词“吗”,修改标点符号即可。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概括能力。概括文章时,需要找到关键词,以及行文顺序。首先是事情的起因,“我”想去旅行,接着是经过,“我”遇到了很多困难。阅读文章可知“我”遇到了老蓬。最后写了结果“我明白了道理”。
20.本题考查的是启示类题目。回答启示类题目,首先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这就是文章让我们明白的道理。文章通过写“我”想去旅行,途中遇到困难,老蓬出现的事情,告诉我们不能自作聪明,等自己“像老蓬那样又勇敢又强壮的时候”,再去闯天下。文章中老蓬正是因为担心“我”,才跟着“我”。所以告诉我们,出门要告诉父母,不能让他们担心。
21.范文:
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阳光,我心中的那到阳光便是友情。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大家都走在去操场的路上,我也很兴奋,因为体育课是我们唯一可以放松的课了。到了楼下后,我听到不远处传来同学议论的声音:“哎呀,一会又要长跑了,烦死了,本来以为可以歇一会呢。”听到这个后我便想前去问:“真的跑1000米啊?”那个人说:“对啊!”刚刚那种喜悦的气氛被这突来的噩耗冲散殆尽。看来没把发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我有事走上了跑道。
随着一声哨响,大家纷纷的冲出跑道,我也没有落后,我的朋友更是如此,一下子冲到了队伍的前面。刚跑了半圈多,队伍被就被拆散了,跑得快的在前头,还可以的在中间,平常不怎么跑的在最后跟着。对于那些经常联系的人来说一点都不难,但多于我来说却是个不小的难管。就这样,我结束了第一圈。
接下来,激烈的竞争展开了,几乎没有队伍了,都是星罗棋布的在跑道上,每个人之间都有距离。我感到了那种长跑的痛苦,呼吸急促。这时,我的好友在对面向我招手,再给我加油。我坚持着跑完了第二圈。到了第三圈,有几个人放弃了,随之躲到树荫下乘凉。我看到他们后也有些想要放弃,这时候我的朋友从我身边经过,还对我说:“千万别放弃,要不你刚才就白跑了。”听到他的这句话,我似乎是充满了力量,凭借着股力量我跑完了第三圈。
到了第四圈,我的步伐开紊乱了,呼吸也失去了节奏。就在这个时候我的朋友超了我一圈,过来拉着我跑,他没有说话,只是把手伸了出来,一把将我的手绰起来。我相信他当时的感觉也不会很好,但肯定比我强。他又多了一份力把握拉到了800米线处。
最后一圈了,我实在跑不动了,这时觉得没有希望了,他已经跑完了1000米,我还想他去哪里歇着了,人都没了。我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我试图停下脚步,当我刚刚要停下来的时候,一种力量重现了我的后背,原来是一双手托在了我的身后,这是我原本要放弃的意图破灭了。因为他都那么的努力的帮助我,要是我放弃了就不是辜负了他的期望了吗?拼接着这个信念,我跑到了最后半圈了,我努力的再往前跑,可就是跑不到终点,似乎那条路变得没有头。我没有停下来,又继续凭借那股力量向前跑,在不知不觉中跑到了终点。
后来几节课都要长跑,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他对我说过的话。友情有时候就像是心中的一道阳光,但你深陷泥沼时,他会为你指明方向。
【详解】本题考查的命题作文,按照题干的要求,以“我心中的那道阳光”为题,首先明确要写作的事情是什么,可能是爸爸妈妈或者老师同学对我们的一个鼓励,一次帮助,以这份帮助这次鼓励为那道阳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文章语言的完整和连贯,不要有错别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