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特训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特训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7 18: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特训卷-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理解。
花的学校(节选)
①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
②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③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④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
⑤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⑥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1.在选文第1自然段中的“口”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最后一自然段中将“树枝”“雷云”当作 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枝、雷云 的场面。
3.请你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个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读第2自然段时,应读出花儿的兴奋和场面的热烈。
B.画线句子中的“冲”字用得生动形象,表现了花孩子们期待出去玩耍的急切心理。
C.作者用“他们”来称呼花,而不用“它们”,是因为作者把花当作孩子,表现了作者对花的喜爱。
D.作者通过想象为我们刻画了一群不爱学习、贪玩的花孩子形象。
课内阅读。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5.从选文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填在括号里。
( )孔雀舞 ( )跤 ( )游戏
6.读下面的句子,根据要求,把需要重读的词语找出来,并写在横线上。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1)强调民族多:
(2)强调一起学习:
7.选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上课时和 的情景。
8.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描写窗外很安静的句子。
课外阅读。
大自然告诉我
当冰雪刚开始融化,小溪畔已经开了鲜花。
你好,山茶花;你好,杜鹃花;你好,含笑花!
你们为什么忙?你们为什么喜气洋洋?
哟,你们已经寄出了芬芳的彩色邀请信。你们的客人蜜蜂和蝴蝶,就要来了。难怪你们这么忙,难怪你们这么喜气洋洋!
告诉我,花朵们,你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色彩?红、蓝、黄、白、紫……你们打扮了小溪,你们给我们的家乡了一道花边。看,你们笑得多么欢畅!
告诉我,花朵们,你们是大地妈妈的儿女吗?正像我们小娃娃,是妈妈的儿女。只有大地妈妈,才有这么多、这么美丽的儿女呀!
9.文章描写的是 (季节),从 中可以看出来。
10. 寄出彩色邀请信给 。猜一猜邀请他们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用“ ”面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
12.花朵是大地妈妈的儿女,谁还是大地妈妈的儿女?请结合想象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文阅读
(一)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一路嗒嗒嗒!嗒嗒嗒!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到了!到了!”伙伴们互相提醒着,以免坐过“站”。跑进校门,大伙又都怪学校太近……
(二)
滴答滴答,绵绵的秋雨浸湿了夜晚,叫醒了我的清晨。当我背上小书包,走出家门时,凉爽的细雨吻在我的脸上,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天空虽然是灰蒙蒙的,但还是透着刺眼的亮光,白云调皮地躲在乌云后面,不愿意探出头来。马路又长又窄,毛毛细雨把路面变得很潮湿,雨越来越密,路面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洼。路边还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雨落下来,小汽车身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小水珠。洗完了澡的小车们更漂亮了。滴答滴答,绵绵的细雨浸透了这座城市。
13.【语段比较】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1)这两段话都写了 的情景:语段(一)写了小伙伴们 上学的童趣,语段(二)写了“我”上学时看到的雨中的 。
(2)两个语段都采用了 的方法,都写出了上学路上的乐趣,表现了上学路上 的心情。
14.【语言积累】语段(一)语言朴实,又饶有趣味,语段(二)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你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用“________”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分析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我的老师(节选)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A.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④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觉察,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就往外走。母亲喊住我:
⑤“你要去干什么?”
⑥C.“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⑦“不是放暑假了么?”
⑧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15.“我”是怎么察觉出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我”的?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16.下列不能体现“我”舍不得离开老师的一项是( )。
A.“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
B.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C.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D.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要去找蔡老师
17.从文中画“ ”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我选择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短文回忆了“我”儿时在温柔、美丽的蔡芸芝老师身边发生的事,表达了“我”对老师的 ( )之情。
A.喜爱 B.敬仰 C.畏惧 D.感激
19.结合经历,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老师,试着用一两句话写写他(她)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校园秋色
今天早,我到校特别早,便想看看校园的秋色。
我信步来到学校的花圃,只觉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树叶上湿漉漉的,好像刚下过一场蒙蒙细雨,把树木洗刷一新。仔细一看,树叶上滚动着圆溜溜、亮晶晶的露珠,怪可爱的。
①花圃里盛开着许多菊花,它们显得五彩缤纷:白如雪、红似火、黄赛金。②它们的姿势也不一样:有的伸展着很多长长的花瓣,叫“千手观音”;有的花瓣,上面直,到了下面就弯曲, “海底捞月”;有的菊花张牙
舞爪,叫“蟹菊”;还有一种叫“羞答答”的菊花,因为它低着头,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真是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花圃里多数树木的叶子已经枯黄了。在一阵阵严于律己的秋风中,树叶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花蝴蝶在林间飞舞,向人们传递着秋天的信息。然而,雪松却依然那样苍翠挺拔,向人们显示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突然,一大片红色映入眼帘,原来是枫树,它就像一团火在熊熊燃烧。我不由得轻轻吟起了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0.用“ ”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弯曲(qū qu)张牙舞爪( zhuǎ zhǎo)
21.读第三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请你选一选。
A.写菊花的姿态
B.写菊花的颜色
①句:
②句:
22.连一连。
树叶 像一团火 传递秋天的信息
雪松 像花蝴蝶 熊熊燃烧
枫树 依然苍翠挺拔 显示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
1., , , 。 2. 人 在雨中狂欢 3.蝴蝶一来,他们便热情地打招呼。 4.D
【解析】1.考查标点。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其后为句中停顿,使用逗号,“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其后为句中停顿,使用逗号,“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其后为句中停顿,其后使用逗号,“在竹林中吹着风笛”其后为句末停顿,使用的是句号。
2.考查修辞手法。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雷云拍着大手。”通过“碰触”“拍”可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树枝和雷云拟人化,生动形象写出了树枝、雷云在雨中的姿态,表现了对花孩子们的热情欢迎。
3.考查仿写句子。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是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即可。如:“清风一吹,他们便摇头晃脑。”和“蝴蝶一来,他们就开始跳舞。”
4.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结合句子“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应读出花儿的兴奋和场面的热烈。说法正确。
B.“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冲”字体现了花儿们的迫不及待。说法正确。
C.作者用“他们”来称呼花,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说法正确。
D.作者通过想象为我们刻画出一群天真活泼的花孩子形象,而不是不爱学习、贪玩的花孩子形象。故错误。
故选D。
5. 跳 摔 做 6. 不同民族 同一间教室 7.下课后 8.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分析】5.本题考查的词语搭配,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填写相应的动词填写。注意搭配的合理和完整即可。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填入。
6.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题干的要求,根据强调的不同内容,画出需要重读的词语即可。第一题中,强调民族多要重读“不同民族”,强调一起学习要重读“同一间教室”
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课文内容“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可以得出,选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选文中描写窗外很安静的句子是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9. 春季 “冰雪刚开始融化,小溪畔已经开满了鲜花” 10. 花朵们 蜜蜂和蝴蝶 邀请他们来参加春姑娘举办的盛会,让蜜蜂来采蜜,让蝴蝶来跳舞。 11.哟,你们已经寄出了芬芳的彩色邀请信。你们的客人蜜蜂和蝴蝶,就要来了。难怪你们这么忙,难怪你们这么喜气洋洋! 因为这几句话把花朵、蜜蜂、蝴蝶都写得像人一样,就好像家里迎接客人时的场景一样。 12.小动物们是大地妈妈的儿女,他们时刻陪在妈妈身边,不停地给妈妈唱歌。
【分析】9.此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由文章的第一句:“当冰雪刚开始融化,小溪畔已经开了鲜花。”,文章所描写的季节是春季。
10.我们解答时,先在文章中找到原句,根据上下文知道是“花朵们”给“蜜蜂和蝴蝶”寄信,根据我们对蜜蜂和蝴蝶的印象想象他们所作的事情。
11.此题考查我们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
一般而言,具有新鲜感的语句,也就是非常形象、生动的句子,如文中的这个句子“你们为什么忙?你们为什么喜气洋洋?哟,你们已经寄出了芬芳的彩色邀请信。你们的客人蜜蜂和蝴蝶,就要来了。难怪你们这么忙,难怪你们这么喜气洋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朵、蜜蜂、蝴蝶都写得像人一样,就好像家里迎接客人时的场景一样。
12.此题考查我们的是联想能力。
所谓的“联想能力”,不是一般而言的胡乱想象,而是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除了花朵是大地妈妈的儿女,还有大地上的小动物以及各种小植物呀,等等。
13. 上学路上 坐“滑梯” 美丽风景 环境烘托 愉快 14.示例:天空虽然是灰蒙蒙的,但还是透着刺眼的亮光,白云调皮地躲在乌云后面,不愿意探出头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还用了转折的句式,写出了作者上学路上的天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阴雨天的景象。
【解析】13.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及描写方法。
(1)快速浏览全文,掌握全貌,注意发现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读原文,捕捉相关信息词,掌握短文细节内容。通过语段一“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 语段二“当我背上小书包,走出家门时”可知这两段话都写了上学路上的情景。通过语段一“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可知语段一写小伙伴们坐“滑梯”。语段二主要是景物描写。
(2)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两段都写了上学路上的乐趣,足见心情之愉悦。
14.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分析,两段语言风格有所不同,语段一语言朴实,又饶有趣味,语段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选择哪一语段哪一句,都可以。再根据每一语段的语言风格去分析句子的好处。可以用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方面去分析。
15.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16.C 17. 示例:C “我”在睡梦中都想去见蔡老师,可见“我”对蔡老师十分思念。 18.A 19.示例:我最喜欢的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她姓金,留着长长的头发,笑起来有两个酒窝,讲课清晰有条理,从不大声责备我们,就像一个亲切的大姐姐。
【解析】略
20.qū zhǎo 21. B A 22.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